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单元 中华⼈民共和国的成⽴和巩固
第1课 中国⼈民站起来了
知识要点
北平 第⼀届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泽东 北京 全国⼈民代表⼤会
1949(年)10(⽉)1(⽇) 中国历史新纪元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争取解放 西藏 1951 阿沛•阿旺晋美 和平解放 中国⼤陆
基础训练
⼀、选择题
1. A(确定国旗、国歌是第⼀届政协会议的内容。)
2. D(课本p. 2。)
3. A(选举中央⼈民政府主席为⽑泽东。)
4. A(《宪法》尚未制定前,《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
5. D(新中国成⽴时⼤陆尚未全部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陆解放的标志。)
6. D(2015年距1949年66年。)
7.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陆解放的标志。)
8. C(第⼀届政协会议的决议。)
9. A(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1949年新中国成⽴,相距28年。)
10.A(“赶考”指建⽴新中国,巩固政权,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历史和⼈民的考验。)
11.B(开国⼤典标志新中国成⽴。)
12.A(新中国成⽴的时间为1949年10⽉1⽇。)
13.A(新中国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命取得胜利。)
14.A(课本p. 4。)
15.A(B为⾟亥⾰命的意义,C、D中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
⼆、⾮选择题
16.
问题⼀: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问题⼆:如甲午中⽇战争中牺牲的邓世昌,抗⽇战争中牺牲的杨靖宇、赵登禹、佟麟阁等。注意,要求是1840~1949年期
间,为“争取民族独⽴和⼈民⾃由幸福”⽽牺牲的英雄⼈物,举其中两例即可,有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问题三:新中国成⽴,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了⼀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主的国
家;中国⼈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
17.
问题⼀:阿沛•阿旺晋美。
问题⼆:祖国⼤陆获得了统⼀,粉碎了外部势⼒妄想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图谋,中华各族⼈民实现了⼤团结,开辟了西藏
百万农妇翻⾝解放的道路。
问题三:主要表现: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实现全⾯发展,⼈民⽣活⽔平⼤幅度提⾼,各民族团结不断巩固。
原因:中共中央在西藏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西藏各族⼲部群众团结奋⽃、顽强拼搏;全国各族⼈民⼤⼒
⽀援、竭诚帮助;等等。
拓展与探究
思考⼀:第⼀届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
思考⼆:新成⽴的政府是⼀个民主联合政府,政府中吸收了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阶级成分和经济成分的代表,充分体现了民
主的⼴泛性。
第2课 最可爱的⼈知识要点
美国 朝鲜内战 联合国军 鸭绿江 台湾海峡 朝鲜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彭德怀 黄继光 邱少云 《朝鲜停战协定》 国际威望
基础训练
⼀、选择题
1. D(中国⼈民志愿军是抗美援朝时的军队。由此可知,本题便是D项。)
2. D(课本p. 7。)
3. B(①是美国侵略朝鲜事件。)
4. D(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10⽉⼈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结束于1953年7⽉朝鲜停战协定签字。)
5. C(彭德怀是中国⼈民志愿军总司令。)
6. A(课本p. 7。)
7. B(诗描写的是黄继光⽤⾝体堵机枪的事迹。)
8. A(朝鲜内战爆发并未对中国国家安全产⽣直接影响,直到美国出兵侵犯我国才严重威胁到我国安全。)
9. B(③艰苦创业的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D(黄继光是志愿军战⼠。)
11.B(B项鸭绿江、图⽚信息都与抗美援朝相关。)
12.C(四幅图⽚都与抗美援朝有关。)
13.B(B是抗美援朝战争⽰意图。)
14.A(①③为抗美援朝事件。②属于北伐战争时期,④属于抗⽇战争时期。)
15.D(三⼋线是朝韩军事分界线,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
⼆、⾮选择题
16.
问题⼀: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出兵的理由是“中国⼒量弱⼩”。⽑泽东认为中国出兵的理由是“中国安全受威胁”。
问题⼆:1950年10⽉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起抗击了美国侵略者;战⽃中,中国
⼈民志愿军和朝鲜军队连续发动五次⼤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线”附近;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
定上签字,中朝⼈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问题三: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17.
