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守护者·第⼀辑】在如⽕如荼的岁⽉,做脚踏实地的事
纪念“6.9”国际档案⽇
古⼈对档案有过这样的评价:“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者也。”档案,是城市记忆的沉积。它可以是⼀页政府
公⽂,昭⽰城市沿⾰的重要时刻;也可以是⼀张⽼照⽚,保存了某处不复存在的建筑剪影;更可能是⼀纸毕业证书,记
录着⼀个普通市民的青春年⽉。
今年,是改⾰开放四⼗周年,也是中⼭升格地级市三⼗周年。1958年10⽉1⽇,中⼭市档案馆成⽴,⾛过了六⼗年的春
秋。期间,⽆数的档案⼈兢兢业业、不辞劳苦。他们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他们是中⼭城市历史记忆构建中
的⼀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的故事需要被铭记和传扬。
——题记
他待⼈温和,做事严谨,深受同事们的爱戴;他曾忍受夏⽇近40摄⽒度的炙烤,⼀头扎在办公室内整理故纸堆;他曾在
默默⽆闻的岗位上,两次被评为全省先进;他曾带头做着最平凡的事,但后来者都说他不平凡。他就是中⼭市档案馆退
休馆长彭锦煊,在他看来,踏实做事⽐什么都重要。2018年,适逢中⼭市档案馆成⽴六⼗周年,满头⽩发,精神矍铄的
彭锦煊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档案故事。提起所取得的⼀系列成绩,他总是摇摇头,笑着说:“这只是本份⼯作。”
中⼭市档案馆退休馆长彭锦煊(右⼀)接受采访
从⽼师、校长到档案⼯作者
⾛过孙⽂中路上那座全国闻名的收⾳机博物馆,很多⼈并不知道,这⾥是曾经的中⼭市档案馆所在地,也是⽼馆长彭锦
煊开始档案⼯作⽣涯的地⽅。
彭锦煊,1934年9⽉出⽣,曾就读于中⼭师范学校,在沙溪象⾓圣狮⼩学当过教师,也曾担任圣狮⼩学、港园⼩学校
长。1978⾄1995年在中⼭市(县)档案馆任馆长。1978年,在孙⽂中路137号,原中⼭县委堆满了档案材料的狭⼩炎
热的房屋中,彭锦煊带着⼏个⼯作⼈员将材料分门别类、⽴卷归档,开始了18年的档案⽣涯。1995年退休后,他还发
挥余热,以返聘的形式继续⼯作了⼀年,体现了⽼档案⼈传帮带的重要作⽤。
档案整理本是专业性⾮常强的⼯作,但百废待兴的⼋⼗年代初,院校并没有设置相关专业,社会上更谈不上岗位职业培
训。彭锦煊坦⾔,刚到档案馆的时候,他什么都不会,作为新⼈的他,只能边做边学,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机关⽂书
档案的鉴别、归档、保密、⽂件收发,都是刚开始接触的,根本没什么概念。”当时,从公安部门移交⼀批民国时期中
⼭县档案过来,虽然在此前已经作了初步整理,但资料繁多,释读困难,彭锦煊带领着队伍按照部门、单位等类别做出
细分,将前⼈没做过的⼯作拎了起来。如今,馆藏历年的民国档案册封⾯,仍然保留着⽼馆长⼀⼿清秀流利的⾏楷标
题。
1988年,现任中⼭市档案局副局长⾼⼩兵⼤学毕业后来到档案馆参加⼯作,她见到的彭锦煊已经是⼀位档案业务尖兵,
经他之⼿的每⼀份卷宗,从分类、整理,再到黏贴、装订、撰写标题、抄著⽬录、⼊库上架,每个环节都周正齐全,⼀
点⽑病也挑不出来。对于⾼⼩兵这样的新⼈,他更是⼿把⼿教。市档案馆还肩负着协助各镇区搜集、整理档案的⼯作,
当时城镇之间的交通不便,彭锦煊经常带着⼏个⼯作⼈员⼀路⾃⾏车、公交、搭摩托车,跋⼭涉⽔下镇区,⼀坐就是⼏
个⼩时,将镇区的⽂件材料中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材料分类归档。彭锦煊认为,档案⼯作⽆⽌境,在⽴卷归档时档案⼯作
者多出⼀份⼒,就能为后⼈的检索查询省上⼗分的⼒。
见证如⽕如荼的改开岁⽉
80年代初,改⾰开放⼤门初开,⼯作重⼼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中⼭农业经济发⽣了巨⼤变化。先后推⾏家庭承包责任
制和采⽤外商合资的⽅式,开始使⼯农业的结构产⽣变化。彭锦煊是中⼭改⾰开放历程的参与⼈和见证⼈,“当时中⼭
还只是⼀个县,属于佛⼭市管理,随着改⾰开放的确⽴,中⼭慢慢发展起来。”
1983年12⽉22⽇,经国务院批准,中⼭县撤县改市(县级),由佛⼭市代管,5年后升级为地级市。中⼭紧抓机遇,以
公有企业为依托,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轻⼯业。威⼒集团公司、咀⾹园⾷品公司、千叶家⽤电器⼚等⼗余家企业集团迅
