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神圣
——评影片《红河谷》的主题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的,神圣的自由是每个人都无可抗拒的欲望。
自由激发出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影片《红河谷》演奏了一首个人、爱情和民族神圣自由的交响乐。
《红河谷》是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1900年以后,藏汉两族人民反抗英国侵略者斗争,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为自由而战的强大生命力和对自由与情感的追求,
生命是可贵的,生命的自由是无价的。当洪雪儿说出:愿来世做猪、做狗,也不再做女人的时候,我
的心被那种强烈的自由渴望深深的震撼了。干裂的黄土、麻木的眼神、咆哮的红河让那原本自由的她变成
了愚昧祭祀的牺牲,洪雪感到了绝望,她闭上了双眼等待着“河神”的处理。但是,自由驱使哥哥来拯救
本来自由快乐的洪雪儿,又是自由的钢刀砍断了浮桥绳索的羁绊,让自由的水带着(渴望)自由的她(灵
魂)漂到了西藏。神圣的自由带给了他们力量。
爱情的价值是高昂贵的,爱情的自由是可贵的。“头人的女儿永远是头人的女儿,柴巴的儿子永远是
柴巴的儿子”,这句话对吗?当高贵的丹珠向格桑表达爱意,向父亲道出真心时,我们知道,这句话是多
么的幼稚。因为爱情是自由的,是那神圣的自由击碎了这个愚蠢的规定。自由的爱情是每个人追求的,每
个人都享有的权力。雪儿达娃面对骑在牦牛身上的丹珠时,是那么的不屑一顾。那种倔强不屈服的神态,
正是自由所赋予的。
当那追求自由爱情成为现实时,那种内心所激发出来的情感足让一切生灵都为之震动的。雪儿达娃和
格桑自由地恋爱,在蓝天下纵马驰骋。而雪儿达娃在随着哥哥离去,告别格桑之后又骑着雪白的马儿跑到
洛桑身边的那个镜头让自由显得更加完美神圣。雪儿达娃和格桑的拥抱和一白一黑两匹马的贴身嬉戏相互
映衬使自然界一切生灵的自由爱情变得更加美好。在雪儿达娃牺牲前,有一个脸部特写镜头,我们看到波
西还戴在额头上、她和格桑相拥着离去,刻骨铭心的爱情也由“来生做猪做狗也不做女人”变为“来生还
要女人”。
而强迫的爱情只能在蓝天的照映下、在红日的反衬下显得更加黯淡无光。因为是自由把光辉灿烂的爱
情都吸走了。生命的自由、爱情的自由是可敬的,而民族的自由只能用伟大来形容,那沉闷的号角声唤醒
了民族反抗的雄心壮志。
民族的豪情和自尊,让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自由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英国侵略者的钢枪利炮
面前。可亲可敬的汉藏儿女没有低头。他们面对侵略,团结一心、奋起反抗,为了民族自由的气节得到弘
扬。还记得那些背着子弹从悬崖上向上爬的喇嘛们吗?他们没有地方躲避射来的子弹。他们也不去躲避,
依旧一步步艰难地向上爬,英勇无畏的精神感人泪下。正是那种反抗外来种族侵略,渴望民族自由把一个
个中华儿女的战斗激情点燃了。
“只要有一个藏族人还活着,这场战斗就不会结束。”民族自由让我们发出了这样的豪情壮志,那么
我们还怕什么呢?丹珠牺牲前,一个脸部的特写镜头带领观众进入她的内心世界,其宾至如归的气概和临
危不惧的精神深深的感染了同胞。之后镜头剪辑到用微微的仰角拍摄的那一排昂首挺立的藏族青年的身
躯,然后镜头切到格桑那棱角分明充满阳刚魅力的脸部大特写。这都形象的表达了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自由
而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自由已给我们充满了无穷的力量,这力量足够让英国侵略军胆寒。最后,格桑用
打火机点燃了煤油与侵略者同归于尽。
珠穆朗玛的传说孕育的信仰坚定、民族团结的文化形象像血液一样在华夏儿女的躯体里流淌。五个手
指代表着藏汉蒙回满及其他民族,他们紧握成一个拳头。这都证明了中华民族为为抗击侵略者,获得民族
独立而紧紧的融合在一起。还有丹珠的坐骑——白色的牦牛是藏民族的化身,它代表着藏族人民的坚强意
志,是民族自由的代表,当它冲向侵略者时,角上沾满的鲜血是藏族反抗斗争,获得民族自由的结果。
影片还多次出现雄鹰飞翔蓝天的镜头。雄鹰对蓝天的渴望正是我们对自由的渴望。展翅高飞的雄鹰也
代表了自由的力量让我们实现了那永恒的主题——自由是神圣的。
《红河谷》所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望是让每个人都为之震撼的。神圣的自由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去勇敢
地战胜一切。终于琼斯知道了:这是一个永不会被征服的民族,这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东方文化的盛宴
——对《红河谷》主题的一种解读
