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读后感
放风筝读后感(一)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风筝》这篇文章,课文讲了作者看到“远处有一
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因为:鲁迅有兄弟之情,有游戏之
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
深沉感慨。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鲁迅小时候不许小兄弟
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 “我”过去认为,
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
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为落后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
杀”的行为。弟弟“论长幼,论力气,他是敌不过鲁迅先生”。做弟弟的呢,兄
长不许放就不敢放,只得偷偷做风筝,被兄长发现,惊惶失措,快要完工的风
筝被兄长践踏,也毫无抗争的意思,除了绝望,没有一句抗辩的话。
最后鲁迅先生知道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则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先
生对过往的事情有深沉的思索和深刻的反省。
放风筝读后感(二)
今天老师教了《风筝》这一课。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
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
怨恨的深沉感慨。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
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
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
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
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
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
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
1
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
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
够健康成长。
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
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
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
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
不耿耿于怀。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多学习鲁迅先生的优点,从中得到启发,这样人
才会有进步。更加要学习鲁迅先生的写作方法,本文以一分一总的形式来写这
篇文章的。
放风筝读后感(三)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放风筝》,故事讲的是春天来了,琳琳在草地上
放风筝,这时花花拿着气球跑来,很羡慕的说:“琳琳,给我玩一会儿好吗?”
“才不呢!”琳琳摇摇头。“我们俩换着玩儿好吗?”琳琳说:“不行”。花花只
好呆呆地站在一边。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来,琳琳的风筝被刮到了树枝上,琳
琳很伤心。花花跑过来对琳琳说:“我有办法。”只见他举着气球,松开长线,
气球慢慢升高,正好碰到风筝。终于风筝又飞起来了。然后琳琳红着脸对花花
说:“我们一起玩吧,”他们在草地上玩到的很开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好东西要拿出来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不仅能
得到快乐,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2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5:2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338152276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放风筝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放风筝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