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程!中⼭打造7个重⼤平台!对接深圳“西协”战略!
“深圳产业向西,中⼭是重点承接地。”
12⽉21⽇,2020年中⼭—深圳政企交流对接会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
⼤桥时代步步趋近,深中合作的推进来到了关键时期。12⽉23⽇召开的中⼭市委⼗四届⼗次全会提出,要主动融⼊深圳
都市圈。以⽀持深圳建设先⾏⽰范区为契机,积极对接深圳 "西协"战略。
这也是今年中⼭多个镇街政企代表团到访深圳的动⼒。
图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加快共建深圳-中⼭产业拓展⾛廊,中⼭能为未来的深中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多⼤的产业承载⼒与发展空间?在政企交
流对接会上,中⼭向深圳企业代表们展⽰了中⼭产业空间“再造”的蓝图:总⾯积超470平⽅公⾥的7个重⼤平台,占全市
⾯积的26%。
这是中⼭今年提出的“3+4”重⼤平台建设规划的⼀次重要亮相。横向来看,它提纲挈领地体现了中⼭梳理⼟地资源、促
进产城融合,提升产业品质的决⼼和⾏动路径;纵向来看,它是中⼭对近40年城市发展思路的重新梳理,是中⼭迈⼊城
建新时代的标志。
产业升级背后的“重⼤平台”演变
为什么要构建“3+4”重⼤平台?
探究这⼀规划的意义,要从中⼭曾经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打造⼤平台的思路说起。
上世界⼋九⼗年代,在改⾰开放的东风中依靠制造业迅速崛起的中⼭逐渐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产业聚集带:以五⾦⾏业为
基础,⼩榄锁具、脚轮名扬全国;灯饰从⽆到有成为古镇第⼀名⽚;服装、红⽊家具在沙溪和⼤涌发育形成产业基地与
批发市场。
在“市管镇”的体制下,中⼭诞⽣了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今仍是全省专业镇⽐例最⾼的城市。专业镇这⼀概念的本
质,可以理解为以镇为单位形成的产业发展平台。
但当发展进⼊新阶段,⽣产要素的简单堆叠产⽣的效益逐渐递减,这⽚⼟地上以镇域隔开的23个产业集群遭遇了协同发
展不畅、资源流动受阻的难题。曾经带动中⼭平地起跳的“跳板”变成了限制发展⽔平的“短板”。
产业的发展,亟需更⾼层次、更⼤承载⼒、更强吸引⼒的平台进⾏⽀撑。在对产业、⼟地、⾏政架构、城镇规划“四个
难以为继”的反思中,中⼭在2017年提出,并开始布局9⼤市级产业平台的建设,包括⽕炬开发区园、翠亨新区园、民众
园、三⾓园、黄圃园、坦洲园、板芙园、⼩榄园、古镇园,总规划⾯积达153.36平⽅公⾥。
⽕热动⼯建设中的岐江新城。
9⼤市级产业平台规划的提出,将产业平台的发展上升到了市级统筹的⾼度。这是中⼭为破解产业发展“⼩散乱”问题,⽽
在平台资源整合上迈出的第⼀步。
中⼭市委⼗四届⼋次全会提出了更⾼层次的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强化湾区主阵地意识,加⼤市级统筹⼒度,⾼起
点、⾼标准推进总⾯积175平⽅公⾥的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炬开发区建设,集聚优势资源打造“三核⿍⽴”的重⼤平
台,引领带动全市产业布局、创新布局的全⾯优化。
根据定位,中⼭要努⼒把翠亨新区打造成参与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把⽕炬开发区打造成创新发展主引擎,把岐江新城打
造成城市未来的新客厅。在加强市级统筹的基础上,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炬开发区三⼤核⼼平台地位的确⽴,明确
了中⼭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同时,三⼤平台的规划总⾯积达175平⽅公⾥,也超过了2017年提出的9⼤市级产业平台总⾯积,这是中⼭将重⼤平台
打造置于更⾼优先级的信号。
随后,在今年10⽉召开的中⼭市委⼗四届九次全会,进⼀步提出了7⼤重⼤平台建设规划:根据《⽅案》,中⼭通过全
市“⼀盘棋”和跨镇跨街统筹,突破现有⾏政区划,划定7个重⼤平台,包括三⼤核⼼平台与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
在“3+4”重⼤平台建设规划中,“3”指⽕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三个核⼼平台,“4”包括中⼭北部产业园、中⼭西
部产业园、中⼭科技创新园、中⼭南部新城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
⾄此,“3+4”重⼤平台建设规划正式成型。在12⽉23⽇召开的中⼭市委⼗四届⼗次全会中,“推动“3+4”重⼤平台建设”写
⼊了“⼗四五”规划。
⼀次对现有发展模式的突破
“3+4”重⼤平台对中⼭意味着什么?
