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更新时间:2023-11-27 04:30:41 阅读: 评论:0

艳羡的意思-杨大郎

平顶山市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禹敏)

2019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6 风筝

教学资源包,包括

相关资料

说课稿

课堂实录

教案1

教案2

类文

16.《风筝》课堂实录

师:上课前,我先问一个问题:最近的作业多吗?

生(很整齐的):多!

师:有没有觉得作业少的?觉得自己作业少的同学举个手好不

好?

(没有学生举手)

师:看来大家意见很一致。那么作业多到什么程度?XX,你来

说说。

生:反正就是不停的做啊做的。

师:“不停”,呵呵,“不停”这个词比较模糊,我们精确点吧:

你有多少玩的时间?

生:大概1小时。

师:XX,你呢?

生:平时每天玩半小时,作业做完了也得呆在房里看书,周六补

课半天半天玩,周日有大半天。

师:感觉怎么样?

生:嗯,还好吧。

生:我不大喜欢这样,不过我理解。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

拼命只有回家种田去了。(听到“回家种田”四字,学生都笑了,这

大概是这里家长教育使用最多的词)

师:看来说到大家的苦处了,举手的同学太多,想发表意见可要

举得高一点啊。(点名)XX。

生:我也觉得作业多是没办法的事情,谁做的少,是对自己的不

负责!我妈妈说,如果考不起,就让我去讨饭。(师插嘴:你呢,你

自己什么想法?)我如果考不起,就自杀!(该生也是尖子生)

师(摇头):看来为了不让你自杀,我以后得布置点作业了(我

基本没有作业的)不做作业的学生是对自己不负责的学生──不布

置作业的老师就是不负责的老师了?

生:那倒也不是,只要成绩教得好,作业没有比有更好。

生:我补充一句:只要成绩好,作业不做比做更好。不过那样的

人是天才,我不是,所以我还是做了。

生:我才不做呢!考试么考得起最好,考不起就考不起,又不是

没饭吃,再说成绩好也不一定以后有出息。

师:好,不同意见来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出状元,我们

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XX,你怎么说?(这个学生也属于尖子生,

阅读面比较广,常有高水平见解,所以我总是最后叫他。)

生:我觉得一天到晚做作业、补课有可能限制了他其他方面的发

展,知识面不广会影响他长远发展,还有就是总是做同样的事情,人

的大脑会疲劳,效果反而不如一会儿做功课,一会儿做另外事情好。

师:说得好,我看大家的意见基本摆开了。现在我们来听听伟大

人物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大家把书打开,今天我们上鲁迅的《风筝》

(学生打开书,找到课文)

师:我们先花几分钟时间默读一下课文。看看鲁迅是怎么回答我

们刚才的问题的。

(若干时间后)

师:先问一下,文章里有几个鲁迅?

生:两个,小时侯的与长大了的。

师:那么我们先请小时候的鲁迅来回答一下,谁来?

生:我觉得鲁迅会说……(师插:“现在你就是鲁迅了,别客气。

我觉得不应该玩,应该去做作业、补课,因为玩是没出息的表现。

师:好的,引用了文章里鲁迅的话。再来。

生:对玩入迷是笑柄,是可鄙的。

师:还是引用了文章里的话,好的,还有没有想说的?

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师:非常好,用了一句鲁迅那个时代的名言。看来少年鲁迅的想

法与我们班许多同学的想法都一样。成年鲁迅呢?

生:我觉得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小孩

子玩是正当的。

生:不让孩子玩是一种精神的虐杀。

师:好,鲁迅的不同于我们的意见来了,他不象XX同学一样从

玩有什么好处出发考虑问题,也不说玩别的可能也会有出息。他说玩

是儿童的本性,不让孩子玩是一种精神的虐杀。文章里就记载了一件

这样的虐杀。大家找一下,在哪里?(学生答:第四节)我们一起来

把第四节读一下。

(学生齐读)

师:“精神的虐杀”,谁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生:鲁迅虐杀了他弟弟游戏的天性。

师:看来鲁迅是犯了错,君子知错则改,鲁迅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么?

生:他想改,但是已经无法补救了,因为他想到自己错了时候他

师:忘了不就好了?那不等于对方已经原谅他了?

