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窦娥冤(节选) 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整体感知,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
3、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4、通过窦娥这一形象的毁灭,体味悲剧的含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元杂剧的结构、表达、运用,培养学生建构语
言和运用语言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全剧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了解事
件并查阅资料,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法,把握规律,发
展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把人物放在激烈的
矛盾中去呈现,体会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本文的思考深度,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培
养学生増加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说过:“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在进入《窦娥冤》学习之前,我想套用这句话说:“不入中华戏曲园
林,怎知中华戏曲之美......”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中国古典戏曲,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这颗瑰
丽珍宝。
中国古典戏曲是一门融合了唱、念、做、打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艺
术!
唱,即唱各种曲调,指唱腔技法,讲究“字正腔圆”。
念,与唱互相配合的音乐性的说白。
做,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
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运用, 刻画人物的形象。
打,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等。
中国古典戏曲在世界剧坛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
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历史悠久: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元
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到近代地方戏曲的空前繁荣
和成熟,一直绵延至当代,戏曲始终伴随华夏民族,为人民所喜闻乐
见。
种类繁多: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
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昆曲、秦
腔、绍剧、徽剧、闽剧、湘剧、花鼓戏、粤剧、潮剧、川剧、黔剧、
滇剧、傣剧、藏剧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
多种。
名家荟萃: 创作名家有王实甫、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汤显祖、孔尚任、洪升、纪君祥等;表演名家更是不胜枚举:京剧四
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昆曲名家俞振飞、张
继青等,越剧名家尹桂芳、袁雪芬等,黄梅戏名家严凤英、王少舫等,
川剧名家阳友鹤、陈书舫等。
名作迭出: 十大古典喜剧: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
白朴《墙头马上》、 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 施
君美《幽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
、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十大古典悲剧:关汉卿《窦娥
冤》、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
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清忠谱》、 洪升《长
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临川四梦(明代汤
显祖) :《牡丹亭》、
《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二、元杂剧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古典戏剧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
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四种基
本形式。
元杂剧揭露黑暗现实,塑造一系列被压迫者形象、歌颂人民的反抗斗
争,极具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生活气息。现实主义是创作的主流,
不少优秀作品又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产物。以质朴自然,生
动泼辣的北方民间口语为基础。创作为舞台演出紧密结合,构成动人
的戏剧冲突。
结构上一般为四折一楔。“折”是音乐组织单元,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一折相当于现在戏曲的一场或一幕。“楔”,篇幅短,位置不定,一般
放第一折前对故事做简单介绍,或折与折之间类似过场,起衔接作用。
角色,每本只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
角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
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
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
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
徕儿(小厮)。
音乐,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只由“正旦”或“正末”
独唱。宫调即曲调,表声音的高低,“曲牌”即曲谱,韵律要求严格,
实际是按谱填词。
剧本,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
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
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
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
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
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
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
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
“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
元杂剧在形式上有一个显著特点,讲究“一折一宫”,即每折分别由同
一个宫调下的不同曲牌连缀而成。不同的宫调各有不同的音乐特点,
适合表现不同的情绪。《窦娥冤》全剧所运用的宫调如下:
楔子、第一折——仙吕宫——清新绵邈
第二折——南吕宫——感叹伤悲
第三折——正宫——惆怅雄壮
第四折——双调——健捷激袅
可以看出,《窦娥冤》各折的宫调,是和戏剧情节本身的发展大致配
合的。教材所选的第三折,在情感上是“惆怅”与“雄壮”兼具。了解杂
剧所运用的音乐形式与剧情发展相协调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
解《窦娥冤》这部作品。
三、关汉卿
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
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
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 《倩女离魂》《梧
桐雨》《汉宫秋》。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
