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1-27 03:43:44 阅读: 评论:0

宋荣子-散文诗二首教案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2023年11月27日发(作者:切音)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篇课文。它是现代

着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于19251月写的一篇散文

诗,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鲁迅的文章过去在中学语文

教材中选得较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的教材受当时政治的影

响太大,过分强调鲁迅革命性、战斗性的一面,所以选的鲁迅作品往

往充满了火药味,这使学生读了不少鲁迅作品,到头来却并不喜欢鲁

迅。其实,鲁迅作品中既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

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真情的感人作品,这次教材选编的

《风筝》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风筝》为我们讲述的是一对兄弟童

年时代游戏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童年,童年生活是充满快乐的,童

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误解,有阴云,但童

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风筝》不仅是表现

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

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

行探究性学习。

1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

感知课文;第二课时反复阅读,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

性学习。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

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

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

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

阅读,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课后学生还有些

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

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

指导归纳法等进行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过程】

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

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

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

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新课

a.作者简介。

b.生字释词(点击幻灯片)

三、感知

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

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或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

四、质疑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

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

3

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

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启

发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五、拓展

练笔:如何看待文中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

使。?(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

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

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

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下节课继续研读课

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风筝》这一课内容,从

中我们了解了儿童时候鲁迅先生与他小兄弟之间的亲情,但从现在看

来,鲁迅先生却是一看到风筝,就想起儿时对小兄弟放风筝和做风筝

的态度,心里面就只有悲哀和沉重。那后来几十年过去了,鲁迅先生

的心情有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深入

体会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意义。

4

二、合作探究

[设疑探究]14段)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

问题,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

堂笔记本上)

课件出示问题组:

①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

下文)

②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

空中荡漾了?(提示:把风筝看作春天的象征)

③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

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

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教师小结]

①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

开始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

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

哀。

②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

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

筝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

5

漾了。

③看得出神、惊呼跳跃从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

很喜欢放风筝。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

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

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

[朗读研讨]512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后半部分,注意朗读时的语速和情感。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学生朗读时教师细听,检查

学生的朗读水平)

引导问题探究,解决好如下问题

(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

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

同意见全班讨论)

课件出示问题:

A.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

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

样的感情?

B.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

C.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

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互动小结]

这一幕,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

6

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文中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隐含

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

但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

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

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

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

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

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

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

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

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

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

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

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三、体验拓展

1.阅读周粲的《满天的风筝》将他的这篇文章和本问文做比较,

看看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何不同?

2.现在离周六还有X天时间,请大家抽空做个风筝,一起来操场

上放风筝。

【教学感悟】

《风筝》一文,意蕴丰富,因为此文为我们提出了如何进行儿童

7

教育的问题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等等,具有

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都具有广泛地指导性,可以让我们体会人间至

爱真情,学习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

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由于读者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

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使读者面对同样的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

受,所以在教学中,我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和珍视学生独

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以人为本。教学中拟让学生反复阅

读,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

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

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各抒己见,相

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合作探究,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

康情感。

教务网登录入口-高考口号

《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3:43: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27824227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风筝》优质课教学设计.pdf

标签:风筝鲁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