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学者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
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之巨大是并且做出了极大的贡
献,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鲁迅对他人或是别人对他的个人评
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别人对鲁迅个人评价1
鲁迅先生之死,应该说,这是世界的损失,不是单独中国的
损失,所以对于这位文化战士,艺术巨人,怀着永久哀悼的,也
不仅是中国人。
当鲁迅先生死时,我正在东京,记得那是1936年10月19
日的早晨,我翻开《读卖新闻》,一个鲁迅先生的像,一个《亲
日文学家鲁迅之死》的标题,映入我的眼中,使我突然起一个震
悸。
哦!鲁迅先生死了!这战士,他舍我们而去了,他永恒的休息
了。
同我邻室的一位朝鲜文学家金时昌君,是我们帝大的同学,
他在编辑一个进步的叫做《堤防》的文学杂志。在洗脸时,遇见
我,他以哀戚的声音,向我说:“鲁迅様死了!”
“是的,鲁迅様死了!”
我回答着。我们的眼都红红的。我继续说:“鲁迅様不仅是
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也是世界上一切被压迫民族的。”
“是的,我们朝鲜人,有正义感的朝鲜人,对于这位巨人是
不能忘记的。”
说着,我们相对流下泪来。
我到帝大去,在参考室内,遇到几个研究中国文学的同学,
有的人在翻阅鲁迅先生的遗著《中国小说史略》的增田涉的译本。
他们看见一个中国人的我,仿佛想慰唁似地说:
“鲁迅様死了,留着这些宝贵的遗作的鲁迅様死了;这是可悲
的事情呀!”
我到考古学教室去,史学教室去,遇到的熟人都是这样表示
着叹惋的意思。而文哲学系中的护手江泰君、大中臣君、齐藤君,
几个平时特别欢喜研究鲁迅先生的著作者,更加流露着悲戚,这
些悲戚是发自内心的。
这之后,我很留心去搜集关于哀悼鲁迅先生的*。在《改造》、
《中央公论》、《日本时论》等较大的杂志中,都登载着哀悼的
*;《中国文学月报》并且出过一个特辑。有些画报中,印有先生
的遗照和手迹的,我也买得来。如新居格、增田涉等,都出其平
时藏先生的遗墨刊布出来。在国人中,有郭沫若先生的一篇哀悼
文字,登在《帝大新闻》上。这一些统计来不下二十几篇文字吧!
搜集来的杂志画报和剪贴的报纸,现都已经散失了。
记得有一天,我买了好几本登有哀悼鲁迅先生文字的杂志。
在看过坂东氏的端砚展之后,我坐在上野前松屋食堂里,吃着饭,
我翻检着,忽然不禁流下热泪来。侍女向我惊异地望着,以为我
有什么伤心的事情。这一天,我是应原田淑人先生的约,去看上
野博物馆新陈列的汉封泥和汉碑的珍贵拓片的。天上下着雨,我
撑着伞子走着到博物馆。我不知所以然地这样悲哀。在博物馆里,
我看了陈介祺氏所藏的几百颗封泥,这是用金钱夺取我们的珍
物。另外一颗汉倭奴国王的印,这是日本国内发掘得来的,于此
还可见中国同日本古代的关系。我想:死去的鲁迅先生,他是收
藏许多墓志汉画的,对于这一定也是欢喜的吧?我们不仅失去一
位新文化的导师,而且我们也失去一位整理中国文化遗产的学
者,这是永远无方法补偿的。
这之后,我们在东京,曾为鲁迅先生开过一次追悼会,是在
神田日华学会举行的。到的人非常多。这一天,自己因为帝大的
几个教授的约定,去看岩崎家静嘉堂文库藏书的,里面都是我们
宋元以来旧刊的宝藏。文库在市外的山里面。等我急急地赶回来
到会场,佐藤春夫氏的演讲已经完毕了,流着眼泪走出来。即是
这眼泪,也可看出深厚的情谊。那天演讲的,还有郭沫若先生和
其他的朋友们。临走,我取了一束鲁迅先生遗像前的菊花,一直
供到不久离开东京的时候。
在报纸上,对于鲁迅先生逝世的记载,是有着许多不同的意
义的。有的叙述过去的交往,如山本实彦和新居格等。而增田涉
氏,对于先生特别有亲厚之感。最奇特的是《读卖新闻》对于先
生加以亲日文学家的头衔。使我钦佩的是《文学案内》所登载的
秋田雨雀氏、佐佐木孝丸氏几个人的短短的文字。他们说:“称
鲁迅为亲日文学家,也可以说中国的文学家中,多是亲日的,他
们对于日本良善的民众,非常亲密,而对于日本帝国主义者,则
非常厌恶。”这话正是针锋相对的、正确的言论。
鲁迅先生正是中日向上的文化的连锁,他以全力促进中国文
化,同样也想促进日*化。日*化却在暴横的军阀压迫下,窒息而
死了。在先生死之后,而日本帝国主义者,搅乱着两个民族和平
的生活,便对中国爱和平的民众残杀起来,这是日本帝国主义的
罪恶,是我们民族的不幸,也是日本良善的民众的不幸。我想,
在海之东,在海之西,在许多哀悼鲁迅先生的人的心中,一定共
同蕴蓄着反帝的正义,来继承先生的遗志,努力奋斗以求和平去
发展各民族真正的永恒的友谊的。
别人对鲁迅个人评价2
“在不触及毛泽东和鲁迅这两位思想家的前提下,我们是无
法讨论20世纪的中国的。”
在社会主义政权正式建立后,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对上述这句
话表示了认同,从而表达他们对于使封建秩序土崩瓦解的革命思
想的敬畏。但是最近,中国国内开始有了“消除鲁迅”的趋势与行
动。主管发行大部分中小学生教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今年9
月份的新学期开始,删除了初一语文课本中鲁迅的散文《风筝》。
出版社和一部分教育界的相关人士这样解释道:“(鲁迅的*)
内容难度太大,学生无法理解,从而使得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厌
恶”。用这样的理由来解释对于删除这部被誉为鲁迅散文中的精
品的作品的原因,显然是无法让人释然的。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发生了。之前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时被(从课本中)删除时
用的也是同样的依据:在十年和六年前,上海市和北京市都以“对
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为由分别从初中、高中教材中删除了该作品。
事实正是如此:1920年之后曾经先后有130篇鲁迅的作品
被用于教材中,但是到现在大约只剩下了15篇了。作为足以让
中国自负的思想家乃至革命家,并且同时作为全世界最优秀的作
家的鲁迅,为何会遭受如此这般的冷遇呢?这真的是为了给学生
减负的措施吗?
为了得到真正的答案,我们还得回归到其作品内容当中。
1925年发表的《风筝》,讲述了鲁迅折磨不会放风筝的的弟弟
的故事。通过回顾幼时对待弟弟的所作所为,他谴责了自己的良
心。但是鲁迅真正想表达的是,无法抵抗来自兄长不当的压力的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3:5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28723227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名人学者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名人学者对鲁迅的一些个人评价.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