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讲学稿 惊惶—— 瑟缩——
【教材分析】 恍然大悟——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虐杀—— 瘦得不堪——
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苦心孤诣——
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4.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 ①《风筝》选自散文集《野草》,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此
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 )
教学目标: ②本文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显得真切感人。 ( )
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会分析、理解文章中的重点,难点句子。 ③“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这
2.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一句中之所以用“无可把握”是“我”没有机会补过,这是“我”没有
3.体会作者用词不达意准确、形象地来描写人物在活动中的动作、神态特点。 预料到的,所以说这悲哀是“无可把握”
4.学习作者严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的。 (
教学重点: )
1.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难句。 ④文章一开始,对北京冬季放风筝的景色描写属闲来之笔,没必
2.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要。 ( )
3.学习作者的精神。 5.填空。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大意。
教学难点: 第一部分(1、2
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工,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段), 。
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第二部分(3、4段),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
教学方法:讲练法
一、预习提纲
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伶仃( )( ) 憔悴( )( ) jué( )别 点zhuì( )
xián( )恶 sè( )缩 苦心孤诣( ) 虐( )杀 宽
恕( )
2.多音字注音:
凶恶 ( )
恶 恶心 ( )
嫌恶 ( )
什物 ( ) 劳模 ( )
什 模
什么 ( ) 模样 (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伶仃—— 憔悴——
点缀—— 诀别——
第三部分( ),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
第四部分(9~12
段), 。
二、导入新课
1.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
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
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2.介绍作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
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立志学医,希望用
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1918年初,鲁迅参加了陈独秀
主编的《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置身于当时的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旧
礼教和旧文学的伟大斗争的前列。同年5月,他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第一
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中
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接着,鲁迅还发表了《孔乙己》、《药》、
《故乡》、《阿Q正传》等十几篇小说。鲁迅是择取中国文化遗产优秀成分
和采用外国良规加以融合发展,创造现代小说的杰出代表,并成为中国现代11文中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3.背景知识:《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 。
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12.“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世界的苦闷和对现是社会的抗争。《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
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
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
三、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 13.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4.故事情节:
5.我的感情变化: 。
四、研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4. 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6. (1)试说一下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情?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
。 15.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
(2)事情发生前后,作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试找出相关的语句说明。 而觉得沉重?
。
。
7. “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 16.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
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
8.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
。 17.学习这篇文章,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它们是:
9.“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
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
的天空中荡漾了?
。 。
10.第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四、学习反思
情?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从学习方法上的收获是: ;
。
当然,我从课文内容上,也受到了为人处事的启23.“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中的“铅块”
示: ;或人生感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悟: 。
第二课时
继上节课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探究疑难。
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 。
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六、能力挑战
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24.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意象鲜
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明又耐人寻味的话。
五、精段赏析 例句:孩子紧紧地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
阅读课文第3、4、5三个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仿句: ,不, , 。
18.“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一句25. 阅读第二部分(3-1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中的“掷”“踏”能否改成“扔”和“踩”,为什么? 1.概括选文大意。
。
2.“我”对“放风筝”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小兄弟又是怎样的态度?说明
了什么?
19.“我恍然大悟似的”,文中的“我”悟到了什么?
。
3.第三段中对小兄弟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
20.“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一句中的“果然”两字4.概括第四自然段的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包含什么意思?
。
5.第四段对“我”运用了 、 描写,表现了我 。
21.在文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并摘录下来。 对小兄弟用了 、 描写,写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
6.用自己的话概括第四段的事件。
22.童年的你有类似文中小兄弟的经历吗?如果你是小兄弟,面对这样的遭 。
遇,你会怎么做呢? 7.第四段中表现小兄弟情态的两个词是 、 ;表现我的情态的两个词
是 、 。
8.联系上下文回答,弟弟为什么要“偷着做”风筝?这说明了什么?
。
9.“我”损坏了弟弟的风筝,表现“我”什么特点?弟弟对于这一幕是什么 A、绝别 笑柄 尘封 惊慌失
样的表情和心理? 措 ( )
B、什物 糊涂 宽怒 苦心孤
。 旨 ( )
10.“然而惩罚终于轮到我了”中“惩罚”指什么? C、肃杀 虐杀 点辍 恍然大
悟 ( )
。 D、吐雷 堕落 惩罚 毫不忆
11.“我”知道对不起弟弟时,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弟弟的态度怎样?及 ( )
“我”的心情如何? 四、判断下列各句运用修辞的正误。(对√,错×)
A.“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底,伶仃地显出僬悴可怜的
。 模样。”这
12.从选文看,“我”是怎样一个人?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 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 ( )
。 B.“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采用了比喻的
1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中的“不幸”应该怎样理修辞。( )
解? C.“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 ( )
。 D.“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采用了反复的修
14.第11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辞。 ( )
五、简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感到“惊异和悲哀”,应如何理解?
[课时训练] 2.为什么说“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
训练一 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一、《风筝》选自散文诗集 ( ),作者 ( ) ,原名( ) ,
字(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家, ( ) 家、 ( ) 家。他写的第一部小说集( ),3.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蟹风筝突然落
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为话文小说是( ) 。 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嫌恶( ) 瑟缩( ) 什物( ) 苦心孤诣
( ) 4.如何理解“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
宽恕( ) 丫杈( ) 惊惶( ) huǎng( )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
然大悟 心。”
mú( )样 nüè( )杀 jué( )别 伶dīng( )
三、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划线,将正确地字写在括号内。
5.“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
意把自己写得很粗暴,这又是为什么?
6.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 (二)“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
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四周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
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
训练二 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6.“惊异”、“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是为了强调小兄弟 ,
(一)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为什么会这样
园拾枯竹。我 ① 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问堆积杂物的小屋去,呢?
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
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7.关于“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这一句的理解
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是
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欺瞒了我的眼睛,这
样 ②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
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8.为什么作者对于小兄弟的回答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
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 根据课文,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动词。 9.为什么作者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A.拉 B.抓 C.掷 D.扔 E.踩 F.踏 除了形容天
2. 结合上下文,在文中划线处填上两个适当的成语,并解释。 气之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① :
训练三
② :
3. 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内容。
4. 画出关于小兄弟的动作描写,并分析其中一处的作用。
满天的风筝
周粲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
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
儿时,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出去。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多丈远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忽
放。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我眯着双眼,然都不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
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风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手艺。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
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别人的风筝的;多,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一个灵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
因为放风筝,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二哥有一份满足,也有一份骄傲。
放起风筝来。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把上面的短文与课文《风筝》相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1.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从 切入叙事,记叙的事情都与
去。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有关。
可差得远了。那时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于横街,车子的数2.两篇文章不同的是前者着重记叙的是 ,后者着重记
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叙的是 。文体不同《满天的风筝》是 ,《风
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但是筝》是 。
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少冒险精3.比较两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兄弟关系。《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
神,而是因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驾会打。父亲管我们,管得很严。但我们也有 ,《满天的风筝》中的兄弟关系
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是: ,但两者都体现了真挚的手足情。
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就可以爬到4.比较这两篇文章的主旨和感情基调。
屋顶上去。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屋顶上《风
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料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筝》
二哥就喊:“放线!放线!快!„„”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 。
上的线拉出来。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满天的风筝》
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让另一端对着
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飞了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3:5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28701227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风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风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