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就业选择_范皑皑

更新时间:2023-11-30 02:00:16 阅读: 评论:0

班级自主管理-论语精选

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就业选择_范皑皑
2023年11月30日发(作者:三年级作文猜猜他是谁)

·招生与就业·

教育发展研究201423

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就业选择

范皑皑

车莎莎

要:文以预期收入为视角,不同收入预期职业选择不同影响发现

预期收入其就选择显著本科研究生方式差异文的发现

认识大的就预期高校相应分类好地帮助有一价值

关键词:预期选择业匹配风险度;摩擦

DOI:10.14121/.1008-3855.2014.23.005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

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

职责除了为学生提供人力资本的增值,更延伸到了

对其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其中就业辅导成为大学

为学生提供的重要服务基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

查研究虽然关注的侧重不同,从求职过程到就业结

果,从个人人力资本的作用到家庭社会资本的功能

等,在谈到政策建议部分,很多研究都提出了要加强

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1]

指导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

有信息类技巧类,也有观念类的信息和技巧相对

客观和外在,而观念则比较主观和内在其中对劳动

力市场的环境认识和未来预期属于观念层面的就业

能力这些观念是以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未来

劳动力市场的预期为基础的,而他们就业的结果则

是职业发展预期与现实碰撞或匹配的结果不同的

预期如何影响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结果,是值得进一

步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此为题展开研究,掌握就业预

期作用于就业结果的方向,明确认识就业预期如何

影响就业的选择包括是否就业和到什么样的单位

就业等,将有利于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展

开,为学生理性择业提供支持

范皑皑车莎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

文献综述

就业预期反映了个人对就业与否就业岗位性

国内外关

就业待遇如何等等的设想

[2][3][4]

目前,

于就业预期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就业预期的现状

响因素以及预期过高的原因等,尤其以就业预期影

大学毕业生

响因素的研究最为普遍

[5][6]

研究发现,

就业预期过高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根源之

[7]

大学毕业生的理想就业地集中于发达地区,一,

始薪金期望值较高,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

就业;同时,有研究指出高等教育的粗放型扩张使得

毕业生过高预期与用人单位较低预期之间产生矛

盾,成为是引起过度教育的直接原因

[8]

还有一些研

究分析了收入预期对于升学和继续教育的影响,

发现对高中生而言,收入预期越高,个人越倾向于选

[9]

择更高的学历和高选拔性的院校对本科生而言,

本科生对其本科毕业后的收入预期高将降低他们继

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可能性,而其对研究生的收入

预期对读研有显著正向影响

[10]

就业选择是指毕业生面对劳动力市场做出的工

作与否接受什么样的工作的判断本研究关注的是

27

的就预期选择

大学生在面对各种类型的工作机会时的选择策略,

未就业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是无工作机会,也可能出

现自愿性失业

[11]

对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

业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其实是一种理性

选择其解决之道在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破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大学生主动地调整就业期望

[12]

有学者对保留工资大学生就业的关系作了一

系列研究,包括从保留工资的角度研究了大学生就

[13]

保留工资对工作找寻结果的

业预期的影响因素,

[14]

[15]

影响,拉力他们还发现高预期工资代表的

认为从事这份工作可能获得的收益无法补偿他们付

出的各项成本,因此选择不工作;只有达到保留工

资,大学生的成本和收益才能达到平衡预期收入

反映了大学生的合理化收入期望的最高点,是大学

生综合需求方和供给方的信息做出的理性判断

本文所定义的就业选择包括了数量和质量两个

维度从数量维度看,本文将分析毕业生的预期对他

们在毕业时点能否完成工作找寻,顺利地从高校走

上各工作岗位的影响,从而认识预期较高是导致毕

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吗?从质量维度看,本文试

图探讨当面对一个不匹配的工作机会时,预期高的

学生会选择有业不就吗?