猛崛起,创造了中⼭⼯业发展史上的⼀段段传奇。谈到改⾰开放,彭锦煊认为最为代表性的档案⽂件就是党代会资料
了,“当时每开⼀个会都起决定性意义,⼗分珍贵,签发的⽂件我们全部都有归档,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
了,“当时每开⼀个会都起决定性意义,⼗分珍贵,签发的⽂件我们全部都有归档,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
改⾰开放百业兴旺的春风,也在档案中留下了⽆数痕迹。中⼭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中⼭档案⽅志”曾经推出了玻璃⼚、
威⼒洗⾐机档案图⽂的微信⽂章,唤起了很多市民的记忆,备受社会好评。这部分珍贵的企业档案,正是彭锦煊派⼈协
助⼯⼚规范建档,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像温泉宾馆的开业啊,威⼒洗⾐机⼚的⼤事记啊,档案馆都有存档的。”彭锦煊
回忆,档案⼯作⼈员⼒量有限,归档⼯作应该动员更多的社会⼒量来参与,“当时像威⼒洗⾐机这种企业越来越多,档
案局也有了⼀定的规模,那时意识到,档案管理也要升级了。”关于企业档案的搜集、建档和整理,不再由档案局全权
负责,改由档案局指导企业开展⼯作,档案局担任管理和监督⾓⾊,⼯作越发有序了。
和平年代,勿忘艰难岁⽉。除了搜集整理新档,历史档案的开发同样是档案⼯作者的重要职责。在市档案馆的库房中,
保存着《中⼭民国时期⽇军罪⾏档案材料选编》等⼀批抗⽇战争时期的档案汇编,正是在彭锦煊的主持下整理出来的。
彭锦煊认为,馆藏的这部分抗⽇战争档案,记载了中⼭抗战的光荣历史,也揭⽰了侵略者对中⼭⼈民造成的巨⼤创伤。
当时却仍然以原始档案的⽅式储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和利⽤,同时档案多为战时⼿写的繁体字纸本,⼀般⼈识别
不易。在没有现代影像技术的年代,档案馆⼯作⼈员在彭锦煊的指导下,⽤格⼦稿纸将历史档案⼀字⼀字抄录,并按专
题汇集成册,这项纯⼿⼯进⾏的编研⼯作,在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当年,为利⽤者查找专题档案发挥了重要作⽤。
彭锦煊主持整理出来的《中⼭民国时期⽇军罪⾏档案材料选编》(部分)
“他是⼀位标准的共产党员”
在采访过程中,彭锦煊不⽌⼀次提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其实和每个⼈息息相关,⼤到城市建设,⼩到个⼈
档案,都记录了⼈民点点滴滴的⽣活经历。为民服务,同样是档案⼯作的⼀个重要部分。”市民⽣活,风俗流变,坊间
百态,同样可以从⽂字、照⽚乃⾄后来的⾳像得以呈现和保存。档案馆就是负责收集这些载体,充当城市记忆的保存
者,⼈民⽣活的记录员。“当时中⼭⼏个著名的企业照⽚、城市风貌,现在还在档案馆⾥珍藏着,这些都是宝贝啊。”彭
锦煊说。
曾两次被评选为全省先进档案⼯作者,彭锦煊反复强调,这只是份内⼯作,“我只是⽼⽼实实、勤勤恳恳⼯作,这不仅
仅是我对⾃⼰的要求,更是对档案⼈的希望。”有共事多年的同事回忆,彭锦煊性格温和,从来没发过脾⽓,在⼯作中
⼜⼀丝不苟,以⾝作则,堪称⼀位标准的共产党员,是7、80年代中⼭档案⼈的典型代表,也是档案新⼈的楷模。
弹指⼀挥间,中⼭升级为地级市已届30载。30年来,中⼭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积极实施“⼯业⽴市”、“⼯业强
市”等战略部署,市财政收⼊30年来增长逾百倍。⽽这⼀切,都在中⼭档案⼈⼀步⼀脚印的扎实⼯作中记录保存下来,
资政于当代,流芳于后世。
zsdangan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21:39: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923712283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档案守护者·第一辑】在如火如荼的岁月,做脚踏实地的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档案守护者·第一辑】在如火如荼的岁月,做脚踏实地的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