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史上规模最⼤的地⽅历史⽂献汇编出版⼯程《中⼭⽂献》(第⼆
辑)今天⾸发!
睹乔⽊⽽思故家,考⽂献⽽爱旧邦。地⽅⽂献承载着⼈们对故乡的记忆,涵养着千百年地⽅⽂化的根脉。⼀座城市的历
史、⽂化、精神,往往浓缩在其所在地域的⽂献典籍中。
有⼀部书,凝聚五百载中⼭典籍
有⼀部书,延续近千年中⼭⽂脉
它是中⼭历史上规模最⼤的
地⽅历史⽂献汇编出版⼯程
黎旭升 摄
11⽉12⽇,《中⼭⽂献》(第⼆辑)⾸发暨赠书仪式在孙中⼭纪念馆举⾏,中⼭市四套领导班⼦代表等以及来⾃粤港澳
⼤湾区珠三⾓地区和澳门的30多家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校和科研机构代表出席活动。
活动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锐熙致辞发⾔,⼴东省⽴中⼭图书馆及⼴东⼈民出版社等代表也分别向到场来宾简要
介绍《中⼭⽂献》(第⼆辑)的编辑及出版情况。
黎旭升 摄
在市⽂化⼴电旅游局的牵头和指导下,孙中⼭研究院(中⼭)、孙中⼭故居纪念馆及⼴东省⽴中⼭图书馆合作开展“中
⼭⽂献”的搜集、整理、出版及数字化⼯程,对⾹⼭(中⼭)地区的古籍⽂献、民国⽂献、孙中⼭⽂献和历史档案等,
进⾏全⾯系统的整理和影印出版。
⾄今,《中⼭⽂献》已完成第⼀、⼆辑共110册书的出版⼯作,合共收录影印⼴东省⽴中⼭图书馆及海内外公藏机构收
藏的有关⾹⼭(中⼭)的古籍⽂献、孙中⼭⽂献逾800种,近10万页,被誉为是“中⼭有史以来规模最⼤的出版⼯程,弥
补了中⼭集地⽅⽂献⼤成丛书的缺憾,更是中⼭乃⾄⼴东地区出版界⼜⼀座⽂化⾥程碑。”
/
《中⼭⽂献》出版初衷
抢救和整理中⼭的历史⽂献资源刻不容缓。中⼭是国家历史⽂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化传统和丰厚的⼈⽂积淀,明
清以来中⼭⽂化名⼈叠现,出现了黄佐、何吾驺、黄培芳、李遐龄等著名的学者。
近代以来,更是英才辈出,涌现出杰出的民主⾰命先驱孙中⼭、维新思想家郑观应、“中国近代留学⽣之⽗”容闳、著名
实业家唐廷枢等,在岭南乃⾄中国近代史上,镌刻下浓墨重彩的印迹。
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献正⾯临或散落各处,或残破损毁的状况。为系统抢救和整理中⼭的历史⽂献资
源,孙中⼭故居纪念馆、省⽴中⼭图书馆多年来合作搜集及共同策划编辑出版⼤型古籍地⽅⽂献丛书《中⼭⽂献》,并
同步开展⽂献数字化⼯程,开发《中⼭⽂献》数据库。
《中⼭⽂献》是⼀套收录⼴东⾹⼭地区1949年以前出版、刊⾏或形成的各种⽂献和著述,包括各类刊本、写本、稿本的
⼤型⽂献集成著作。 全书以影印的⽅式出版,在《中⼭⽂献》(第⼆辑)共收录各种⽂献及著述400多种,内容包括各
种个⼈著述、学术著作、地⽅史志、家谱族谱、⽇记档案等,基本囊括了历史以来⼴东⾹⼭地区的重要历史⽂献。
//
《中⼭⽂献》部分真迹展现
▲〔嘉靖〕《⾹⼭县志》(8卷),〔明〕邓迁主修,黄佐纂。明嘉靖⼆⼗七年(1548年)刻本。明代以后,经过⼈⼝的迁
徙和社会融合,沙⽥逐渐成陆,⽽岛屿与陆地连接加速,⾹⼭县的农业、商业、交通迅速发展。
▲《皇极经世绪⾔》(九卷⾸⼀卷),〔宋〕邵雍撰、〔明〕黄畿注。清嘉庆四年(1799)钱塘徐树堂刻本。(北京⼤
学图书馆藏) 黄畿,字宗⼤,别号粤洲,⽯岐仁厚⾥⼈。通《诗》《春秋》⼆经,⼜稽⽞微,定律历,作《皇极管窥》
⼗三篇;晚年潜⼼《⼤易》《中庸》。屈翁⼭谓“粤⼈著书之精奥者,以畿为最。”
▲⽯岐紫⾥聚族⽽居的李⽒,⾃⼗七世祖惺斋学博公起,⽂风丕振,科第蝉联,传为佳话,凡七代为茂才者⼗余⼈,举
于乡者四⼈,代有专集⾯世。
▲《成仙捷径》(四卷),〔清〕郑观应辑。清光绪⼗七年(1891)刻本。(华东师范⼤学图书馆藏)
寻踪还看后来⼈
⼀起关注!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21:16: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90979356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重磅!中山史上规模最大的地方历史文献汇编出版工程《中山文献》(第二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重磅!中山史上规模最大的地方历史文献汇编出版工程《中山文献》(第二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