2.研究

不少研究都指出,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若干就业

[16][17]

就业错位现象都是择业观念不正确导致的,

及高保留工资代表的推力的双重驱动促进了毕业

生到大都市就业这对于理解我国大学生的择业行

为和就业现状具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以保留工资和预期收入为代理变量的就业

预期的研究已有很多,获得了丰富的结论,为本文的

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基础这些研究虽然注意到

了就业预期与就业结果的关系,但并没有特别关注

就业预期对就业选择策略就业匹配程度的影响,

这一策略和匹配程度既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数量,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因此,本研究将着眼于此,

从这一视角丰富有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研究成果

核心概念与研究设计

1.

就业预期是一幅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描绘的

全图景,包括了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职业职位

工作环境收入和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等等许多方

本文的研究选择了大学生预期收入的视角,考察

不同收入预期对大学生就业选择结果的不同影响

虽然并非所有大学生都追求高收入,但更高的收入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质量,而更高的

预期收入也反映了他们对自我在劳动力市场中所处

的竞争性位置更乐观

大学生对收入的预期通常是一个区间或者值

域,需要强调的是,所谓的大学生对未来收入的估计

和预期总是基于现有劳动力的竞争状况和自身在劳

动力市场中的位置做出的,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

望可能是既无上限也无下限的想象因此,本研究用

保留工资和预期收入两个变量来分别衡量收入期望

的下限和上限具体来说,定义保留工资反映了大学

生收入期望的最低点,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大学生会

28

体表现在大学生对工作的预期不符合劳动力市场的

现实,预期过高读大学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以便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是大

学的使命之一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社会化系列课

程中的一门,无论是以正式学习还是非正式学习的

形式展开,学校都应积极提供此方面的援助,帮助毕

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就业指导的第一步是形

成合理的职业预期,因为正确合理的就业预期可能

对就业选择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预期是

正确和合理的预期,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基于很多心

理学和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无法完全给

出答案,但至少可以通过实证数据分析不同的预期

对就业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当然,大学生的求职动机多种多样,有的抱着养

家糊口的心态要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依靠,有的抱

着浓厚的兴趣和宏大的报复要追求一份能有成就的

事业,有的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以试试看的心态面

对劳动力市场却并不急于找到一份工作,等等

以,在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万人千面,有不同的求职

境遇,归纳起来其结果可能有四种:

第一种是找到了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满意工作;

第二种是找到了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工作,

勉强接受;

第三种是找到了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工作,

放弃了;

第四种是完全没有得到工作机会

的就预期选择

这里所谓的匹配不是指一份工作是否满足了个

人的主观预期,而是说从岗位的性质看,如果工作要

求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类型与大学生拥有的受教

育程度和专业方向一致,就认为找到了与自己匹配

的工作,否则就认为他们与劳动力市场的工作机会

发生了错配这是一个相对客观的匹配与否的衡

量,而工作是否符合预期则是相对主观的匹配与

的衡量这样定义的前提假设是大学生希望从

事专业对口学历匹配的工作因此,本研究考察的

职业选择是从最基本意义上谈的毕业生是找到了工

作还是失业,是接受不匹配的工作还是继续寻找匹

配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讨论涉及的大学生都是

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根据经济学理论,预期高的

人对自我的认知比较高,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也更高,

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倾向于多次选择,最终找到与预

期符合的与能力匹配的工作如果工作机会不匹

配,他们可能即使失业也不愿意迁就这可能延长了

预期高的学生的工作搜寻时间,所以在即将毕业的

时刻进行调查,在这一较短的搜寻时间之内,预期低

的人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更大,预期高的人相对比较

难以完成就业因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1在所有积极中,预期

更倾向

预期高的人不轻易接受一份工作,只有当这份

工作是与其学历专业预期等完全匹配的,他才会

接受;而预期低的人容易满足,可能比较容易找到与

自己预期相匹配的工作,因此,预期低的人比预期高

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

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的研究除了要关注他

们是否找到了工作,还应关心其找到工作的质量

据上文提及的就业的四种结果,第一和第二种结果

的毕业生虽然都属于找到了工作,但他们就业的质

量可能不同,而第三和第四种结果的毕业生虽然都

没有就业,但是他们获得的工作机会不同所以最具

有可比性的是第二和第三种结果,他们都获得了一

份不匹配的工作机会,但是有人接收了,有人拒绝

从理论上分析,这可能与他们的预期相关,即面

对一份不匹配的工作,预期更高的人可能倾向于拒

绝,而预期更低的人倾向于接受而且在劳动力市场

的现实也并非简单的有工作机会和没有工作机会,

毕业生面对的选择题是更复杂的,他们的选择策略

是否与其对就业的预期相关?为了分析这个问题,

研究进一步提出第二个假设:

