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主题结构综述
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中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
动等,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
基础知识识记
开国大典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0月1日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
标志.
新中国成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
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⑵国际
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
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阿沛·阿旺晋美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了
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原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入侵朝鲜的同时,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想
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
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
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
的胜利.
黄继光和邱少云
战斗英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邱少云严守潜伏纪
律,壮烈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能力情感价值
⑴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
从此站立起来了”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它是爱国
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
精神的概括.
⑶了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伟大胜利.完成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遗留任务.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题结构综述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
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
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同时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
的严重错误.
基础知识识记
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
基础;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建设成就:从1953年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
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如: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
业基地形成,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
意义: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
主义工业化迈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三大改造
从1953年到1956年底,国家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及实行公私合营等方式分
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
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
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失误
良好开端: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
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主要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
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这就使
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造成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
难.
调整恢复: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
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着成
就.也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
好干部”焦裕禄等.
“文化大革命”
1966年,文革开始,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
误的斗争.那时候,全国出现了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一些
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严重迫害.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
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的反革命武装政变.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
中央政治局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
乱.
能力情感价值
1认识到新中国在当时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正确的,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认识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
辛.
3从当时全党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
神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
4通过对“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史实的了解,认识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以法治国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题结构综述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根本保证.
基础知识识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
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
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
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开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以法治国: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
开始富裕起来了.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
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深
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现已形成经济
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国有企业的改革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
进行.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了步伐.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邓小平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
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
体.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能力情感价值
⑴认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
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历史性飞跃.
⑵体会我国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
进程中同样经历了艰辛探索.
⑶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定走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总体结构综述
建国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
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新气象.“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了港澳问题,海峡
两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频繁交流.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了海军、空
军、导弹等军种,为祖国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奉行独
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外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基础知识识记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部大
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一国两制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
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
业指明了前景.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①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
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②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
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
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海峡两岸的交流1987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0年和
1991年海基会和海协会成立;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汪、辜新加
坡会谈,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
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
指导思想.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在人员、经济、
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初步形成经济上的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局面.
国防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成立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20世纪90年代后,我
国自行研制了导弹舰、核潜艇.空军刚刚诞生,就在朝鲜战争中取得了辉煌战
绩;我国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空军现代化建设有了飞
跃.1957年,我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现在我国导弹部队装备了中程、远
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
努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
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成功.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1972年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
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能力情感价值
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
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但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⑵“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是从中国现实情况出发,尊重台湾、香港和
澳门的历史与现实.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中国人民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
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⑶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不同的具体政策,但统
一祖国的决心和方针始终不变,说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是国家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台独分子的分裂祖国
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
⑷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打破了会议的僵局,为新中
国赢得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
⑸随着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改革开放
以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
行,2001年中国加入WTO,反映了我国外交事业的新成就,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为
祖国和平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单元: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总体结构综述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广大科技人员努力拼搏,取得
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成果.教育从弱到强,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落实.文
艺、体育也取得很大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基础知识识记
两弹一星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后来中近程地地核导弹试验成功.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
号.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发射成功.
灿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灿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他
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63计划
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
展的建议,邓小平很快作了批示.后来形成了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
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作为我国发
展高科技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科技列为第8个领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日益深入地渗入生活的各个领
域.
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20世纪90年代,国家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中国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取得显着成绩.1990年,我国成功举办亚洲运动
会、2008年我国将举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正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衣食住行的变迁 到20世纪末,我国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就业和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打破了“铁饭碗”就业渠道拓宽,
人们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就业.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建
立和完善起来,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
都建立、健全起来.
能力情感价值
⑴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
立中国科学院;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等.1978年
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
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⑵三次科技革命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63计划为我国经济繁荣、
综合国力提高奠定基础.
⑶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高
度重视教育的发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党、政府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
使我国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⑷改革开放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
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功.打破“铁饭碗”,就业制度的改变,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从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到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说明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
会保障制度,保护人民利益.
本文发布于:2023-11-30 19:2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435882313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