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小说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
【知识梳理】
一、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
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二、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三、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四、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表达
式:(XXX)自然环境特点突出(XXX)自然景观的特点——点明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渲染
(XXX)气氛,衬托(XXX)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表达式:描写社会(XXX)的状况,交代故事(XXX)的背景,衬托了(XXX)的(XX)
性格,揭示故事(XXX)的本质,铺垫下文的内容。
五、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考点及对策】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及情节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优秀品质)。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格式: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
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
主题。
出现问题: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
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故事情节) 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
什么作用?)
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规范答题: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突出了……,表
现了……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
1.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
地点。
2.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或作为情节线索等。
3. 渲染怎样气氛,烘托人物的怎样情感和思想、性格、情绪。
4. 奠定怎样情感基调。
5. 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6. 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 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8. 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
展示世态风情,揭示或深化主旨。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
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
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
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
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
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常见问题】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
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
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解题思路】
① 表达方式。
Ⅰ、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 增强
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Ⅱ、叙述顺序的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
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
题,曲折有致。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Ⅲ、描写的作用(白
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人物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人
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正面描写与侧面
描写 )
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
抒情法、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 开头烘托铺垫、设置悬念、引出下方、埋下伏笔; 中间承上启下、
制造波澜、曲折有致; 结尾 前后照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叙后议论画龙点睛、卒章
显志等。
【答题规范】总体来说: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
〈七〉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
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此知识点在湖南益阳的《白蝴蝶花》
中就有考查到。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
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八〉对主旨的把握
常见问题: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旨、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②评析小说的社会意义。 解题思路;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标题的作用见上) ②从
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
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
目的。 常见问题: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解题思路; 一要掌握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1、从作者背景看;
2、从人物特征看;
3、从情节发展看;
4、从语言情感色彩看;
5、从整体倾向看。
格式:①这段文字中有*****修辞,生动/形象/幽默地描写了*****/抒发了******情感,让
全文*****(星号地方的内容需要结合语境自己填)
②(无修辞时)文段中********(特殊词性的词:形容、动……)这几个词生动准确地描写
了****/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3、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答:文章通过xxxxxxxx(事例)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情多一褒义为主,极少有贬义,即使有也不过是后悔、惭愧等)
4、根据所给材料/选择所给材料中有用的内容,说他对你理解文章的帮助 答(1)如果是选
择的话一定要先选,如果不要求选择,则对所有材料进行分析 (2)即使以下材料上的内容
(3)把材料还原到文章中去(用***的方法/用****的名人名言等,揭示了文章中*****内容)
{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
意其规范性,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
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
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
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十〉品析文章语言
【常见问题】①分析文章语言运用上的特点;②举例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有哪些特色。
【解题思路】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等。 语言风格: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个
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口语化)。
【答题规范】明手法――阐运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析效果。
【例题精讲】
例1.
家徽
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
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
已。
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
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
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
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
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
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
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
着一布袋大米哩。
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
废不可。”
贼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得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
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
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得勾当
了。”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
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醒悟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
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
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
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
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
下的鱼替代好了。
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1.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第二段的作用。(4分)
2.细读文本,分析祖父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
1、(1)第二段“民国初年,战乱频繁”交代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2)父亲兄弟四人
个个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为下文贼人被发现时的恐惧做铺垫;(3)
父亲兄弟几人下力才能勉强维持温饱,侧面看出贼人是迫于生活不得已才去偷米,为下文
祖父对贼人的宽恕作铺垫;(4)正因为兄弟几人下死力才勉强维持温饱,所以兄弟几人对
贼人偷米菜那么愤怒。
2、(1)祖父是一个经验老到、细心睿智的当家人:父亲兄弟四人搜遍了厨房都没有发现贼,
而祖父很轻易就发现了贼。(2)祖父是一个宽容的人:祖父没有为难贼而是放走了贼。(3)
祖父是一个善良、慈悲、有生活智慧的人: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4)
祖父是一个淳朴、厚道的人: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
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5)祖父是一个体谅别人又善于教育子孙的人:每次做屋或换门
时,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
例2.