2不匹配作机预期

拒绝预期倾向

在所有积极寻找工作且有过工作机会的人群

中,预期高的人往往由于对工作的挑剔会选择拒绝

某个与自身不匹配的工作机会,继而寻找更适合的

工作;但预期低的人则更有可能先接受工作

数据来源和变量描述

1.数据描述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调查涉

及来自东西部地区8个省份的30所高校,东部地

区包括山东和浙江两省的10所高校;中部地区包括

江西和湖北两省的9所高校;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市

四川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11所高校其中

985高校3所211高校4所一般本科院校9所

职院校7所民办高校4所独立学院3所课题组根据

每所高校的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进行

抽样并发放500-1000份问卷经过缺失值处理,

终有效样本为19805份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为所有积极寻找工作的大学

毕业生,所以排除出国升学和拟暂不就业的毕业

生,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由于创业和其他自主择业

的学生人数较少,另一方面创业和其他自主择业与

我们所定义的面对工作接收与否有所不同,属于主

动创造就业岗位,所以本文暂不讨论经过数据处

理,我们共获得有效样本10452人其中已就业7523

人,占比72.5%,未就业2879人,占比27.5%

2.描述

对于预期收入,我们设置了两个新变量,即期望

起薪指数和保留工资指数学生报告的期望起薪和

保留工资是预期每个月能够获得的合理收入和最低

收入,单位为元/月但是不同学历学生在市场中的

定位本就不同,将不同学历毕业生的预期收益进行

直接对比可能存在问题,因此,我们以各学历毕业生

的平均预期收益为分母,对各位毕业生报告的预期

收益进行了调整,获得了相对于他们所在的学历群

体的预期收入水平指数

29

的就预期选择

说明

察到的预期收入的系数就代表了预期对于工作找寻

的影响我们区分了不同学历组样本,因为我们观察

到不同学历组中就业与待业的比例存在差异

回归结果发现,在控制住保留工资的情况下,

专科生和本科生而言,存在这样的趋势,预期起薪高

的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概率低于预期起薪低的毕业

而对研究生而言,趋势正好相反,预期起薪高的

毕业生找到工作的概率也要显著高于预期低的毕业

也就是说,拥有相同预期底线的本专科生,过高

的预期起薪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失业

预期收益对不同学历群体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都

具有显著的影响,保留工资仅仅对本科生是否能找

到工作产生影响,而对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择业态度

不产生影响保留工资高的本科生找到工作的概率

相对更高这说明,在两项代表大学生对未来收入预

期的指标中,预期收益可能是相对更好的更相关的

估计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变量对于保留工资对本科

生能否找到工作产生的正效应,我们的解释是,由于

保留工资理论上是一个低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的值,

在控制住预期收入的情况下,保留工资越高,代表着

与预期收入的差额越小;而保留工资和预期收入之

间的差额代表了个人能够接受的收入的波动范围和

不确定性,波动范围越小,代表个人对不确定性的承

受能力越小,从风险态度的角度而言,这个人可能更

倾向于规避风险因此,他虽然对保留工资的要求更