生:不一样的,他弟弟忘记了,可是他自己还记得啊。

生:这里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

怨的恕,说谎罢了。”鲁迅觉得他弟弟在说谎,他不肯原谅他!(这

句是文章中最难的一句,我在四个班上过,这个句子都给学生造成了

理解上困难,像这样误读的学生很多很多)

师:这句话是在说“弟弟在说谎”么?换句话说,他其实是记得

的,为了让鲁迅难受,不得解脱,就故意说不记得了?

生:是啊,前面说了他是“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风筝,说明

这件事他印象肯定很深刻,怎么会忘记呢?

师:好,懂得利用课文为自己辩护了,有不同意见或者对这个意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

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师:鲁迅到底说什么在说谎,是说他弟弟说谎吗?

生:不是,他是说“无怨的恕”是说谎。

师: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下。

生:毫无怨恨的宽恕是说谎。

师:我再明确一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怨恨就没

有宽恕。他弟弟根本就没恨过他,所以根本没办法宽恕他,他想宽恕

鲁迅也不行,因为他没恨过鲁迅,明白吗?(下面仍有部分学生摇头)

师:那我打个比方,就好象鲁迅借了他弟弟10元钱,30年后

去还,然后他弟弟全然忘记了,不收,因为他印象里从来没有借给哥

哥钱过,明白了吧?(这下大部分都点头了,我松了口气,因为这个

确实是难点。)

师:有没有同学能从文章里找点证据出来说明他弟弟是真忘了?

生:我觉得他是真忘记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放风筝是错误的,而

他哥哥是对的,所以他并没有记恨哥哥。(这个回答是我意料不到的,

在另三个班,我都是举例提示之后才有人想到的。)

师:从哪里看得出他觉得自己是错的?

生:他做风筝是偷偷做的,“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

里做,说明他觉得这件事不能被人看到。

生:被“我”发现以后,“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这也说明他自己觉得自己是错的。

生:还有就是我踩风筝的时候他毫无反抗。

师:打个比方,今天你上课吵闹被我点名批评,你会不会把这件

事记在心里?

生:不会。

师:如果是你同桌讲话,你没讲,但我批评了你,你会怎么想。

生:那我肯定很生气!

师:看来事情就是这样了:合情合理的事总是容易忘记。大家再

看看文中的“我”,我是不是一直记着。

生:“我”是二十年后才记得的。

师:为什么我也忘记了20年?为什么20年后我会记得?

生:因为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做对的,所以心里没有愧疚,20年

师:在这节课的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鲁迅弟弟的童年被

无知的哥哥虐杀了,你们呢,你们的童年在哪里?(这个问题一问,

就炸开了,大家议论纷纷,情绪激动。)

生:我们的童年被学校、家长、老师虐杀了!

师:这个罪名让我们背?

生:学校、家长、老师也是没办法,他们都是为我们好,我们的

童年是社会虐杀的。

师:是啊,我们也很无奈,刚才同学都说了,做作业是没办法的

事,因为这个社会不拼命就会被淘汰。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我们的

秋夜

鲁迅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

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

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

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

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

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

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

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

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

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了他们别

鬼陕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

树,只将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

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

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

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

在我嘴里,我也立即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

即刻被我旋高了。

后窗的玻璃上下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不多久,几个进

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

了丁丁地响。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

是真的。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

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

风筝

一、说教材:

《风筝》一文是鲁迅写于1925124日,后由作者编入散文

诗集《野草》。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兄弟弄这种“没出息

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

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

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

得一直沉重下去。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

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对于文章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审视: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

解,从封建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从亲

情角度去理解,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去理解……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

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

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

等方面的教学”。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6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垂头丧气等词

语。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

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训练阅读能力,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的过程中,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心情起伏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

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本文意蕴丰富,选编此文,无非是因为此文为我们提出了如何进

行儿童教育的问题,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等

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恰恰都具有广泛地指导性,学习此文,

可以让我们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学习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

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由于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不了解作者

的写作风格,而且文章中疑难的问题较多,所以学起来有难度,再加

上初中生平时对冲突误解中的亲情体会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读课文,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与气氛很重要。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语文课程中

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由于读者的知

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文章,

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

现代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

意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教师也要

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

阅读《风筝》一文,我不由被鲁迅先生的“真情”所感染,而文

章有丰富的意蕴,更能引发人进一步地探究兴趣。因此在教学此文时,

拟在反复阅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教师

可利用阅读期待、反思、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效率。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的

