首页 > 专栏

群岛诗群:海洋诗歌的探索者

更新时间:2023-11-30 23:06:54 阅读: 评论:0

小学作文写景-表示颜色的成语

群岛诗群:海洋诗歌的探索者
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高深莫测的意思)

群岛诗群海洋诗歌

/啊 呜

探索者

啊 呜

又名阿呜,1982年生,江苏海门

人,现居浙江舟山,浙江省作协会员,入选浙

江省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库,作品散见于

《诗刊》《北京文学》等各类期刊、选本,著有

诗集《反复播放的夏天》

2017

05

《群岛》

汉诗

·民间诗刊档案

群岛诗群诞生于浙江舟山的岱山岛。这一特定的

地域因素大概注定了这个诗群与海洋诗歌之间不可切

分的缘分。所谓海洋诗歌,是在题材上以海洋为核心,

能展现海洋风貌与气质,更渗透海洋精神的一类诗歌,

因此其在审美取向、风格特征上必然地区别于山水田

园诗、禅诗、军旅诗、打工诗等等其它类型诗歌。事

实上,在群岛诗群诞生之前,舟山的诗人就已经将海

洋作为创作的主要关注点,而继续发展这样一种类型

的诗歌,对于群岛诗人而言,就成了自然的选择。

千百年来,舟山人一方面靠海吃海,另一方面也

一直与海上的大风大浪搏斗,由此产生的既依赖又抗

拒的复杂心理,和群岛诗人对历史现实的观照糅合交

缠在一起,再加上群岛诗人们不断探索发展的海洋诗

歌内蕴、创作技巧和审美精神,共同构成了繁复绮丽

的海洋诗意景观。

一、意象风格的建立

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说:“诗的意象

和与之相适应的词藻都具有个性特点,可以体现诗人

的风格。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

即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

[1]

群岛诗人

在发展海洋诗歌的过程中,已逐步建立起若干个特征

鲜明的意象群,这标志着群岛诗人笔下的海洋诗歌已

经具备了一定的风格特质。

比如谷频的诗作中以思念之意为内核构建的意象

群“搁浅睡眠的异乡”“思念的火柴”“浪花的床榻”

等,以动荡之意为内核构建的意象群“风暴的残片”

“散失的章鱼”等,以黑暗感受为内核构建的“流速”

意象群“夜航船”“像黑色的毛毯”的“潮水”“航

标”“亡灵和苏醒”“回到唇边”的“巨鲸”等,这

一系列意象群,都贯穿了一种不安的漂泊感。上述意

象来自于他的《宁静与骚动》《简单的场景》《漂泊的

航程》《夜晚八点的车渡》《航行》《七家村的水手》等

代表性作品。诗人对海上动荡的航行生活有深切的体

验,远离海岸的生存带来对稳定感、安全感,特别是

家园式温情的渴求,捉摸不定的气候环境更容易让人

产生纵情、狂躁,甚至毁灭类的生命感触。

与谷频的漂泊感相对立的是舟子的归属感。在

《我的波浪家园》《久远的东沙角》《春草一样闪亮的海》

杂志

ZUOPINZAZHI

201705月上695

(总第期)

《站在港口观望落日》等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

“像鱼那样自由呼吸”的“我”“东海雄浑的呼

唤”“用波浪喂养”的“诗歌”“翘盼良久的海

域”“波浪家园”“波浪的长发”“披在东沙的

肩上”的“波浪”“童年般的宁静”“海水的内

衣”等等意象。这些意象显示着诗人与海的亲近

感,很多时候诗人更是以海为家——把海洋看作

生存依赖的家园、精神依托的家园。

但不得不说,站在大海面前,能以强烈的归

属感与大海完成互相接纳的诗人并不多,更多的

是以人的视角,发现自我的渺小与孤独。郑复友

和李越正是探究这类精神感受的两位代表性诗人。

郑复友的长诗《洛华岛》中有如下意象:

“孤岛”“孤独的矗立”“彼此隔阂的岛屿”

