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161718课知识点和时间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
内容:(1)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公共纲领共同纲领》(《共同纲领》)。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大会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
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
命先烈的崇敬与缅怀。
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开国大典举行
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
地点:天安门广场。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三.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1951年
西藏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签署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
法的协议》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第2课抗美援朝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背景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2)美国派兵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3)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鸭
绿江边。
(4)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5)美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2.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抗击美国侵略者。
时间:1950年10月。
主帅:彭德怀挂帅出征。
3.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打败美国侵略者。
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
经过: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
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
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最可爱的人)
事迹: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上甘岭战役)
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壮烈牺牲。
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第3课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的愿望。
3.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
4.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
5.方式: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地主
分给应得一份、自己耕种。
6.结果: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少数民族
地区除外)近三亿农民分得七亿亩土地和生产资料。
二.土地改革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
级。
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③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⑤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我国是落后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远低于
发达国家。
2.时间:1953年--1957年
3.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
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成就:(1)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3)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4)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5)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6)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7)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结果: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
完成。
4.意义:我国从此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
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大会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
少奇为人大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
础。
第5课三大改造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3)性质:社会主义改造。
二.公私合营:
(1)目标:资本主义工商业
(2)形式:公私合营。
(3)特点:(赎买政策)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
创举。
三.结果:
(1)完成:1956年底完成改造。
(2)实质: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任务。
(3)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4)不足: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一.在探索中前进
1.中共八大召开。
(1)背景: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2)时间:1956年
(3)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
业国。
(4)评价: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背景: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2)时间: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
(3)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3、“左”倾错误泛滥
(1)表现:“大跃进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
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3)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
求成。
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4、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二.文化大革命
1.文革的发动:
原因:毛泽东想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开始: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开始
口号: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斗争对象:刘少奇
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势力趁机发动反革命政变,篡党夺
权。
3.结束:①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粉碎林彪反革
命集团。
②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央果断采取措施,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4.危害: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社会秩序混乱;国民经济发展
受到破坏,遭受巨大损失: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摧残。
5.评价: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各族人民带来了最严重的挫
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三.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设了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胜利油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建成;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
和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峰。
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
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
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时间:1978年
(2)背景:“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主要内容: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
指导方针。
②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
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伟大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启了我
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0年,刘少奇恢复名誉。1982年底,全面完成。
1981年,中国十一届三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
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地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83年在全国普遍实行。
3.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
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
高。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时间:1984年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B、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果: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9课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目的: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984年,中国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
放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
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1992年开放内地
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世贸。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
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本文发布于:2023-11-30 21:4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518502314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二历史下册16 17 18课知识点和时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二历史下册16 17 18课知识点和时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