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感的屈原例子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楚国人。他热爱祖国,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所
以被后人称为“骚人”、“骚”中之“骚”。屈原一生为国效力,在楚怀王时期因其谏而被放逐在
汨罗江畔,后担任了楚国的宰相。屈原虽然深受楚怀王器重,但仍然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楚国人,
对国家、民族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句句说出了他对国土的爱恋和忠诚。他以忠诚于祖国
为荣、以为自己的国家出力为乐。
一、屈原为人
屈原对自己的祖国有强烈的责任感。他爱国爱民,敢于对自己国家的领土提出不同的意见;
他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非常热爱楚国的文化、历史。他积极参加对国家的各项政
治活动和文化事业。他的这些思想和行为深深地影响了他以后的楚人。正是有了这样强烈而深刻
的爱国精神。屈原虽然没有能力去振兴楚国或者是改变楚国的命运。但是他却以自己无私而又坚
定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的楚国人。
1、屈原以正直著称
屈原原为楚国的左大夫,由于父亲早亡,屈原率家臣们一起逃到楚国。后来,他到齐国做
官。他不愿意为国家效力,并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也为了楚国的未来,他努力实践自己的诺言、
维护国家利益和独立人格。在楚国,他始终坚持他自己的政治主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路”字箴言,要求他做一位正直坦荡、不
屈不挠、不畏艰险、无私奉献、敢于牺牲、追求真理、勇于追求真理并且勇敢地面对自己,保持
高尚情操的人。同时,他还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出超群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战国
时代就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他不仅是一个正直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主张正义或坚持
真理、勇于献身于国家,而且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有着崇高和伟大。人们也把他与屈原等同起来。
这也就是他能坚持独立人格,追求真理和理想,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原因;屈原是楚国文化思想产
生最早、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楚怀王派来了一批优秀分子去楚国治理国家。因此后来就出现了
许多与楚王争霸失败或楚国大夫离间、勾结他国等事件。在这些事件中屈原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正
义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屈原在政治活动中往往与诸侯们发生矛盾和斗争。如:在楚怀王病死楚王
之后,楚怀王担心屈原回来不好掌控就废掉他。于是就想用自己已死或者被人出卖来博取民众同
情,但是楚怀王死后还是没有改变楚国对秦战争中楚国与秦国之间的这场战争。.这是公元前278
年楚国内部产生了一个严重问题。..就在这个时候屈原遭到楚国贵族们共同反对时也有人诬告屈
原:“怀王好饮欲暴;将屈原放逐出楚国。"这两句话在《离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诗句。
2、屈原不计个人得失
《离骚》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共20篇。内容上比较系统,但主要集中在屈原
的政治活动和诗歌创作上。从诗的创作内容上看,屈原是一个爱国之士,但又不是一个消极、懦
弱的人,而是一个敢于承担国家责任、敢于冒政治风险、积极进取不为私利而为国家献身、为国
奋斗的政治家。屈原在他担任湘水相时期就提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也,众人皆醉我独醒”,“我
独清茶”;“我以国家”这样一贯性原则来管理国家,并把“以天下为己任”这作为自己政治理想
和最高追求。这种大公无私、自我意识强烈、民族精神高度凝聚。所以人们经常用这句话来形容
他。这是他在政治上最突出表现。从历史上看屈原对楚国是尽忠职守、死而后已。而且从不计较
个人得失;他对朋友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甚至对于异姓贵族们都是如此!由于他把自己和国家紧
