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Rearch Frontier
December 2019, Volume 9 Issue 4, PP. 243-249
Interpreting Style from Symbolic Symbols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Features of the Chine Version of "After
Dark"
Yuying Zhang , Liying Mi
12†
1. School of Japane Studies,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P.R.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P.R. China
†
Email: @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 Haruki Murakami" all over the world, Murakami literature has been well known and loved by so many
readers.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rearch papers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Murakami literature in China.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his novel "After Dark". Among the paper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major translations of the mainland
and Taiwan has not yet been en. In this thesis, the three Chine translations of "After Dark" are chon as the subject. I will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translations and the original text, and focus on one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is
work - the symbolic symbol, then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hether the translation faithfully conveys
the original style, and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activities.
Keywords: After Dark; Translation Feature; Symbolic Symbol; Original Style
从象征符号看风格的传译
——浅析《天黑以后》汉译文本的翻译特征
张玉莹,米丽英
12†
1.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上海,200083
2.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433
摘 要:随着“村上春树热”风靡全球,村上文学已被广大读者熟知并喜爱。国内有关村上文学译介的研究论文不在少
数,然而关于其长篇小说《天黑以后》的研究却寥寥可数,其中将大陆及台湾地区三个主要译本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的研
究目前尚未见到。本文选取《天黑以后》的三个汉译文本为研究对象,将原文与其进行对比研究,并将焦点置于这部作
品最鲜明的特征之一——象征符号,从译文是否如实传达了原作风格的角度,分析翻译策略,探讨对于文学翻译活动产
生影响的因素。
关键词:《天黑以后》;翻译特征;象征符号;风格
引言
《天黑以后》是村上春树为纪念自己作家生活25周年而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题材依旧为村上最擅长
的都市小说,内容分为现实世界和非现实世界两部分。从题材和作品表现形式来看,与此前的作品具有强烈
的继承性。不同于以往作品的是,在现实世界部分的描写中,村上首次尝试以对白为先、之后逐步填补细节
描写的写作方式完成作品,并且内含的大量对白对于整部作品来说具有支撑故事主线的重要意义,这在村上
其它作品当中并不多见。而在非现实世界的描写中,作者首次采用了一种在小说作品中颇为罕见的共谋视角,
大量场景的视角切换在村上作品叙述方式上属首例。同时,《天黑以后》整体上一贯继承了村上作品的最大
