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和象征艺术
鲁迅的小说《野草》,原名《野草·题辞》,集中地体现了他创作
时期的基本思想。《野草·题辞》有些激愤,我们读来很不舒服。但
是,“立此存照”四个字又让人不能不佩服。
上面这段文字,既表明了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缘由,也指出了写作
的目的——“立此存照”。后面一句话虽然和前一句意思不一样,但
内涵却是一致的。为什么说“立此存照”呢?在这里鲁迅表示了自己
的生活态度和写作态度。其实,这几句话可以引申出许多深刻的含义,
如鲁迅对国民性劣根性的憎恨;对青年一代的热切期望,以及他借此
所想到的种种关系的方面;鲁迅对于外部世界的矛盾心理;鲁迅对社
会事物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强烈愿望;对友情、亲情的珍视和眷恋等等。
可以说,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大声疾呼要打破封建主义的
束缚,表现了自己的战斗精神和积极的入世的态度。
下面的一段文字更能表达我对鲁迅《野草》的感受:人类的悲欢
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我想做一个落花生,因为落花生最有
用,最不碍事,它总是静静地躺在那里,无声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奉献。
这就像人,再优秀,再杰出,不为人知,不被重用,也没有多大的意
义。当今社会上不正缺少这样的人吗?比起一般的人,他们总是显得
默默无闻,但是,正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给我们生活增
添了无限的光彩。
比较而言,“与这个主题有关的是其中的两段文字,一段是文末
的《希望》,一段是篇首的《风筝》。”前者是《希望》,指鲁迅弃医从
- 1 -
文后所著《希望》。 《风筝》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写作时间是1926
年10月20日。前一篇有说不尽的哀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后
一篇是鲁迅的自叙,是“用以记录一己的悲欢,和反省一国的文化”。
鲁迅在回忆中谈了自己病中求医的经过,谈了做风筝的故事,同时也
谈到了自己在求医过程中逐渐明白了“人生的目的”。后一篇文字透
露出作家对未来的信念,充满着坚定的必胜信心。
与这个主题有关的是其中的两段文字,一段是文末的《希望》,
一段是篇首的《风筝》。”前者是《希望》,指鲁迅弃医从文后所著《希
望》。《风筝》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写作时间是1926年10月20日。
前一篇有说不尽的哀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后一篇是鲁迅的自
叙,是“用以记录一己的悲欢,和反省一国的文化”。
- 2 -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5:3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34574235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和象征艺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和象征艺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