对话者之一。

1、在教学前,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

解课文。

2、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3、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以利于体悟人物的心境,

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

课文;第二课时反复阅读,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

习。

三、说学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管《风筝》

一文属早期白话文,某些字词、句子的表达方式会生涩难懂,而文章

本身思想深邃,但这一切都可以在反复地阅读中,在用心地体悟中,

在教师适时点拔中,迎刃而解,而激发学生阅读、探究兴趣是扣开知

识大门的钥匙。

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

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要让学生

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

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3、课前可以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

4、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

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四、说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以下程序操作:

(一)创设情境,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多角度理解课文:

1、为什么作者看见风筝会“惊异和悲哀”?

4、“我”对于自己的过错,想到补过办法了吗?是什么?弟弟

是何态度?我心情释然了吗?

(三)学生质疑。

(四)思维拓展训练:

1、当年的鲁迅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什么做法,

是什么思想在做祟?你的身边、生活中有没有类似例子,试举例说明。

2虐杀者的行为为什么能得逞,是什么助长了这些人的坏习性,

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正确的做法该如何?试举例说明

五、说流程

教学板块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5分钟)

1、配儿歌展示儿童嬉戏图片或视频,感受幸福童年。

2、导入新课: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

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风筝》,了解在旧

中国,封建教育观和家长制下的儿童生活吧。

3、我们欣赏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

深长的对话。欣赏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

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

生活对话。出示图片,形象直观的创设情景,导入文本研读。

对话文本(20分钟)

1、过渡、那么我们首先就来与文本对话吧。

2、昨天的预习,我们了解了本文是一篇回忆体、记叙性散文。

文章12自然段写眼前北京的冬季放风筝情景。这令作者想起了对

一件往事,那是一件什么事?哪些段讲述了这件事?

3、这件事过去了二十多年后,作者心里不能释怀,他有什么愿

望?是什么使他有了这样的想法?作者得到弟弟的原谅了吗,为什

么?哪些段写了他思想转变,想补过却不能,内心很沉重?

4、所以,时至今日,作者意见者风筝飞满天的情景,心里还充

满了无可把握的悲哀。

5、文章就这样分成了哪几部分?梳理文章层次,初步了解各层

次之间的关系。

1、过渡:同学们,理清层次之后,你有什么疑惑吗?老师心里

有一个疑惑:一件过去了二十多年的往事,为什么还如此耿耿于怀?

(虐杀残酷,十分后悔,补过不得。)

2、品味“虐杀残酷”:

1弟弟对风筝的痴迷体现在那些词句中,找到相关内容,勾画重

点词加以体会,说明。

2我怎样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

3文章中的小弟是如此可怜,“我”是多么冷酷狠心的毁掉了他

的风筝。是什么使作者对弟弟采取这样的行动?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4我们来朗读第34两段,把小兄弟的可怜,“我”的残忍读

出来。

3、理解“补过不得”:

1 “我”想补过的心意诚吗,表现在哪些方面?

2弟弟竟然“完全的忘却”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至此仍旧不

能释怀,心只得沉重着,甚至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3请朗读课文第10——12段,感受坐着内心的无尽的、难以言

说的悲哀。以一个中心问题引导品味语言,感悟主旨

对话作者(5分钟)1、小结:读完此文,我们发现了什么?

1作者心中那份深深的遗憾和愧疚。

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对儿童精神的束缚和虐杀很严

重,这个“风筝事件”是那个时代和封建家长制与封建伦理道德的罪

恶。

2、请用一、两句话安慰作者。理解主旨,归纳中心。

对话生活(3分钟)1、人们常常自以为是,总喜欢对人指手画

脚,往往还认为是好心。于是,我们家长、老师等手里有权的人还会

采用强制的,甚至是粗暴的手段干涉我们,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想

对他们说点什么?

2、我们的同学中也有做哥哥、姐姐的吧?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

的弟弟妹妹的游戏童年呢?感受生活,提高情感。

欣赏小结(5分钟)1、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总结文学作品欣

赏的一般途径和方式:1与文本对话:了解内容。2与作者对话:领

会情感。3与生活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2、对于教育,这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我们时刻注意,时

刻反思。鲁迅的《风筝》一文,让我们掩卷沉思,心潮难平啊!3

请拿起笔,给我们的老师、家长写一封信,和他们来一次诚意的恳谈

吧!