特点之一——充满了村上式象征符号。结合作品出版前后的时代背景和村上作品整体立意的流变来看,每个
- 243 -
/erf
象征符号均蕴含其独有的意味。而行文语言表达的通俗易懂和象征符号的晦涩难解则形成了强烈反差,也因
此,译者对于以上种种异同点的把握将直接影响译文的呈现效果和读者对作品的解读。
考查村上作品在我国的译介,林少华与赖明珠二位代表人物自然无法忽视。近年来,作为大陆地区村上
文学受众所新兴熟知的译本,施小炜译本的独特比较价值也日益被广大读者及学者发掘及接纳。由此可见,
林译、赖译、施译可谓当今村上文学在中国译介之主力。故此笔者认为,探究三者翻译特征的异同对于村上
文学的译介具有一定研究价值。而《天黑以后》(台湾地区译名为《黑夜之後》)是迄今唯一一部被赖明珠、
林少华、施小炜均翻译过的村上长篇小说,可见这部作品对于比较研究三者的译文风格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目前学界对于《天黑以后》研究多停留在对于文本中象征意义和暴力主题的表面挖掘,并没有很好地结合作
者写作的社会背景深入阐述其背后的意蕴。而在村上作品的译本研究中,多见基于西方主流翻译理论的文本
分析,而少见与文学立意有机结合的成果。笔者认为,文学翻译的复杂性在于其有别于单纯的符号转换,翻
译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固然有助于客观评判,然而仅以某种或某几种主流理论作为文学作品译本的评判标准实
则欠妥。同时,基于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差异之大,西方译论是否适用于汉译文本的研究这一课题在译界仍然
备受争议。在有关文学翻译最终目的的讨论中,不少学者把传译风格视为翻译的最终目的,如王宗炎在《求
知录》中曾指出,“能否译出原文风格是衡量译本的最高标准,尤其是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毋宁
1
说,风格即作家创作成熟的标志,风格的难译,尤系于原文风格的独特性,从表述方式到作品思想,再到其
艺术性,凡此种种由表及里,无一不涉及对原作风格的传达和诠释。与其说风格不可译,不如说风格的传译
恰是翻译行为的归宿。为此,本文选取了《天黑以后》作为研究对象,拟在基于原作风格的基础上,从象征
符号的角度探讨译本对于原作风格的继承,浅析三位译者的译文风格,继而探讨其译本语言的翻译特征,挖
掘影响译本忠实性的因素。
1 风格特征之象征符号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村上春树作品的立意及主题一别以往囿于主人公个人生活和情
感的描摹,转而显露出对社会的探索性以及对历史问题的高度思考。这一转变自《奇鸟行状录》到村上近
2
期新作《刺杀骑士团长》,便持续投射在其大部分作品当中,其中自然也包括出版于2004年的《天黑以
后》。村上文学的难解之处,在于作者往往将对于社会及历史的思考隐于故事情节,将晦涩的象征符号糅
于简朴直接的叙述中,以此形成鲜明比照。而象征符号正是村上文学的精髓之所在。高尔基曾指出,“主
3
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中略)当它要求用想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
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换言之,作品虽是独立存在的,其中蕴含的作者思想却是具
4
有连续性的,并且会以某种特定的形式存在。对于村上文学而言,象征符号便是寄托作者思想的主要载体
之一。
1.1 对中日关系的关注
《天黑以后》是一部以揭露暴力为主题的小说,作品分为现实世界和非现实世界两部分平行展开。作
品所要揭露的暴力,不仅仅是白川式的人性中普遍潜在的暴力倾向,更有中日两国之间的暴力史,以及作
者期许双方,特别是日方,重新正视这段历史之心,这也反映了村上个人的历史观。从主人公玛丽和姐姐
爱丽的微妙关系即可窥得一隅。玛丽的一段自白直观地呈现了村上的思想。
例(1):
原文:「①エリともっと親しくなれればよかったんだろうと私も思う」と彼女は言う。(略)「私
1
王宗炎,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M],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83年8月,P106.
年6月. 张玉莹、米丽英,表象与真相之间——解析村上春树小说《天黑以后》中的暴力元素[J],教育研究前沿,2019
2
3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4
高尔基,论文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 244 -
/erf
が言いたいのは要するに、私たちのあいだにはそういう歴史というか、経緯みたいなものが
あるってこと。②それでいまごろになって、もっと親しくなりたかったとか言われても、私
としては正直なところ、どうすればいいのか途方に暮れてしまうわけ。」(P187-188)
