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他”:村上春树关注视角的转换
村上春树是世界知名的日本作家,以其细腻、清新的文风见长,其作品基调轻盈,
一改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气息。同时,他也是一位艺术创造力持久的作家,不断在作品中
求新求变、进行自我突破。纵观他的作品,在比较早期的《且听风吟》《寻羊冒险记》
《挪威的森林》等书中,有着明显的自我关注的倾向,着重描写个体在现代生活中产生的
困惑、孤独、迷茫等消极的思想和情绪;越往后,村上春树在作品中给予了社会更多的关
注,如《神的孩子全跳舞》是对地震之后的社会的思考,《刺杀骑士团长》是对历史的重
新审视和反思…一从个体到社会关注视角的转变,正体现了村上春树作为一个富有社会责
任感的作家在感知力和表达力方面的成长。
对“我”的思考,是对个体普遍失落的反映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民众对政治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20世纪
60年代末,广泛发生了争取民主與和平、强烈反对美国干预内政的学生运动,但都遭到了
政府的镇压。由此,日本青年学生普遍“激奋的情绪和理想主义的豪情顷刻间土崩瓦解,
只剩下幻灭后随之醒来的厌倦和无聊。既成的权力体制大获全胜,而学生只剩下暗自垂泪
的份儿”。(杰·鲁宾《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另一方面,“经济繁荣
并没有给东京和大阪市民带来充实感,尽管被称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市民,但他们的生活太
空虚和被异化。”(加文·麦考马克《虚幻的乐园——战后日本综合研究》)基于这两个
背景,在最初的创作中,村上春树着重关注作为个体的“我”,以此表现社会现状带给青
年的普遍影响和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作,情节并不复杂,讲述了主人公“我”从东京回到
面对生活带来的压抑和无力感,直子和绿子向“我”展现出两种不同的选择,前者是
以死亡来寻求解脱的代表,后者身上则表现出希望和未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
得思考的问题”。不仅“我”需要思考,村上春树也意图引导读者对自我的存在进行反思。
《1973年的弹子球》也是村上春树较早期的作品。书中的“我”算得上事业有成,生
活J顺风顺水,但“我”的内心却充斥着难以抑制的孤独,只能通过找到童年曾经痴迷的
弹子球机来获得某种安慰和寄托。作家通过对“我”的塑造,反映了“我”所存在的社会
中个体的普遍失落。
对“他”的关注,是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这样对村上春树说:“希望村上君在其作品中能够
突破自闭-NO的失落、孤独、空虚和惆怅等颓废情绪的图谱,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以更多的
社会意义。”显然,村上春树接受了这个建议,并调整了后来创作的方向,在《奇鸟行状
录》《神的孩子全跳舞》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显著地注入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关
怀,即更多的对“他”的关注。
《奇鸟行状录》是最早能体现村上春树关注视角转变的作品。小说的灵感来源于作家
在国外看到的而在日本难以见到的“诺门罕战役”的资料。在这部小说中,村上春树第一
次正面触及了日本的近代历史,揭露了日本侵华的暴力行径,探索和思考了日本暴力的传
承脉络,试图在小说中回答日本暴力的来源以及对侵华战争作出反思。例如,小说对反面
角色——棉谷升的塑造正是日本暴力传承脉络在现代的展示。棉谷升不过是个平庸的经济
学家,却将自己伪装成政客,以“道义”作幌子推行日本军国主义之实的暴力体制。由此
可以看出,日本暴力的传统并没有停止,而是改换成“彬彬有礼”的姿态一步步溶解和侵
蚀着社会。
《神的孩子全跳舞》一书由六个不同的短篇组成,以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了六个普通
人在地震后所经受的肉体与心灵的震动和苦痛。这六个短篇彼此独立,从表面上看没什么
联系,但故事的背景都是地震之后,使得这六个故事就像六块拼图一样,拼成一幅“地震
如果说村上春树前期的写作是出于自我表达的冲动,那么后期成熟的作品则展现了他
身为作家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的转变。诚如翻译家林少华所说,在村上春树的文字中,有
对近现代东亚史中的暴力与邪恶的追问、鞭挞,以及他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作为斗士的
勇气、良知、担当意识和内省精神。伟大的作家是属于世界和时代的,是能悲悯地看待世
界的,按这个标准来看,村上春树正在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10:03: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370092289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我”到‘他”:村上春树关注视角的转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我”到‘他”:村上春树关注视角的转换.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