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分析我国就业问题

更新时间:2023-11-30 02:17:53 阅读: 评论:0

少先队入队誓词-黯打一成语

从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分析我国就业问题
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放风筝日记)

从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分析我国就业问题

1 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的构建,源于劳动力利用不足、人力资源大量闲置,成为发展中国

家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主要包括劳动力闲置标准、劳动者失业原因、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剩余劳动力迁移规律和就业政策,这些理论的产生,为发展中国家

制定各种战略提供了大体的框架思路。以克里希纳、爱德华兹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对劳动力

闲置的计算方式提出的标准包含公开失业、就业不足和劳动力低效利用三个方面。造成公开

失业的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大于求,除城市人口自然

长外,主要因为农村人口迁移。刘易斯在其《二元经济论》一书中对人口迁移的原因,表述

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占统治地位的农业部门和现代发达的工业部门,在工业化过程中,城乡间

收入、福利差距扩大,农业边际收益递减,教育发展,城市的吸引力扩大,农业部门的劳动

力必然流入发达工业部门,最终的结果是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发展。而劳动力的转

移率依赖于工业部门利润的增长率,如果工业部门的投资过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少,

使工业部门就业停滞。这一结论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就业趋势,但是发展中国家片面强调工业

化的结果,不但没解决就业问题,反而使城市膨胀,公开失业增加。

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矛盾的托达罗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决定人口迁移

的条件是比较利益与成本的理性考虑,即城乡的收入差距和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可能性,

及获得的收益是否能够弥补迁移成本等。如果选择迁移的条件具备,大批移民会涌入城市。

而城市工业部门出现就业停滞状况的原因在于:第一,工业部门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劳动力就业比以往更为困难;第二,工业部门资本有机

构成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相对下降;第三,经济发展使工资成本呈现上涨趋势,这反过来又

促使了资本的集约化倾向。

关于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证明,经济增长既取决于储蓄率的高低

和随之带来的物质资本积累水平,又取决于资本——产出比率。在资本——产出率一定的条

件下,国民产出和就业增长可以通过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增长而增长,就业与经济增长是一致

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证明,高速经济增长必然通过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采用资本密集

生产方法),产生较高的利润,提高储蓄率,最终产生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如果劳动生产

率的增长率提高,就意味着生产任何既定总产出所需要的工人减少,最大产出增长并不会带

来最大就业的增长。

2 我国就业的基本情况

用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分析我国的就业现状,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如公开失业率高、

非公开失业规模大等,总之是劳动不得其用非常突出,但又表现出自身独特的特点。总体

来看,我国的就业问题突出表现为就业压力不仅来源于新增劳动力与失业者,而且来源于农

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就业压力。就业压力的产生不仅来源于人口因素,而且来源于经

济、社会发展因素,就业困难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特

征。

2.1 高增长、低就业,劳动力供需矛盾加剧

近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的不协调局面。从就业弹性

系数看(就业弹性系数=就业人数增长率÷GDP增长率。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

人数能增长多少个百分点)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就业弹性系数是较高的,平均为0.34

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人数可增长0.34个百分点,也就是可增加就业人员240万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仍保持了高增长的势头,然而就业弹性系数却急

剧下降了。从1990年至2002年,13年平均就业弹性系数只有0.12GDP每增长一个百分

点,只能增加就业人员80人万左右。就业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劳动力人口增长速度明显

快于经济吸纳就业能力,造成劳动力供需矛盾严重,更为突出的是非自愿失业和就业不足。

2.2 农村难留、城市难容,两个市场非对称

我们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具有共同的二元经济结构典型特征。与一般发展中国家

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

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率缓慢,一方面城市经

济不仅难以有效带动农村发展,而且其自身的结构升级也受到严重制约;另一方面在人多地

少的尖锐矛盾中,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始终难有大的突破。这就出现

了农村人难留故土,城市里难以容纳的局面。因此形成了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

市场的非对称性或劳动力的单向转移。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中的工业涌来

时,工业中对劳动力的需求已经由于其本身开始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并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实