问题⼀:关于抗美援朝战争。
问题⼆:中国⼈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问题三:有价值。抗美援朝的胜利不仅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且巩固了新政权,⼤⼤提⾼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
赢得了⼀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增强了民族⾃信⼼和凝聚⼒。(或: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
神。有⾃⼰的观点,理由充分,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就可以得分。)
问题四:有。例如:抗洪救灾中的中国⼈民解放军战⼠、央视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物等。
拓展与探究
思考⼀:国际主义精神;严守纪律、助⼈为乐、和善友好等品质。
思考⼆:激励⼈们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权益的意志;加强中朝两国⼈民的友谊;调动全国⼈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第3课 ⼟地改⾰
知识要点封建⼟地 农民 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 农民 ⼟地改⾰ ⽆地或少地的农民 1952 封建⼟地制度
地主 ⼈民政权 农村⽣产⼒ ⼯业化
基础训练
⼀、选择题
1. A(通过图⽚中“⼟地改⾰法”的信息可以知道为A。)
2. B(B项为⼟地改⾰的意义,课本p. 13。)
3. D(A、B、C事件距离现在太久,要寻找到当事⼈不太现实。)
4. D(②错误,⼟地改⾰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地所有制,也是私有。)
5. A(农民分到⼟地,即实⾏农民⼟地所有制是在⼟地改⾰以后。)
6. B(根据⼟地改⾰的意义可以判断。)
7. C(农民⽣产积极性提⾼、农业⽣产的恢复和发展是农业⽣产⼒解放的表现。)
8. A(⼟地改⾰是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地所有制,发⽣的背景应该是地主占有⼟地过多。)
9. A(图标中在1952年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农民分得了⼟地,是⼟地改⾰完成的表现。)
10.A(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地是⼟地改⾰的背景之⼀,出现在新中国成⽴之初。)
11.C(图⽚反映的是⼟地改⾰中的情形,因此与C项有关。)
12.C(在没收地主⼟地的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份,让他们⾃⼰耕种,⾃⾷其⼒。)
13.A(课本p. 12。)
14.D(课本p. 13,A、B、C为⼟地改⾰的意义。)15.C(抗美援朝和⼟地改⾰都是巩固政权的措施。)
16.B(1953年⼀栏内地主阶级被消灭,表明是1952年完成了⼟地改⾰。)
17.A(课本p. 13⼟地改⾰的意义。)
⼆、⾮选择题
18.
问题⼀:封建⼟地制度。
问题⼆:颁布《中华⼈民共和国⼟地改⾰法》,开展⼟地改⾰。
问题三: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地的主⼈,促进了农业⽣产的发
展。
19.
问题⼀:图1:⼟地改⾰;图2:抗美援朝。
问题⼆:作⽤:⼟地改⾰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得到了⼟
地,成为⼟地的主⼈。这使⼈民政权更加巩固,⼤⼤解放了农村⽣产⼒,农业⽣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业化建设
准备了条件。抗美援朝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
⽬的:巩固了⼈民政权。
拓展与探究
思考⼀: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制度。
思考⼆:⼟地改⾰;农民阶级;调整⽣产关系,促进⽣产⼒发展。
第⼆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业化的起步
知识要点
农业国 有计划地⾏进社会主义建设 重⼯业 ⼯业化 国防现代化 1953 1957 鞍⼭ 长春第⼀汽车制造⼚ 喷⽓式 苏联 东北⼯业基
地 华北 西北武汉长江⼤桥 川藏 青藏 新藏 社会主义⼯业化 中华⼈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基础训练
⼀、选择题
1.B(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初以钢铁为代表的重⼯业落后于其他国家,因此要集中发展重⼯业。)
2.C(B为“⼀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3.B(⽣产出第⼀批解放牌汽车是“⼀五”计划的成就。)
4.D(“⼀五”计划改变了⼯业的落后⾯貌。)
5.A(投资⽐例数据反映:⼯业投资⽐例,⼯业投资中当时重⼯业⽐例,因此选A项。)
6. B(图中各个⼚的信息说明重⼯业成就,公路铁路说明交通运输成就。)
7. B(图标时间为1952~1957年之间,这是“⼀五计划”时期,刚、煤、原油等重⼯业部门得到发展。)
8. B(“⼀五计划”完成的意义。)9. D(诗句描述的是武汉长江⼤桥,武汉位于D处。)
10.C(图⽚表现的⼯⼚都位于东北地区,都属于重⼯业,在“⼀五计划”期间建成。)
11.C(A描述的是⼈民公社;B是改⾰开放时期;D是新中国成⽴。)
12.C(第⼀部中华⼈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届全国⼈民代表⼤会上通过的,因此②错。)
13.D(第⼀部宪法的颁布是新中国成⽴后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
14.C(课本p. 20。)
15.B(课本p. 20。)
⼆、⾮选择题
16.