高,但是对于工作本身是否能够让他发挥专业和学

历的专长并不太看重,只要工作给予的起薪达到了

他们的保留工资,他们就会接受

这一结论部分验证了我们的假设,预期收入高

的本专科毕业生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要低于预期收入

低的同等学历群体但是对研究生群体而言,不存在

这样的可能,而且呈现完全相反的趋势预期收入高

研究发现

1.预期收入与能

关系

总体来看,在毕业接受调查的时点,找到工作的

学生比例为72.5%,而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比例为

27.5%从不同学历来看,本科生中未就业的比例显

著高于专科生和研究生本科生中近三分之一还未

找到工作,而专科生和研究生中有近五分之一未找

到工作

学历的就状况分布表

那么预期收入和保留工资与是否找到工作存在

相关么?是因为预期收入过高而导致部分毕业生没有

就业么?我们选择积极寻找工作的大学生为样本,

就业状态为因变量,控制住学校质量学科类型

家庭收入等,用二元logitistic回归,考察预期起薪和

保留工资的影响为了控制个人能力的差异,我们借

鉴已有研究,采用学校类型来替代个人能力的高低,

假设来自985高校的毕业生的能力要高于来自一般

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控制住个人能力以后,我们观

30

的研究生找到工作的概率更高

对此我们可以展开一些讨论,能否找到工作必

然同个人就业能力相关,个人就业能力的差异实际

上是同等学历人群内部不同人拥有的人力资本的差

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我们主要是通过院校类型来

刻画的,985高校211高校一般本科院校

到高职高专院校,院校的选拔性逐级降低,学生的个

人能力也依次降低有的研究采用高考分数来控制

个人能力,其实院校选拔性与此类似,是分类更少

的就预期选择

分界更粗的能力排序

但由于研究生样本高度集中

在选拔性高的院校,一般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没有

或者很少有博士点,院校选拔性指标无法体现研究

生群体人力资本的异质性正是由于人力资本异质

性没有得到控制,所以能够找到工作的研究生可能

具有更高的能力,同时对收入的预期也相对更高

2.预期收入选择关系

上一节分析的是从总体上而言,预期过高有可

能会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这里所谓的就业困难是

指找到一份工作,但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处于失业

状态的毕业生都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在积极寻找

工作但是仍处于失业状态中的2879人中,有639人其

实是有过工作机会的,占失业大学生的22.2%

2879人都是我们筛选出来积极寻找工作的群体,

们向用人单位投递过简历,认真准备过求职,其中有

639人表示曾经有单位表示愿意接收他们,但是他们

最终放弃了那份工作机会我们假设这些积极求职

的大学生如果能够找到匹配的工作,他们是愿意接

受的,如果他们拒绝某一份工作,那么意味着这份工

作是与他们不匹配的那么同样面对一份不匹配的

工作,有的人接受了,有的人拒绝了,接受的人成为

错配者即从事着学历不匹配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的

大学毕业生拒绝的人成为失业者(即积极寻找工

作,但在毕业时点仍然报告未就业的大学生这是

否是由于他们的预期不同?

为检验这个假设,我们的研究涉及筛选出来两

类群体:一类是已就业群体中工作错配的毕业生;

一类是在筛选出未就业群体中曾经有过工作机会的

毕业生这两部分毕业生在就业的选择上具有一定

的可比性,前者代表了面对不合适的工作机会持接

受态度的毕业生,其结果是已就业但工作不匹配;