丑兵
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人站
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长得丑,就老老实实的,少出点风头吧,他偏不,他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口
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姓郭的“郭”字读成“狗”字,于是我在他嘴里就成了“狗”排长。
不久,春节到了。省里的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政治处让我们排派十个公差去当临时
服务员。我立即挑选了九个战士,命令他们换上新军装,就在我指指划划地做“战前动员”
时,丑兵回来了。一进门就嚷:“‘狗’排长,要出公差吗?”他这一嚷破坏了我的兴致,我
便气忿忿地说:“什么狗排长,猫排长,你咋呼什么!”他的嗓门立时压低了八度,“排长,
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我随口揶揄他说:“你去干什么?去让慰问团看你那副漂亮脸蛋
儿?”这些话引得在一旁的战士们哈哈大笑。和丑兵一起入伍的小豆子也接着我的话茬说:
“老卡(他们称丑兵为卡西莫多)你呀,还是敲钟去吧!”
战士们又是一阵大笑。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
着,慢慢地退出门去。
后来,丑兵向连里打了一个报告,到生产组喂猪去了。
三年过去了,我已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工作。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到白热化程度,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动员大会之后,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有的人还咬破指头写了血书。
全连唯有丑兵没写请战书。说实话,我很恼火。
晚上,支委会正式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会开到半截,丑兵闯了进来。
指导员疑惑地笑着问:“王三社,你?”
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想上前线。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也是个人,中国青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房子走去——他单
独睡在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半个月亮明灿灿地照着营区,像洒下一层碎银。小屋里还亮着
灯,我推开门走进去,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把喂
好的小猪抱进一个铺了干草的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
把它抱回来单养……"
我说:“小王,咱们就要分手了,你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千万别憋在肚子里。”
他沉吟了半晌:“副连长,我这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
着回来。
“我不敢指望人们喜欢我,也不敢指望人们不讨厌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厌丑之心
人亦皆有之。谁也不能扭转这个规律,就像我的丑也不能改变一样。但是,美,仅仅是指一
张好看的面孔吗?小豆子他们叫我卡西莫多,开始我认为是受了侮辱,渐渐地我就引以为荣
了……
“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
他从被子下拿出厚厚一叠手稿,把手稿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地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
字里行间,仿佛有一支悠扬的歌子唱起来,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
来……
“副连长,我就要上前线了,这部稿子就拜托您给处理吧……”
我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好兄弟,谢谢你,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场人生课……”
几个月后,和丑兵一块上去的战友纷纷来了信,但丑兵和小豆子却杳无音讯。
丑兵的小说投到一家出版社,编辑部很重视,来信邀作者前去谈谈,可是丑兵却如石沉大海
一般,这实在让人心焦。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写道:……我和三社并肩搜索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
黑,就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觉到被人背着慢慢向前爬行。我大声问:“你是
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终于停
住了。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
丑兵死了,竟应了他临行前的誓言。我的泪水打湿了信纸,心也一阵阵痉挛。
小说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手法刻画丑兵,找出几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答案:
(5分)外貌(肖像)描写,“歪脖子榆树”“干疤土豆”抓住外貌特征写丑兵之“丑”;动作描
写,“丑兵正在用玉米糊糊喂一头小猪崽”,突出他的爱心和善良;语言描写,“要出公差吗?
