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
《火烧云》教学设计1
《火烧云》是人教试验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神奇的大自然”主题的一篇略读
课文。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
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
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
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本篇课文的阅读提示是:认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
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
下来。
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阅读提示,及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我这样设计教学流
程:
一、组织学生阅读本文的阅读提示,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引入课外资源:什么是火烧云?先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介
绍,教师适当补充。然后,用多媒体出示火烧云的全景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火烧
云,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对读通。
1、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上课教师组织开火车轮读检查读文情况:师生边听边纠正错误的读音,读
不顺畅的句子。
本课一共5个生字:檀 、盈、凶、庙、惚;一个多音字:“模”:模糊――
(2) 教师板书小结: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接着描写了
火烧云颜色的变化;然后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2、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具体体会火烧云颜色极多、形状丰富、变
化极快的特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词句。
(2)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反复诵读积累语言。
abb式词语:笑盈盈 、红彤彤、金灿灿
aabb式词语:恍恍惚惚
引入课外资源,多媒体出示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紫檀色”、“半灰半
百合色”、“葡萄灰”、 “茄子紫”、“庙门前的石头狮子”。引导学生说出更
多的以上两种形式的词语,并且练习说话。
四、模仿练笔,学用结合。
1、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说说课
文中没有提到的景象,如:火烧云还有那些颜色?还有其他什么形状?
2、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或结合生活实际,学着作者的方法进行描述。师生共议
修改,用上积累的词句把句子说美。说好就动笔写下来。
课外资源引入:本环节若学生的想象有局限性,不能开展。教师就用多媒体向
学生展示图片或视频画面,引导学生根据眼前的画面展开想象,再进行仿说练习。
《火烧云》教学设计2
一、关于教材的分析: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
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
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来体现“美”,通过质朴而
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
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
感共鸣,深深地喜爱上这大自然的神笔之作!从而深化主题。
二、选择的内容
1、在教师备课与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共定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的选择
自主感悟 抓住文眼 想象景色美
课文的1―2节抓住一个“奇”字,感受情景美;第3小节突出一个“多”
字,领略火烧云的色彩美;4―7小节从“快”字入手,体味形态美。整篇文章围
绕 “变”字,向我们描述了火烧云静态的美以及动态的美。老师创设情境,让学
生静下心来,全身心地去感受文字,想象景色的美。
自主诵读 静心体悟 品味文字美
放一曲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去大声地诵读;或者什么也不放,只是
告诉学生安静下来,用心去读文,让学生“在宁静中闪现智慧”。在一遍一遍的全
身心的诵读中,在对诗一般的文字的感受中,“文学的美”便如春雨浸润孩子们的
心田。
自主交流 影象共享 感受自然美 (引入课外资源)
在语文课上,我不是很主张运用媒体,可是城市的喧嚣与华丽,使生活在城市
里的孩子,几乎看不到“朝霞红欲染”,看不到“赤浪连天拍,朱霞接水浮”,看
不到“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更感受不到“初唱天鸡海色昏,须臾
波面拥朝暾。丽空星斗俄收拾,射水岚霞互吐吞”。
因此,在不能带孩子亲自去观看“火烧云”情况下,在教学设计上要求学生自
己搜集有关的图片或影象资料,并做说明。老师必须给学生准备好影象,以备在学
生深刻品味了文字美,想象了景色美之后,以实际的影象资料再次震撼学生的心。
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同于作者的感受,再进行小练笔便水到渠成。
班内交流 文本共享 享受文字美 (引入课外资源实现大量阅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绝对不是一本书能够了事的。因
此,“大量阅读”“大语文教学”“诗文诵读工程”等等便备受语文教育工作者的
推崇。从古至今,描述“火烧云”的文章及诗句不少,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
《火烧云》一课可以选哪些内容进行教学?你的理由是什么?这篇课文是否需
要引入课外资源?你打算引入哪些课外资源?
