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东升求实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9月
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
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
质奇藏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的“这块土地”是哪
个地方吗?( )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河姆渡 C.云南元谋 D.山东大汶口
2. 下图是现存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元谋人据以命名的两颗牙齿化石,也是元谋人化
石仅有的两件标本。历史学家借助“元谋人牙齿化石”可以了解到( )
A.元谋人生活的时间 B.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
C.聚落时期生产状况 D.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3.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头盖骨化石属于( )
A. B. C. D.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
4. 小丽同学在完成“参观北京人遗址”的专项任务后,搜集到以下材料,从中能得到
的信息(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了6件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15件下颌骨,157枚牙
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还有数10万件石器及用火灰
烬。
A.北京人遗址内容丰富 B.北京人已经定居生活
C.北京人已经能长时间保存火种 D.北京人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5. 下表所示为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据表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具有( )
所在地区(今) 文化遗址 所在地区(今)
元谋人 云南 金牛山人 辽宁
北京人 北京 丁村人 山西
山顶洞人 北京 马坝人 广东
蓝田人 陕西 长阳人 湖北
巫山人 重庆 和县人 安徽
A.同步性 B.多元性 C.竞争性 D.领先性
6. 考古学者发现,位于河北、山西交界处的许家窑遗址是目前全世界出土石球最多
的旧石器遗址,这些石球可能被用于狩猎远处的动物。据此推测合理的是,许家窑
人( )
A.生产生活与北京人相似 B.已经能够从事农业生产
C.会使用不同种类的陶器 D.尚未能过上定居的生活
7. 观察以下示意图,判断“山顶洞人”应在什么位置( )
A.A B.B C.C D.D
8. 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山洞里,即以“穴居”为主;新石器时代的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居民生活在平原上,并形成了固定的聚落。发生这种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能够掘井引水 D.原始农耕得到发展
9.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
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
出贡献。与良渚古城遗址经济支撑最相似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0. 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北京人、元谋人以家庭为单位生活在B.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长江的文化
一起 遗存
C.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已经迈入了奴隶D.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的生
社会 产者
11. 郭沫若曾咏叹某遗址为“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其咏叹的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12. 下表为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对照表。据此可知( )
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生活流域 长江中下游 黄河流域
房屋类型 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生产方式 原始农耕(种稻为主) 原始农耕(种粟为主)
A.中华文明有区域性特征 B.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
C.半坡人已进入文明社会 D.南方比北方文明水平高
13. 伏羲氏(教人结网驯服鸟兽)、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居)、燧人氏(教人钻燧
取火)、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以及补天造人的女娲等传说中的人物都曾经被列
入过中国的“三皇”之列。这些“三皇”的传说反映出中国()
A.远古文明领先B.早期文明缺史实C.远古文明发展D.早期国家形态的
世界 依据 概况 出现
14. 他们是传说中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都
以成为其子孙为荣。他们是( )
A.炎帝、黄帝 B.伏羲、女娲 C.大禹、蚩尤 D.周文王、周武王
15. 经过家门前那深情的一瞥,孩提的哭笑声,从此萦绕在你的身边;相见时,已
隔了数年……感叹你聪颖的智慧,让那洪水猛兽,在你面前成为温顺的蛟龙……这
首诗歌歌颂了( )
A.盘古开天辟地 B.大禹治水 C.炎黄打败蚩尤 D.女娲造人
16. 相传在黄帝时期,伶伦制作音律,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考古学
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骨笛、蚕丝
和丝织品等。由此可知
A.传说近乎神话,完全不可信 B.考古发现证实传说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
C.传说是真实的历史 D.考古发现证实了黄帝的传说都是真实的
17. 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
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段材料表明( )
A.舜代尧职属于禅让制 B.舜代尧职属于宗法制
C.舜代尧职属于分封制 D.舜代尧职开启世袭制
18. 2021年10月在河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终评结果揭晓,其中的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
国都城遗址,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与此遗址有关的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9. 关于夏朝建立后的王位传承,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帝
禹以天下投益,益让帝禹之子启。”而《战国策·燕策》则记载:“启与支党攻益,
而夺之天下。”据此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启用武力夺取王位 B.益将王位让于启
C.启最终继承了王位 D.禹直接传位于启
20. 在商王太甲以后,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奴隶们大批逃亡。在王室贵族当中,争
夺王位越演越剧烈,各种内部矛盾削弱了商朝,生产荒废了,一些小国和少数民族
不再受商朝的节制,加上水涝、干旱等等自然灾害,使得商朝这个奴隶制国家简直
维持不下去了。到盘庚统治时做了一件事,以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件事是
A.进行经济改革 B.赐给贵族土地 C.把都城迁到殷 D.废除奴隶制
21. 19世纪末以来,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先后出土了十余万片刻有文字的占卜甲骨,