紧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或打击、迫害。但他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他自己
心里也很清楚:如果你选择了屈辱而死了,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你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
来成就什么事业或拯救楚国,那么对于楚国来说这也就是无意义甚至毫无价值了。”屈原不计个
人得失”这样有责任感就是一种生命。这种精神是中国古代人民最宝贵之处。屈原就是这样一个
人。正如杜甫所说:“屈原以天下为己任”。这也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我要把祖国看得比自
己生命还重要!”“为了祖国永远屹立!”所以他要这样高扬自己神圣而又不可忘却的爱国精神。”
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对人民的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坚守!而这种追求就从生活中延伸出来了!"屈子
"精神!"是屈原创造了一个辉煌伟大形象。”也正是由于他把这种精神赋予了一个巨大而光荣的
3、屈原不慕富贵之名而追求一种人格
屈原是一个既不贪图富贵,又不愿埋没才华的人。他对自己人格的追求以及对天下大势的
看法都是很清醒的。屈原的《离骚》里描写他对现实不满时,说:“昔者我之与天公兮。太素兮,
吾谁与与!”他不仅没有放弃自己,而且把这种精神和力量全部投入到国家的事业中。为振兴中
华而奋斗,最终也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觉得“我徒叹奈何”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一样,使当时天下为之震动。“我亦有死乎!”当他知道楚怀王已经去世之后,屈原更加憎恨这个
国家。但是他也明白不能让它被人玷污。所以他在死后才为楚人歌颂说“我愿为天与共兮,与共
悲苦”;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仍要为国家尽最后一丝力量为国家做贡献;并说:“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也”、“虽千万人吾往矣”不能一世也“”愿在有生之年为楚而死!这种精神
和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屈原在自己死后投江时依然认为楚国江山如画、万古长存,并希望
楚怀王能任用自己为国相。在死前他想着即使自己已经死了也要以自己最后一滴血来换楚国新
兴。“屈原怀古之大德”!因此能使人民在楚国灭亡之后更加安居乐业。这是屈原一生最大的贡献。
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境界。一个人虽然没有政治才能、没有成就大事业,但通过自身努力改
变命运达到自己理想目标。这是一个极其伟大而又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人格理想!这也使屈原在死
后对自己所选择的国家、未来感到无比担心与焦虑!”但同时又把这种精神表现在其文章中就是
他对自己国家、对楚国所作的一切都要把它表现出来。”(《左传·昭
4、屈原的人格魅力在屈原被贬之后,他仍然坚持要通过流放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理想。
这是屈原人格魅力的体现。屈原在自己被流放以后,没有绝望,而是继续用自己的高尚品
质激励人们。他努力完成楚国的礼制规定。《离骚》是楚辞中最后出现的作品。《离骚》从主题到
结构都有着鲜明的主题:“屈原一飞兮为汉,王降兮云扬。”写得极其曲折委婉,非常有吸引力可
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屈原从《离骚》到《九歌》,到《九章》(《离骚》又作《九章》),这不到五
十字;从屈原到后世几乎所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悲壮的诗人(也可说是最伟大得屈原)。屈
原留给后世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富有创见、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说:
“屈原是中国文化真正源头上最重要最伟大最完整、最系统最丰富最生动形象的典型代表!"。在
屈原身上反映了楚人身上有着高尚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强烈为国奉献精神。’"屈原是中国
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这句话用在他创作的《离骚》上十分贴切:你知道吗?
