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句读划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
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
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
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财货,(人们)憎恨
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
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
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做“大同”
社会。
重点字词
① :施行。
② ②天下为公:是,表判断。
② (jǔ):通“举”,推举,选举。
③ 信:诚信 修:培养。
⑤故: 因此。
⑥亲其亲:以……为亲人。 亲其亲:指父母
⑦子其子:以……为子女。 子其子:指子女
⑧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⑨孤: 幼儿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 者:…的人
⑩分(fèn ):职分,职守。
⑾归:女子出嫁。
⑿恶(wù):憎恨。
⒀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⒂ 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⒂ 作:兴起。
(16)是:这。
课文理解: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政治上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
态。“大同”是指理想社会,是因为施行了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才会有理想社会,也
就是大道之行造就大同。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
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答:
①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
其力
3、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意思相关的是哪一句?
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似的句子是哪句?
答: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相关的句子是哪句?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6、本文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偶、排比
7、 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答: ①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②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③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理想是不能实现的。
8、相关成语
天下为公:原意是不把君位当做一家的私有物。意思是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公有。
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矜(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物尽其用 :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
浪费。
9、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
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
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
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
又高于"五帝之世"。
10、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
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16:38: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60714229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八下语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含最新译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八下语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含最新译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