者代表了面对不合适的工作机会持拒绝态度的毕业

生,其结果是曾经有过工作机会但是现在仍然待业

通过交叉表分析,有工作机会而不选择就业的

专科生数量为0,这说明专科生对待不匹配工作的态

度非常明确,只要有工作机会,他们都是愿意就业

而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都存在有工作机会而拒绝

就业的情况并且学历层次越高,有业不就的比例更

高,本科生这个比例为14.5%,而研究生这个比例为

17.3%可见研究生对于工作机会是更加挑剔的

总体来看,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的现象同时存在,

是有业不就的现象并不严重

不匹配不同学历的就选择

为进一步考察在面对不令人满意的劳动力市场

和岗位,预期与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关系,本部分沿用

前面的模型,以就业选择为因变量,控制学校选拔性

学科类型性别家庭收入等,看相对期望起薪和相对

保留工资的影响由于研究生样本有限可能会影响模

型的稳定性,我们仅选择本科生样本进行分析

回归发现,预期起薪对是否选择接受不匹配的

工作的影响不显著而保留工资对是否接受不匹配

工作具有正向的影响这同我们在考察预期对于是

否就业的影响时获得的结论有所不同就是说,一部

分毕业生并不是因为预期起薪高而导致他们不愿意

接受不匹配的工作这一结论明显拒绝了我们的假

设2但是我们发现,与前面的结果一致的是,保留工

资的正效应在这里同样存在,也就是说希望起薪相

同的大学生中,对未来不确定性承受能力弱的学生

倾向于接受不匹配的岗位,而预期收入可接受范围

较大的学生则倾向于放弃不匹配的工作继续寻找

我们还发现,接受不匹配工作的毕业生的平均起薪

是高于他们保留工资的,所以说,这些学生虽然没有

找到与自己专业学历特别匹配的工作,但是只要岗

位提供的起薪满足了最低要求,他们也是乐于接受

已接受不匹配的工作的毕业生,其岗位的平均起

薪是2778元,而他们期望起薪是2673元,保留工资是

1941元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在不匹配岗位上得到的

平均工资不但超过了他们的保留工资,甚至超过了

其期望起薪根据职业匹配的相关理论,从事不匹配

的工作可能导致某些技能无法发挥,从而降低工作

的满意度,然而,这份工作虽然无法满足从业者在职

业抱负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预期和要求,却能从某方

[18]

本文的结论似乎也验证了

面给予补偿,例如收入

这一点,其实,从事不匹配工作的人获得的平均起薪

31

的就预期选择

是超出他们预期的

结论与讨论

就业预期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判断,是他

们根据自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条件偏好外部现实

环境作出的判断包括了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

职位工作环境收入和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等等

许多方面本文的研究选择大学生预期收入的视角,

考察不同收入预期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结果的不同影

响,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更高的预期导致了

毕业生找工作难?第二,面对不匹配的工作岗位,预期

低的学生更倾向于先就业再择业?

我们以曾经积极寻找工作的群体为对象,发现

在接近毕业的时点仍然有27.5%的学生没有落实工

作,并且这超过四分之一的毕业生并不都是无业可

的,在未落实工作的学生中还有22.2%的学生曾

经有过工作机会,但是他们拒绝了,属于有业不

如此,从事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者可能需要特

别关注这样的一些个体,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就业

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的研究一致的是,预期收

入的高低确实与他们的就业选择显著相关并且我

们的发现不止于此,这一相关性在不同学历群体中

演绎了不同版本的故事

高职高专学生是我们着力培养的高端制造业产

业工人的主力军他们大多对于就业的预期是趋于

合理的,所以他们的工作落实率是最高的,而那些没

有落实工作的毕业生暂时性失业的原因之一就是他

们对自身和劳动力市场行情的对比形势认识不足,

预期收入过高高职学生根本不存在有业不就

情况,只要有工作机会,他们都会欣然接受在毕业

时点仍然报告未就业的高职毕业生都是真实的

业可就所以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就业指导的

重点是帮助一部分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调整就业预

期,并且为他们提供更多工作信息

本科生是人力资本异质性最大的群体,虽然同

样拥有本科学历,但是其个人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存

在很大差异在同样能力的群体中,个人预期偏高可

能阻碍他们找到工作,所以本科生的就业预期也有

待引导影响本科生就业落实率的另一个原因是他

们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接受程度,倾向于规避不

确定性的毕业生在短期内能够更快落实工作,即使

是一份不匹配的工作,规避不确定性的毕业生仍然

会选择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引导一部分本科生回

归合理预期是必要的,但是降低预期并不能使毕业

生更愿意迁就不匹配的工作,所以先就业再择业

观念的灌输对于本科生就业的选择作用是有限的;

