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香含态醉春晖——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五)

更新时间:2023-11-27 09:48:28 阅读: 评论:0

青春不迷茫-干洗喷雾

含香含态醉春晖——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五)
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过去就让它过去)

含⾹含态醉春晖——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五)

含⾹含态醉春晖

——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五)

唐宋以后,咏牡丹诗词有所降温,不过仍有⼀些具有特⾊的佳作。

元代诗⼈元好问的《紫牡丹三⾸》(其⼀),极写紫牡丹之美:

⾦粉轻粘蝶翅匀,丹砂浓抹鹤翎新。

尽饶姚魏知名早,未放徐黄下笔亲。

映⽇定应珠有泪,凌波长恐袜⽣尘。

如何借得司花⼿,偏与⼈间作好春。

这是元好问《紫牡丹三⾸》中的第⼀⾸。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盛誉。据说我国古时牡丹品种极多,多⾄三、四百种。有红、黄、紫、⽩、绿诸⾊。单是

紫⾊的就有魏家紫、紫绢、墨葵等数⼗种。此诗所咏的紫牡丹很像是名种紫绢紫绢瓣薄如绢,⾊作紫红。

⾸联⾦粉轻粘蝶翅匀,丹砂浓抹鹤翎新,极似紫绢秀⾊。蝶翅,形容紫牡丹的花瓣薄如蝶翅,⾦粉轻沾。花瓣的颜⾊,⼜像是浓抹了丹砂的鹤翎⼀样

洁雅清新。如此俊物,如此佳⾊,引出⼀番⽐照,⼏度遐想,引出诗⼈⼼旷神怡之余的甜滋滋的迷惘。

尽饶姚魏知名早,未放徐黄下笔亲,颔联以牡丹花的两个最名贵的品种作⽐,⼜以花鸟画的两位最著名的画家相衬,把紫牡丹的审美价值推向了极处。

姚魏即姚黄、魏紫,古有姚黄为花王,魏紫为花后之说。徐黄即徐熙、黄筌,古有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之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尽管姚黄魏紫知名

很早,但它们⽐起这株紫牡丹来却还是稍逊⼀筹。纵使徐熙、黄筌再⽣,也很难描摹出这株紫牡丹的风韵、神采。

颈联依诗⼈主体意识的感悟,以定应长恐⼆语将紫牡丹置于拟想的⾃然景观的运动变幻之中,既照应⾸联对审美客体的静态观照,⼜为尾联天问

的结语做了铺垫。映⽇定应珠有泪,隐现着紫牡丹花含晓露、映⽇⽣辉的动⼈风采;凌波长恐袜⽣尘,化⽤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尘之句,勾

勒了紫牡丹轻盈欲飘的娇美姿态。

如何借得司花⼿,偏与⼈间做好春,尾联两句看似疑问句式,暗含感叹语意。因为花⼉太美了,由花⽽装点的春⾊太令⼈陶醉了,使⼈感觉似乎⾮⼈间

事,于是这种超乎⼈们寻常意识之外的美便引发了顺乎⼈们惯常思维的疑问:神奇的造化是如何借了司花之⼿,出乎寻常地给⼈间送来这般美妙的春花,使得⼈

间饱餐秀⾊⽽忘忧的呢?

此诗结构精巧,形象⽣动。⾸先是巧妙地转换审美观照⾓度,多层次地塑造审美客体形象。⽐如,⾸联做⼯笔式描摹,颔联转成⽐照式评价,颈联把动态

勾勒寓于拟想之中,尾联⼜以疑问的⽅式表达了深情的感叹,从⽽使紫牡丹形象忽⽽拉近,忽⽽推远,忽⽽清晰可见,忽⽽扑朔迷离,造成了极富魅⼒的美感效

果。同时,在⾓度的变换中⼜通过轻粘浓抹尽饶未效定应长恐如何偏与等词语起承转合,表现了诗⼈跌宕起伏、富于韵律感的内在情

势,增加了诗⼈向读者传递美感信息的⼒度。

元代词⼈段成⼰的《江城⼦》,表现了玩赏牡丹的雅兴:

东园牡丹盛开,⼆三⼦邀余饮花下。酒酣,即席赋之。

⽔南名品⼏时栽?映池台,待谁开?应为诗⼈着意巧安排。调护正须宫样 锦,遮丽⽇,障飞埃。

晓风吹绽瑞云堆。怨春回,要诗催。醉墨淋漓,随⼿洒琼瑰。归去不妨簪 ⼀朵,⼈也道,看花来。

这是⾸玩赏牡丹的词,写来清新流畅,问答⾃如,明⽩如话,⽽且洋溢着⼀种洒脱开朗的⽓氛。我国古典诗词多有⼀种淡淡的哀愁,像这样豁达欢快的作

品尚不多见。 以上特点和词⼈的处世态度是分不开的。词⼈于⾦哀宗时始中进⼠,⾦亡隐居不仕。他看破了朝政的倾轧昏暗,故能超脱物外。他的⼀些诗句,

长安倦客,不堪重整旧朝⾐(《望⽉婆罗门引》),百年光阴霎时间,镜中看,鬓成斑。历遍⼈间,万事不如闲(《江城⼦》),都流露了这种情绪。

诗⼀开始,作者即接连提出问题:那名贵天下的洛阳牡丹(洛阳在黄河南,以牡丹之名贵甲天下,故其牡丹可称⽔南名品)何时开、为谁开呢?然后⾃

答,应是为诗⼈⽽开,是(上天)巧妙的安排吧。⼀个字,突出了赏花机遇的难得。谢灵运云:良⾠美景赏⼼乐事,四者难并,此时四者俱来,岂不是天

意的著意安排。由此词⼈提出应当⽤宫锦做⼀个尘障,以为牡丹遮⽇障尘,表⽰了惜花之意。

下阕写晓风把万紫千红的牡丹吹绽了,好像⼀⽚(堆)五彩云霞(瑞云,五⾊之云)。怕春天匆忙回去,所以词⼈要诗⼈做诗催花快开,以便尽情观赏。

当诗⼈酒醉赋诗,笔墨酣畅之际,那诗中的奇词丽句,正如⼀朵朵琼瑶美⽟,诗花将交相辉映。最后词⼈⼜风趣地叮嘱与会者(⼆、三⼦),回去不妨每⼈簪⼀

朵花,有⼈问时也好回答是:赏花归来。幽默⽽富有情趣。

词中有两种⽤典:⼀是锦障。《晋书》载:⽯崇与王恺、⽺琇⽃富,王恺做紫丝布步障四⼗⾥,⽯崇做锦步障五⼗⾥。不过⽯崇的锦步障⽤来遮⼈,这⾥

⽤来护花。⼆是催花。《羯⿎录》载:明皇尝于⼆⽉初,命羯⿎临轩纵击,⾃制曲《春光好》,催花早发。早以乐曲催花,这⾥则是以诗催花。两处似⽤典,⼜

似未⽤典,因为不懂典故由来,对诗意的领略玩味不会有多⼤的影响。这正是此词的浅显流畅之处。

再看元代诗⼈李孝光的《牡丹》: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可为邻。

名花也⾃难培植,合费天⼯万斛春。

诗中赞美牡丹超凡脱俗、居百花之⾸的⾼贵⽓质,及灿烂艳丽的芳姿,赞颂牡丹在百花盛开后于暮春开放,不与百花争先的品格。

明代诗⼈李祯的《⼭中见牡丹》,写⼭中牡丹,别具⼀格:

不嫌恶⾬并乖风,且共⼭花作伴红。

纵在五侯池馆⾥,可能春去不成空?

纵在五侯池馆⾥,可能春去不成空?