庄严敦厚的大号响彻云霄,巨大的活佛图像徐徐升起,底下的藏民顶礼膜拜。这一天“我”刚满周岁,
奶奶领“我”来喇嘛寺“取”名,以获得神灵的保佑。这是电影《红河谷》的第一个段落,接下来,随着
“我”的叙述,镜头转到雪山的另一边,不堪忍受干旱的村民们打算将牛、羊和两个童女送入河里祭祀河
神。干裂的黄土、麻木的眼神、挣扎的童女、咆哮的江河组成了影片的第二个段落。庙里取名、江边河葬,
“弱化的、世俗化的宗教形式”神秘而巧妙地为影片打上了厚重的东方文化烙印。
影片中流淌的文化就如奶奶手中的转经鼓生生不息、无处不在。导演借助奶奶之口直接给嘎嘎和观众
讲述悠久的传说:他们坚贞的爱情誓言——等待珠穆朗玛姑娘回来的小伙子变成了湖边的石头,被感动的
文成公主把它刻成了狮子;他们血浓于水的兄弟手足——“珠穆朗玛生下的孩子中有三个最要好的兄弟,
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最小的弟弟叫雅鲁藏布江。”传说中孕育的信仰坚定、民族团结的文化形象像
血液一样在华夏儿女的躯体里流淌。无论是文化的和平共处,还是文化的激烈冲突,从中我们都能感受到
东方文化的魅力。
首先,雪儿达娃的经历代表着汉族文化和藏族文化的相生相荣。被奶奶救回的雪儿首先接受了“雪儿
达娃”这一藏名,然后穿上了藏服,在集市上奶奶倾其所有给她买了波西,于是,她真诚并永远的加入到
他们文化当中来,一起战斗。她放弃了逃命,坚定的说:“这也是我的家。”在她牺牲前,有一个脸部特写
镜头,我们看到波西还戴在额头上。她和格桑相拥着离去,刻骨铭心的爱情也使得她由“来生做猪做狗也
不做女人”变为“来生还要做女人”。
与她有相同经历的是英国人琼斯,他被这片神秘的土地所陶醉。有一组镜头是琼斯和雪儿达娃、嘎嘎
在草原上猜谜语、做游戏、躺在草原上仰望同一片蓝天,导演通过拉镜头将他们——汉族人、藏族人、英
国人,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置于大自然博大的怀抱中,又通过和蓝天上正在自由飞翔
的雄鹰的蒙太奇剪辑表达着对和平生活、文化共存的赞叹和歌颂。那种下沉,那种融化,那种柔情,在每
一点上都具有美的特有的感觉。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打火机、望远镜不仅传递着爱的火种,是他们纯洁、深
厚友谊的象征,也意味着不同文化的对话和交流。这时候琼斯和大家的关系是和谐的,所代表的文化之间
也是和谐的。
但是,后来的战争却打破了这种和谐和宁静,也使得华夏不同的民族、性别、阶级的人战斗在同一个
战壕里,在西方文明的参照下,东方文化更加凸现。罗克曼打着向中国传递先进文化的旗帜发动了这场侵
略战争,但他根本就读不懂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正如他对圣山的不敬开枪导致雪崩一样在这片土地上
杀戮但他低估了东方文化对华夏儿女的强烈感召力。丹珠——琼斯心目中的度母牺牲前,镜头从她临危不
惧的脸部特写剪辑到用微微的仰角拍摄的那一排昂首挺立的藏族青年的身躯,然后镜头迅即切换成格桑那
棱角分明充满阳刚魅力的脸部大特写。这样经典的影象剪辑组合,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不屈。
如果说丹珠胸挂望远镜向琼斯决绝地说“没机会了,来世再见”还仅仅是一种质问的话,那么格桑用代表
友谊的打火机点燃汽油和罗克曼等侵略者同归于尽则是对西方文明的彻底埋葬。
夕阳西下,历尽劫波的琼斯在给父亲的信中他向被他/他们侵略的西藏表示了忏悔和敬重:“可是,父
亲,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用我们的文明来改变他们的文明,为什么要用我们的世界来改变他们的世界。
可是有一点非常清楚,这是一个永不会被征服的民族,这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于是,被感化的他看见了
圣山——无数人舍生忘死去朝拜的、东方文化的真谛。影片的最后,伴随着激昂的音乐、热烈的画面,一
群牦牛朝着镜头,也朝着观众奔突而来,让我们很容易产生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对东方文化复兴的强烈渴望。
铭记战争 珍爱和平
——解读影片的主题思想
《红河谷》是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第一部,同样是弘扬民族自豪感,但与以往战争影片不同:看
完影片后,我没有胜利的喜悦,相反却是心酸和痛楚。这种感觉启迪我去思考影片更深的主题:即在坚持
反侵略战争正义性的前提下,体现出对战争的讨伐、对和平的向往。
为了体现这一主题,导演将影片内容有意识的分为两部分,并通过内容的对照和反差,将和平的美好
和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影片“铭记战争,珍爱和平”的主题。
影片的上半部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雪儿达娃、嘎嘎、格桑、琼斯等人在一起生活的和平美好的景象。