并且本科生就业指导需要找准对象,重点关注那些

风险偏好型的学生

研究生在毕业时点的就业落实率较高,对未来

收入的预期高于本专科生,所以他们对工作比本专

科生都要挑剔,因为他们为学习付出的时间成本更

高,所以期望获得的回报也更高同时,期望更高的

研究生往往是能力更强的,所以他们在劳动力市场

上能够获得更好的位置相对于专科生和本科生,

未来收入的高预期决定了他们在工作找寻中秉持着

宁缺毋滥的原则,对于不匹配的工作机会,他们更倾

向于拒绝

虽然研究生由于样本量有限,其代表性还有待

进一步检验,但是对本专科生的结论无疑给我们认

识大学生就业预期与其就业结果的关系提供了有意

思的视角和参考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乃至就

业质量的关心,本质上是国际上已被关注多年的青

年就业问题在我国现今发展阶段的投射就业问题

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问题,还伴随着很多社会

公共服务劳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并不是仅仅依靠

培养单位的反思和改革就能解决但是作为教育研

究者确实有必要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了解得更细

致,特别是对于他们的择业动机乃至求学动机有更

好的把握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就业指导也需要从

普遍化的指导模式转向差异化的指导模式,以应对

学生群体异质性增强带来的挑战

71103007

71103008家社科大项目09&ZD058

编辑翁伟斌

32

的就预期选择

参考文献

2009-2010白皮书[M].北京:北京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16]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学出版社,24-30.

[2]曾向昌.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关联性分析研究[J].高教探索,20072.

3.

2012预期与实际收入的差异[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3]高飞.影响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初期就业不稳定性核心因素——

[4]蒋承,范皑皑,张恬.大学生就业预期匹配程度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3.

[5]杨钋,田艳春.顶岗实习对高职毕业生保留工资的影响[J].教育学术月刊,20146.

[6][7]朱晓妹,丁通达,连曦,.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4.

[8]吴克明.赖得胜.预期收益最大化与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9]杨钋,翁秋怡,高等教育扩招背景下收入预期对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Z].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4.

[10]HartogJ,DingX,LiaoJ.IsEarningsUncertaintyRelevantforEducationalChoice?AnEmpiricalAnalysisforChina[J].Education

Economics,ahead-of-print.2012.1-13.

[11][12]吴克明,赖德胜.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2.

[13]李锋亮,陈晓宇,陈鑫磊.高校毕业生保留工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3.

[14]李锋亮,陈晓宇,汪潇潇,田永坡.保留工资与工作找寻结果:对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4.

6.2011

[15]李锋亮,陈鑫磊,何光喜.工作找寻的强度保留工资与起薪——

来自硕士毕业生的证据[J].青年研究,

基于

2011年全国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17]岳昌君,杨中超.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24.

基于弥补型过度教育视角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2

10.

[18]范皑皑.大学生人力资本的过度与不足——

Employment

ExpectationsandDecisionsofCollegeStudents

FanAiai&CheShasha

GraduateSchoolofEducation,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

Abstract:Focusingoncollegestudents'salaryexpectation,thisarticleexploredtheinfluenceoffuturesalaryexpectations

on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decisionsanddiscusdthefollowingtwoquestions:isittheexcessivelyhighexpectationthat

makesithardforgraduatestofindaproperjob;andfacingthemismatchbetweenjobandexpectation,dostudentswith

lowerexpectationstendtochootoworkbeforetheacquisitionoftheiridealjobs.Theresultsshowthatcollegestudents'job

ekingbehavioraresignificantlyassociatedwiththeirexpectationsonfuturesalary,however,therelationshipsbetweenthem

arequitedifferentamongjuniorcollegestudent,undergraduatestudentsandgraduatestudents.Findingsinthispapercould

promotethefurtherunderstandingof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expectations,andoffersomesuggestionsforthespecified

instructionsthataimforhelpingcollegeanduniversitystudentstofindtheirjobsuccessfully.

Keywords:expectedstartingsalaryrervationwage,employmentdecisionjobmatchingriskattitude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voluntaryunemploymentfrictionalunemployment

33

压力方向-大嶝岛

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就业选择_范皑皑

本文发布于:2023-11-30 02:0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2808162306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就业选择_范皑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与就业选择_范皑皑.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就业机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