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教学者看来,新教材更接地气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
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课文中,9篇被更换,单元顺序也做
了较大调整。
在一线教学者看来,新教材更接地气,有不少可圈可点
的地方。
课文
更换9篇,改动1篇
今年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
教材中,30篇课文,有9篇被更换,一篇文章有改动。
删掉的课文:
沈复的《童趣》
流沙河的《理想》
《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
真好》)
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
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
梁衡的《夏感》
蒲松龄的《山市》
2
鲁迅的《风筝》
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
新增的文章: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魏巍的《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
马及时的《王几何》
贾平凹的《风雨》
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
纪昀的《河中石兽》
吴承恩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改动的文章:
《论语》十则改成了《论语》十二章,节选内容略有变
化。
结构
单元顺序大调整
“没有《风筝》了,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八年级学生王
浩然翻看过新教材后说。在他看来,鲁迅的《风筝》是七年
级语文教材里最难懂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理解,对于七年
级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好掌握。”郑州七中初中部语文组组长、
3
郑州市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张玉明说,新教材用史铁生《秋天
的怀念》代替了这一亲情主题的文章。
张玉明说,以往的写作融合在“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中,
新教材有了单独的写作板块,每个单元明晰了写作的主题。
“文言文的分量也加重了。”整个初中阶段必考增加了11篇古
诗词,“这传达了注重古文化的信息。”
旧版语文教材的开篇为王家新《在山的那边》,而新版
调整为莫怀戚的《散步》,从单元上来说,由以前的人生体
验转而为家庭亲情。
“第一单元讲亲情,第二单元讲学习生活,再到自然美景、
人生体验,新版教材由浅入深,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从事语
文教学工作20余年的张玉明认为,新教材的章节顺序更接
地气,“编排更紧凑,主题也更集中。”
分析
教材修订紧跟社会变化
2012年初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
新课程标准,部分学科新教材去年秋季投入使用,语文新教
材今年才和师生见面。“去年用的是新课标,但语文教材还是
老教材。”一位一线语文老师说,今年新修订的教材将更加有
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新教材的修订有详细的说明,其修订
原则为落实2011版新课标要求,吸收合理化建议,实现平
4
稳过渡。
修订内容主要是:框架微调、阅读单元的调整(撤并单元、
调整次序)、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练习、明
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课后练习的调整。
一般来说,教材每隔一个周期都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
一来吸收新的文学成果,二来紧跟社会变化。“七年级上册是
变化的起点,第一轮教材修订中可能就会出现莫言的文学作
品。另外,将来的说明文中可能会有中国航天科技的一些内
容。”张玉明分析说。
观点
初中生的阅读不宜过于深刻
“删除鲁迅的一些作品,我认为是正常的编辑思路。”昨
天,青年作家赵瑜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赵瑜认为,初中的孩子,大部分还停留在语言的基础训
练以及修辞训练上,接触的内容不宜过于深刻,重在接地气,
有常识,且有趣味。
赵瑜说,鲁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岁以后写的,内容不
适合初中生阅读。
“《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
赵瑜认为,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
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
“让孩子过早接触鲁迅,不如让他们接触宫崎骏、自然科
5
学以及课外活动。”赵瑜认为,初中生的阅读,不论是课内还
是课外,都要多在知识、孩子气等浅表层面,“一定年龄进行
一定的阅读。”
他说,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
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
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
知识性和趣味性。
6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3:5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284852276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教版语文教材删掉鲁迅文章专家称过于深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教版语文教材删掉鲁迅文章专家称过于深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