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道理深刻的四字词语
学海无涯
xuéhǎiwúyá
【表述】学海:科学知识。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
【出处】明·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结构】主谓式。
【用法】用于人。多用以形容知识浩淼;学也学不完。一般作分句。
【正音】涯;无法读成“wā”。
【辨形】涯;不能写作“崖”。
【近义词】学无止境、言也无涯
【反义词】不学无术
【例句】书山存有路勤为径;~痛搞舟。
傲霜枝傲:傲慢,蔑视。形容菊花凌霜傲雪,不为严寒所屈
原文:宋·苏轼《追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秉节持重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原文:《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到时恒指,不距兵凶,秉节持重,存有不容
夺之志。”
不挠不折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原文:宋·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分道扬镳,义士之怒发冲
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1、描写印象深刻的四字词语:念念不忘、念兹在兹、铭记在心、刻骨铭心。
2、(1)念念不忘:指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出自于:《朱子全
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2)念兹在兹:泛指念念不忘某一件事情。出自:《尚书·大禹漠》:“帝念哉!念
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3)铭记在心:“铭”就是古代题记碑版或器物上用来表示功德或魏鉴戒的一种文体。
铭记在心即为对某人某事录在心中,绣在记忆里,不忘掉。
(4)刻骨铭心:指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出自:唐·李白《上
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1.刻骨铭心
2.刊心刻骨
3.没齿不忘
4.念念不忘
5.过目不忘
6.刻骨铭心
1.读音:kègǔmíngxīn
2.释义: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3.造句: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就是他一生也无法忘掉的。
4.成语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5.成语语法:联合式;并作谓语、定语、状语;不含褒义
6.刊心刻骨
3.造句:你的恩德我没齿不忘。
4.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回:“长老,你果是救得我回朝,没齿不
忘不恩。”
5.成语语法:偏正式;并作谓语;用作书面语
6.念念不忘
1.读音:niànniànbúwàng
2.释义: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
3.造句: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收复失地。
4.成语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言其于忠信笃敬,念念不忘。”
5.成语语法:偏正式;并作谓语;指时刻摆在心上
6.过目不忘
1.读音:guòmùbúwàng
2.释义: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3.造句:他看电视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
4.成语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5.近义词:过目成诵
反义词:视而不见
关于道copy理的成语及表述如下:【冰释理顺】:释:消化;顺:通顺。
冰层消融,理路通顺。比喻疑问都解开了,道理也讲通了。
【不近道理】:不近人情,不讲道理。【不经之谈】:不经:相左道理。
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
不了跟他讲道理。形容高傲或傲慢。
【不伦不类】:不伦:不同类。既非这一类,又非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没有道理。
【不通人情】:通在:通晓,介绍;人情:旧有指人心、世情。不懂人情世故。
指不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不言而知谕】: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不必骂人就能够明白。形容道理很显著。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显著。【无人知晓大体】: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
不懂得从大局考虑。同“不识大体”。
【阐幽明微】:并使苍凉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阐幽探赜】:徒众;阐述;
赜:苍凉莫测。
阐明和探究深奥精微的道理。【阐幽显微】:阐:阐明;幽:幽深。
知会深奥和笔墨的道理。形容发掘浅,能够鼓舞人重新认识道所没能重新认识的事物。
本文发布于:2023-11-26 10:0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96459735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写道理深刻的四字词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写道理深刻的四字词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