唐宋以来,牡丹⼀直是诗⼈们寄予浓厚兴趣的题材。有的写其颜⾊,有的写其情态,有的写其芳⾹。这⾥有短笺⼩诗,也有鸿篇巨制,个中脍炙⼈⼝者,

已屡见不鲜。这就使后继的诗⼈倍觉艰难。

这个被唐宋元的诗⼈搜索枯肠做过了的题⽬,到了明代诗⼈⼿⾥,其难以下笔也就可知。然⽽,诗⼈居然能独出新裁,翻出新样,拈出《⼭中见牡丹》的

题⽬。城⾥的牡丹,早已被⼈所熟知,花开花落⼆⼗⽇,⼀城之⼈皆若狂花开时节动京城。⽽⼭中牡丹的风采,相对地说则少有⼈领略了。

诗⼈并没有描绘⼭中牡丹的妖艳和馨⾹,这⽅⾯,前⼈之述备矣,⽽是强调了两点:⼀是不谦恶⾬乖风的顽强抗争精神,⼀是并不清⾼⾃恃⽽肯于随俗的

品格。

据《群芳谱》载,牡丹的品种有⼀百⼆、三⼗种之多,其中洛阳的牡丹冠天下。它们美艳⽽⼜⾼贵,但往往经不住风吹⾬打。⽽⼭中的牡丹却不然,⽆主

的花开花落,不谦恶⾬并乖风,照样争芳吐艳,具有顽强的⽣命⼒。这⼀点是城⾥的牡丹所不能⽐拟的。

牡丹既被尊为花中之王,⾃然就⾝价百倍。⼭中的牡丹却不是这样,且共⼭花作伴红,以牡丹之尊之贵,肯与⼭花作伴红,确乎是难能可贵。

明代诗⼈冯琢庵的《牡丹》,描写了初开牡丹的娇艳:

数朵红云静不飞,含⾹含态醉春晖。

东皇⾬露知多少,昨夜风前已赐绯。

这⾸诗是写牡丹初开时的动⼈情景。

数朵红云静不飞,以红云喻牡丹之繁之鲜,很新颖别致。这是诗⼈远望时的感觉。云彩是美好的,却⼜是飘忽不定的,⼈们欣赏它,也只是可望⽽不可

即,为之叹息。⽽眼前那⼀朵朵犹如⽚⽚云彩的红⾊的牡丹花,却是静⽌的,尽可以满⾜⼈们的欣赏。它们静静地舒展着⾃⼰的姿⾊,让⼈从⾃⼰的⾝上感觉到

春天的美丽。云彩本来是流动的,⽽牡丹却静不飞,这个字,写出了牡丹娴静⽂雅的姿态,让⼈体会到⼀种端庄美。

含⾹含态醉春晖,则是从近距离的视觉嗅觉,写牡丹的姿美⾊⾹了。诗⼈从远处⾛近牡丹前,尽情地去欣赏它的姿⾊,却嗅到了⼀阵阵袭⼈的芳⾹⽓味。

在近乎朦朦胧胧的氛围中,诗⼈仿佛觉得连明媚的春光都被牡丹花这⾊⾹姿美给陶醉了。这是借喻,实际上是诗⼈为牡丹的⾊⾹姿美倾倒了,陶醉了。含⾹含

,⼀是写嗅觉,⼆是写视觉,⽽字就不仅仅是盛开的花朵了,还有那些欲开欲闭娇羞半遮⾯的,以及正在吐芽露蕊的花⾻朵了。

东皇⾬露知多少,昨夜风前已赐绯东皇,是指司春之神。,是红⾊。这两句写牡丹如此之美,⼀定是司春之神宠爱它的结果。司春神真可谓偏爱牡

丹,你看它送给了牡丹多少阳光与⾬露,并赐给了牡丹鲜红可爱的姿容。昨夜风前已赐绯,从时间上表明了牡丹花正值初开时节,它的颜⾊还是鲜嫩红艳的,

正是蓓蕾初吐之⽇。这与⾸句数朵红云相呼应,都在说明牡丹还不当盛开季节。⽽这早开的数朵红得可爱的牡丹花,却别有⼀番姿⾊,它的⽓味,它的形态,

已⾜够令⼈陶醉了,何必更待盛开时节呢?诗⼈以欣赏到早开的牡丹花的独特风韵为⾃豪,流露出内⼼早占春⾊时的喜悦和美的享受感觉。

明代诗⼈李贽的《牡丹》,将牡丹⽐作古之美⼥西施:

忆昔长安看花时,牡丹独有醉西施。

省中⼀树花⽆数,共计⼆百单⼋枝。

诗⼈将牡丹⽐作古之美⼥西施,⽣动形象,⽐喻贴切。

明代诗⼈汪宗孝的《和陈夫⼈红牡丹诗次韵》,赞美红牡丹的⽆⽐艳丽:

