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玄奘“五不翻”原则及在其影响下音译的优势
作者:韩旭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0期
摘 ;要:唐玄奘,俗名陈袆,唐代高僧,著名的三藏法师。曾从长安西游到达印度,学习
佛法,带经书回国翻译,对我国佛教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有《大唐西域记》,为当
时人们了解大唐以外的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翻译家,玄奘著名的“五不翻”原则对现今
的翻译事业仍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音译方面。本文将阐述分析“五不翻”原则并讨论在其影响
下音译的优势。
关键词:玄奘;“五不翻”原则;音译;影响
作者简介:韩旭(1990-),女,籍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口
译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1
一、“五不翻”原则
佛教经典自汉代开始传入我国,佛经翻译过程先后采用过格义、拟配及音译等多种翻译方
法和策略。其中音译方法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长。而佛经中提及的事物,本土中无对应事
物,采取音译进行创词也是常用方法,而这种翻译方法延续至今,成为一种独特的翻译方式。
玄奘在翻译佛经时提出“五不翻”,“五不翻”并不是不翻译,而是不意译,即五种情况需要音
译,而这对先进的音译方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玄奘的五不翻具体如下:
(1)秘密故:佛教经典中常有“秘密”,如“咒语”。“咒语”的特点是神秘莫测,音奇,大
师通过声音的形式或是文字形式来帮助人们化解苦难、平复心结。这些深奥复杂拗口的“咒语”
会使人们对佛陀产生一种敬畏之心。由于“咒语”的发音复杂深奥,所以在翻译佛经中“咒语”的
内容时,就采取音译的方式以保持“咒语”的神秘性。从功能对等理论上讲,这在原语环境与译
入语环境中产生了同样的效果。佛经中音译的典范之作当属“大悲咒”,其汉语版全部采用音
译。
(2)多义故:在佛教经文中,有些词汇是具有多重含义的,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而
且通常是一词五义、六义甚至是七义,但中文中却很少有此类词汇能与之对应。如“logos”一词
具有多重含义,“真理、理性、陈述、尺度、比例、话语、言说”都是其含义,首先在中文中没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13:02: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477622290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玄奘“五不翻”原则及在其影响下音译的优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玄奘“五不翻”原则及在其影响下音译的优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