现增长而逐步下降了。

2.3 期望高、素质弱,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

城市人就业期望值高,农村人基本素质难兼备,所以,虽然总量上看,明显的是劳动力

供给过剩,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和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力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

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造成

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

2.4 依赖亲情、信息不畅,劳动力市场功效弱

我们这个国度是相信和依赖亲情的国度,就业时、失业后的心理,首先想到的是找人

帮忙,可想而知,任何人的亲情范围都是有限的,信息自然不畅。同时,劳动力市场并不

健全,造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

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

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据2002年劳动保障部

12月展开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城镇失业人员中,67.6%

的人求助于亲戚朋友介绍,32.5%的人通过街道推荐和职业介绍机构登记,29.0%的人通过

应聘或刊登广告。由此可见,就业的主渠道是依赖亲戚朋友介绍,而不是劳动力市场。

3 对我国就业政策的政策建议

如何扩大就业?发展经济学给出的处方是:第一,尽量减少城乡就业机会不均等,减

小城乡收入差距,降低城市的吸引力,增加农村就业机会,降低城市预期就业机会概率,缓

解城市就业压力。第二,发展农村经济,兴办农村工业,形成城乡合理分工,保证农村资源

供给和商品市场稳定,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提高农民收入。第三,消除生产要素的

价格扭曲,减少政府鼓励投资的低利率、低汇率等政策,形成由市场决定的均衡资本价格,

提高资本增长对就业的扩散效应,增加就业机会。第四,增加劳动力流动成本,减少城市就

业预期收入,增加劳动力移动困难。第五,适度发展教育事业,避免教育失业、学非所用、

智力贬值、教育过度、人力资本闲置。发展经济学开出的扩大就业处方对我们很有启示。

根据我国就业现状,谋划我国就业政策,必须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战略。

3.1 着力开发劳动力资源和提高资本价格

充分的就业与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提高就业率,出路首选当然还是积极发展经

济。要从资源结构方面进一步开拓财源,克服和减轻资金的相对短缺强度,包括扩大引进外

资的规模,拍卖现有企业闲置资产设备,通过金融证券市场和其他渠道充分吸收社会闲散资

金,以满足劳动力就业增量对资金的增量的需求。

3.2 着力拓展和培育就业新领域

我们已经迈出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发展小城镇就是开辟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新空间和

新领域。小城镇位于城乡结合部,既可以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也能够吸引一部分

城市失业人员。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给政策,积极扶植和培育这种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使其形

成并扩大规模,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和就业容量。

3.3 着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又呈现供给不足,原因就在劳动力就业素质不适应,国家

应该继续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培育各方面适用人才,特别是培育自主创业能力的人才。鉴于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资本相对短缺,应当选择那些使用劳动多、资本少的技术进行生产。此

外,还应把开发和推广适用技术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因为这些企业一般都使用劳

动密集型技术,它们的发展,既可以促进收入水平的提高又可以大大增加就业机会。

3.4 着力扶持农业和中小型企业

深化新农村建设,紧紧抓住解决三农问题不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反哺农

业,城市拉带乡镇,扶植农产品改良和深加工,提升农民待遇和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的期望

值在农村就能够实现,使大多数农民因为考虑迁移成本而志愿的不离故土,一方面促进农业

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对中小型企业,在工商、税收、资金等方面,多

给政策扶持。条件具备时,还可以考虑以政府的名义,担负在中小企业就业者的各类保险的

大头,以减轻弱小企业的负担,并促使其规范经营。

3.5 着力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以来,我国就业服务机构已初步形成。但是,组织尚不完善,动

作并不协调,条块分割,运作无序的局面并无根本改变,市场就业机制尚不健全。因此,应

当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形成城乡一体的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劳动力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可喜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关注社会就业问题,特别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近期

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村的深化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这无疑也为解决社

会就业问题开辟了宽阔的渠道。

爸爸再爱我一次-描写冬天雪景的句子

从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分析我国就业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11-30 02:1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2818732306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分析我国就业问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发展经济学就业理论分析我国就业问题.pdf

标签:就业机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