頼訳:「①我也想如果能跟惠麗親一點就好了。」(略)「我想說的是,總之我們之間有過那樣的歷
史,或歷程之類的。②因此現在,說想更親密一點,讓我坦白說,該怎麼辦我也說不上來。」
(P144-145)
林訳:“①我也希望同爱丽更要好一些。”她说,(略)“我想说的总而言之就是:我们之间存在着
那样的历史或者说类似原委那样的东西,②因此即使现在她提出想更要好,老实说,作为我也
是不知如何才好。”(P109-110)
施訳:“①我也想过,要是能和爱丽更亲密些就好了。”她说,(略)“总之,我想说的是,我们之
间有这样的历史或来龙去脉。②所以到了今天再说什么希望更亲密一些,老实说,我感到不知
所措。”(P125)
如前文所述,村上将一部分对于历史的思考寄于主人公玛丽身上。在例1中,玛丽表述了过去及现在和
姐姐爱丽的关系,实则是作者借其表达了中日关系的变化,即日本曾因景仰中国文化而一度尝试走近学习,
却因近代战争及一系列历史事件,在心理上产生明显转变的过程。赖译和施译将“ればよかった”译为
“如果能……就好了”、“要是能……就好了”,完整表达了玛丽想和姐姐更加亲近的心理。而林译将之
译为“我也希望同爱丽更要好一些”,在语气上没有表现出玛丽对于爱丽的憧憬,即,日本在历史上对于
中国的景仰。同时,对于一个大学即将毕业的人物来说,此番表达亦稍显成熟,与人物形象有出入。后文
中玛丽对于姐姐情感的转变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对于这一情感的处理,施译要优于其他二者,“再说什
么……”的语气直观表现了玛丽觉得如今“为时已晚”的心情,也投射出中日关系中微妙的时间因素的影
响。
1.2 对资本主义机器的厌恶
村上借玛丽表达的不仅仅是其自身对于历史问题的关心及思考,也藉由玛丽和高桥之间的对话表达了
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关注。由此出现了下例中玛丽关于鸡肉料理的观点。
例(2):
原文:「チェーン・レストランなんかで出されるチキンは、わけのわからない薬物を投与されてい
ることが多いから。成長促進剤だとか、その手のもの。鶏は狭い暗い檻の中に閉じこめられ
て、いっぱい注射をされて、化学物質を含んだ飼料で育てられて、それからベルトコンベア
に載せられて、機械で首をぽきぽき折られて、機械で羽をむしられるの」(P16)
頼訳:「因為連鎖店餐廳送出來店雞肉,多半都不知道餵過什麼藥物。什麼成長激素之類的。雞被關
在狹小陰暗的籠子裡,被打好多針,吃含有化學物質的飼料長大,然後被送到輸送帶,用機器
卡答卡答把頭折斷,用機器拔毛。」(P11)
林訳:“因为连锁店里端出来的鸡往往喂了莫名其妙的药物,像催生素之类的东西。鸡被关在又窄又
黑的笼子里,打很多很多针,吃含有化学成分的饲料长大,然后放在传送带上,用机器‘咔喳
咔喳’拧断脖子,拔毛也用机器。”(P7)
施訳:“因为像连锁店这种地方的鸡肉,天晓得喂过什么莫名其妙的怪药,像生长激素一类的东西。
鸡被关在黑咕隆咚的小笼子里,打了很多针,拿含有化学物质的饲料喂大,然后放到传送带上,
用机器嘎巴嘎巴拧断脖子,再用机器拔光鸡毛。”(P8)
例2充分反映出玛丽对于资本主义机器运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暴力之厌恶,为了表现出玛丽的情绪,应特
别注意对译文情感色彩的选择。赖译和林译总体语气较为平淡,弱化了原文风格。施译的“天晓得……”
- 245 -
/erf
生动衬托了玛丽的厌恶感,使这段叙述更为灵动。后文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多个被动态,以表现鸡从饲养
到成为盘中餐的过程中,作为牺牲品的无辜。此处,笔者将后文中“鸡”做主语的部分以阴影标出,赖译
的阴影处要多于其他二位,笔者认为,此处将“鸡”放在主语的位置上作译文输出,更有利于表现牺牲品
的无辜和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因此赖译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1.3 战后日本的形象
除此之外,村上还将目光投向了战后的日本人。如例3处有如下描写。
例(3):
原文:男の存在が良きものなのか、悪しきものなのか、彼の抱いている思いが正しきものなのか、
歪んだものなのか、その仮面が彼を隠すためのものなのか、それとも彼を護るためのものな
のか、判断するための手がかりがない。(P75-76)
頼訳:男人的存在是善的東西?還是惡的東西?他所擁有的思想是正的?還是歪的?那層面是為了隱
藏他?還是為了保護他?都沒有可以判斷的依據。(P57)
林訳:无从判断此人的存在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他所怀有的念头是正当的还是扭曲的,其面具是为
了遮掩他还是保护他。(P42)
施訳:男人的存在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他秉持的思想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邪恶的?这张面具究竟是为
了隐没他还是为了保护他?我们没有可资判断的线索。(P48)