我也算一个”“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我这
次是抱着拼将一死的决心的,不打出个样子来,我不活着回来”等,表现他热情上进(善良,
宽容等)个性;神态描写,“眼睛潮乎乎地说”,表现淳朴真挚的爱国情怀。(每点1分,答出
4点给满分。如答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课堂练习】
道行
马宝山
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
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
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
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
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儿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
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
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
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
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个个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
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
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
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笑:“我笨呢,
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心灵中有没有悟
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
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簪花、
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
的人无不啧啧赞叹,拍手叫好。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
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挣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
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
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注】道行(hé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3.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6分)
4.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研读全文,说说你的判断
理由。(6分)
答案:
3、①技艺高超。他表演技艺高超,演啥像啥。影人由自己设计、雕刻、操纵,说唱也是由
他一人完成。②为人憨厚善良。他一回到小镇,就免费表演犒劳乡亲。③喜爱皮影且自信
自傲,他认为超拔绝妙的技艺来自心灵的悟性。
4、主要人物是皮挑儿.文章标题是“道行”,道行指人的涵养、本领.小说写于先生侧重
于表现他的本领,而写皮挑儿既写了他为于先生着想、为人不张扬等涵养,也写了他的技
艺高超。从行文上来看,小说前半都分写于先生,后半部分却只写皮挑儿,主要人物不应
该中途消失。从写法上看,写于先生是为了引出皮挑儿,也是为了衬托皮挑儿。
丢失的硬币
吉凤山
我走在上班的路上,听见一个小女孩跟我说:“叔叔,帮我拿一下好吗?”一瞄,眼
前这个小女孩,虽然我叫不上名字,但知道她和我住一条巷子。小女孩说着,将手中的
东西递到我面前,是一瓶纯净水和一枚一元的硬币。她说:“我系一下鞋带。”接过两
件东西,我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小女孩系鞋带,一边将那枚硬币在手中抛着玩。我问小
女孩:“怎么只带一元钱啊?”女孩说:“老师让我们每人交一元钱。”
这个时候,我一不小心,硬币从手中滑落,蹦蹦跳跳落入了下水道。
我想从衣袋里掏一元钱的硬币还小女孩,可身上没有硬币。当小女孩系好鞋带抬起
头来,我只得将一张10元的票子递给她。
小女孩伸手刚要接,却又缩了回去:“我刚才让你拿的是一元钱的硬币啊。”我说:
“你刚才那枚硬币,叔叔不小心掉入下水道了。”小女孩说:“怪不得我刚才听见丁丁
当当的声音呢。”小女孩犹犹豫豫地接过钱:“那我先带上你的钱,放学回来再把9元
钱还给你。”
晚上,响起敲门声,打开门一看,门外站着小女孩和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小女孩
指着男子说:“叔叔,他是我爸爸,我们是来还你钱的。”
我赶紧将他们让进屋说:“你们真是太认真了。”
“哪能欠帐不还呢?”小女孩的爸爸掏出几张纸币递向我,手伸在半道上却停住了,
直盯着我的身后看。“这都是你的东西?”他问。我顺着他的目光转过身去,原来他看到
的是柜子上放着的那些陶瓷制品。我点点头:“对,我喜欢收藏一些小古董。”
听我这么一说,小女孩的爸爸将手缩了回去:“这钱我不给你了。”我一愣,不知
道他是什么意思,但还是说:“我本来就没要你给嘛。”
他又说:“这9元钱不但不给你,你还得给我钱。”我以为他是开玩笑,便也笑着
问他:“为什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一个小“豆腐块”说:“我今
天看到这张报纸,上面有个广告,你自己看看吧。”我接过报纸一看,这是一则“收藏
硬币发发发”的小广告,上面写着:一枚特殊年份出厂的硬币,收藏价可达千元。
“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你就别装糊涂了。”他走到我身后,拿起一件青花瓷器,在手中把玩,“不是我
上门看到这些东西,还不知道你是干这行的。我女儿的那枚硬币,根本没掉进下水道,
而是被你私吞了,一转身,你就能赚大钱吧。”
我想跟他解释,他一摆手:“你不用再说了,给钱吧。”我有点生气地问他要多少
钱。他坚定地说:“给我500元。”
这时,小女孩拉着她爸爸的衣襟说:“爸爸,叔叔没有骗我们,我当时还听见硬币
掉进下水道的声音,叔叔没有骗我们。”
那男人勃然大怒道:“大人的事情,你不懂,少掺和。”
小女孩恐惧地低下头,不说话了。
又是一番口舌,我感觉到再争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便拿出500元钱,递给男人。
他迫不及待地揣着钱,领女儿走出大门。我听见男人教训小女孩:“傻丫头,看到爸爸
没有诬陷好人吧。他要是心里没有鬼,能那么痛快地给咱们500元钱?”小女孩委屈地说:
“爸,你就是冤枉叔叔了,我听见了那硬币掉进下水道的声音。”又是一声怒喝,父女
俩的争辩声渐渐远去。
第二天,我来到办公室,翻看报纸,一个消息让我吃一惊:昨天晚上,一个小女孩
偷偷地从家里跑出来,用铁撬撬开窨井盖,钻到下水道中。由于下水道年久失修,沼气
的浓度很大,小女孩就这样离开了人世。新闻的最后还提醒家长,要看管好自家的孩子,
不能让他们出入危险的场地。
新闻还配了小女孩死亡时的照片——她正是早上我遇到的那个女孩,她的小手里捂
着一枚一元钱的硬币。
我不知道,是什么让女孩失去最宝贵的生命,是那枚硬币,还是成年人卑劣的心理?