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
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
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
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
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
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四、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
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
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
目人、汉人和南人。同时,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
族人民。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
的日子。当时贪污之风横行,冤案不计其数。元世祖死后,他的孙子
铁穆耳即位,就是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这种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
严重。有一次,查出有贪污行为的官吏一万八千多人,冤案五千多件。
《窦娥冤》的冤案就发生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
《窦娥冤》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汉书·于定国传》记载:“东
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
‘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
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
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
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
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关汉卿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
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创作了《窦娥冤》这部著名的悲剧。经过关汉
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已不再是民间传说中“东海孝妇”的
故事的翻版,而是一部深刻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著名悲剧。
五、题目解读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著名杂剧家关汉卿的
代表作。“窦娥”是剧中主要人物,“冤”是剧“眼”。全剧共四折一楔子。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此后的情
节是:楚州大旱三年。窦天章做了高官,到楚州巡察,窦娥的鬼魂向
他申冤。窦天章重审案子,为窦娥平反昭雪。
六、全剧情节梗概:
窦娥七岁时,父亲为进京赶考需要盘缠, 同时借有蔡婆婆二十两银子
(本息四十两)无法偿还,便把窦娥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不料窦娥丈
夫早死,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勤俭操家,奉养婆婆。蔡婆婆外出向赛
卢医讨账,被骗荒郊野外害命,张驴儿和他父亲路过,救了她。张氏父子
以此强迫要娶她婆媳俩。张驴儿见窦娥不肯嫁他,便在窦娥为蔡婆婆
所做羊肚儿汤里下毒药,想药死蔡婆婆来作要挟,不料竟药死了自己
的父亲。张驴儿反咬一口,给窦娥安上用毒杀人的罪名,把她扭上公堂。
昏庸的官吏,不问青红皂白,严刑拷打她。窦娥宁死不屈,被判处斩含冤
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
治了仇人。
七、听故事《窦娥冤》后阅读课文,思考:“窦娥冤”她为何而冤?简
述故事梗概。
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
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
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
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
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
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
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
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
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
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
判了死刑。(发展)
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
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
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
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
考察吏治。
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结
局)
八、文本分析
1、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却在【滚绣球】一曲里
责骂天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窦娥原本善良、本分,认为自己之所以屡遭不幸,很可能是因为前世
做错了什么,此生只有好好奉养婆婆,才能修得来世的幸福。她的心
愿很卑微,可是先有流氓张驴儿破坏,接着有昏官桃杌毁灭,他们联
手剥夺了窦娥的生存权,将她逼上了绝路。表面上,窦娥是在斥骂天
地,实际上暗含着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
但是,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窦娥还是无法摆脱对天地鬼神的信任和仰
赖,她也相信自己的冤屈一定能感动天地,所以在临刑发誓愿时,她
满心期盼天地能主持公道:“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
青天。”她咒骂、指责天地,最终却又不能不依靠天地申明自己的冤
屈,这是窦娥命运的可悲之处,也是封建社会里普通百姓哀呼无告的
普遍状况。
2、窦娥请求刽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窦娥形象的
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窦娥赴法场时请求刽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的细节中,可见其善良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却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
婆伤心,这是何等善良啊!而作者越是刻画窦城的善良,也就越能突
出她所受的冤屈之深,她的遭遇也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这一细节
刻画,使窦娥这一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3、体会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的作用。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说明窦娥冤枉悲凄:“六月飞霜”衬托窦娥冤案
是实,暗示并证明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东海孝妇”除了暗示第三桩
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
4、三桩誓愿的应验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作者让三桩誓愿
一一应验。你如何理解这一安排?
