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综合录取分数线(江苏)
小编为方便您今年的报考工作,特意为您收集整理了2010年的高
考录取分数线,更多更详细的高考资讯,尽在高考频道。如果您有问
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我们新增了高考满分作文频道,欢迎您进入。
本页内容主要是北京理工大学在江苏地区的综合高考分数线资讯。谢
谢您的访问!最后,预祝各位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北京理工大学在江苏地区综合录取分数线
文科录取分数线 理科录取分
数线
江苏- 综录取线
最低分 最高分 平均分 录取批次
合 差 ?
2008年 -- 369 358 第一批 0
2007年 -- 646 631 第一批 0
2007年 593 617 606 提前批 0
2006年 -- 636 622 第一批 0
2006年 573 594 583 提前批 0
查看:2013江苏高考分数线 江苏高考分数线 北京理工大学录取
分数线
专题:全国历年高考理科分数线汇总 全国历年高考文科分数线汇总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
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
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
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
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
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相对于平均分,录取线差更具参考价值,而且是高考填报志愿的
重要参考依据,所谓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
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中国教育在线建议考生用“录取线
差”来分析。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试卷难度有别,造成各个
院校各年度的录取分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和
分析,我们发现,对多数院校来说,尽管录取分数波动较大,但其录
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所以应该逐年计算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线
差:
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例:某重点大学(理工类)在北京2003——2008年录取情况简单
线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
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
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
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北京理工大学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是理工为主、工理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建
国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投资建设的高校。学校建有中关村校区和良乡
校区,占地面积4374亩,位居北京高校首位。建校68年以来,北京
理工大学以其雄厚的办学实力、鲜明的办学特色、良好的育人环境、
卓著的社会声誉吸引着千千万万莘莘学子。
历史变迁,历经辉煌
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北京理工大学从革命圣地延安走来,是中
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学校前身是1940年创办的延安自
然科学院, 1951年定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52年抽调航空系参加组
建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抽调采矿系和冶金系参加
组建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抽调有色金属方面学科参加
组建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1961年又抽调火炮、自动武器、
炮弹等专业参加组建太原机械学院(今中北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
首批颁布的16所重点大学之一;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
的22所高校之一;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1992年学校成
为党委书记、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的14所高校之一;是国家首批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
2000年,北京理工大学第10所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
大学的“985工程”院校行列,被誉为“当今中国高校的国家队”。
科技先锋,实力雄厚
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
科研的摇篮。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学科点专
业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
育部部门开放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最近五年,学校科研经
费总投入一直在全国前10位之列,2008年学校科研经费总投入近10
亿元。
2007年,学校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国防科学技术奖中,我
校负责完成的项目获奖2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获奖数
量与等级都位居委属高校首位;在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奖中,我校获
一等奖3项,在全国高校排名第8位,工信部所属高校排名第1位。
在这里,中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设备”让“中国电视第一
频道”永久落户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第一枚固体火箭”从北京理工
大学升起;中国“第一台大型天象仪”在北京理工大学诞生;第一部
低空探测雷达在北京理工大学开机;第一辆轻型坦克等在北京理工大
学研制成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仿真机器人
“汇童”在北京理工大学亮相;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使用的电动客车
也将从北京理工大学上路……
教学基地,硕果累累
学校设有17个学院、47个系,43个研究所(中心),另建有研究
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覆盖
10个学科门类,拥有4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7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
授权点,6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点,1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62个本科专业。1999年、
2007年两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我校具有国内一流的实验教学平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6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北京高校名列第3位,数量
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此外,还有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
基地、1个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中心、1个国家文化素质教育基
地(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建)。
在实践创新能力上北理学子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三年共有约
5500名学生参加了国际、国内的二十余项各类大学生学科知识竞赛,
如: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
生电子设计竞赛、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
共获得国际级奖项52项、国家级奖项174项、北京市级奖项622项。
名师荟萃,群星璀璨
学校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
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3500人,其中两院院士15
位,国家教学名师3位,长江学者1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
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7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63位,北京市教
学名师10位,博士生导师445人,教授、副教授近1500人。可谓名
师荟萃,群星璀璨。
北理英才,高端就业
多年以来,北理学子一直以“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
创新意识”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位居全
国高校前列,升学和出国的比例约40%左右。2008年本科生一次就业
率为97.25%,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为98.38%。毕业生主要在北京、上
海、深圳、广州、天津等中心城市就业,分布在信息产业部、外交部、
卫生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国务院各部委,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网
通、中国移动等特大型国有企业,航天、航空、电子、兵器、船舶等
国防科技工业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
单位,IBM、微软、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外资企业,联想、方正、华
为、中兴、比亚迪等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国家重要部门、重点行
业和重点企事业单位。
桃李芬芳,誉满天下
自1940年建校以来,北京理工大学为我国各行各业、国民经济各
个领域培养和输送了14.2万名高层次人才。他们中有以李鹏、曾庆红、
叶选平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以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振起中将、
总参某部部长贾超群中将、总后勤部副部长李伦中将、北京军区副司
令员刘玉堤中将等为代表的军功赫赫的将军;有“中国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院士、“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院士、雷达专家
毛二可院士、光学专家周立伟院士、特种车辆专家苏哲子院士、“中
国地热学之父”任湘教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学者;有以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杜玉波、天津大学校长龚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范
伯元(原北京市副市长)为代表的一批高校领导;有以香港百仕达集团董
事会主席欧亚平、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副行长李晓鹏、恒基伟业总裁张
征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总经理陈肇雄、新浪全球副总裁兼
总编辑陈彤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企业家。
毕业生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贡献尤其突出。以著名的我国载人
航天工程为例,多名我校毕业生在其中担任要职,如黄春平任运载火
箭系统总指挥,王爱书任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张泽明任航天发
射系统总设计师,徐克俊任飞船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孙宝申任航天
测控与通信系统副总设计师,李相荣飞船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等。
2007年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获冠军,并在中甲
联赛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中国大学生足球队的一面光荣的旗帜。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北京理工大学不断扩大
对外开放、深化改革,正朝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稳步前
本文发布于:2023-11-30 17:1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357252312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北京理工大学综合录取分数线(江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北京理工大学综合录取分数线(江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