在小说非现实主义世界的部分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无脸男”的形象,他自始至终守护在爱丽的身边,
寸步不离。如果说爱丽是战后日本人觉醒意识的反射体,那么“无脸男”则是另一个日本人形象的投射。
即,战后虽在经济上实现崛起腾飞,却在国际社会缺乏发言权的日本。在例3中,作者从第三者的角度围绕
“无脸男”抛出了一系列疑问,连续6个“なのか”将“无脸男”的身份烘托得更为神秘。此处,赖译借用
6个问号将原文的6个“なのか”完整还原,准确到位。林译所使用的逗号则或多或少弱化了原文对于“无
脸男”一探究竟的强烈程度,使得作者向读者呈现“无脸男”本相的意图也相应被弱化,并且将原文句末
的“判断するための手がかりがない”前置到了句首,
有碍于传达原作向读者呈现对于神秘“无脸男”一无所知的状态,以及让读者进一步挖掘“无脸男”
面具背后真实所指的意图。
1.4 “逃脱不了”的历史责任
另外,作者也借一些耐人寻味的情节设计,将中日之间的微妙关系喻于其中,如下例所示。
例(4):
原文:「あんたは忘れるかもしれない。わたしたちは忘れない」
「だからさ、よくわかんないけど、人間違いだって……」と高橋は言う。
「逃げ切れない」(P263)
頼訳:「你可能會忘記。我們卻不會忘記。」
「所以呀,我搞不太清楚,不過你們弄錯人了……」高橋說。
「你逃不了的。」(P203)
林訳:“你也许忘了,我们没忘。”
“所以说你们弄错人了嘛,莫名其妙……”高桥说。
“逃不掉的。”(P151)
施訳:“你也许会忘记,我们绝不会忘记。”
“那个……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你们搞错人了……”高桥说。
- 246 -
/erf
“你别想逃脱。”(P175)
小说趋于尾声处,白川故意弃置在便利店的手机被高桥意外发现,当高桥接起电话时,对方三令五声
强调“逃げ切れない”,由上下文可知,手机另一头正是追讨白川殴打妓女责任的中国“黑社会”组织,
这也象征着中国对于历史问题责任的追讨态度。村上曾在采访中坦言,他认为接手战后的一代人有理由且
有必要肩负起诘问历史和反省自身的责任。由此,在村上看来,“逃不掉的”不仅仅是理应承担历史责任
5
的父辈,更是当今年轻的一代人。此处三者译文均表现出了被紧紧追索的意象,可惜不知林译是否为遵照
日语表达习惯,未在译文中按中文表达习惯添加主语,使得译文读来颇有生硬之感。而高桥的回答中,林
译亦将原文的“よくわかんないけど”后置在句末,译为“莫名其妙”,因“莫名其妙”在中文表达习惯
中,一般不以独立插入语的形式出现在句中,而多用于句末。相较于林译的明显调整,赖译和施译则尽可
能保持了原句语序,也完整保留了原文语意。
1.5 关系向好的胎动
可以说,《天黑以后》整体透露着作者对于中日关系的审视及思考,这在小说结尾处得到了证实及升
华。而译文对于情节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例(5):
原文:しかしやがて、エリの小さな唇が、何かに反応したように微かに動く。一瞬の、一秒の十分
の一くらいの、素早い震えだ。(P293)
頼訳:但是終於,惠麗的小嘴唇,有了什麼反應似地微微牽動一下。一瞬之間,十分之一秒左右的,
快速震動。(P229)
林訳:但不久,爱丽的小嘴唇仿佛对什么作出反应似的微微颤动了——转瞬之间的、十分之一秒的稍
纵即逝的颤动。(P168)
施訳:然而不久,爱丽小巧的嘴唇微微一动,仿佛是对什么作出反应。转瞬之间,大约只有十分之一
秒的飞速颤动。(P196)
小说结尾处,持续沉睡的爱丽出现了“轻微的胎动”,结合作品的整体立意来看,这一象征符号并不
难理解,此处正是作者村上对于未来日中关系朝着积极方向发展的美好希冀,以及期待全日本对历史问题
认识的觉醒。这一期许在文中通过爱丽嘴唇细微的颤动得以表达。原文中,作者分别使用了“動く”、
“震える”这两个不同的动词,赖译和施译虽均使用了不同的译文,但赖译的“牵动”、“震动”幅度均
显得过于明显,相较之下施译的“一动”、“颤动”则更为贴合作者意指两国关系微妙向好的初衷。而林
译却并未将两处动词作区分,而是使用了同一个动词“颤动”,虽符合原文意指,却在译文的丰富性和节
奏感上稍显欠缺。
2 结语
本文选取了村上春树小说《天黑以后》的三个译本,从象征符号的角度分析探讨了三者译文如何传达
原作风格、还原作者的意图。通过比较分析可得:三者均具有鲜明的翻译特征。林译总体文字风格呈现出
书面化的稳重,较为文雅;赖译更为简洁直白,于三者之中最为贴近原文语序;施译流畅自然,对白贴近
日常表达,也较注重词汇的选择。三者的译文均凝练了译者为传达原作风格进行的努力。然而,赖译过于
注重贴合原文,而忽略了汉语自身的表达习惯和特色,导致译文有机械地照搬原文句式之感,读来偶觉生
硬。林译的译者个人风格过于突出,用词偏重书面化,有时与原文风格有一定出入。因此,笔者认为林译
在译文中表现出的译者自身文风无助于原文风格的传达,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削弱了原文风格在译文中
的再现。施译在坚持忠实传达原作主题思想的前提下,正确选择用词的情感色彩,可见其对上下文恰当的
5
原文详见《村上春树:二十五年的创作人生》,《时报人间・刘黎儿专访村上春树》,2005年2月18日-20日.