由于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窦娥蒙受奇冤,所以她在临刑前发出
三桩誓愿,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桩桩都应验。可见,
“冤”“怨”二字是贯串第三折始终的。
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因为植根于现实生活,所以能激起读者或
观众强烈的爱与憎。读者或观众不仅不感到荒谬怪诞,反倒因此更加
深切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切痛恨奸民恶吏的滔天罪行。这正是此
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蒙冤受刑
的强烈愤怒,不仅是本折戏的高潮,也是全剧的高潮,主人公的反抗
精神由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人物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主
题也由此得到升华。一个善良而又具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鲜明、真
实、丰满地立在了读者面前。
5、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
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
刻画人物性格服务。请结合课文举例分析。
(1)窦娥在被绑赴法场时控诉道:“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
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
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段曲词通俗
自然、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表达了窦娥的满腔怨恨,表现了窦娥强
烈的反抗精神。
(2)【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
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辛勤操持,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
交集,哀伤不尽,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前的悲痛心情。
(3)当婆媳见最后一面时,窦娥对婆婆说:“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
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
与窦娥烧一陌儿。”这样朴素的说白是那样自然、贴切,表现了窦娥
善良的性格,揭示了这个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的小女子的屈辱地位与
悲惨命运。
6、“窦娥”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光辉的艺术形象,结合整个故事来
看,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窦娥基本的性格特征是善良、安分守己、有主见、刚强,她的反抗精
神是在外界迫害下被激发出来并且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
展。
①善良,安分守己:窦娥自己身世凄苦,年轻守寡,还要侍养婆婆;
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虽遭受严刑逼供,却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
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于是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在
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她不愿让
婆婆看见了伤心。这些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
②有主见,刚强:张驴儿父子要与蔡婆、窦娥成亲,窦娥坚决不从;
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对窦娥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
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遭受严刑逼供也不肯屈招,
仍辩白自己的冤屈。这些足以说明她是一个有主见、刚强的劳动妇女。
③具有反抗精神:前往法场受刑时,她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
地。在封建社会里,“天地”包含有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等意思,
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是窦娥对一整套用以维护人心、
统治百姓的封建秩序的怀疑和斥骂。临刑前,她发下三桩誓愿,为的
是向世人申明自己的冤屈,这正是她反抗精神的体现。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窦娥既刚强,又软弱;既恪守封建道德,又不满封建制度;既信任官府,又
痛恨官吏既痛恨封建社会,又寄希望于封建秩序……
7、窦娥身上所展现的反抗精神,跨越了时间的鸿沟,感动着千千万
万的读者。请结合课文分析窦娥反抗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1)对贞孝价值观念的坚守。窦娥一生坎坷波折,苦难不断。即使
在艰难窘迫的境况中,她也时时刻刻不忘贞烈孝顺的理想准则,“怕
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誓死也要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
(2)对黑暗势力的勇敢反抗。在赴法场时,她愤然呼喊,指天骂地:
“天地也!儆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
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不仅如此,她还发下“血溅
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以此明志,要苍天来证明她的
清白,显示出自己绝不投降于黑暗势力的决心,从而向世间所有作恶
之人发出有力的警示。
(3)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在法场上,她发下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三
桩誓愿,事实上也正是要通过实现不可能的事情来证明这个世界上仍
然有真善美存在。她相信真善美,相信自己的三桩誓愿能够实现,希
望以此告诉人们,虽然现实会有一时的黑暗和残酷,但是道德和正义
终究是存在的,作恶之人也一定会受到惩罚。
九、小结剧本
通过幼年丧母、青春丧夫、善良安分的寡妇窦娥的悲剧故事,揭露了
封建司法制度的黑暗,再现了官吏贪赃枉法、冤案层出不穷的社会现
实,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残害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对古代被压
迫、被迫害的劳动妇女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窦娥善良、坚
强和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
十、写作特点
1.生动的人物对白,舒缓有度的戏剧冲突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用生活本身的语言来反映现实,
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
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更浓,窦娥的
性格更加完美。一个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
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2.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应验的超现实情
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附:【关汉卿金句】
1.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
是我,争什么! ——《四块玉·闲适》
2.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金线池》
3.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 ——《救风尘》
4.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大德歌·春》
5.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平妖传》
6.船到江心补漏迟。
7.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8.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13:2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624902280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窦娥冤(节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窦娥冤(节选)》优质教案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