阅读题目:
(1)填写出本文的故事情节。接硬币→_____→_____→_____→叹硬币
(1)丢硬币→赔硬币→买硬币
幸福的玫瑰
那年的春天,每周六的晚上我都要给凯洛琳· 维尔福小姐送去一朵玫瑰。无论刮风下
雨,8点我准时送到。在那些日子里,我在放学后和星期六都在奥森老爹的花店里替他送花,
周薪只有3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些钱已经不少了。
从一开始我送玫瑰的时候,就觉得这事有点儿古怪。第一个晚上,我提醒奥森老爹,他
忘记给我送花人的名片了。
他像个慈祥的小妖魔似的从眼镜后面窥视着我:“没有名片,詹姆斯。而且,送花的人
要求尽量保密。所以你不要声张,好不好?”
有人送花给凯洛林小姐,我很高兴,因为大家都可怜她。我们小城里的人都知道,凯洛
林小姐最倒霉不过,她被人抛弃了。
可以说,她与杰佛里·潘尼曼一订婚多年。潘尼曼是城里最有本事的年轻单身汉之一。
她等他读完医学院,在他担任医院实习生时她还在等他。实习期间,潘尼曼医生爱上了一个
更年轻漂亮的女郎,和她结了婚。
那简直是丑闻。我母亲说所有男人都是畜生,应该用鞭子抽杰佛里一顿。我父亲刚好相
反,他说每个男人都有权利去娶肯嫁给他的最美丽的女郎。
潘尼曼娶的那个女郎的确是个美人,名叫克里丝汀· 马洛,是从大城市来的。她在我
们镇上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因为女人当然都鄙视她,说她的坏话。
至于可怜的凯洛琳小姐,这件事可把她害惨了。一连半年,她足不出户,放弃了所有公
民活动,甚至也不替教堂弹风琴了。
凯洛琳小姐不老也不丑,可是她打定主意要使自己变成一个脾气乖僻的老小姐。我第一
次送玫瑰去的那天晚上,她看上去象个鬼。“喂,詹姆斯,”她无精打采的说。我把盒子递给
她,她满脸惊讶——“给我的吗?”
第二个星期六,在同一时候,我又送一朵玫瑰给她。下个星期又是一朵。第四次她很快
就开门了,我知道她一定再等我。她的两颊略微红润,头发也不那么撒乱了。
第二天清晨,凯洛琳小姐又回到教堂摊风琴了。我看见她衣襟上别着那朵玫瑰。她昂首
挺胸,对潘尼曼医生和她娇妻坐的那排座位连看都不看一眼。“多么勇敢,”我母亲说,“多
么有骨气!”
我照例每周去送玫瑰,凯洛琳小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现在她有点自豪,是那种虽然表
面上遭受挫败而心里却明白仍然受人珍惜,爱怜的女子的态度。
这一晚是我最后一次去凯洛琳小姐家。我把盒子递给她,说:“凯洛琳小姐,这是我最
后一次给你送花了。我们下星期要搬到别处去了。不过有人会继续送花来的。”
她踌躇片刻说:“吉米,你进来一下。”
她把我领到整洁的客厅,送给我一个精雕的帆船模型。“这时我祖父的,”她说,“我要
送给你。你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你和那些玫瑰。”
她把盒子打开,轻触着娇嫩的花瓣。“花瓣虽然无言,却告诉我许多事情花瓣对我说起
星期六的夜晚,告诉我他也寂寞......”