“衰老”的“岩石”“墓碑耸立的死亡”“淫雨

霏霏”“网”一般的“黄昏”“蓄满泪水的云

朵”“蝙蝠起舞”“黑暗的重量”“被苦难拗弯

的月亮”等等。这些意象可以归为两类,一类以

岛或岛的附属物为基本物象,即上文所列前五

个,另一类以岛的相关物为基本物象,即后六

个。前者主要呈现岛的形单影只的面貌,后者则

通过渲染烘托等方式,以压抑、沉重的氛围强化

这种孤独感。

与郑复友偏重抒发沉吟压抑的孤独感不同,

李越较多地选择将之呐喊出来,仿佛有不可遏

制的疼痛感。比如强调力量感的:“焚烧的闪

电”“喝斥”“打破中心”“倾覆船只”“突然

爆发的音乐”《从魔鹰谷望海》“恼怒”“猛

咬”“狂喊”“悲苦雷一样传来”“翻滚”的

“雷声”“被风塞住”的“吼声”《大鲸鲨》)等

等。又比如强调时空上的宏大感的:“一百年”

“一百盏闪烁的鬼火”“二十匹老马尖叫”“另

一个世界”《哀歌与献辞》“巨大的怪影”

“千年的泪水”“大洋的肺部”《大鲸鲨》)等

等。诸如此类的意象群让李越的作品显示出高昂

的抒情姿态,也必然带来澎湃的激情风格。

而从苦痛中寻求超脱感的,也不乏其人。毕

竟舟山处在观音道场普陀山的佛教文化影响之

下,朱涛等部分诗人,就曾在诗歌中构建出具有

174

超越世俗或带有宗教特征的意象群。比如朱涛的

《水王》,将隐含道家精神的“渔父”“忘记鱼是

鱼”“忘记炊烟”,和代表佛家意旨的“肉胎”

“三十万朵莲花”,以及表达儒家治世思想的“载

舟覆舟”“水”和“源”等意象,糅合在一起,

以传递一种出世的旨趣。

其他诗人,如寻求在流畅柔软的意象描摹中

进行情感渗透的厉敏,强调生命感知对海洋形象

直接介入的姚碧波,突出冷寂自由意念传递的缪

韬,在温柔敦厚中展示把控感的侯宏琦等等,也

都已经或正在凸显他们的风格特质。而风格的形

成,恰是其诗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生命意识的探寻

群岛诗人多是土生土长的舟山人,海岛的

生存形态和生活方式是他们熟悉并深深沉浸其

中的。从生存经验向诗性观念转化的过程中,他

们有相当自觉的价值认知。诗人谷频在2008

的舟山海洋诗歌研讨会上就曾表达过这样一层

意思:“很多诗人仅仅把海作为一个生命的点缀

和精神象征物的道具,这造成了海洋文学创作的

最大缺陷,缺乏内敛的、质感的东西。我们应该

更多去体现在本土腹地上写作的原创价值观,将

海洋文学的创作主流回归到关注海岛人生生息息

的苦乐哀痛,转向生命关怀的终极寻找。”而王

幼海则谈到了更现实的层面:“几年几十年甚至

于几百年以后,渔村也将城市化,到这时,我们

海洋诗歌创作的源泉将在哪里呢?我们是否只能

从记忆中去搜取或者感官上认识呢?作为海洋诗

歌,我们有义务面对这一切,记录当下经历这一

进程中社会群体的种种体验。

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群岛诗人对以海为背

景的生存、生活、生命的感知与思索,也不断突

破个体的意志,而抵达普遍性的经验。

比如厉敏的《解剖一条鱼》“剖鱼刀轻松地

挺进鱼的内脏/仿佛打开一只甜瓜那样随便/

个生命被漫不经心地拆散/飞翔的腮和青春的心

/一下子从鱼的梦境中被摘除/此时,鱼已是一

/无人居住的空房。”显然,他将杀鱼的过程

.. All Rights Rerved.

