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更新时间:2023-11-28 16:37:57 阅读: 评论:0

西颦东效-读书体会300字

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孝敬父母作文)

22《礼记》二则

一、基础与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嘉肴()()教学相长也

()

()命()选贤与

()

)(讲信修睦()

)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答案】yáoguāzhǎngzhǐyuè

nfèn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

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

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弗”应读“fú”本义拼成“fó”,“与”

应读“jǔ”,不要拼成“yǔ”。

2.选出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老有所养/养生送死

B.天下为公/此为何若人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独子其子

D.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

【答案】B

【详解】A.“养”的意思分别是“供养”“养活”;B.“为”的意思都是“是”

的意思;C.“独”的意思分别是“老而无妻”“单独”;D.“故”的意思分别

是“因为”“因此”。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

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B.之其此之

谓乎/②大道之行也

C.故

曰:教学相长也/②人不独亲其亲

D.长教学相长

/②幼有所长

【答案】C

【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①表示揣测,大概;②代词,指财货;

B.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②结构助词,的;C.①所以;②所以;D.①促进;②

成长;故选C。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B.《兑命》曰:/学半。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案】A

【详解】B.“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学”同“敩”,教

导;C.“与”通“举”,推举,选举;D.“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故选

A。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强

qiángxué)学半讲信修睦不知其旨zhǐ

B.嘉肴

yáo男有分fēn教学相长zhǎng不必为wèi)己

C.弗

)学好逸恶)劳有所长zhǎng选贤与)能

D.兑

duì)命jīn)寡孤独尘埃āi)也天下为wéi)公

【答案】C

【详解】A.“学”读作xiào;B.“分”读作fèn;D.“兑”读作yuè;“矜”读

guān;故选C。

6.下列词语的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佳肴北冥藏于己虽有至道

B.弗食尘埃此之谓讲信修睦

C.兑命废疾男有份选贤举能

D.悠游谋闭学学半鳏寡孤独

【答案】B

【详解】A.“佳”应为“嘉”;C.“份”应为“分”;“举”应为“与”;D.

“鳏”应为“矜”;故选B。

7.默写。

1)知不足,________;知困,________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

3________,不必藏于己;________,不必为己。

4)是故__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5)《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6)《虽有嘉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

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道之行也》一文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8《大道之行也》是一片名文,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2)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4)谋闭而不(3)货恶其弃于地也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6)虽盗窃乱贼而不作(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有至道讲信修弗学(7)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不知其善也

夜不闭户(8)鳏寡孤独

【详解】考查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

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本题中的“反、矜、弗、与、睦、寡”

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理解

(一)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余,任

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

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

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

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

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邱,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

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

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里”的意思。③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④愁蹙

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⑤戚党:亲威和乡邻。⑥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⑦少痊:

病体略微好转些。⑧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8.下列咅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家益

/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B.铨每病,母即抱铨行

一室中/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府君苟有过/及鲁肃过

寻阳(《孙权劝学》)

D.听而后止/河曲智叟笑止

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9.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

A.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家贫,无从致书以

(《送东阳马生序》)

C.咨臣以

当世之事(《出师表》)

(《隆中对》)弱为强者

D.然操遂能克绍,以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2)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11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的哪些

行为举动是值得我们称赞的。

【答案】8.A9.C10.①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

念诵作为游戏。②(母亲)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自己疲

累。11.“垂涕”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怜爱,“扑之”表现出母亲对孩

子要求的严格。文段中母亲不畏贫穷、教子读书、劝夫改过、严格要求孩子等行

为值得称赞。

【解析】8.考查一词多义。

A.更加/更加;B.行走/行为;C.过错/经过;D.停止/阻止;故选A。

9.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句:母亲把《礼记》《周易》《毛诗》教授给我。以:介词,把。

A.句意: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介词,因为。

B.句意:家中贫困穷苦,没有办法得到书籍来观看。以:连词,来。

C.句意:把当前的朝政局势向我请教、询问。以:介词,把。

D.句意:但曹操能够打败袁绍,绍,由弱变强。以:介词,凭借。

故选C。

10.考查对句子翻译。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

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

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句子重点词:辄:于是,就。以为:把……作为。

(2)句中重点词:乃:才。已:停止。尝:曾经。倦:疲倦。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文中母亲因“我”读书不认真而“垂涕扑之”。“垂涕”指母亲打“我”时是哭

着打的,可看出母亲对“我”的疼爱,“扑之”意思是打我。结合下文“令跪读

至熟乃”可知,她打“我”后,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放过我,由此可看出

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

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

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

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

放过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所以,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

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二)比较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

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节选)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与:

2)阡陌交通交通:

..

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其此之谓乎

B.故人不独亲其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天下为

不足为外人道也

D.货恶其弃于

地也骈死于槽枥之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一句

15.【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16.【甲】【乙】两篇文章在表达的理想志趣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12.(1)与,同“举”,选拨(答出同“举”亦可)(2)交错相

13.D14.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

作乱害人不会发生(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

人)。15.品德高尚,才能出众,讲求诚信,崇尚和睦,使社会保持和

16.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或平安定(或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老人和小孩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解析】12.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

(1)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同“举”,选拨。

(2)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13.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宾语前置的标志;

B.代词,他的/表选择,或许;

C.判断动词,是/介词,向;

D.介词,在;

(或老人和小孩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

根据甲文中的“男有分,女有归”“壮有所用”和乙文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得: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

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问,古人与稽,以

..

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

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

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稽:探究、考察。

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邑:地方。丘:孔子。

勉:勤勉,努力。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旨旨:__________

2)学学半学:__________

3)犹当博学审问博学:__________

..

4)虽有子羔、原宪之贤虽:__________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19.八年级(2)班王娟同学读完甲文,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论述的观点是教学

相长,却从嘉肴写起?请你帮她解惑。

20.你从甲文中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和乙文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

书,则是面墙之士,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17.(1)味美。(2)“敩”教导。(3)

(4)即使。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18.(1)所以,学习

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连孔子这样的圣人(或凭借孔子的圣贤),尚且爱好学习,现在的人难道

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19.作者用“嘉肴”比喻“至道”,通过类比,

生动形象地引出要论证的道理。20.对学习应该积极主动,既要学习书

本知识,又要进行社会实践,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

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

(2)句意为:教人是学的一半。学:同“敩”,教导。

(3)句意为:也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博学:博览群书,广泛地学

习。

(4)句意为:即使是有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虽:即使。

18.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

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

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是故:所以。困:困惑。

(2)以:动词,和“如”“若”相同。勉:勤勉,努力。

1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联系【甲】文中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也”可知,作者运用类比的写法,以嘉肴类比至道,以不食嘉肴类比不学至道,

以生活常识作类比,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引

出下文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学相长。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意思是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

它的好处。强调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去实践才能明白;“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

则是面墙之士”意思是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如面壁(不问世事)

一般,对学问一无所知。强调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要实践、学习、探

索才能增长见闻。故都是告诉人们对学习应该积极主动,既要学习书本知识,

要进行社会实践,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因为有我作文600字

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16:3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606772292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解析版).pdf

标签:贼8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