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第一至五单元测试试卷
(范围:第1至17课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
第│卷(选择题 共72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1、“(1840年的)这次战争,迫使中国带着深深的屈辱开始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跚而行”,
材料中的”“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抗日战争
2、1842年,中英签订的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3、近代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国
4、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马神甫事件 B. 因贩卖鸦片被查进销烟
C. 亚罗号事件 D.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
A. 石达开 西安 B. 朱元璋 北京 C. 洪秀全 天京 D. 杨秀清 广州
6、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开始的标志是( )
A. 定都天京 B. 金田起义
C. 北伐和西征 D. 青浦大战
7、对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 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 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8、“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两大口号,下列企业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目
标的是( )
A. 江南制造总局 B. 开平矿务局 C. 上海机器织布局 D. 汉阳铁厂
9、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
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 实现了君主立宪制
C.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10、《马关条约》中最为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是( )
A. 赔偿军费白银两亿两 B.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 增辟通商口岸 D. 开辟内河新航运
1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A. 魏源 B. 李鸿章 C. 严复 D. 邓世昌
第1页,共5页
12、《时局图》所述局面的出现是在( )
A. 鸦片战争以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这首绝命诗出自( )
A. 康有为 B. 谭嗣同 C. 梁启超 D. 康广仁
14、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
A. 成立强学会 B. 公车上书 C. 成立兴中会 D. 《中外纪闻》的发行
15、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 )
A. 咸丰帝 B. 慈禧太后 C. 宣统帝 D. 光绪帝
16、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是( )
A.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推动了政治改革 C. 促进了思想启蒙 D. 发展了社会改革
17、在《时务报》上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维新派人物是(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孙中山
18、戊戌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 鼓励兴办工厂企业
C. 开办新式学校 D.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19、小历同学将以下4课归类为一个专题,该专题体现的主题是( )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A. 清政府的腐败 B.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C.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 思想解放的逐渐深入
20、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下列历史事件与该城市有关
的是( ) A. 金田起义 B. 百日维新 C. 武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21、“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推翻清朝、结束帝制的伟大胜利,从而为中国人民实现彻底
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但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此材料是评价辛亥革命的
( ) A. 原因 B. 目的 C. 性质 D. 影响
2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23、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成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
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救亡图存
第2页,共5页
24、1915年,孙中山《讨袁檄文》直斥:“既忘共和,既称民贼。”这是声讨袁世凯
( ) A. 刺杀宋教仁 B. 解散国会 C. 签订“二十一条” D. 复辟帝制
25、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对“转折点”含义理解
最准确的是( )
A.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B. 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C. 运动中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 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6、五四运动后,《劳动者》《劳动音》等刊物宣传的思想是( )
A. 三民主义 B. 进化论学说 C. 民主与科学 D. 马克思主义
27、“这是一个大约12个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召开的,(后来)
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
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国民党一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28、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成立后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其中第一次合作进行了
( )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D. 抗日战争
29、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
将重心转向农村,积累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这反映了毛泽东( )
A. 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B. 对中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分析
C.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主张 D. 建立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思想
30、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的是( )
A. 武昌起义 B. 广州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南昌起义
31、创造性地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32、“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词高度
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历程。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
历史事件是(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工农武装割据 C. 遵义会议的召开 D. 中共七大的召开
33、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34、如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
A. 北伐战争 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35、在长征的过程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 )
第3页,共5页
A. 四渡赤水 B. 渡过金沙江 C. 强度大渡河 D. 飞夺泸定桥
36、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列历史事件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飞夺定桥 ③会宁会师 ④吴起镇会师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④②
第││卷(非选择题 共28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题12分,第38题16分)
3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中国近中国共产党在图中的处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
C
次会议的名称。(2分)
(2)小历同学说“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你同意小历同学的观点
吗?请说明理由。(10分)
3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对于清朝人民来说也同样震惊,对其中大部分的人而言,败在日
本手下是难以置信的。输了如此关键的战争,败给那个微不足道、过去鄙视的邻居,向
许多人阐明了不计任何文化代价进行日式西化有绝对的必要性。
-----[美]罗威廉《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
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受过西方教育和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
行一场激烈变革。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与引致
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作为新秩序的基础。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请写出材料一中“这场战争”的名称。
(2)材料二中孙中山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
面说明辛亥革命如何开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3)材料三中“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请列举两位“新知识分子”。
(4)上述材料反映了促使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4页,共5页
八年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提升测试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D D C B A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D C B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C D A D A B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答案 B C A B B 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7题12分,第38题16分)
37. (1)遵义会议。(2分)
(2)不同意(2分)。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
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
地位(2分);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这次会议是中共从幼年走
向成熟的标志。(2分)
38、(1)甲午中日战争。(2分)
(2)领导了辛亥革命(2分)。政治上: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的终结(2分)。社会生活上:革命后颁布剪辫令牌改称呼;易服饰;禁止缠足
等(2分)。
(3)新文化运动(2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4分)。
(4)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伟人的引领;思想解放;西学的传入等(2分)。
第5页,共5页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16:5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616042292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八年级历史(上)第一至五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八年级历史(上)第一至五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