放大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外力对生命的拆解,人对

鱼是如此,海对人又何曾两样?这首诗几乎是几

代靠海吃海的人的生存经验与苦难记忆的浓缩,

其象征性的描述让人感到一个尚未完全远去的时

代的血腥。

事实上,厉敏的这首诗是基于最基本的生存

意识而生发的对生命存在及价值的感喟,类似的

主题在其他群岛诗人的作品中也多有涉及。如果

说这类作品还难免带有一些旧时代、旧渔村的印

迹,那么谷频、苗红年、幼子等人则较早地进行

了更为现代的人的精神困境的探索。

谷频在《漂泊的航程》中这样写道:“当潜游

身边的时钟拔快了黑暗/躲进床上的只是情欲的

假设/那个你前生就想勾引的女人还在下舱/而潮

水却像黑色的毛毯漫过了胸口/我必须相信,你

是这个季节/最优秀的种马,露出的牙齿从没有/

明亮与阴影。郁闷的生活是易碎品/多么需要夜

晚出没的人/在怀中保管,如果“砰”地一声/

肯定有风暴的残片落到了甲板上。”诗人描摹了在

意外清醒状态下的情欲压抑。远洋航行中,抒情

主体在无法以“睡眠”解决情感苦恼的情况下,

感受了生命航程中纠缠的欲望冲击,就像“潮

水”“像黑色的毛毯漫过了胸口”,以至于整个生

存的状态都显现出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感到一

种无处释放的不安。这种欲望与不安的缠绕,与

传统或古典的更多探讨生存本身的作品相去甚远。

幼子则是较多地关注现代人的“自我”。他

的《晨雾中大海》一诗有这样一段:“多少背影

分开又叠拢,加深着往昔/那是苍茫的父亲仍在

天边回头/不声不响,也笼着一身的白纱/看我

们尚未苏醒,但身已走远。”这里面隐含了三个

“我”看到“父亲”的“我”“父亲”眼中尚未

苏醒的“我”和“身已走远”的“我”。弗洛伊

德对“自我”作定性时认为,“自我”是一个痛

苦的存在,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

追求,另一方面又要接受超我的控制。在这种矛

盾的境地中,自我往往会有种种失衡、逃离、扭

曲、分裂的状况发生。王幼海善于将“自我”分

成若干个,以达到一种撕裂性力度的呈现。《晨

2017

05

《群岛》

汉诗

·民间诗刊档案

雾中大海》便是以这种分裂“自我”的形式,通

过亲情回忆,对比了人生成长的差异性认知,从

而暗示某种代际隔阂的隐痛。

从整体来看,群岛诗人对生命意识的探索

较多地集中在精神自由、情欲纠葛、对自我的审

视、对物化现实的抵御、对死亡的认知等层面,

除了前述作品外,苗红年的《贝壳》《船》,谷

频的《狩猎者》等等也都有相关或相类的表现。

而这样的探索越多,越让人感到现代人的困境首

先是现代性的困境。在个人主义、科学霸权、工

具理性等的交替作用下,人的枷锁已经变得隐晦

而不易被发觉,诗人们较多地从个体生命出发,

探寻幽微,固然往往能触及生命深处的东西,但

恰如卢梭在《爱弥儿》中所说“我们所有的智

慧,都脱离不了奴隶的偏见”,这种探寻与发掘

往往不得不面对无从破解的终极僵局。这大概正

是诗人们普遍展现的诗性痛苦的根源。

三、海洋精神的呈现

海洋诗歌呈现海洋精神,本是题中应有之义。

从群岛诗人的创作来看,较为突出的有两种。

首先,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在群岛诗人的作

品中有很好的体现。比如李越的这些句子:“包容

一切,也缩身于/一团小小的星浪”《从魔鹰谷

望海》“只有这陶罐依旧圆润晶莹/它容量无

比,吸收全部的光明/黎明又释放它们/它的腹

部不断膨胀/像一只小小的宇宙”《巨陶》“那

么,请接受我的献辞吧/宽恕一切罪孽,像早

晨宽恕夜晚”《哀歌与献辞》。又比如谷频的句

子:“大海,我这一生只能在你的身上去逃避/所

有罪恶。《一个人的海滩》)再比如吴常亮的句

子:“它不屑于风暴的到来/也不关心头顶的云朵

/它只看见一切生命的演化。《永远的岱衢洋之

二》)还有颜平的句子:“上帝的祈祷/与魔鬼的

诅咒混淆。/哦,一切恨消融;一切爱萌发,/

滋长,蔓延……”《大海》)等等。在这些诗句中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光明还是黑暗,善意还是罪