《火烧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这篇讲读课文描绘了晚饭以后火烧云从上
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课文先讲“火烧云上来了”,是透过云层的
阳光照到地上引起人和动物颜色的变化来讲的。 接着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
化。最后讲火烧云下去了。通篇文章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想象丰富,比喻贴
切。
课文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讲颜色,先讲“从西边
一直烧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不仅点了题,还强调了天空一片红艳,给
人以动感。紧接着讲了颜色的变化:“极多”说明火烧云有 多种颜色;“一会儿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最后列举一些颜色,并
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 色”,进一步说明颜色极多,绚丽多
彩。 讲形状,一是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马、狗、狮子一是突出了火烧云形
状变化之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忽然、跑着跑着、一转眼”等词语
准确地表明了火烧云形状不断的、快速的变化。
文章对火烧云这种动静相结合的描写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因为它的语言能生美
而且通俗易懂。老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体会其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情朗
读,以读促悟,悟中品美。
《火烧云》全文没有一个生僻的词语,用口语的形式娓娓叙说,像“火烧云上
来了”,“您老是金胡子了”,“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
了” 等,使人读了感到亲切自然。文中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即很多句子的末尾
都用“了”字,这个口语化的文字,读来顺口和谐,充满生活气息。
同时它发用词又极富变化。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词造句灵活多样。作者
为了写出火烧云形态的变化无穷,用不同的句子叙述了各种形态的出现:“一会
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由马而狗,而狮,真可说是瞬息万变。而写它们的消失,尤其富有情趣,写“马”
黄),为了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美,教师在理解完书中几种颜色后,又及时的
进行扩展词汇的练习。“想想天空中火烧云还会有哪些颜色?你能用哪些词语来描
绘?” 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被激活了,个个情绪高涨,相互启发,短短的几分
钟,他们就说出了二十多个不同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既加深了对火烧云颜色
美、变化多的理解,又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我认为有意让学生将课外学到的词语迁移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行展示、交流,
这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这样设计,也会大大激发学生在平时学习
中养成随时积累的好习惯!!
让朗读、想象唱响主旋律
看到这个题目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满天红霞,婉约的黄昏,醉人的情景。飞扬的
思绪把我带回了课堂上。
基于文章的教学教学重难点,我觉得应该让朗读和想象唱响本课的主旋律。
教学主要内容:
1、重点学习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自然景色之美
2、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句,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设计思想:
在表达时引导学生加入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红彤彤:abb、半灰半百合:半
半、葡萄灰:水果或蔬菜+其颜色。)把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融入表达中。一举两
得。
2、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你的感受怎样?(那是多美的呀!)能
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多呢? 课文为什么没有用这个词?(表现不出
变化多和快)
3、引入课外资源,播放火烧云的相关图片。
此环节是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形成更直观的体验。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4、你喜欢这幅美景吗?请用喜爱之情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展示读。
(注)此环节,教师应放开手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
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鼓励与众不同的想象,让学生迸发出想象的火花。并在想
象之后,学生走入情景这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
至此就实现了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形象、立体的感受,从而感受自
然景色之美。
二、背诵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试着背一背。
选择重点教学内容的理由:
1、《火烧云》是一篇语句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课文。应摒弃了繁索的讲
解、分析,抓住“读”字不放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重视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大量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一层一层地深入读书,使之
在读中整体把握,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想像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更是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课文中未写到的画面,让
学生像作者那样仔细观察,展开想像,并仿照课文说出火烧云的样子及变化。训练
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重点,应引导学生体会其特点。文中描写火烧云
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时都突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多、快。教学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
内容时,要注意有层次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这部分内
容时,就让学生根据尝试思考题来尝试学课文,先看看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有什么特
点?再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些特点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其特点,并自己学会
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出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明确的读书目的性,
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书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这是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由
于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在学习进程中,学生只有遇到困难,感到
有问题必须自己去解决时,才会积极地思考,才会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这也是符合
学生的求知心理的。这样,使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心理活动紧密相结
合,从而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朗读训练
另外,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应注重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文章的语言
美,把对文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三)技能训练
最后,我让学生最后回望火烧云,让学生说点什么?有的说要把火烧云画下
来,有的说要拍成照片。
《新课标》指出:“要拓宽学用语文的环境。”所以,语文教学用利用文本,
拓展文本,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因学定教、突出重点,构建大语文课堂――――――――《火烧云》教学内容
选择之我见
《火烧云》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火烧云的出现――变
化――消失的过程,展现自然景观的魅力。对于本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我认为
首先应该分析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学生学情的课前诊断。教学内容
选择的`原则是因学定教、突出重点。
(一)我选择的教学内容及依据
1、我选择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文内容方面我主要选择引导学生理解火烧云的变化过程, 学习火烧云
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 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形状变
化快的特点,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方法方面我将选择引导学生体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
