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太阳》教学反思
《心中的太阳》教学反思1
一堂准备了两三个星期的艺术课终于在孩子们地笑声中胜
利闭幕了,那末多的焦虑,那末多的耽忧,就怕不能充分挖掘每
个学生的潜能,就怕自己所知的,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于
是不断的查找资料,不断的完善教案,就为了圆自己一个艺术课
的教学梦,为了能让孩子们在艺术课中带点收获回家,为了不使
自己对艺术科教学失去太多信心。一节课下来,有一点收获:
一、要上好一节艺术课,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拓宽思路,用于
创新,充分联系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对太阳的感
知、认识、发展出发,设计大量充满情趣的欣赏、创造、表演、
交流、评价等活动。
二、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本
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引导他们进行艺术体验。教师“蹲
下来”和学生一起进行艺术活动,在这样平等,融洽的氛围中,
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更丰富。更愿意表露自己的心声,使得他
们的艺术能力和身心获得和谐发展。
三、《我心中的太阳》以人文精神为显现,以知识技能为隐
线,让学生在带着与他人分享幸福与快乐的感情中,学习运用音
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表演活
动,引起学生感受平庸生活中的情谊,抒发内心的情感,体味在
集体中进行艺术创作、表演的快乐。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占着重要地位。老师们可能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纷纷钻研
出的各种“推陈出新”的绝招,将课堂弄得宛如一场热热闹闹的
舞台剧,但当我们镇静沉思下来时,却渐渐发现“浮华”课程背
后潜藏着危机:
1、艺术课不是简单的科目相加。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色
彩、是音乐、是舞蹈、是戏剧;艺术在我们心中,它是协调、是
激动、是享受、是第六感。它不仅仅是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
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而是多种艺术学
科的综合。它更不是内容上各种艺术的简单叠加,搞一个多学科
的大拼盘。它首先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
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
原有的分科课程,整合为包容性更强的综合性课程。讲究领域内
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交__与融合。力图通过多种艺术的相互沟通,
相互启示和相互支持,为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以及整合性艺术感觉
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这种大
杂烩式的教学常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只要我们按教材教会学生
唱和画就行,虽然这种多类艺术形式对于我们原有的单科教师来
说是一种挑战,但我们不能只是教教材,被教材摆布,要跨出单
科教材的限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觅课程资源,时时改进我
们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艺术教学活动中老师如果在内容、手段、
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摈弃单调、分隔、而遵循融合的原则,把各种
艺术形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把同一种艺术形式的各个方面充分
地融合在一起,那末它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艺术
审美空间;老师也可以以某一学科特色为主,由点及面地开展,
让学生充分接触和感悟,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横向关联艺
术,使学生全方位吸收到各科艺术经典的重要文化养分。
2、艺术课不是“统一规格”的加工厂。让学生全面发展,
并非让每一个学生,及其每一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备
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
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加工厂”式的教
学生产模式不符合学生实际,且压抑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
养,导致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我们常说
世界上寻不见彻底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
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彻底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
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艺术教育要追求学生多样化艺术才干的发
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
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有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大一统的,
不许学生有个性艺术课教学达到的要求也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化的表现,对学生的“乱插嘴”,不按老师要求去做等行为大为
不满,极力压制。殊不知,这些行为有时恰是学生不自觉的真情
流露,而它却被老师忽视了。在这种大一统的艺术教育下,学生
连个性发展的空间都没有了,更不用再谈什么对他们的创造性培
养了。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艺术本身,而