杂志

ZUOPINZAZHI

201705月上695

(总第期)

此长彼消表达作者的价值观念。这样的包容精神

也让海洋诗歌本身显出大气开阔的特征。

其次,黑格尔说:“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

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即被激起了勇气,

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2]

涉及渔民生存的大

量诗歌作品,正是在此意义上展示了冒险、搏击

的精神,诸如厉敏的《黑潮》《水手》,李越的

《大鲸鲨》、朱涛的《空白》、吴常亮的《永远的

岱衢洋之一》、徐嘉和的《船》等等。当然,这

样的展示在海洋诗歌作品中并不鲜见,难得的是

有诗人从中延伸出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如果

我们的撞击/能点燃黎明 /我们不后悔燃烧的代

价。(厉敏《穿越动荡的午夜》“不是辽阔的自

由不要/不是浩荡的狂澜不要”(苗红年《鱼之

死》“我的灵魂已辽阔得像风暴中的天空一样。

(陆雄《你们说:这就是等待吗?》)这些诗行之

间,既有选择毁灭的决绝,又有对峙毁灭性力量

的狂放。这样的情怀让冒险和搏击的精神增添了

一份悲壮崇高的美感。

事实上,受制于笔者阅读的局限,群岛诗人

的创作特征并不能一一尽述。更何况群岛诗群的

诗人们从来没有一个体系化的流派形式,也没有

共同恪守的创作理论,各自为战的他们,本就是

难以概论的。仅仅因为共同的题材方向形成一个

群体,却也恰好为他们之间的交流切磋、取长补

短提供了更丰富广阔的可能。我们于此期待他们

在诗歌写作上更多的发挥与创造。

注释

[1]袁行霈《中国艺术研究》,第66页,北京大

学出版社,1987年。

[2]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83页,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责编:郑小琼)

《天涯》2017年第一期目录

记忆重现

004 李晶 睦南道

作家立场

“七零后:经验与时代”小辑

021 刘大先 同学少年多贫贱

030 房伟 如此“幸福”的少年

037 赵志勇 边地岁月:我的1980年代

046 黄德海 荆棘的冠冕,或声名的诱惑

055 杨庆祥 美国的五个镜头

061 陈蔚文 爸爸去哪儿了?

散文

119 李颖 河流上的黄昏(外一篇)

128 张颂文 在心里点灯的人

136 李再明 我外婆我奶奶

地域散文小辑

142 许实 我的腾格里

147 刘梅花 拓河西

153 张宝林 秦西的冬天

159 陈元武 西藏时间

民间语文

165 梦也 离婚案笔录(1959—1960)

178 韩开春 给女儿的信(2000)

186 贪官悔过书(2002)

190 沈恒向 天津快书一则(2010)

艺术

192 汪民安 “现代艺术大展”回顾

199 张慧敏 手捧虚无

204 环球笔记7

小说

066 郝景芳 写一本书

074 刘东衢 为什么没有项羽呢

086 曹永 漆匠的黄昏

096 吴晓雅 去德克福村看望姑姑

105 刘春 后觉

《天涯》杂志已开通淘宝店,欢迎网购。亦可到邮局订阅或本刊邮购。邮发代号:84-12,双月刊,

18.00/期,全年6108元。平邮免收邮费。如需挂号,需加邮费3/期。邮购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69

海南广场9号楼6层《天涯》杂志社。邮编:570203 电话:(0898)65360004 65332803

17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

若隐若现的意思-师德个人总结

群岛诗群:海洋诗歌的探索者

本文发布于:2023-11-30 23:06: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568142315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群岛诗群:海洋诗歌的探索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群岛诗群:海洋诗歌的探索者.pdf

标签:给女儿的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