其实那是一个楚怀王被奸臣害死之后而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愿望而创作了这首诗;然而这首诗还是
遭到了楚怀王的拒绝以后反而更加坚定地反对这位大臣和他个人的行为。并且用了他一种深沉而
不妥协的方式来向贵族施加压力:“(楚怀王)既知其不可谏,然亦奈何?”楚怀王是不能容忍自
己身边有如此人。于是便又将其流放到了蛮荒之地。这种屈辱感成为他一生中最沉重、最深沉最
持久、最顽强最令人不齿的精神力量。正是在这样一个悲惨而又崇高的背景之下成就了楚辞中最
为灿烂、最为伟大、最光辉地诗篇“长歌慷慨”中所蕴藏着生命中最神圣而又最伟大、最令人感
动的思想。正是这
二、屈原情怀
“以忧愤之情怀写楚怀”、“自楚怀王以下,无一能以楚怀王为寄托”。屈原对楚怀王的哀伤
无以言喻。同时他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将举国之力以赴国难,莫知所终岁兮”。
“举国之力”在屈原看来只不过是举国之力而已。“莫知所终岁”,屈原认为这是对国家前途和命
运而感到无奈的忧伤之情。楚国被秦国所灭之后,屈原便将自己对楚国前途命运的无奈之情寄托
于汨罗江畔这一凄美凄惨“一死生之悲心”中。
1、怀王故国
怀王三十年,秦破楚楚所会于郢,楚怀王被俘赴楚都郢。时不识楚怀王乃怀王乘舟北来,
故楚怀王以下无一能以怀王为寄托。在楚怀王的眼里,只有秦国残暴不仁而不思进取,致使楚国
日益衰落,成为一个任人宰割的小国。“怀王”就是一个代表者,他是要楚怀王用他的才干来拯
救楚国而没有得到国家权力所能实现者、只为了自己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命运所受侮辱而死。“莫
知所终岁兮。”这一诗句也说明了他对国家前途和命运深切地忧伤;对国家前途也无可奈何。他
以国家兴亡作为自己死亡之机悲叹:“举国之力以赴国难,莫知所终岁兮”在屈原看来只能是举
国之力而无能为力。即使在力挽狂澜之时也无法挽回整个楚国结局了。所以屈原说出来会引起别
人的同情与愤怒。所以屈原把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感到无奈痛苦这一思想反映在《离骚》中“以
天地之正气,壮心不已”这里要说他本人就是怀有满腔爱国热忱者。“屈原精神”这种精神是一
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优秀品格。这种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了人们思想里去了。
2、国家兴亡。
楚国衰亡已是历史的必然,而且还不能改变。因此,屈原在《离骚》中说:“怀王之忧愤兮,
何由得而见?将举国之力以赴国难兮?他在给楚怀王写下《离骚》时就曾这样说:“今之世者,
已莫知所终岁兮。”(《离骚》)“莫知所终岁”就是不知道所能活到什么时候。因而他在这里希望
有大难临头时,还是要挺身而出,去拯救楚国人民!同时他又要强调自己对国家命运做出自己力
所能及之事是必须的。“莫知所终岁兮!”虽然是在表达自己胸中无限不甘。
3、楚怀王的死
公元前356年,秦国的进攻已经深入到楚怀王的首都平城。楚国国内贵族们为了自身的利
益,在屈原等人的怂恿下,联合六国联军围攻平城,这是后来发生春秋时期最大、最著名的一次
灭吴战争,楚国元气大伤,并最终被秦国所灭。此战过后,楚怀号为负荆,被称为“楚之耻”。
屈原在这里表明他对战争的悲惨和对未来世界格局发生变化无法预料而产生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他不愿在这个世界上再生活下去是什么原因呢?楚怀王在对亡国前景一片茫然中最终走向灭亡。
屈原为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前途而死。这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最悲凉可悲和无奈之事。历史上还
没有哪一个政治家像屈原这样强烈对国家前途命运关注和忧伤呢?这是一种多么强烈地愿望!一
种强烈地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最基本要求!他看到了屈原
“举国之力以赴国难”之后国破家亡之悲惨。这种责任比任何人都要重啊。但即使屈原身在楚国
这一国家危亡之际也要维护它现在祖国同胞的利益并为他们谋求更好生活!因此在看到秦国侵略
时屈原就发出了“举国之力以赴国难”这一慷慨激昂的慷慨豪迈宣言!这无疑是最好反应了中华
民族这个集体力量大爱无疆。
4、自己没有想到会对楚国带来如此大的打击。
楚国的覆灭是秦国与楚国的共同结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道出了屈氏对自己国家
命运的无奈。秦国的屠戮使楚国从鼎盛走向衰败。这是楚怀王与其大臣们无法接受的现实。这是
屈原一直挂在心头不愿去面对的现实,然而他们却没有想到会因楚国被灭而引发战争,从而使天
下震惊。战国时代中最有成就的英雄遭到毁灭和覆灭,那就是战国四大家之一的楚怀王!面对亡
国这一不可挽救的事实,屈原无可奈何地写下《离骚》一首:“余怀高洁,抑扬清气”《离骚》“兮
若流之四渎,海不波澜;不可遏也。”屈原高洁的品格与浩荡浩然向上的浩荡中华精神紧密相连。
他为了国家富强不惜牺牲自己一切。如他那“怀日月而不自新,忽其反”的志向和政治理想、生
命豪情等。还有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和平利用世界环境而奋斗、奉献!面对自己国家命运时不逃避、
不气馁;面对国家命运时不我待,敢为人先;忧患意识强勇于探索追求强国之路!屈原永远是对
祖国和人民富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为之。他没有想到他自己会被秦国所灭。“心忧天下不思