16.风筝

1、作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

收在《鲁迅全集》里。

2、背景知识:

《野草》,散文诗集,1927年北京新书局出版。收入192

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

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

争。收有《这样的战士》、《风筝》、《淡淡的血痕中》、《一觉》、

《希望》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

一,刊于同年2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由作者编

入散文诗集《野草》。《风筝》发表以后,它的抨击传统的封建的儿

童教育思想锋芒卓然毕露,受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

爱。鲁迅先生同时另有一篇《我的兄弟》题材一样,人物相同,不过

只叙写了拆毁儿童玩具风筝的错误,而《风筝》一文却挖掘了更深刻

的思想内涵。

16.风筝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

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

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

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

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

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

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

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

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

《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

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

作品之一。

1926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

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

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

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

论幻想。1927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

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

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

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

《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

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

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

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

《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

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

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

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

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1019日病逝于上海。

《风筝》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

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

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

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

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满字里行间,这更是文

章的动人之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之情;

2)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

素养。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1、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②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3、读课文,了解大意

(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

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

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风筝》诗,把阳春季节儿童在草

地上争相放风筝的情形写得活泼可爱,读来令人欣喜。可是,看到风

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

(三)整体感知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

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

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

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

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

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

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4、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2题要让学生品味课

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

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

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3题要让学生学习鲁迅知错就改

的可贵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教

育观。4题体现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

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

性阅读特征。)

(五)加深感悟

1.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进一步深切感悟课

文的思想内容。

师:自由朗读第34段,说说小兄弟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说明他酷爱风筝。

生:“惊呼”、“跳跃”说明他天真活泼。

师:这里还可以看出他热切向往放风筝。

生:“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害怕兄长,软弱,胆

小。

生:他做蝴蝶风筝说明他心灵手巧。

生:“多病,瘦得不堪”说明小弟体弱多病。

师:“体弱多病”该怎么办?

生:该多照顾。

生:该多锻练,比如说去放风筝。我爸爸是医生,他说多参加户

外活动,能提高抵抗力,对健康有益。

师:大家说得好极了,谁能总结一下小弟的形象特点?

生:天真、活泼、聪明、瘦弱。

生:可爱,又可怜。

师:为什么说可怜?

生:他身体不好。

生:我觉得最可怜的是他痴迷风筝,却只能“呆看着”而且“苦

心孤诣”制作的风筝却被哥哥残暴地毁掉了。

师:说得真精彩,文章越是把小弟写得可怜,就越反衬了“我”

感情重负的力量。那“我”在这部分里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古板,连看风筝都认为“可鄙”。

生:粗暴、野蛮、残酷。

生:非常专制,凶神恶煞。

生:我不同意用这些词,因为作者只希望小弟读书,不玩风筝,

他是为小弟好。

师:“我”是风筝的毁坏者,更是精神的虐杀者。因为“我”毁

掉的不只是一个风筝,更残酷地扼杀了儿童好玩的天性。虽然“我”

的立场是好的,结果却很糟糕,老师说的这些大家同意吗?

生:我也觉得他是好心坏事。

师:看来“我”还不是“罪魁祸首”?那真正的“凶手”是谁呢?

生:……

师:那大家讨论一下吧。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或许一经思维碰撞,难题倾刻瓦解。

生:大概是封建思想吧。

师:对,“我”当时也是一个少年,平时受封建思想的熏陶,耳

濡目染以至潜移默化,思想受到毒害而不自知,才做出这样的事。因

此,“我”也是一名受害者,而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才是真正的

罪魁祸首。这是时代和历史的悲剧。

2.学生表演看风筝、毁风筝、当面悔过这三个情节,以合作形式

多角度解析主题,课件展示结果。

师:大家还有话想对文中的“我”说吗?

生:古人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你有错就改、严于自责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这不是你的错,都是社会惹的祸。

生:其实你对小弟非常关心爱护,非常希望他能专心读书。因此,

他不会怪你的,你就不要一直悲哀下去了。

生:我要把你的事告诉我爸,希望他双休日别老是把我关在家里。

(六)课堂小节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

亲情,表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吹奏了人情美的

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请同

学们再次走进《风筝》的世界……(教师播放《风筝》朗读磁带,大

屏幕展示山东潍坊风筝节的相关画面)

(七)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课文与《满天的风筝》(课后研讨与练习三)一文所蕴含的感情

有什么不同?

