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古诗词名篇带赏析_古诗文赏析大全
唐宋诗词多表达诗人的情感与追求,学习唐宋诗词,还有利于我们继
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从而建立贯穿古今的思想体系,形成
中国人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念。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唐宋古诗词名
篇带赏析,供大家参考。
唐宋古诗词1
长干行·赏析·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会。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接着诗文以年龄为界限,描写了少妇的婚后生活。
从“十四为君妇”到“千唤不一会”,描写了少妇刚刚出嫁时羞
怯、可爱的形象。用笔细腻,刻画真实。
从“十五不可触”到“岂上望夫台”,叙述了少妇婚后开始显露
出幸福表情,和丈夫的感情亲亲密密、如胶似漆。同时这里用了尾生
抱柱和望夫台这两个典故,强烈地渲染了少妇对丈夫忠贞不渝的感情。
但是这样美满的生活没有过多长时间,一个“岂”字暗示后边的分别,
起到了转折作用,诗文自然过渡到了下边的分别。同时这个字也暗含
了少妇对和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的怀念和对与丈夫分别的无奈之情。
从“十六君远行”到“瞿塘滟滪堆”,这四句描写的是丈夫远行,
少妇在家日夜 挂念的情景。少妇没有丈夫的消息,所以,心中思绪万
千,突然想到了滟滪堆,那个地方最容易出事故。诗中精选了一个
“滟滪堆”,生动地刻画了少妇内心的心理变化。仿佛正在眉头紧锁,
担心丈夫的少妇就在眼前。“猿声天上哀”烘托了少妇内心的深深担
清人爱新觉罗·弘历: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回折,
一往情深。(《唐宋诗醇》)
唐宋古诗词2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赏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大概写于天宝初李白在长安时,因为当时他政治理想没有
实现,所以,心中郁闷孤寂,借这首诗一发心中的抑郁之情。《月下
独酌》有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诗人在首句描绘了一幅独饮的画
面,为整首诗提供了一个背景。在花丛间摆放着一壶美酒,这是一个
很优美的环境,如果此时两三个好友相邀在这里谈笑欢饮该是很惬意
的事情,但是一个“独”字,遏制了这种可能,诗人是一个人在这里
喝闷酒,这美丽的景色反衬了诗人孤独的身影,诗人越发显得孤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虽然自己形单影只,但是诗人并
不甘心这样寂寞地独饮,他看到了天空的明月,还 有自己的影子,这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人饮酒渐渐进入醉态,开始载
歌载舞起来,诗人歌唱时,看到月亮在天空中徘徊不去,好像倾听着
他的歌声。身舞影动,因为诗人在酒醉中舞姿很不规范,所以,在月
光下诗人的影子也变得零乱,在模糊中好像诗人在和影子一起跳舞,
这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啊。诗人一个人自娱自乐,把酒言欢,竟然好似
比和他人共同饮酒更加欢快、热闹,从中可见诗人旷达的心胸。“醒
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诗人醒时和明月、影子欢娱,非常快乐。
待到自己酩酊大醉,停下来的时候,月光和身影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这四句中,诗人与月亮、影子好像相交多年的老友。无情的月亮和影
子在这里却变得满含深情。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最后,诗人真诚地和明月、身影
表白要永结无情游,约定在银河相见。诗人不忍和它们分离,于是诗
人想到这个“无情游”,无情游就是忘掉世间的利害,忘掉自身的存
在,也忘掉他人的存在,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诗人就永远
和月亮、身影不再分离了。诗人和月亮、影子共同去银河过逍遥自在
的快乐生活,这是何等的自由、逍遥啊。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其二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第一首赏析:“长相思,在长安”,第一句直接表白自己身居异
地,思恋的人在长安。
接着诗人描写景物,寄情于景。“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
色寒”,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着,微霜冷凄凄,落在竹席上,使 竹
席都透着一股寒意。这个深秋充满寒意的景色,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
也是和这景色一样孤单寒冷。
生动鲜明地表现了思念之痛。
“长相思,摧心肝”,这样相思,日日夜 夜 长久下去,怎不摧折
人心肝?诗人直抒胸臆,表达思念之情,表达直率,言尽而意无穷。
这首诗语言朴素明朗,感情真挚,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二首赏析:首句“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诗人
写了在春日里的一个黄昏,夜 幕降临,花朵此时好像含着烟雾,变得
朦胧。明月升起,皎洁的月亮照得人愁闷得无法入眠。诗人在这里用
“日色尽”、“花含烟”、“月”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恬淡肃静的环
境,用笔细腻,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诗人用一个工整的对仗
句,写诗中女子刚刚弹过赵瑟,凤凰形状的瑟柱刚刚停下来,接着她
又拿起蜀琴,又准备弹奏鸳鸯弦。“凤凰柱”和“鸳鸯弦”暗示了女
子实在思念自己的爱人啊。女子内心不能平静,绵绵思念之情,就寄
托在了赵瑟和蜀琴中了,乐声不止,思念不停。
接下来“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女子希望春风能
把曲中之意寄送到爱人所在地嫣然。男人如火之热情,女人则如水,
她不怨恨,她只是把满怀心事托与春风,希望春风能把曲中意带给爱
人。“寄燕然”点名了她的爱人是出征了。诗人将女子的思念之情写
得曲折委婉而又情感绵长真挚。
“忆君迢迢隔青天”,虽然诗人已经让春风送给爱人自己的思念
之情,但是,女子还 是叹道,和爱人像隔着青天那样遥远。看来春风
也不能缓解女子的思念,女子依然是一片惆怅茫然。
心痛。
这第二首比第一首的言语更朴素自然、委婉曲折,因为这首描写
的是女子的思念,所以在表达上明显比第一首要委婉。诗人在这里灵
活运用想象、比喻等手法,将一个多情可爱的女子思念丈夫的心理描
绘得惟妙惟肖、细腻生动。
【后人点评】
明人桂天祥:音节哀苦,忠爱之意蔼然。至“美人如花”之句,
尤是惊艳。(《批点唐诗正声》卷七)
唐宋古诗词4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释】
⑴关河令:《片玉词》“关河令”下注:“《清真集》不载,时
刻‘清商怨’。”清商怨,源于古乐府,曲调哀婉。欧阳修曾以此曲
填写思乡之作,首句是“关河愁思望处满”。周邦彦遂取“关河”二
字,命名为“关河令”,隐寓着羁旅思家之意。自此,调名、乐曲跟
曲词切合一致了。
⑵时:片时、偶尔的意思,晴:一作“作”,暝:黄昏。
⑶伫听:久久地站着倾听。伫,久立而等待。寒声:即秋声,指
【赏析】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这是一首
客旅之词。全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
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作者意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
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