前则废兮,今为将往;忧患斯世,所以乐乎?”正是屈原这种强烈爱国情怀才促使他一生为自己
国家所命运抗争!而国家又对他们有足够多的宽容和理解!正是由于看到了屈原的崇高人格和爱
国精神才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屈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在自己生命中能展现出爱国与
民族情怀;能够为国献身。“我以我血荐轩辕”“楚王多灾多难,吾生之何时?”这是屈原一生最
为愤慨呐喊。“呜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离骚》)!.。。.”这一句诗正是他爱国主义
思想在中国民族精神中最光辉展现
5、“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屈原作为一个政治家应具有的品质,也是他一贯为人所
推崇的。他“身正”即能以身为范去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所处的环境,并努力完善。他的《离骚》
诗中就写道:“身既正,孰敢不正!”,意思是说要像屈原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又要像现在
所说,“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虽令不从”;“不令行”指在国家事务中,当你作
出作为时,你如果不去执行那就等于违反了法令。因此屈原对自己所处国家和民众不遗余力地进
行规劝;即使被楚怀王流放到荒僻荒凉之地也仍然坚持自己主张并为之而奋斗。《离骚》是屈原
为自己制定、为楚怀王撰写的一篇言志文章《九歌》,它以其特有的抒情方式向世人阐明了屈原
爱国之心与为国家忧患意识。它不仅是诗人人格品质,也是楚怀王对楚国前途命运所做出态度和
行动。在屈原看来,一个国家没有人能够独立生存,那么国家将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楚人死
了或者逃亡于他国,会使楚国产生一种十分可怕“楚国会亡国”,从而导致国家衰败、百姓流亡,
所以只有用这样一个最好的办法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这就是楚怀王所说“虽令不从”,的原因。
---但也正是由于汨罗江畔《离骚》这样一首感人肺腑、荡气回肠且震撼人心、令人无法抗拒而
且永存后世、流芳百世的作品,所以人们称其为“爱国主义诗篇”。在这种诗中表现出一种强烈
而崇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年轻一代为了楚国和国家而抛头颅洒热血也;所以也就有了“路漫
漫其修远兮你在我心中”、“路漫漫其修远”;所以
三、屈原的品德
屈原,爱国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光辉形象的典范。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
古代诗人的高尚品德。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漫漫其修远兮"是一个人对自我职业的追求。
但是屈原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了追求。相反他以超然而睿智的品质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联
系在一起。爱国精神贯穿了屈原始终。同时,屈原又是一个充满责任感的民族英雄。对于国家利
益和民族尊严他都有强烈的责任感,因为他坚信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缺少的精
神力量。
1、忠
屈原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以他没有辜负自己,而是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效力。
同时,他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即使他已功成名就了,也绝不会因权势而背弃了自己的祖国家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屈原一生都把自己献给了祖国为他所热爱的人民的事业,而他所做的
一切,也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他也明白要对自己所热爱的国家忠诚,他认为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真正拥戴。但是由于自己身为奴隶,受了迫害也没有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
但他始终以国家为重,忠诚于自己所钟爱的祖国。只有这样才能对国家尽到自己所能。在他看来
"国不可一日无君"只有忠于自己国家而又不因个人利益损害国家利益才是最正确的选择。为了民
族尊严和民族利益而献身是屈原最大的品德。
本文发布于:2023-11-28 02:1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1087942285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责任感的屈原例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责任感的屈原例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