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胡万鸣

更新时间:2023-11-27 21:44:31 阅读: 评论:0

祝你幸福安康-脚夫

胡万鸣
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中班益智区目标)

谈谈“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的区别

中山市华侨中学 胡万鸣

关键词:美术欣赏 美术鉴赏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摘要:新课程提出鉴赏的概念,概念的转变带来观念的改变,怎样在新概念

的理论指导下引导学生由简单的“外行看热闹”转到“内行看门道,这需要美术

教育工作者在观念上的转变,观念转变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在

鉴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有高尚的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

化的情感和态度。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高中“美

术欣赏”已经改成了“美术鉴赏”,欣赏还是鉴赏,我觉得是一个美

术老师应该先理顺的问题,这不仅是关系到能否落实新课改的问题,

其实里面还应该有能否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好学生,在新课程理

念下把学生培养成能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人的问题。所以,很有必要

对这两个概念做一些认识和探讨。

一、欣赏与鉴赏的概念探讨

“欣赏”和“鉴赏”是美术接受者的两个不同层次,这两个层次

互有联系,他们都是以人为主体,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他

们的审美方式是以视觉为途径,通过视觉感受激发观赏者的心理活

动,他们共同构成拓展美术社会功能的重要内容。

简单的说来,美术欣赏就是观赏者对美术作品的把玩和领略。各

人有不同的职业和社会阅历,所接触的事物不同,对待美术作品的态

度也不一样,对于同一件美术作品,人们的感受程度不同,效果也不

一样。

鉴赏则不一样。所谓“鉴”,是古代一种形似大盆的青铜器,可

以盛水洗浴,也可以用平静的水面照影,后来人们把青铜镜也称作

“鉴”《新唐书·魏征转》所说:以铜为鉴,可整衣冠,指的就是指

这个。由此而引申出来的便有照察的意思,美术鉴赏自然更多的指向

对美术作品的见识,它包含了对一件美术作品的识别、辨别、判断、

理解、评价等诸多的心理活动过程。要对一件美术作品做到完整的鉴

赏,需要的个人修养也就更高,比如一个人的独到的美术见解,是否

熟悉鉴赏作品的社会背景、人文习俗甚至相关的历史知识。

有一句口头禅“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句话糙理

不糙的口头禅非常浅显明白的说明了“欣赏”“鉴赏”的两个层次。

在英文单词中,欣赏和鉴赏也是两个不同的词(英文的美术欣赏

Art Appreciation,而美术鉴赏一词的英文是 Art connoisurship

显然在词的含义中都有着一定的差距。二者的明确区分也是对人类高

级思维的一种肯定。“鉴”在“赏”之前,就告诉我们:一件美术作

品必须在“鉴”之后才可以更好的“赏”,才最终能够发挥美术作品

的审美社会功能,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

的过程中,逐步土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

文化的情感和态度”(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从心理活动过程

来看,鉴赏是更趋向于一种理性的认识和分析、一种参与者主体的主

动性参与,这无疑是美术审美活动成熟的标志,也体现了“美术鉴赏”

的本质和要求,

二、欣赏与鉴赏的层次讨论

一个茶杯在工厂里,设计师要考虑的是制作这个茶杯的材料以及

茶杯的造型,这时候的茶杯只是一个产品;当茶杯被摆放到商店里的

时候,它就是一件商品,人们要考虑到的是这个茶杯的价格,造型等;

当这个茶杯放在家里的时候,它就是日用品,人们要考虑的问题更多

的是茶杯的实用性,美观性等 ,但是当一个茶杯放在展览馆甚至是

博物馆里的时候,这个茶杯就会被人们赋予更多的审美了,比如茶杯

的历史,茶杯的材质,茶杯的造型,茶杯的装饰,以及由此引出的茶

杯制作历史时期的工艺发展、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

这个茶杯理论似乎就说明了从欣赏到鉴赏的一个过程。一件美术

作品如果只有寻常的欣赏,就不会有良好的审美效果,没有鉴赏者对

作品的深刻理解,它不会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作用。鉴赏是更进一步的

欣赏,美术作品的最终目的不是为美术作品本身,而是净化人们的心

灵,使人们成为健康的人,鉴赏能力的提高要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

其本身就是一种素养,康德说:“鉴赏(趣味,即审美的判断)是完

全凭借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它的表现方式的一

种判断力”高中美术鉴赏课目的就是为学生主动的去培养这种素养,

净化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人。“鼓励学生在感

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

习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

和社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

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

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欣赏”到“鉴赏”其实就

是一个由感性的心理活动到理性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感性的心理活动

过程中,欣赏者看到的就只是热闹,而鉴赏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了人

们在“看热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作品加入了补充和丰富,

从而在“看门道”

在新课改中,将美术欣赏升格为美术鉴赏,一方面是美术教育改

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美术课程标准提到:‘美术鉴赏’

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

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

新课程标准包含的意思已经有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建立在充

分的感受美术作品基础上,二是对一件美术作品要有鉴别、判断、分

析与评价。这无疑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促使美术课程审美

功能有着更好的发挥。

三、美术鉴赏提出的时代必要性

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相互交织的

新世纪,国内外的多元文化形态,各式艺术思想层出不穷,现代的文

化生活中美术作品已经广泛的进入了市场,除了博物馆和展览会之

外,还有拍卖会和画廊展卖,私人收藏也日益盛行,可以说美术作品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必

要的修养、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而且成为必要的生活常识了!

但是美术作品的良莠不齐,现代观念的多样性、现代媒体的发达,使

得一方面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百花齐放,另一方面也使得

一些格调低下,内容粗俗甚至淫秽的美术作品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且不断的向学校渗透,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这种现象也

向我们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美术奖赏课程的开设

就正好提供给我们一个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一个教会学生辨别好与

坏,美与丑,善与恶的平台。我们的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将走上社

会,成为社会的人,当他们有着高尚的审美能力后就一定会带来很好

的社会社会效果,为他们个人的社会发展也间接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

平台。

由此可见,“鉴赏”概念的提出有着它的时代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标准里也明确的说明了鉴赏与欣赏的两个不同层次。那么为了体现美

术课程标准的价值目的,就必须按照美术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要

求来进行审美教育。课程改革,改变的不只是概念,其实这里面也存

在着一个教育者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新课改进行的这么多年

来,老师的课堂教学的观念是怎么转变的,这种转变又对我们老师的

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作为鉴赏的新理念,不是对过去“欣赏”部分的抛弃,应该是对

欣赏的高层次拓展,两者间存在一个发展、创新和自主的转变,这需

要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先要有优秀的鉴赏能力,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有了老师优秀的鉴赏能力,良好的专业素养,就能够带领学生朝着建

立有着良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方向上发展,使学生能够自觉

的抵制格调低下、形式庸俗的作品,逐渐形成正确的美术审美判断力。

在鉴赏课教学中,“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具有时代特

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美术作品已经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

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

和风格特征;用美术术语描述已经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

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通

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哄途径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

运用于鉴赏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参观美

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并写出调查报告。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

要使学生具有审美的眼睛,就必须培养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让

他们不仅能够辨别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还要能够对美术作品进

行分析、欣赏、鉴别与评价,让他们能在美术的海洋里翱翔。这是我

们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是我们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

任,也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系统工作。

通讯地址:中山市华侨中学高中部美术课组 邮政编码:528400

联系电话:138****3036邮箱:****************

活动计划怎么写-cat的音标

胡万鸣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21:44: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926712283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胡万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胡万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