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叙事的魅力:《风筝》与《我的兄弟》比较
阅读
作者:王平
来源:《语文建设》2011年第09期
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风筝》一文,是鲁迅散文集《野草》的篇目之一,写于1925年。
此前,鲁迅曾于1919年以“神飞”为笔名发表过该文的雏形《我的兄弟》。二者是同源同构,
即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个题材进行创作,形成两个不同文本。这两篇文章情节大致相同,但叙
事手法却大相径庭,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求内容的真实与技巧的上达”。由于表达的幽深,
《风筝》的意蕴显得更为丰富,以致学界对其主题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形式人手,在
两篇文章的比照中,领略《风筝》的魅力所在。如钱理群先生所说:“从《我的兄弟》到《风
筝》的过程,是一篇文章从酝酿、准备、起草到最后形成的过程。这对我们的写作是大有启发
的。”
一、以意象和意境形成隐喻与象征
《我的兄弟》只是对“我”破坏小弟弟的风筝这一事件作了简要叙写。《风筝》一文则以风
筝作为贯穿全文的核心意象,为它铺衍出一连串的相关意象,生设了两种情境。风筝作为情绪
的载体,意与象俱,思与境谐,文章更为生色。
《风筝》的开头是一幅北京冬季的风筝图: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
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幅画面以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渲染灰暗、阴冷、肃杀的氛
围。“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风筝的出现显然带来了动感,但竟会让人感受到“惊异和悲哀”,
这无疑是令人惊异的。看到风筝为什么会惊异且悲哀?作者开头显然刻意以意象渲染来营造悲
情氛围,并巧妙设置悬疑,却又未立即解开悬疑。
接下来,鲁迅以浓郁的抒情笔调描绘了故乡早春的风筝图。同样是风筝,在故乡,则是一
番别样的景象: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
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5:0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328872276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叙事的魅力《风筝》与《我的兄弟》比较阅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叙事的魅力《风筝》与《我的兄弟》比较阅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