- 247 -
/erf
把握,选词炼句虽有多处变通处理,却同样能够精准再现原作风格。
从以上分析可总结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可以参考遵循的几点原则:1.正确把握原作主题及作者写作意图是
忠实传达原作风格的必要条件,亦能使译文呈现出比原作更为鲜明的风格特点。译者应在尽可能摒弃自身
对于作品主观认识的前提下开展翻译工作。这对于长年深耕于固定作家作品的译者而言,亦是不容忽视的
原则。2.译文选词的过程当中,词语情感色彩的准确传达对于忠实再现原作风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日
语言自身的差异很多情况下使得译文与原文在词汇的情感表达上不能做到完全对等,因而仅仅做到词与词
的意思或语序一一对应,而忽略了目标语自身的表达习惯及特色,便会使得原作风格无法如实呈现于读者
面前。这便需要译者在对原作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词汇的挖掘及比对,甚至对原文语
序或语意进行一定调整,以达到忠实传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致谢
本文为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课题(项目编号:2010120010)《基于super-function 的中日被
动句机器翻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为青年教师预研究项目-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2013110037)《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中日礼
貌措辞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例句出处
村上春樹,アフターダーク[M],講談社,2004年9月.
村上春树 著,賴明珠 译,黑夜之後[M],時報文化,2005年1月.
村上春树 著,林少华 译,天黑以后[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4月.
村上春树 著,施小炜 译,天黑以后[M],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2月.
R
EFERENCES
[1] Ayako Fujinami. Key Words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Kenkyusha Co., Ltd. 2013.
[2] Maxim Gorky [former Soviet Union]. On Literature[M].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 1983.
[3] Lier Liu. Haruki Murakami: 25 Years of Writing Career[J]. February 18-20, 2005.
[4] Yuanchong Xu.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M].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December, 2003.
[5] Tingting Liu. A Study of Lin Shaohua’s Literary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After Da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D].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18.
[6] Jing Lu. A Study of Haruki Murakami’s ‘After Dark’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Theory[D].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May,
2014.
[7] Gupeng Xu. The Scenery of Violence under the Darkness[J]. Yangtze River Academic. January, 2010.
[8] Wei Wa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n Shaohua and Shi Xiaowei's Translation Feature — Focusing on ‘After Dark’[D].
Yanshan University. December, 2015.
[9] Zongyan Wang. Collections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Skil[M]. China Translation Corporation. August, 1983.
[10] Yuying Zhang, Liying h Appearance and Truth —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Violence Elements in ‘After Dark’ By
Haruki Murakami[J].Education Rearch Frontier. June, 2019.
- 248 -
/erf
【作者简介】
12
张玉莹(1990-),女,汉族,博士在 米丽英(1977-),女,汉族,博士,
读,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研究、语
Email:zhangyuying2001@ 料库翻译学。
Email: @
- 249 -
/erf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12:2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455211042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象征符号看风格的传译——浅析《天黑以后》汉译文本的翻译特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象征符号看风格的传译——浅析《天黑以后》汉译文本的翻译特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