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何时才能得自由
读“大家”上冉云飞先生的《鲁迅难倒了教科书》,深有同感。这几年每
到秋天开学,的确会听到鲁迅从教科书里出来又进去的消息。这次议论出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一语文教材,原来有鲁迅的散文《风筝》,现在风
筝不见了,便惹出一番议论。人教社还特地出来澄清,这是误读。原来,
从初一拿走《风筝》只是技术调整,鲁迅不但没有离开教科书,他的文章
在中学课本中所占比例依然是作家当中最高的,一共有六篇。
这样的议论和澄清,都让人感到滑稽。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走出
教材,正如鲁迅又为什么不可以进教材,这难道不是教材编写的自由选择
吗,何以成为一个问题?
其实成问题的岂止是教材,而是包括教材在内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
社是面向国内普通教育的国家级出版社,鲁迅长期以来是国家意识形态的
一个光标;所以,他在教材里出现与否便非同小可,很容易被视为某种意
说到底,教材只是表象,教材的后面是教育。如果是自由教育,教材
编写就是一种权利,它与权力无关,也不受其控制。但如果不是自由教育,
而是与之相反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那么教材编写就不属于权利,而是属
于权力。所谓国家统编教材,就是权力对教材乃至课堂的全面掌控。它不
但是自由教育的反面,甚至本身就是反教育。
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如果在教育上体现,就必须让权
力退出教育,包括退出对教科书的编写。当年台大教授殷海光翻译过奥地
利哈耶克的一篇文章,叫“论思想国有”,主要是批评极权国家不但生产资
料国有化,连思想也国有化。国家用它所需要的思想凌驾并取代每一个人
的思想,因为这样才能使民众成为便于统治的整体。由国家掌控教材编写,
亦即让权力决定学生学什么或不学什么。这样的教育当然不可能是自由教
育,说它反教育就在于自由教育是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教育国有化则
是按照权力需要的模式把本来不同的人训育成一样的人。这样的人,权力
话语称为“接班人”。我们所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接班人”,而不是一个
大写的人。
20世纪我们也有过自由教育的历史。比如北洋时代就是一个自由教育
的时代,那时政府不会把权力之手伸进教科书和课堂。相反北洋倒是
普遍地尊重并扶助教育,且一般不干涉它。北伐之后,国民党统治天下,
教育开始受到权力污染。学习前苏联,国民党逐步在学校推行“党化教育”,
亦即用政党意识形态统一学生思想。但,即使如此,二、三十年代的学校
教育亦有可圈可点的自由空间。
2
这里不妨举一例。以上说到哈耶克,他有一个中国弟子叫周德伟。周
德伟当年考进北大,正值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可是周德伟天生具有文化
保守主义倾向,对当时流行的新文学很感冒。在他三十年代负笈英伦就学
哈耶克之前,有过一段在山东省济南中学的教书经历。他在自传中说,他
的国文课前任是一位文化左倾,“所用教材均是周作人鲁迅老舍等尖酸刻薄
之文字,或胡适之所作之红楼梦考证徐志摩之诗等作品。此皆余素所不喜
者。”怎么办?很简单,既然前任可以让鲁迅进教材,他就可以让鲁迅出走。
结果这些所谓的新文学新作家俱被周氏请出课堂,请进来的倒是孔子。比
如他先讲孔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次讲孔子鼓励学生
“盍各言尔志”,然后问询学生,孔子的思想“与思想自由之旨有别乎。”周
德伟的个例不妨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教育细节,什么是思想自由,什么是教
育自由,我们可以从这个细节体味。
(邵建)
3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5:4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352212355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鲁迅何时才能得自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鲁迅何时才能得自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