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优秀教案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风筝》优秀教案,希
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简析:
《风筝》一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鲁
迅写于1925年1月24日,后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
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在本单元所选
的五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对于文章的
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审视: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
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从
亲情角度去理解,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等等。我认
为教材的“点”更在对“精神的虐杀”的觉醒与反思,所以教学
时以此为要点,逐步挖掘开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
子的能力。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有深厚意蕴的散文诗,学生则
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
所以在教学时尽量考虑让学生扣紧文本、深入思考、合作探
究,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
感受,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教学目标:
第1页/共7页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
2、过程与方法:以作者情感变化为主线,扣点引导、探究
式学习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
2、 难点:文章深层的思想情感体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3分钟)
1、 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放风筝》,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
放过风筝吗?喜欢放风筝吗?听到这首儿歌,是不是有童年重
现的感觉?
风筝这个可爱的玩具,曾是许多人快乐童年的天使,给年幼
的我们带来数不清的欢乐。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会因为一
些看似正当的理由,无端地被剥夺了这专属于童年的纯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风筝》,和作者一同来
追忆一段关于风筝的,伤心往事。
2、出示课题。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3、简介作者。屏显鲁迅有关材料,师生一同阅读。
鲁迅的文章,向来是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用一节课的时
第2页/共7页
间来完成《风筝》的教学,对于老师是一个挑战,对于同学
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老师已经作好挑战的准备了,同学们
作好准备没有?那就让我们来接受挑战第一关——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二、教学环节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出示听读要求:
1、 听清字音,划出生字词。
2、 边听边想:文章围绕风筝,回忆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听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你认为写得特别
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词句。
反馈:
1、 生字词教学
2、 概括课文内容: 围绕风筝,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弟弟喜欢放风筝,我不许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风筝,
快要做好时被我发现并毁坏,二十年后我意识到自己错了,
想要讨得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完全不记得了。(文字提示学
生回答)
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疑问,发现问题的能力非
常出色,这些疑问能不能自己来解答呢?接下来要考验大家解
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进入第二个学习环节:
三、教学环节二:研读课文,探究意蕴。(20—25分钟)
出示学习步骤和要求:(学生自读与合作探究用时5分钟,交
第3页/共7页
流、梳理小能不能理解的问题2分钟,完成预设的两个问题
15分钟)
1、快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课文意蕴,自我质
疑、释疑。
2、小组内交流、探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问题预设:
1.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2.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
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由问题1“精神虐杀”引导进入第三、四段学习:
1.“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如何理解
“精神的虐杀”?(对心灵造成巨大伤害)
2、我是如何“精神虐杀”弟弟的?(找相关的动作描写,并朗读。
概括我的形象——粗暴)
弟弟的心灵有没有受到伤害?(找相关的神态描写。概括弟弟
的形象——可怜)
3、 我踏扁的仅仅是一只风筝吗?(童心、快乐、创造力等。
从第三段里找相关的神态描写,并诵读)
4、 我为什么要“精神虐杀”弟弟?(领悟到,出发点是关爱,
是亲情)
第4页/共7页
5、 我为什么要把自己写得那么粗暴,弟弟那么可怜?反映了
鲁迅什么样的感情?(悔恨、自责——同样体现对弟弟的亲情)
问题2:为什么弟弟不记得了,我不觉得宽松,而是“沉重
着”?(我无法原谅自己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想弥补而无从弥
补,心里更加歉疚、自责)
小结:二十年的时光,变了的是对风筝和游戏的看法,不变
的是哥哥对弟弟的手足情深,浓浓的亲情。
四、教学环节三:感悟主题,体会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
神。(3—5分钟)
1、 从风筝的故事里,你看到了鲁迅先生身上哪些可贵的品
质?
(自省精神 知错就改 勇于承担;关爱弟弟,手足情深)
2、你从本文中领悟到了哪些道理?
五、教学环节四:说说写写,拓展延伸。(5分钟)
说一说:
在跟家人和同学的相处中,你有没有被他人“精神虐杀”或“精
神虐杀”他人的经历,至今想起有什么感受?
写一写:
给曾经“精神虐杀”过你或你“精神虐杀”过的人写一封信,真
诚地与对方交流你的感受和想法。(课后完成)
六、课堂小结(1分钟)
二十年前,年少的鲁迅毁坏了弟弟的一只风筝;二十年后,带
第5页/共7页
着深深的自责和浓浓的亲情,鲁迅又还给了弟弟一只风筝。
而这只风筝同时也送给了我们。从这只风筝里,我们懂得了
在误解和冲突中也蕴藏着亲情;也是从这只风筝里,我们懂得
了人要敢于自省,要知错就改,要勇于承担责任。
一边是严于律己,一边是宽以待人,拥有这样的一双翅膀,
我们一定可以在爱的天空中翩翩起舞,爱的天空,将充满自
由和温馨。
七、教学反思
1、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侧重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了,
但对学情的把握还很有欠缺。导致的结果是课堂上给予学生
熟悉文本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听一遍再快速地读一遍,对
课文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后面的质疑
和释疑环节学生很难做到自主发现、探究,原定的“生成性教
学”体现得不明显,学生提问往往问不到点子上,释疑更难以
把握课文意蕴。
2、整堂课的教学,事实上仍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
展示得少。一是时间的限制导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深,致
使很多问题最后变成了老师的讲解;二是老师心太急,没有给
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讨的时间,而是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
环节匆匆抛出答案。事实上是理念上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的表现。
综上两点,最大的问题仍是传统的教学理念未转变,仍是教
第6页/共7页
师操控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上,
应尽力的改变自己惯用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的学为基点,
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不急,不躁,
让学生一步步扎扎实实地学习和领悟。教学不是为了完成教
学任务,一切的教学行为都应为了学生终身的发展而努力。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风筝》优秀教案的全部
内容,更多语文资料请到查字典语文网。
第7页/共7页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5:3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344851028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风筝》优秀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风筝》优秀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