她轻咬着嘴唇,好像觉得自己说得太多了。“你该走了,吉米,走吧!”
我抓紧给我的帆船模型,跑到自行车那里。回到花店后,我做了一件从来不敢做的事情。
我去找奥森先生那凌乱的文件夹,找到了我所要找的东西。只见上面是奥森先生潦草难辩的
笔迹:“潘尼曼,52朵红玫瑰,每朵两角五分,共计13元。已全部预付。”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又来到奥森花店。一切都没有改变。奥森老爹还象往常一样
在做一个栀子花束。
我跟他聊了一会儿,随后问:“凯洛琳小姐现在怎么样了?就是接受玫瑰的那位。”
“凯洛琳小姐?”他点点头。“当然记得。她嫁给了乔治· 霍尔细,那个开药店的,
人不错。他们生了一对双胞胎。
“哦!”我说,有点惊讶。我想让奥森老爹知道我当年有多精明。“你猜想,”我说,“潘
尼曼太太知不知道她丈夫送花给他的老情人凯洛琳小姐呢?”
奥森老爹叹了口气:“詹姆斯,你从来就不太聪明。送花的不是杰佛里·潘尼曼。他甚
至根本就不知道这么回事。”
我瞪着眼睛看着他:“那么花是谁送的?”
“一位太太,”奥森老爹说,“那位太太说她可不肯坐视凯洛琳小姐因为她毁了自己。你
瞧,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选自《外国百篇经典微型小说》,有删改)
15.阅读下面两句话,结合“骨气”的内涵,联系文本分析凯洛琳、克里丝汀这两个人物形
象。(4分)
(1)我母亲说,“多么有骨气!”
(2)他(奥森老爹)最后盖上盒子的时候说,“那才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16.“我”和凯洛琳告别时,凯洛琳为何送“我”帆船模型?(4分)
答案:
15.(1)凯洛琳遭到了感情的背叛,曾一度消沉,但当她不断地收到幸福的玫瑰后,受到
了好心人的鼓励,从失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变得自尊、自强,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
福。(2分)
(2)克丽丝汀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后,却遭到了人们的鄙视、谩骂,但她没有因此而心
生怨恨,反而内疚化为行动,用这幸福的玫瑰来鼓励、拯救心灵受创的凯洛琳,她是一位
宽容、善良又充满智慧的女子,集外貌美与心灵美于一身。(2分)
16.(1)小城人们的正直与善良;(2)克丽丝汀的善良;(3)凯洛琳自尊自强,找到了自
己的幸福;(4)人性之美的光辉;(5)幸福甜蜜的爱情。(答出三点即可,答出1点得1分,
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
知识回顾
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2)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表达
式:(XXX)自然环境特点突出(XXX)自然景观的特点——点明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渲染
(XXX)气氛,衬托(XXX)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表达式:描写社会(XXX)的状况,交代故事(XXX)的背景,衬托了(XXX)的(XX)
性格,揭示故事(XXX)的本质,铺垫下文的内容。
五、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课后巩固
天色已晚
朱山坡
①我已经三个月零十七天没有吃肉了,母亲终于答应祖母生日这天吃一顿肉。为此,她
将地里能卖的东西都贱卖了,终于凑足了六块钱。这是三斤肉的钱。午饭后,我撇开双腿,
往镇上的肉行飞奔。每到镇上,我总喜欢坐在肉行临街的长椅上,倾听从街对面的电影院传
出来的人物对白,想象每一个角色的言行举止和观众各异的表情。
②屠户们看到我,对我说,小子,卢大耳说了,从今天起,“听电影”也要收费了,因
为电影里的门门道道都被你听出来了。我才不相信他们的鬼话。我说,我今天不是来听电影
的,是来买肉的,今天是我祖母生日,我必须买三斤肉回家。屠户们大为意外,纷纷夸自己
的肉,从没如此慷慨地给我那么多的笑容和奉承。我对每一个肉摊的肉都评头品足一番,却
没有掏钱。我知道等到快打烊的时候,那些剩肉往往被他们忍痛贱卖。我得跟他们耗时间。
时候还早。反正我不缺时间。屠户们看不见我的城府有多深,肤浅地对我冷嘲热讽,特别是
老宋,说我妄想用六块钱买一头猪回家。我不管他们,像往常那样,坐在肉行临街长椅上,
安静地“听电影”。
③电影刚好开始。一听片头音乐,便知道是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这是一年来我第
三次“听”这个影片了。怪不得今天的电影院门口冷冷清清的,似乎连检票的卢大耳都不见
踪影。但当我听到薰子说话的声音时,心还是禁不住狂奔乱跳甚至浑身颤抖。她从遥远的日