深叶繁枝芘苑墙,朱颜赢得配花王。

风回盼盼筵间态,⽇映杨妃醉后妆。

娇艳由来称覆锦,秾华应许傍沉⾹。

也知春昼饶清赏,烧烛相看更断肠。

诗⼈先赞美红牡丹枝繁叶茂,花⾊红艳,确实配得上花王的称号。

接着以杨贵妃醉酒后的盛装,描绘红牡丹的⾊艳,⽤覆着宫锦来形容红牡丹的娇艳,⽤沉⾹来⽐喻红牡丹的⾹浓。结尾写诗⼈⽇夜赏花不尽的雅兴,进⼀步表现出红牡丹的⽆⽐美丽与⽆穷魅⼒。

清代诗⼈程先贞的《⿊牡丹》,赞美⿊牡丹的独特之美:

春烟笼宝墨, ⼊夜看来难。

恐奏清平调, 杨妃砚滴⼲。

明代以前未见有真正咏⿊牡丹的诗篇。虽然在苏东坡的诗中有求为墨牡丹(《墨花》)的诗句,但那是指墨画牡丹,⽽不是现实中的⿊牡丹。

春烟笼宝墨,⼊夜看来难春烟笼宝墨,春烟指层层绿叶泛起的浮光,笼罩着墨团似的花朵,给⼈⼀种稳健深沉的美感。⼊夜看来难,⼀层意思是写

花⾊之⿊,漆⿊漂亮之美;另⼀层意思是写观赏者对此花的玩味不舍。不然,谁肯⼊夜还来看花呢?⾮有⼊夜还想看的审美要求,才有⼊夜看来难的感叹。

恐奏清平调,杨妃砚滴⼲,这两句都是引⽤杨贵妃的故事。据《杨妃外传》记载,唐开元年间,宫庭内栽种许多牡丹。唐⽞宗令⼈将红紫通⽩的牡丹,

移种沉⾹亭前,每逢花开时节,唐⽞宗乘名马夜照⽩,杨妃坐步辇相从,诏李龟年率梨园弟⼦奏乐于前,诏李⽩作新词《清平凋》三⾸。杨妃砚滴⼲⽤的李太

⽩醉写吓蛮书的传说故事中有唐⽞宗御⼿调羹和杨妃磨墨等情节。由此可见,这末两句是借⽤故事,⼀是称赞⿊牡丹之美,如果沉⾹亭前要是移栽的是⿊牡

丹,恐怕李⽩写情平调时,杨贵妃磨的墨会没的。说明⿊牡丹⽐之沉⾹亭前的所有牡丹都美;⼆是⼀个字,⼜点出唐⽞宗杨贵妃沉⾹亭前”“奢侈误国的道

理,告诉⼈们不要忘记前车之鉴。

此诗题材新颖,形象⽣动,含意深远,笔调⾃然流畅。

清代诗⼈潘韶的《咏⽩牡丹》,赞美⽩牡丹的素雅之美:

千红万紫⽃芳春,羌独⽣成洁⽩⾝。

似厌繁华存太素,⽢抛富贵作清贫。

琼葩到底羞争艳,国⾊原来不染尘。

昨夜⽉明浑似⽔,只疑瑶岛集仙真。

昨夜⽉明浑似⽔,只疑瑶岛集仙真。

此诗是诗⼈赏牡丹有感⽽发,这诗就是他的审美观。他认为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牡丹的华丽是美的。⽽⽩牡丹洁⽩素雅,不贪荣华富贵,不与百花争

艳,是真正的不染芳尘的国⾊天⾹,是集琼岛仙⽓于⼀⾝的真正的花王。

清代诗⼈周淑履的《绿牡丹和韵》,赞美牡丹的雅洁:

平台冉冉黛初匀,不逐邻园⽃丽春。

⾦⾕荒凉成往事,风前犹想坠楼⼈。

校园广播稿-所向披靡读音

含香含态醉春晖——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五)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9:4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49708227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含香含态醉春晖——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含香含态醉春晖——咏牡丹古诗词赏析(五).pdf

标签:绿牡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