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利于学生积极灵便
地适应面向21世纪的社会的变化,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
存。
3、艺术课上的老师不是“权威人物”。传统教学中,教师
处于至高无尚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
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对艺术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
意味着参预,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
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
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
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
起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
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
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在艺术课程中有不少
单元就是要求老师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游戏,舞蹈,它已经为
我们创设了不少机会,我们必须学会更换自己的角色,以便更好
地适应教学。
小学的艺术课教学走进了误区,首先是执教的老师在观念上
走进了误区。小学的艺术教学肩负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使
命,艺术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想,学生
之所以能和我相处得这么融洽,大概源于我平时对他们的宽容和
理解,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需要教
师真心付出,长久的投入。我很欣赏“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
句话,在小学的艺术课堂上,我认为,学生的成功和快乐,那就
是老师的快乐源泉。
《心中的太阳》教学反思2
本次结对研课我选择的是一年级《心中的太阳》这一课,我
对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一点修改,增加了自己的看法。以发
展学生的想象力,开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为主,进
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这次结对研课收获不少,虽然还有不少的
不足,但自己在教学上也有了不少进步。
优点有:
1、能灵便处理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引导学生
斗胆发言,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再进行课堂联想创作。
2、教学准备充分,制作微课视频,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画
步骤,激发他们创作热情。
3、从心去感受学生的绘画兴趣出发点,用言语和动作,结
合教学设计,让学生彻底沉浸在自己的绘画想象世界里,这是我
最想看到的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他们能在绘画中获得成就感和
欢跃。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不足,值得我以后注意:
1、设计本节课重难点可以突出太阳的光芒特点,通过微课
视频,强调光芒的变化,结合点线色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光芒
方法。
2、应避免学生将太阳的形象化,而忽略太阳本身的特点。
3、本课还可以结合太阳光芒的色采特点,引入渐变色。
通过此次结对研课各位老师对我课堂的评价,我了解到自己
在教学中的不足,将更加努力学习美术教育教学的理论,同时还
要加强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
养,创建更高效的美术课堂。
《心中的太阳》教学反思3
本学期上一年级的新教材,不知有多喜欢。新教材不仅为学
生考虑,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考虑,教参里就有很实用的课件,这
样我们教师就可以多一些时间去解读教材。在这新一轮的教学过
程中,我时常会拿老教材对照。第19课《心中的太阳》在老教
材是在第6课叫《我心中的太阳》。
上完这节课我舍不得离开教室,彻底沉浸在学生丰富的想象
力中。学生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记得上一届上这课时,我完
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我画了不少太阳的形象作为示范,结果学
生画的太阳和我基本相同,作业也惟独一次练习,学生可以画几
个想象中的太阳,也可以画一幅有关太阳的想象画。总之,那次
的作业很呆板,没有想象力。
这节课,之前我真没有估计到效果会如此之好,我想主要是
我对教材解读得比较深。新教材和老教材还是有区别的,新教材
学习要求是尝试表现想象中的太阳,老教材安排在第6课的学习
要求是进行点线练习和面的涂色练习,培养想象力。因此在上这
课时,我就重点放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上。
把握了学生学习方向之后,我就重点引导学生去想象。我在
两个方面进行引导,进行两次的小练笔,第一次是太阳形象的引
导,第二次是你画的太阳有什么故事。第一次通过欣赏图片《太
阳神鸟金箔》《太阳神阿波罗》,让学生明白太阳的形象原来还
可以这样画,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太阳形
象,那些光芒的画法可是多得让我无法估计,可以说是把各种点
线面都运用到了。学生作业欣赏和老教材一样的,但我却引导不
一样,之前主要是看构图和涂色,这次我彻底抛开这些,就问学
生“这些太阳在干什么呢?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学生说得可有
趣了,这才是真正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有了以上太阳
形象练习的基础,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画出的太阳
故事可多了,有的小朋友把太阳装上轮子去旅游,有的小朋友带