今年12⽉,中⼭市委书记赖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中⼭将把打造重⼤平台作为“头号⼯程”,瞄准未来5—10年甚
⾄更长时期。
可以预见,未来很长时间,重⼤平台的建设都将成为中⼭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抓⼿。以功能区思维,推动镇街⼀体化发
展,“3+4”重⼤平台的提出,是是对中⼭现有产业发展模式的突破和再创造——
与传统专业镇模式相⽐,“3+4”重⼤平台规划突破了突破了现有的⾏政区划,不再以镇街为单位谋划产业发展,⽽是跨
镇街打造市级重⼤平台,将产业平台发展置于城市发展第⼀优先级的⾼度;
与9⼤市级产业平台规划相⽐,“3+4”重⼤平台规划总⾯积超过470平⽅公⾥,是9⼤市级产业平台规划的约2.7倍,占全
市⼟地⾯积26%。
对⽐之下,中⼭在重⼤平台的规划上所体现的魄⼒和决⼼可见⼀斑。《⽅案》提出,中⼭将构建中⼭市重⼤平台发展新
格局,增强产业平台的承载⼒、带动⼒和竞争⼒,引导项⽬、资⾦、⼟地要素向重⼤平台集中,发挥产业平台规模经济
效应。
其中,中⼭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炬开发区这三个核⼼平台的规划建设,被放到了优先级更⾼的位置——三⼤核⼼平
台⾯积超270平⽅公⾥,占七⼤平台⾯积的57%,占全市⾯积的15%,覆盖了中⼭市从伶仃洋西岸的马鞍岛到中⼭市中
⼼城区产业资源最丰富的连⽚区域。
翠亨新区作为中⼭参与粤港澳⼤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迈⼊了集中发⼒、⾼速发展的阶段。
在⼤湾区城市密集向珠江⼝布局产业平台的背景下,三⼤核⼼平台的规划建设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产业空间拓展的路
径,更是中⼭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的集中、典型体现。依托三⼤平台,中⼭跳出了原有的发展模式,向前跨步。
第⼀步,是城市建设的跨步。去年,翠亨新区与岐江新城先后公布了最新的规划调整⽅案。翠亨新区定位为珠三⾓西岸
⼴阔腹地、承接深港地区⾼端产业和优质要素的桥头堡,⽽岐江新城则将通过多条主⼲道的快速化改造,在其范围内打
造贯穿南北,联接东西的"⼗字"型交通架构。这将使两个未来的城市新中⼼——岐江新城和翠亨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经由翠亨新区链接到中⼭的东岸资源,将更进⼀步通过岐江新城辐射⾄中⼭中部、西部。“我们将通过⾼标准的城市建
设、⾼等级的公共服务配套、⾼⽔平的城市服务和⾼层次⼈才的引进,将岐江新城打造成为湾区西岸最具吸引⼒的城市
中⼼,成为带动主城区全⾯发展的动⼒武器。”岐江新城总部经济区规划师贾莹莹说。
在这样的布局下,⼀个从中⼭东部到中部的现代都市圈呼之欲出。它告别了以往城市配套跟着⼯业园区⾛的城市布局模
式,不受现有的⾏政区划和镇域经济特点限制,将中⼭的城市建设从点状分布向带状发展引导。
“站在未来思考当下,中⼭应当在城市建设上,在标准追求上与深圳同步。” 深圳城规院副院长单樑认为,中⼭需要完成
从⼤⼯业区到⾼品质战略新兴产业核⼼区的转变。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的⾼标准打造,象征着中⼭从过往40年的城市发
展理念、发展模式跳脱出来,⾛⼊了城市建设的新时代。
今年8⽉,⼴东利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部建设项⽬在⽕炬开发区动⼯建设。该项⽬创下中⼭⾏政审批新速度。
中⼭的野⼼,是在这⽚制造业的沃⼟上,⽤“强⼼战略”开辟出真正承担得起城市“封⾯”⾓⾊的未来城。它不再是零散的,
相对独⽴的⼀个点,⽽是在对粤港澳⼤湾区建设要求的呼应中应运⽽⽣的城市功能区,更关注⾼端要素聚集对产业转型
升级带动、更强调城市品质的打造与提升。
“未来,⽯岐总部经济区产业与商务可以提供就业岗位约45万个,同时也将成为城市中⼼区的活⼒宜居社区,可容纳75
万⼈。可以预见,未来中⼭⼈⼝将⼤量向总部经济区集聚,特别是⾼端⼈才。”贾莹莹说。 从产业布局来看,城市新中
⼼对现代服务业的重视,以及对总部经济区的打造,都体现了中⼭打造新城⽣态的远景构想。
⽽在中⼭传统制造业集聚的区域布局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既是对原有市级产业平台的升级,也是对分散的专业镇经济