2、课外阅读鲁迅《野草题辞》,写一篇读书心得。

(本环节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

要能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创意说明

《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

上册。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缺乏必要的知识

准备,而本文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或图书馆

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作品及风格,了解课文创作的背

景,以便课上交流。

运用多媒体手段激情引趣,以情感角度切入,运用“复线并行”

的结构组织教学,“说”、“读”、“演”、“解”,将多种能力的

训练渗透其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示

自我的舞台,解放其思想和个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多角度,

有创意地理解主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除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还创设了一个与作品中与人物对话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文本,充分解

读,完成角色互换,直白内心。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探究

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在培养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的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获得审美的重塑与提高。

《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掌握十二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在

“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

3、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小兄弟”的歉

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之情;

2)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

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课文;准确理解在特

定社会背景下兄弟之间的感情,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

精神。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1、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3、读课文,了解大意

(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

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

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风筝》诗,把阳春季节儿童在草

地上争相放风筝的情形写得活泼可爱,读来令人欣喜。可是,看到风

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

(三)整体感知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

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

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

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

①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②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

③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④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⑤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

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4、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五)加深感悟

1.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进一步深切感悟课

文的思想内容。

师:自由朗读第34段,说说小兄弟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说明他酷爱风筝。

生:“惊呼”、“跳跃”说明他天真活泼。

师:这里还可以看出他热切向往放风筝。

生:“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害怕兄长,软弱,胆

小。

生:他做蝴蝶风筝说明他心灵手巧。

生:“多病,瘦得不堪”说明小弟体弱多病。

师:“体弱多病”该怎么办?

生:该多照顾。

生:该多锻练,比如说去放风筝。我爸爸是医生,他说多参加户

外活动,能提高抵抗力,对健康有益。

师:大家说得好极了,谁能总结一下小弟的形象特点?

生:天真、活泼、聪明、瘦弱。

生:可爱,又可怜。

师:为什么说可怜?

生:他身体不好。

生:我觉得最可怜的是他痴迷风筝,却只能“呆看着”而且“苦

心孤诣”制作的风筝却被哥哥残暴地毁掉了。

师:说得真精彩,文章越是把小弟写得可怜,就越反衬了“我”

感情重负的力量。那“我”在这部分里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古板,连看风筝都认为“可鄙”。

生:粗暴、野蛮、残酷。

生:非常专制,凶神恶煞。

生:我不同意用这些词,因为作者只希望小弟读书,不玩风筝,

他是为小弟好。

师:“我”是风筝的毁坏者,更是精神的虐杀者。因为“我”毁

掉的不只是一个风筝,更残酷地扼杀了儿童好玩的天性。虽然“我”

的立场是好的,结果却很糟糕,老师说的这些大家同意吗?

生:我也觉得他是好心坏事。

师:看来“我”还不是“罪魁祸首”?那真正的“凶手”是谁呢?

生:……

师:那大家讨论一下吧。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

生:大概是封建思想吧。

师:对,“我”当时也是一个少年,平时受封建思想的熏陶,耳

濡目染以至潜移默化,思想受到毒害而不自知,才做出这样的事。因

此,“我”也是一名受害者,而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才是真正的

罪魁祸首。这是时代和历史的悲剧。

2.学生表演看风筝、毁风筝、当面悔过这三个情节,以合作形式

多角度解析主题,课件展示结果。

师:大家还有话想对文中的“我”说吗?

生:古人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你有错就改、严于自责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这不是你的错,都是社会惹的祸。

生:其实你对小弟非常关心爱护,非常希望他能专心读书。因此,

他不会怪你的,你就不要一直悲哀下去了。

生:我要把你的事告诉我爸,希望他双休日别老是把我关在家里。

(六)课堂小节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

亲情,表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吹奏了人情美的

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请同

学们再次走进《风筝》的世界……(教师播放《风筝》朗读磁带,大

屏幕展示山东潍坊风筝节的相关画面)

(七)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课文与《满天的风筝》(课后研讨与练习三)一文所蕴含的感情

有什么不同?

2、课外阅读鲁迅《野草题辞》,写一篇读书心得。

眼保健操怎么做-秘密山洞

平顶山市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4:3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306412276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平顶山市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平顶山市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df

上一篇:风筝读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风筝鲁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