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词中刻画寒夜酒醒,百无聊赖
的孤苦形象,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来刻画孤凄意境。这种凝练深
沉的风格,与周邦彦小令词高华清丽的主流风格有所不同。
这首词写羁旅孤栖的情景。词的上片写日间情境,于明处写景,
暗里抒情,寓情于景;下片写夜间的情景,于明处抒情,衬以典型环境,
情景交融。
唐宋古诗词5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①,凭高酹酒②,此兴
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③,曲江池馆④,应待
人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浙江
③灞(bà)桥:在长安(今西安市)东面的灞水之上,为唐人送别之处。
④曲江:曲江池,位于长安(今西安市)南郊,曾是唐时极为富丽的
优美园林。
【译文】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歌,
站在高处把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了?灞桥边的如烟翠
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
胜利归来。
【鉴赏】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秋天,陆游四十八岁。当时他
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在这一时期
当中,陆游积极向宣抚使王炎献计献策,前方的有利形势以及军旅中
的实际生活激发起作者收复长安的强烈愿望。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关心
战事的进展、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与陆游其他诗
歌一样,词里洋溢着浓厚的爱国激情。
上片写登高酹酒。开篇二句描绘西北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
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
边地前线的雄浑画面,为诗人登高酹酒提供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背
景?“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三句,诗人正面出场,通过两
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展示出诗人热爱祖国而又无比乐观的襟怀。
一是"悲歌击筑",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二
是"凭高酹酒",这里不只是奠祭为国捐躯的将土,更重要的是预祝收
复长安,获得全胜。"此兴悠哉"一句,无保留地抒发了这一壮志豪情,
并引出下片。
下片写遥望长安,期待胜利。"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幕云开"二
句,以拟人的手法,移情于景。作者高兴地发现,原来漂浮的暮云不
知何时已经散去,展露出十六日晚上分外皎洁的明月,把诗人遥望中
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人对
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自然条件,诗人
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从南郑瞄向长安,目标是
如此集中、清晰。诗人仿佛真地看到长安城外灞桥两岸的烟柳在迎风
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
军队早日胜利归来。
这首词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描绘出上至"明月"、"暮云",
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具有明
显的浪漫主义情调。词中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
韵味。
唐宋古诗词6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简析】
春风戏弄着柳条,小径流动着花香,正是清明雨过后的大好时光。
然而一位深锁朱楼的女词人,却正为春而烦恼,正在怨恨春的迟迟不
去。她的怨春,自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春日往事。但在此时,无心细说,
却只顾去责怪那扰醒她的春莺。莺声呖呖,啭得正巧,可在她听来,
却无非愁声。莺儿全不关情,在绿杨影里、在海棠亭畔、在红杏梢头,
到处是它们巧舌如簧,到处是它们的娇语媚音。可叹可悲,在如此惊
耳的啼春声中,竟有一人,塞耳厌听,如坐愁城。
【赏析】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实际上
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上片“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两句,描绘出一幅风和日
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迟迟春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
迟”,“迟迟”指日长而暖。“弄轻柔”三字,言和煦的阳光在抚弄
着杨柳的柔枝嫩条。秦观《江城子》词:“西城杨柳弄春柔。”“弄”
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动鲜明。对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间小
径上,一股暗香扑鼻而来,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长,
清明过后,却遇上阴霾的天气,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犹如给女主人
公的内心罩上了一层愁雾,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看
来开头所写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
不然和煦的阳光与云雾是很难统一在一个画面上,也很难发生在同一
时间内。“云锁朱楼”的“锁”字,是一句之眼,它除了给读者云雾
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
“锁”字蕴含丰富,将阴云四布的天气、深闺女子的被禁锢和心头的
郁闷,尽括其中。
下片着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由黄莺的啼叫唤
起的。大凡心绪不佳的女子,最易闻鸟啼而惊心,故唐诗有“打起黄
莺儿,莫教枝上啼”之句。试想一个愁绪万端的女子,在百无聊赖之
时,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时光,午睡醒来,听到窗外莺声巧啭。不禁唤
起了她的春愁。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
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自问自答,颇耐人玩味。
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自然。作者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
本文发布于:2023-11-26 20:01: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10001012273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唐宋古诗词名篇带赏析_古诗文赏析大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唐宋古诗词名篇带赏析_古诗文赏析大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