物的表达方法,仿照课文写想象片段。
2、确定的依据是:
(1)课文自身的文本特点:这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文章内容主要描写了火
烧云的变化过程,这是文章内容的重点。而其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几个
段落是文章的趣点。同时文章语言质朴生动,描写生动细腻,并采用了在观察的基
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这是学习的难点。
(2)学生的学情分析:
第一,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文章语言平实、生动质朴,读懂课文的基
本内容应该不成问题,教学中强调个别疑难词语即可。如“紫檀色、恍恍惚惚 ”
等,只要学生练习上下文或提前预习时查阅字词典即可。
(二)是否需要引入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教学还要始终坚持走大语文之路。基于对文本特点、学生学情的诊断以及
教学内容的确定,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时需要引入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源。
1、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更为生动深刻的表
象,我认为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图片。
2、拓展型阅读材料的引入。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为了解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的相关科普知识资料;
二是为搞好学生对写作方法学习的能力迁移,选择同样具有与本文写作特点一
致的相关文章进行补充阅读。
《火烧云》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
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
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借助挂图,让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天空中云彩的变化,激发学
习兴趣。
二、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检查反馈。
3、理清文章的条理思路。
4、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
1、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四、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后,与同学交流。
2、师生互解疑难。
3、指导朗读、背诵。
五、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六、作业
3、火烧云下去时有什么特点。
二、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1、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部分:
(1) 自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2) 积累运用,指导朗读。
(3) 读中感悟。
2、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部分:
(1) 自读第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2) 佳句欣赏。
(3) 指导朗读。
(4) 积累运用。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美丽的火烧
云。
四、作业
课后摘抄好词佳句。
《火烧云》教学设计4
一、揭题导入
二、自学课文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
讨论。)
(二)检查、反馈、交流
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
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án,不读tái;“寿”读shòu,不读sòu;
“彤”读tóng,不读dān。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
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
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
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
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
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②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避免重复、点题、与后文照应,写出火烧云动感。“烧”字用得贴切,在句
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
态和气势。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3、 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设计意图】:读点题的句子,明确什么是火烧云,通过词语的变换,体会作
者语言的精妙。
四、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
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
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
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
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 )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
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
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
神秘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
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你瞧――(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
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二、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一)自由读读描写火烧云变化的自然段,说说火烧云的什么在变化(颜色形
状)
(二)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1、你从天空中找到哪些颜色呢,用“――”划出来。你有什么感觉?(颜色
真多呀)
2、这么多的颜色,怎样把他印在脑海中呢?试着把这些颜色分分类,说说为
什么这样分。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
子紫)
导:“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
( )一样的( )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3、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还有些说也说
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导: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①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玫瑰红、苹
果绿、辣椒红)②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1、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
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板书:样子)它是怎
样变化的?(板书:变化)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板书:消失)教师引读。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
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形
态美;“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的动态变化美等)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重
点让学生体会:“那条狗十分凶猛――大狗也不见了。”的生动情景美;“跟庙门
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的形态美。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7、质疑:是否发现这三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来组段。
过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动物、静物、植物、人类等)请你学着
作者的写法,把你的想象说出来?
8、同学们想象得真美!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
②“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
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
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3、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
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让我们随着录
音再一次去领略一下吧。(学生闭眼,播放课文录音)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想象,把火烧云那美丽的
本文发布于:2023-11-30 11:25: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3147451061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火烧云》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火烧云》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