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风筝》课文及教案
教师撰写优秀教案,是教师不时反思、改进自身教学的一种方法,
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
是教师自我教育和生长的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上册
《风筝》课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风筝》课文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
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
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
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
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
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
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
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
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
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
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
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
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
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
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
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
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
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
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
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
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几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
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
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
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了解“我”对
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无法把握
的悲哀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
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由鲁迅和他弟弟
关于风筝的故事引入课文:强调鲁迅的心曾因为风筝的事而沉重过,
设置疑问,引入课题
二、作者简介、背景简介
三、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üè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
堕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恶 怒nù 愤怒 堕duò堕落
赚zhuàn 赚钱 恕shù 宽恕 坠zhuì下坠
诀jué 诀别
决jué 决定
抉jué 抉择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
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
不记得了。)
③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二)思考:寻找误解和冲突
1、弟弟喜欢放风筝吗?程度如何?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2、“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3、“我”是如何毁坏风筝的?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
这些动词的作用
“伸手折断”、掷地、 “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
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
“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思考:自我反省 感受亲情
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
果怎样?
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他和我一样,早已有胡子了”
办法二:“讨他的宽恕”--“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结果:失败
3、“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
“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
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
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五、合作探究
1、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远
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
(1) 生交流
(2)师总结
2、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不许
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1)生分小组讨论
(2)师总结:“精神虐杀”是指“我”扼杀了弟弟喜欢风筝的天性。
“这一幕”是指我粗暴、蛮横的拆毁了弟弟的风筝。“游戏是儿
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
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3、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
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
含义?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
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
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
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
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
的悲凉。)
六、总结:
1.本文饱含了作者的哪些感情?把全篇抒写感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
体会作者感情。
悲哀、自责、后悔、同情。
2.从作者对待、处理风筝事件中,可以看出鲁迅哪些精神品质?
严于解剖自己 知错必改 勇于自责反省 为人严肃 善于思考
七、拓展延伸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在当时
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
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
“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
的看法或对游戏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风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得成功在于: 能把《新课程》崭新的理念在上课前一节
课先和学生讲清楚,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
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要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
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
本文发布于:2023-11-27 03:4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276482276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风筝》课文及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风筝》课文及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