进⾏重新洗牌。 中⼭⼤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张紧跟认为,中⼭必须重新盘整松散的资源、重组市域空间,从
分散式城镇化发展形态⾛向集聚式发展。
打造跨镇街的市级产业发展平台,不仅可以推动镇村低效⼯业园区改造,撬动城市更新,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还可更
好地引导分散在各镇街的产业资源重新集聚,统筹打造全新的⾼端产业。中⼭具有完备产业链条的镇街经济,将在跨区
域的发展平台统筹霞共同谋划新的产业图景。
再造“集约⾼效”的产城空间
拿出超过四分之⼀的⼟地,来打造承载未来发展⼒的重⼤平台,中⼭所谋划的不仅仅是⼀时的发展,更是未来数⼗年的
产业发展想象空间。它为中⼭设定了⼀个全新的产业发展框架。
《⽅案》提出,重⼤平台的打造要为全市⾼质量发展提供⽰范样板,为深圳⼀中⼭产业拓展⾛廊和粤港澳⼤湾区(珠
西)⾼端产业集聚发展区规划建设提供充⾜的空间保障。要强化平台⼟地资源要素保障,扩⼤增量和盘活存量⽤地并
举,国⼟空间规划新增建设⽤地规模向重⼤产业平台倾斜,新增⽤地指标优先保障重⼤产业平台内的优质项⽬。
重⼤平台牵引着中⼭加快整备⼟地、进⾏城市更新的步伐。
今年7⽉,中⼭市党政代表团前往佛⼭、江门、深圳、东莞考察学习,在调研交流的过程中推动城市更新形成共识;8⽉
6⽇、8⽉9⽇,中⼭召开了两次城市更新专题研讨会,明确提出,尽管改造难度⼤,但仍需深刻认识城市更新改造对中
⼭拓展产业空间、挖掘发展潜⼒的迫切性。
8⽉底,市长危伟汉密集调研了坦洲镇、板芙镇、三⾓镇、⾩沙镇等镇街的低效⼯业园区“⼯改⼯”项⽬;9⽉7⽇,中⼭
市⾃然资源局公⽰了《中⼭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市旧村庄旧城镇全⾯改造实施细则(征求意
见稿)》、《中⼭市旧⼚房升级改造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等⽂件。
根据《⽅案》,从2021年开始中⼭将加快推进⽕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三个核⼼平台开发建设,并推进四个万
亩级产业平台前期⼯作。
“为了更好地承接深圳优质项⽬,我们⼤⼑阔斧开拓新的产业园区。”在12⽉21⽇的政企交流对接会上,⽕炬开发区党⼯
委副书记、中⼭市民众镇党⼯委书记李磊坚表⽰,⽕炬开发区规划建设湾西智⾕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等,总规划⾯
积达上万亩。今年8⽉,⽕炬开发区以“145分钟”的时间创下了中⼭项⽬建设“拿地即动⼯”的新纪录,为未来重点项⽬的
落地树⽴了效率标杆。
中⼭市翠亨新区党⼯委委员、总经济师梁兆华也在交流对接会上向深圳企业作了推介。12⽉2⽇上午,在翠亨新区未来
科技城,20多个重⼤项⽬集中签约,涵盖⼤型综合体、博物馆、科技产业园等,总投资额超200亿元。这是翠亨新区规
模最⼤、数量最多的⼀批项⽬集中签约仪式,也意味着翠亨新区作为中⼭参与粤港澳⼤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迈⼊了集
中发⼒、⾼速发展的阶段。
从⼟地空间的再利⽤、再整合、再拓展,到积极对接深圳优质资源,重⼤平台的规划建设将为中⼭未来制造业⾼质量发
展提供强⼒⽀撑。“⼗四五”规划提出,⾼质量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东创、西强、南育、北拓、中优”,推动“3+4”重
⼤平台建设,促进⽣产空间集约⾼效。
通过做⼤增量、盘活存量、改造升级,努⼒实现新增⼀个产业中⼭、改出⼀个产业中⼭,奋⼒再造两个产业新中⼭。这
是重⼤平台打造的⽬标,也是中⼭产业发展的未来。
是重⼤平台打造的⽬标,也是中⼭产业发展的未来。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21:24: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914992283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头号工程!中山打造7个重大平台!对接深圳“西协”战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头号工程!中山打造7个重大平台!对接深圳“西协”战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