着太阳去游泳,有的小朋友把太阳带到舞台上跳舞唱歌……,总
之想象力可丰富了,这些是我们老师想不到的。
这节课上完了,我真的很激动,真得太佩服孩子的想象力。
于是我就在反思同样的课,为什么反差这么大呢?我想孩子的想
象力能不能被激发,主要是看老师的舵掌握着怎么样?老师对舵
的把握直接影响了学生行驶的方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师,
对教材的不同解读,带来了彻底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觉得
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解读教材,理解教材,才干不辜负学生。
《心中的太阳》教学反思4
首先,从活动的题目《我心中的太阳》来分析,本次活动主
要是让孩子通过自己内心对太阳的感受,运用点、短线和简单的
几何图形等去表现太阳的光芒。但是本次活动中教师并没有激发
幼儿自己对太阳的感受。我认为第一引入步骤应该简洁明了。如:
“小朋友你们见过太阳吗?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圆形的)当
幼儿回答出圆形这是我们的多媒体即将就出示一个大圆形。“是
的,一个大大的圆形”紧接着问幼儿“太阳有什么作用?”(温
暖)“为什么会有温暖?”从而引出光芒。出示真正的太阳图片,
让幼儿观察太阳的光芒。
其次,用幼儿最熟悉的动物角色叙述自己对太阳光芒的感受
及表达,激发幼儿的想象。如:小草说“我觉得太阳的光芒是软
绵绵的。”小河说“我觉得太阳的光芒是波浪一样的。”等等,
并出示示范图。最后问小朋友,“你觉得太阳的光芒是什么样子
的?”让幼儿先想一想,说一说,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思维。
最后,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范画并讲解一个操作要点,让幼
儿自由绘画。
《心中的太阳》教学反思5
11月15日上午,深圳的冬日暖意洋洋,洪湖、东昌的结对
课在漂亮的洪湖小学如期举行,很幸运作为东昌的执教老师,上
了一堂一年级的美术课《我心中的太阳》,这是我来罗湖后在外
校第一次上公开课,在罗湖教改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新人我是
有点焦虑的,第一次教一年级也让我还有点耽忧,生怕不能充分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怕自己所知道的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望,于是不断的查找资料,不断的完善教案,设计课堂环节,一
节课下来,整体流程还是比较顺畅的。
要上好一节艺术课,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拓宽思路,勇于创新,
充分联系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从学生对太阳的感知、认
识、发展出发,设计大量充满情趣的欣赏、创造、交流、评价等
活动。如用视频故事拉近太阳和人类的关系,让学生自然的了解
太阳的作用;用大量的图片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启示
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本着“一
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引导他们进行艺术体验。教师“蹲下来”
和学生一起进行艺术活动,在这样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
想象力、创造力更丰富。更愿意表露自己的心声,使得他们的艺
术能力和身心获得和谐发展。老师要善于表扬,在适当的时候做
出适当的表扬,表扬能让学生更有自信,更加热爱这门课程,本
课中我运用了很具体的肯定和表扬,如你的声音真宏亮!你回答
的很完整!你观察的真子细!你的线条画的很好!颜色涂得真漂
亮等等,这些看似普通的言语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做得的好,
也让其他同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我心中的太阳》以人文精神为显现,以知识技能为隐线,
让学生带着对太阳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运用音乐、故事等艺术形
式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自主学习活动,体味在集体中进行艺术
创作的乐趣。本课教学注重学生的想象力的表现,着重对太阳的
拟人化的描述,让学生更有亲切感,如给太阳加之五官,变成太
阳公公、太阳爸爸、太阳阿姨、太阳宝宝等,还有太阳变变变环
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太阳变成人物
角色,赋予太阳无穷的生命力,学生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比较高的热情,让学生理解万物生长要靠
太阳的道理,在绘画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的作品大都能展现出预想的效果,我
用开家庭聚会的形式,展现太阳家族的千变万化,激发学生的积
极性,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导评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足够
的展示空间,让学生了解构思、构图和色采的夸姣。最后用儿歌
《种太阳》结束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敬畏自然,
保护自然,种下了太阳就像种下了希翼,把希翼赠送给自己最想
送的人。
小学的艺术教学肩负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艺术
课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我想,师生之间需要
融洽和和谐的相处,宽容和理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需
要真心付出,长久的投入,总之学生快乐,老师才快乐,教育才
有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18:44: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682692293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心中的太阳》教学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心中的太阳》教学反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