问题⼀:洋务运动;“⾃强”、“求富”
问题⼆:B
问题三:实施了第⼀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业。
问题四:中国近代化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以轻⼯业为主;布局不平衡。我国⼯业发展应顺应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重、轻
⼯业协调发展;积极借鉴他国的经验,引进技术;⾛独⽴发展之路。
17.
问题⼀:B
问题⼆:提⽰:①民族⼯业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②以纺织、⾯粉、烟草等轻⼯业为主,钢铁、煤炭、造船等重⼯业
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完整的⼯业体系。
问题三:⽅⾯:⼯业(或重⼯业),交通运输业。意义:①我国开始改变⼯业落后的⾯貌,也初步改变了⼯业分布偏于沿海的
不合理布局。②为社会主义⼯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③⼈民⽣活⽔平得到进⼀步提⾼。
拓展与探究
思考⼀:重⼯业和国防⼯业建设为重点;历⼯业基础⼗分薄弱,重⼯业建设可以为⼯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当时以美国为⾸的
西⽅国家对中国包围封锁,从巩固政权、防⽌外来侵略的⽬的出发,必须加强国防建设。
思考⼆:新中国的成⽴,⼈民当家做主;对尽快实现共产主义宏伟蓝图的憧憬等。
第5课 三⼤改造
知识要点
农业合作 ⼿⼯业合作 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 社会主义公有 社会主义 初级
基础训练
⼀、选择题
1.D(三⼤改造的意义。)
2.D(从图⽚信息中农业合作化、⼿⼯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可以知道是三⼤改造。)3.A(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产资料私
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4.A(1956年是三⼤改造完成的时间,资本主义集中的城市进⼊社会主义,表⽰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B(题⼲描述的是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发⽣在1954~1956年之间。)
6.B(图表中表⽰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在三⼤改造完成后的表现。)
7.A(A项为三⼤改造的意义。)
8. B(从图⽚信息中农业合作化、⼿⼯业合作社、公私合营可以知道是三⼤改造。)
9. A(A项三⼤改造完成发⽣在1956年。)
10.D(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商业进⾏改造的⽅式。)
11.D(板书中的内容如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农业⼿⼯业合作化、赎买等词表明是三⼤改造的内容。)
12.B(农业通过建⽴农业⽣产合作社进⾏社会主义改造。)
13.B(1953~1956年之间进⾏了三⼤改造,农业是建⽴农业⽣产合作社,调动了农民⽣产积极性。)
14.B(④1951年,①1954年,③1956年,②1957年。)
15.C(课本p. 23。)
16.C(赎买是资本主义⼯商业改造的⽅式。)
17.D(民族资本家接受改造,主要是从⽀持国家经济建设的⽬的出发,说明他们是爱国的。但接受改造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价
值观、思想观念就发⽣了根本转变。)
⼆、⾮选择题
18.
问题⼀:完成了农业的合作化;完成了⼿⼯业的合作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公私合营);1957
年,第⼀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或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有了显著增长)。长春第⼀汽车制造⼚、鞍⼭钢铁公司等。
问题⼆: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成就。 ②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貌发⽣重⼤变化。 ③三⼤改造完成促进了⽣
产⼒的发展。
19.
问题⼀:发展时期。原因:第⼀次世界⼤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亥⾰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问题⼆:⽣存状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的夹缝中⽣存和发展,⽐较落后;特点:主要集中于轻⼯
业部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较发达。
问题三:政策:赎买。⽅式:全⾏业公私合营。
问题四:民族⼯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业要发展必须⾛社会主义道路。
拓展与探究
思考⼀:得益于新中国初期的⼟地制度改⾰。
本文发布于:2023-11-30 19:1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426012313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八年级历史练习册下册参考答案人教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八年级历史练习册下册参考答案人教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