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心中的太阳
——记石门县老科协工业分会会长、高级工程师龚德高
石门县老科协工业分会会长、高级化工工程师龚德高有
一个不泯的理想,就是在他尽一份力量的地方,能亲眼看到
石门化工产业的辉煌。这理想是他心中不落的太阳。几十年
来,从中年壮年到老年,他以“夸父追日”的精神,矢志不
渝,不倦地向往着追赶着他心中的太阳。
龚德高,湖南津市人,1969年于湖南师范学院化学系毕
业后被分配到矿产资源丰富的石门县当教师,1975年调入工
业战线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他从技术员做起,位至县
氮肥厂厂长、二轻局局长、经委副书记。2001年“退线”。
长期的工业背景和积淀的学养,使他看到了化工资源的珍
贵。因而,他以一个“技术干部”的眼光,一直深情地关注
着石门大山里的矿藏,关注着矿藏的开发与利用,关注着由
矿产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换。然而,石门化工产业由于受体
制、资金和技术等诸多问题困扰,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龚德
高总觉得石门有那么多好的资源,不应该蹲在金窝里讨饭
吃。他带着太多的遗憾进入了暮年。
2006年,龚德高退休后借助老科协这个能发挥余热的平
台,继续追赶着他心中的太阳。他一方面给自己不断“充电”,
自费订阅了多种化工及经济管理知识读物,写下了20多万
1
字学习笔记,撰写并发表了多篇科技论文,获得了高级工程
师技术职称。另一方面他带领会员跑矿山、下矿井、搞调研,
到一些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求教于专家学者,以获得发展石
门化工产业的技术支持,并建立了以“高校、科研院所、大
型企业集团、大型经贸会、各级政府经济信息网”为对象的
五大经济技术信息库。各类知识的充实和各类信息的收集积
累,使龚德高如虎添翼。近些年来,他组织会员先后为企业
和县招商部门编写不同版本的项目招商书10余套,企业转
产方案15个,并为8家企业设计了技改或环保治理方案,
还根据石门的矿产资源遴选出可开发的新项目60多个。这
些“项目”和“方案”一部分已被企业采用并产生了效益,
初步统计,年均新增工业产值2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
他还以他的对工业的娴熟和对县情的了解,被县政府聘请执
笔起草了指导一个时期县域工业发展的《石门县工业发展纲
要》。
一个已过花甲之年的老人,付出了这样的努力,按理应
该满足了。可是,龚德高觉得自己还没有触摸到他心中的那
个太阳。
时至2010年,一个机遇来临。国内驰名企业浙江省金
华市赛奥水钻有限公司看好石门矽砂资源,有意到石门投资
办厂,生产水晶水钻。这是龚德高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事情。
过去,他围绕本县矽砂就地加工做过多种技术方案,苦于没
2
有大老板投资,收获不大。现在,“梧桐树上飞来金凤凰”,
他高兴极了!
由于龚德高在县内工业领域的知名度,投资方来石门后
聘请他当“技术顾问”。
谁知节外生枝。投资方实地考察后发现石门的矽砂虽储
量丰富,但品种单一,不能完全满足生产水晶水钻的要求,
而产生了思想波动。龚德高吸取过去“煮熟的鸭子飞了”的
教训,这一回决不能重蹈覆辙。他拖着两条并不强健的老腿,
带领一班人涉足本省的桃源、桃江、安化、汉寿、慈利、隆
回等7个县市的16座山头和10多条峡谷,行程8万余公里,
采样118个,做了338个实验,终于找到了符合生产要求的
矿源。他还远涉广东、安徽、湖北的11个县市,考察了28
家生产各类硅产品的厂家和矿山企业,摸清了硅产品生产的
若干规律。然后,他给投资商讲了两个道理:一是石门石英
砂是生产原料的主源,有了这个“本”,企业就有了“根”,
而其它补充性原料在石门的周边地区可以取得,并且其运距
较近,没有超过硅制品生产的合理的原料运输半径。二是纵
观国内各个石英砂矿点,没有哪一个矿点能完全满足生产任
何硅制品的要求,综合权衡选择石门矿点生产是利大于弊。
老板将信将疑,自己又去了不少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结果表
明,龚德高的论证完全可信。
3
好事注定多磨。正当龚德高兴冲冲带领老科协几名工程
师开始为厂家进行技术设计时,国内外水晶水钻市场突然疲
软,又使投资商产生了顾虑。龚德高又要当一回“心理医生”。
他先后到了广东、山东、浙江、福建等省考察硅产品市场,
又向有关科研机构咨询,并在互联网上搜集到若干信息。他
将掌握的所有信息在脑子中进行“化学反应”,合成出了新
的“物质”,这“物质”就是对硅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他
对投资商说,好的石英砂成矿要数亿年形成,是不可再生的
稀缺资源,水晶水钻市场的下滑只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
响,具有偶然性,从长远趋势看,硅产品用途十分广泛,几
乎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发展潜力十分的阳光。
有了先前的经验,老板信服这位既懂行道又很厚道的老人的
话。
一个挂牌为“湖南赛奥硅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终于
在石门落户了。该公司计划5年内投资5亿元,全部建成投
产后,可形成年产值12亿元,年利税3亿元能力,还可吸
收3000人就业。
“赛奥”给龚德高注入了兴奋剂。他和几位会员老工
程师都成了“拼命三郎”。一连几个月,日以继夜,加班加
点,写“可研”,画图纸,报立项,跑批件,文字图表资料
摞起象小山,不仅为公司节约了各类技术服务费400多万元,
更重要的是为缩短投产工期起到了关键性的技术支撑作用。
从公司挂牌到正式投产,第一条生产线工期只用了138天,
创造了石门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看到龚德高把“赛奥”的事当作自已的事那么体心贴意,
投资老板庆幸在石门碰到了“好人、能人”。由此,龚德高
的“信任度”一路飙升,在石门“赛奥”,几个月中,他由
“技术顾问”升为“副总经理”再至“总经理”。
公正的说,“赛奥”落户石门,不是龚德高一个人的功
劳,但他作为一名老科技工作者所付出的努力和奉献值得颂
扬。
龚德高还在追赶着他那心中的太阳吗?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石门有太多的矿藏吸引着他。生命不息,追赶不止,这
是龚德高的禀性。
石门县老科协
2012年6月10日
5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19:4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719831045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追赶心中的太阳记龚德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追赶心中的太阳记龚德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