绝大部分是商朝后期王室的遗物,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分娩、吉凶,这表明
( )
A.商朝统治者愚昧迷信 B.商王通过神权强化王权
C.鬼神崇拜是商朝传统 D.甲骨卜辞是王室的象征
22. 明朝的许仲琳在其所著的《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
人物形象,这部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 D.涿鹿之战
23. 《左传》记载“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
四十人,皆举亲也。”这表明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24. 周初统治者分封诸侯,受封主要为同姓子弟,如鲁、燕等国;异姓诸侯国多为功
臣、前代贤王之后和归附小国,如齐、宋、徐等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的目的是
( )
A.扩大王畿的管理范围 B.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C.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 D.实现直接控制地方
25.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
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西周
分封制
A.利于开疆扩土 B.强化天子权力 C.隐含分裂因素 D.弱化贵族特权
26. 下表是出土的商代青铜器的统计表,据此表可以反映出当时( )
青铜礼器 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 青铜兵器 铜镞
40件 28件 220件 900多枚
A.农业技术进步,使用青铜农具
B.青铜器种类多,物质生活丰富
C.青铜器数量多,种类丰富
D.青铜礼器精美,礼仪较为周全
27. 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
如天子为九鼎八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周朝的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周朝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C.周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D.周朝的青铜铸造业落后
28. 通过《甲骨文字形举例》(见下图),可以发现甲骨文( )
A.字形不具延续和传承性 B.文字载体多数是青铜器
C.造字法最主要为假借字 D.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29. 下图是某片甲骨文的拓片。由右往左读:贞西土不其受年。意即:卜问,我们
是否有个丰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商朝国家机构已非常完善 B.五谷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
C.商代统治者重视农耕生产 D.甲骨文只会用于占卜记事
30. 商、周青铜器纹饰图案庄严、厚重,还有一种难以琢磨的神秘和惊悚,具有狞
厉、苍劲的美学特征。下图饕餮纹所呈现的狞厉之美,表现了先民( )
A.严格遵守等级制度 B.崇尚写实艺术风格
C.生产青铜器组织严密 D.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
二、综合题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4月4日上午,庚子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帝陵祭祀广
场庄严举行。流行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祭典礼仪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公祭活动通过阐释、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构筑
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
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
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三 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
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
调整人事。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
见。
(1)材料一中“黄陵”能够受到后人的敬仰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是因为
黄帝在历史上作出重大贡献,请你举出两例。结合材料一,说说拜祭黄帝陵有何现
实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跟教材的说法是否一致?通过以上材料与教材内容的对照,你得到什
么认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5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远古人类门齿化石和一些
粗糙的石器,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
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
远古人类的遗骨。
材料二:1930年考古学家首先发现有被火烧过的鹿角,然后陆续发现洞六遗址
有很厚的灰烬层,灰烬的底层多为黑色物质,据化验是草木炭灰。以上遗物遗迹说
明:他们已经能使用和控制火,并利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照明和驱赶野兽。
材料三:我国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原始遗址的挖掘和考古充分证明:几千年前,
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植物进行栽培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这些世界
上最早栽培的植物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1)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两个考古发现的远古人类的名称。
(2)材料二中认为火对远古人类有哪些用途?
(3)生活在材料三中两处遗址的我国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
(4)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33. 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初分封略表(见下表)
材料二“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
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材料三:西周分封制地图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周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请写出在这种制度下,周代的贵族等
级(由高到低)。
(2)结合材料一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
诸侯?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说明诸侯国对西周统治的巩固起到了怎样的作
用。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21:30: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918242283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东升求实学校2022.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东升求实学校2022.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