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理性的非理性选择——苏菲主义与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流变

更新时间:2023-11-28 11:56:56 阅读: 评论:0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600字-噪音英语

一次理性的非理性选择——苏菲主义与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流变
2023年11月28日发(作者:节约英语)

又敖贫著斗201年12月--n:旬刊

苏菲主义与多丽丝・菜辛的小说创作流变

何 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要:从早期的传统写实,到中期的苏菲迷思、太

洲黑人和现代女性等社会边缘群体的关注,到中期的内

空冥想.再到后期的批判回归,莱辛深受多种主义思潮的

心自我和宇宙太空的神秘书写,再到后期现实批判的回

影响。她一直在探寻能化解其思想危机和理清其对分裂

归.莱辛的创作都体现了一种深邃的格调,即希望通过审

世界的丰富认知的承载物。而其中苏菲主义作为一种宗 视来警示现实的文明危机,所以其作品一直洋溢着一种

教哲学观.于莱辛整个的创作生涯.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危机意识。其实在这种危机背后也隐藏了一种神秘思

衣钵。莱辛对苏菲主义的走近、走入和最后的隐性疏离,

想——苏菲主义,作为其吸收的多种思潮之一,对其创作

都可以从她各时期的创作风格和创作心理得以应证。

思想和创作心理的滋养。苏菲主义之于莱辛的小说创作

关键词:苏菲主义多丽丝・莱辛创作流变

流变可以说是一次理性的非理性选择,上世纪60年代出

现创作危机时.理性地决定从共产主义和女性主义等理

作为二十世纪文坛兼具思辨力度和创作才情的扛鼎 念中抽离,选择用反理性的苏菲思想来解释她所意识到

女作家.莱辛一直致力书写人类丰富的分裂。从早期对非

的犹如叶芝诗中“万物分崩离析”的非理性世界。在这里,

染血污:他自幼被生母抛弃,却注定要与精神上的“母亲”

魂的自由是村上春树的写作纲领。《海边的卡夫卡》书写

佐伯结合;他深受青春期强烈性欲的苦恼,而不得不依靠

的则是绵软未定的灵魂是如何聚敛成形.争取自由,走向

“姐姐”樱花帮忙泄欲……这些经历都使得卡夫卡反思自

成熟。与传统的成长小说相比,《海》有着更为精巧的故事

我.而这些思考就是一个从走向有知的过程。 结构,主人公的成长之路也更扑朔迷离。这些独具匠心的

除了摆脱懵懂之外。卡夫卡的成长蕴含着更深刻而

设计展示了少年如何争取自由灵魂,使少年成长的多重

多层次的内涵。 意蕴更让人深思。

其一.从个人层面来说,卡夫卡的成长是对责任的体

悟。卡夫卡曾经和大岛说:“三四郎在故事中成长。碰壁,参考文献:

壁后认真思考,争取跨越过去。……《矿工》的主人公则截

[1][日]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海边的卡夫卡中文版

然不同.对于眼前出现的东西他只是没完没了,原封不动

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地接受而已。”对于这两种成长姿态,卡夫卡都是不赞成 [2][日]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海边的卡夫卡中文版

的。他所选择的成长之路不是三四郎的以卵击石。他认为

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也不是矿工的消极顺从。那么。究竟卡

[3]林少华.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

夫卡怎样理解成长呢?小说中卡夫卡对叶芝的“责任始自 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93.

梦中”的理解以及对艾希曼的分析,做了说明。卡夫卡的成 4][日]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高墙与鸡蛋——耶路

长是一条洞悉绝对自由选择不可能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勇 撒冷文学奖获奖讲演.

于承担责任,坚持做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的道路。

[5][日]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高墙与鸡蛋——耶路

其二。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卡夫卡的成长是对历史和 撒冷文学奖获奖讲演.

传统的接受以及对现实的坦然面对。儿童对自我个性和 [63林少华.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

他人异质性的认知,以及对孤独的感知是其成长的开始。 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297.

然而,这一过程定然伴随着阵痛。在《海边的卡夫卡》中, [7][日]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海边的卡夫卡中文版

卡夫卡对母亲的寻找就是对历史和传统的不断追寻,

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伯象征的不仅是孕育主人公的母体、故土,更象征着整个 [8][日]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海边的卡夫卡.上海

历史和文化传统。所以,卡夫卡与佐伯的结合则象征了他

译文出版社,2003:152.

对历史和传统的接受。走进森林是卡夫卡对历史和传统 [9]林少华.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世

的深入认知。在森林中与佐伯相遇后,卡夫卡最终听从了

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97.

“母亲”的劝告,返回东京,象征了他从拒绝现实社会到融

[10][日]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海边的卡夫卡.上海

人社会,从放弃成长到承担责任。

译文出版社,2003:l12.

结语

[11]转引自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

村上春树曾说:“写的时候我始终有一个想使自己变

学出版社,2004:6.

得自由的念头……这是贯穿我整个写作过程的念头.我

[12]林少华.为了灵魂的自由——村上春树的文学

想读的人大概也会怀有同样的心情。”[简言之,为了灵

世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239.

93

描写大海的成语-设备管理与维修

一次理性的非理性选择——苏菲主义与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流变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11:5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438161041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次理性的非理性选择——苏菲主义与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流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次理性的非理性选择——苏菲主义与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流变.pdf

上一篇:推荐励志作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