本来到我的小镇,每次都只是和我相隔一条简陋的街道,一堵破败的墙,甚至只隔着粗鄙委
琐的卢大耳。她已经第三次来到我的身边,也许是最后一次了,我觉得我应该和她相见。
④入门确实没人把守,畅通无阻。我拣一个角落把身子掩藏在座位里,马上就能看到薰
子了!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
互搓掉对方的污垢……
⑤突然一只手将我从作为上拎起来,是该死的卢大耳!他低声地对我吼道:“我早料到你
是一个小偷,今天偷到电影院来了!”卢大耳把我拖出电影院,扔到门外的大街上,还大声
喊叫:语言里充满了轻薄和挑衅。我本想跟卢大耳争辩,但电影院里传来了薰子的声音,那
声音如此甜美、清澈、纯净,此刻更代表着慈爱和正义。薰子在呼唤我了。在剩下的时间里,
她一共对着我笑了十一次,我确信,她已经看到了我,已经向我示意。我们开始了漫长而伤
感的告别……
⑥电影院的灯光突然亮了起来。卢大耳站在后面迫不及待地嚷道,电影结束了!
⑦电影院的大门哐当一声关上了。此时我才为刚刚花掉了的两块钱发愁。母亲一再警告
我,不要把钱花在别处,也许这是祖母这一辈子最后一次吃肉了,一定要拿着三斤肉回家。
我把口袋里的四块钱捏得紧紧的,快步穿过寂寥的街道。然而,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
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
我惘然不知所措,一屁股坐在临街的长椅上,对着电影院嚎啕大哭。
⑧卢大耳在我的肩头上拍了三次我才觉察。我抬眼看他。他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把一
块肉送到我的面前,说:“三斤!”我不明就里,不敢接。老宋贱卖给你的。四块钱。你把钱
给我,我明天转给他。”卢大耳说,“老宋说了,就当是他请你看了一回电影。”卢大耳不像
开玩笑。我依然将信将疑。“你不要?那我拿回家去,我也很久没吃肉了。”卢大耳转身要走。
⑨我马上跑起来,把肉从他手里抢过来,把钱塞到他的手里,没等卢大耳反应过来,我
已经飞奔在回家的路上。
1.小说的情节曲折有致,富于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描写,请选择一句指出具体方法并分析其效果。(2分)
A.我下意识地直了直身,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还快速地整理了一下仪表,双脚相
互搓掉对方的污垢……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李传鹏输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肉行已经打烊了,屠户们早已经不见踪影,干干净净的肉台散发着淡淡的肉味,两
三只老鼠肆无忌惮地在我面前蹿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卢大耳”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借买肉之机去听电影;②偷看电影却被抓;③因看电影而错过买肉;④受人帮助买
到肉。(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①交代了当时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度匮乏的社会背景;②初步展示“我”的性格特点;
③为下文卖肉看电影埋下伏笔。(3分,每个要点1分)
3.A句运用动作描写,通过“直”“伸”“睁”“整理”“搓”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了“我”即将与熏子见面时的激动、渴望和真诚。B句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肉行打
烊后冷清、寂寥的气氛,烘托了“我”希望落空后茫然无措、孤立无助的心情。(2分,方
法1分,效果1分)
4.①是线索人物,串联了“买肉”和“看电影”;②使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③从
侧面突出了“我”对电影的痴迷;④反映了特定年代存在的人间温情。 (4分,每点1分。
从小说内容、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等方面,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16:5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61413229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小说三要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小说三要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