雪儿达娃本是汉族姑娘,为了反抗愚昧的祭祀,砍断藤桥,宁愿和敌人同归于尽。当镜头由转经鼓拉开来,
阿妈发现了躺在河边的雪儿,并以博大的胸怀收养了她。她穿上了藏服,戴上了波西,融入了藏族的大家
庭,并和格桑自由地恋爱,在蓝天下纵马驰骋。和她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英国人琼斯,他被格桑救了后,
留下来养病,他被这片广袤神秘的土地深深地感染,并和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组镜头是他们在草
原上猜谜语,做游戏,偶尔躺在草原上仰望同一片蓝天,导演通过拉镜头将他们——汉族人、藏族人、英
国人,不同肤色的人、不同民族的人置于大自然博大的怀抱中,又通过和蓝天上正在自由飞翔的雄鹰的蒙
太奇剪辑表达着对民族团结、人类和平的赞叹和歌颂。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打火机便是他们纯洁、深厚友谊
的见证,它在罗克曼、格桑、琼斯、丹珠间传递,也传递着爱的火种。
影片下半部分讲述的是罗克曼率领英军侵略西藏,战火烧毁了美丽的家园,也摧毁了人们平静的生活。
面对侵略,藏汉人民团结一心、奋起反抗,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得到了极大的弘扬。还记得那些背着弹药
从悬崖上向上爬的喇嘛们吗?他们没有地方躲避射来的子弹,他们也不去躲避,依旧一步步艰难地向上爬,
英勇无畏的精神感人泪下。丹珠牺牲前,一个脸部的特写镜头带领观众进入她的内心世界,其视死如归的
气概和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留恋深深感染了同胞,也感染了观众。
同时,影片除了上面谈到的通过宏观上将故事内容进行对比以形成张力外,还通过表现战争对人性的
扭曲来深化这个主题,这点在罗克曼、琼斯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罗克曼是侵略战争的指挥者,但在对方的阵营里却有他的救命恩人格桑——一名善良、勇敢的藏族人。
当格桑手捧哈达向他盼望许久的昔日朋友跑去的时候,等待他的是挥舞的刺刀和无情的炮火,特写镜头中
的格桑义愤填膺,鲜血滴在白色的哈达上。有一场罗克曼会见头人的段落,罗克曼离去时和格桑深情地望
了一眼,导演用了特写镜头和蒙太奇以勾起对两人友谊的神情回味,深化人物由朋友变为敌人的沉痛和悲
伤。格桑就义前,罗克曼用极慢的语速说:“why can’t we be friends?”这时影片响起舒缓深情的评
论性音乐,让我们相信罗克曼的话是真诚的,尽管为时已晚。但正如他读不懂东方文化一样,格桑也听不
懂他的语言,最终用那个代表友谊的打火机点燃了汽油,终结了生命,也终结了友谊。
另一名英国人琼斯的良心受着更深地折磨,我们甚至可以听到他心碎的声音。当无耻的英军将丹珠—
—他心目中的东方度母——他深爱的人送上刑场并加以侮辱的时候,他歇斯底里地吼叫。他是那么得无助,
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士兵被沼泽吞噬。这时,影片中出现了一组经典的镜头:血红的夕阳下,琼斯和嘎嘎
直面相对,琼斯拿着枪指着这位曾经的小朋友,两人特写镜头的剪辑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内心复杂的
矛盾冲突——他们都是杀人犯,而他们又都是牺牲品,都是那么的无辜。琼斯最终放下了枪,伴着一声凄
厉的长啸,跪在地上,也跪在嘎嘎面前,我们可以把这个镜头解读为他是请求嘎嘎/中华民族的原谅,也可
以解读为是恳求上帝的宽恕,但不管哪一种解释都在说明一点:战争对琼斯人性的戕害和扭曲。这也印证
了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在他的影片《地下》中的那句台词:“兄弟残杀,这才叫战争。”
但,影片也给我们留下了希望,历经战争的磨难和心灵的摧残,琼斯看到了圣山——无数人舍生忘死
去朝拜的、东方文化的真谛。他在给父亲的信中,不停地忏悔和追问:“可是,父亲,我不明白,为什么
要以我们的世界来改变他们的世界?为什么要以我们的文明来改变他们的文明?”总之,影片讲述战争不
是为了激起人们的仇恨,而是为了让我们珍爱和平,所以,在影片的最后,藏族阿妈用悲悯的眼光望了琼
斯一眼,然后摇着经鼓、牵着嘎嘎继续在历史岁月中前行。
本文发布于:2023-11-29 05:1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2062871049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电影《红河谷》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电影《红河谷》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