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
【摘要】笔者首先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积极因素,消极因素,然后
提出了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即审时度势,做好职业规划;提高自身素
质,掌握就业主动权;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充分做好准备,适
时选择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形势 就业观念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积极因素
1.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作用依然明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归根
结底还得依靠经济的发展拉动就业,就业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近年来,我国经
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对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起到了决定
性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将得到直接拉动
和促进。同时,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我国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将为大学生创造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
时下经济危机的大潮刚刚退去,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可以在
经济复苏时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2.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
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各级党委、
政府也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上重要议程,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推动和促进高
校毕业生就业。
3.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给予指导与培训。近年来,国家把毕业生就业纳入高校
考核的重要指标,积极倡导并严格要求高校领导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
加强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设置大学生就业课程,并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与培
训,把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评估当中,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些学校更是向学生庄严承诺,只要不过分挑拣,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找到工作。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消极因素
1.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误区。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
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
外,据200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
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
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
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
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2.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完全是供给大于
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沈阳地区 1990年至2004
年6月淘汰了30个职业,又新生了60个职业,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
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是高校专业培养人才的2-4倍,形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
时间差。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
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
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
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山区、
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
然突出。
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展水平不高,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
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必然受
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不可能象发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那样自由地向第三
产业滑动,而较多地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寻找就业机会。既使在第三产业中
择业,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无法找到象
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这类新职业的角色。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就业选择是无
法实现的。
三、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1.审时度势,做好职业规划。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着就业的环境,社会
需要、市场需要就是就业选择的方向。所以,准确把握社会需要,选择有发展潜
力的就业方向是每个大学生的重要任务。然后根据自身条件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
生涯规划,还要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适时的调整职业生涯规划,使自身能力的提
高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接轨。
2.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
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大学生
就业的重要因素。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该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
手上,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
完善自己。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
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位。
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
这种转变促使大学生在享受大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就业的压力。于是,
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使得大学生就业越来越
多样化、多元化。因此,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大学生不
仅要能承受“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更要能够忍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痛苦,在
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理想的职业固然重要,但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
就也是权宜之计。
4.充分做好准备,适时选择工作。对于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可以把眼光
投向社会上许多空闲岗位上,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营企业还
有大量的用人要求;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
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
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同时还要
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与学校就业部门保持联系,取得主渠道的帮助和支持,充分
利用“地缘、血缘、学缘”关系,发动老乡、亲友、同学、校友找信息,做到“打
有准备之仗”。
对于手中有几个工作,但还在左顾右盼、犹豫不定的学生,也许奇迹会在明
天出现,但机遇很有可能稍纵即逝,在毕业生供给充足、社会需求呈现买方市场
的态势下,好的用人单位不可能在一个需求周期内两次或多次到同一个学校去,
更不可能苦苦等待你迟来的回复。所以,建议目前有就业意向的同学尽快签约,
抓住机遇先就业后择业。
本文发布于:2023-11-30 03:1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285457230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