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用工难”“就业难”“用工荒”问题?
本文作者:徐勋伟
近年来,随着汉川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加上原有外来企业技改扩能和本
地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较快,缺工高峰时期达2万人。与
此同时,由于工人的期望值与现实工作的巨大差距又导致了求职者 就业难 问题
凸显。致使汉川市一度出现 有事无人做 和 有人无事做 的错位现象。
为了有效缓解全市企业 用工难 与劳动者 就业难 的问题,汉川市劳动就业局大
胆探索,采取积极措施,有效解决了劳动力市场 两难怪圈 的问题。
一是强化宣传,加大就业信息的发布力度,拓宽供需渠道。第一是利用网络报刊
媒体发布用工信息。通过汉川电视台开设的《就业广场》栏目、广播电台用工信
息专栏和汉川就业信息网等现代化网络媒体资源及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目前全
市所有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信息都可通过市劳动力市场在第一时间全方位、广覆
盖、多层次、 零收费 的发布,使城乡各类求职人员都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最
新用工消息,使 要上班,到汉川 的用工品牌进一步叫响。第二是散发企业用工
信息宣传单。今年以来共发放企业用工宣传单共6万多份,在十月中旬秋季招聘
会期间,发放各类宣传单数万份。第三是利用 公告 宣传。为了满足企业的用工
需要和各类求职人员的求职需求,及时将企业的招工信息制成招工信息宣传板,
在固定的宣传橱窗和电子显示屏上发布,供求职者详细了解企业情况和招聘信
息。
二是举办招聘会,实现企业和求职者岗位对接,积极满足用工双方的需求。通过
开展 春风行动 ,举办专场招聘会,着力缓解 招工难 和 就业难 。2月22日,
汉川市举行大型用工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共有
120家企业提供了纺织、缝纫、营销、文员、会计、管理等15600个用工岗位,
共有18000人进场,当场达成用工意向7800人,其中返乡农民工1500人,特困
人员200人,下岗职工160人,大中专毕业生2014人。今年十月中旬,汉川市
就业局又举办了 2014年汉川市就业援助行动暨秋季劳动用工招聘会 ,共有51
家企业单位参加,提供各类就业岗位达6000多个,现场达成用工意向的人数就
有1050人。同时,不断加强与周边县市劳务协作关系,积极引进劳动力资源,
今年汉川市就业局专程带领30家回归企业参加孝感、孝昌、云梦等地的招聘会,
共招得员工300多名,进一步缓解了劳动市场 两难 问题。
三是增加投入,健全基层劳动就业服务网络,为用工双方提供服务平台。一方面,
着力加强了基层公共就服务平台建设。近两年来,市政府投入资金120万元,按
平均每年乡镇2.6万元的标准在全市27个乡镇和16个社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机
构达标建设活动,给每个乡镇、社区配备电脑与城区中心劳动力市场联网运行,
工作人员全部从乡镇企业服务中心聘用。每年还组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专干
进行为期一周的劳动就业政策培训班。同时在全市641个行政村聘请劳动保障协
理员,把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基层,使各项就业政策和用工信息能便捷传递到农
户手中,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另一方面,建立了完备的城乡劳动力
资源库。汉川市劳动就业局抓住全国开展农业普查和人口普查的机遇,与市统计
局联合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入户调查统计,把全市21.5万农户按一村一档、
一户一卡的要求建立了完备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库。还及时制定了村、乡、市三级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报表》报送制度,分级分类往上报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情况实行了动态管理,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打下基础。
四是开展劳务输入,引进外地劳动力资源,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为了有效
地解决民营企业用工短缺的燃眉之急,市劳动就业局按照汉川市委、市政府确定
的 走出去,引进来 的战略思路,外出开展劳务输入工作。他们在与贵州黔西、
大方、织金三个县市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去年又与巴东县达成了劳动力
输入协作关系。巴东县作为汉川市对口支援劳务合作的对象,汉川市劳动保障部
门千方百计做好移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他们还把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及时向协
作县市传递,通过协作单位组织劳动力来汉川市就业。目前孝感、云梦、应城周
边县市劳动力在汉川市就业的有2014多人;天门、仙桃、云梦、应城周边县市
劳动力在汉川市就业的就有500多人;四川、重庆和贵州、河南等地约有1000
多人在汉川市民营企业就业。为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他们还和企业一道,一起
赴外地招聘员工。对于输入到汉川市民营企业上班的外地人员始终坚持上岗前培
训,及时掌握输入人员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加强对输入人员的跟踪管理。目前他
们帮助各类企业从外地引进到汉川就业的有近5000人。
五是开展技能培训,培育 自我造血 功能,提高求职者的素质。为彻底解决 用
工难 ,汉川市始终坚持走培训之路,力争培训求真效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民工荒 和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浅析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近年迅猛增长,其直接结果就是目前
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随着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的逐步显现,劳动力的
社会实际需求增加缓慢,与过多的新增毕业生的数目相抵消后,形成相对供需失
衡,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困难。加之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使得高校学生
就业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民工荒 则是指用工短缺现象。 民工荒 是最近几年出
现的新现象。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现象,一边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一边却企业招
不到人。它暴露了我国以前之政策不合理之处,急需要调整。
一、就业难存在原因
1. 现在整个就业的状况,因为我们国家总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这个大的背景下。
再加上当前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就显得大学生就业的问题难度就显得非常突出。
2. 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对大学生这种白领岗位的
需求不足,特别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造成的。
3. 大学生的供给不太适应市场需要。大学专业的设置和相应招聘、招收这些专
业的大学生的人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和观念,以及大学生的
观念能力,观念也不太适应。
4. 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与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和周期长
的两个特点确定了其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够,而高校人才预测工作处于探索阶
段甚至还没有开始,都造成了高校招生功利性比较明显,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
密,甚至脱节,导致高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5.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误区。
其一,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同时,大学生 高不成,低不就 的就业心理
更加严重影响择业与就业。
其二,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觉不惜通过造假来求得一张证书以骗取企业的青睐,
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诸如环
境还不够宽松、公平,企业用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等等。
其三,流动问题。大学生在企业工作中不安于现状,在企业对其培养以后,跳槽
行为屡见不鲜,使企业不敢启用或者聘用在其重要岗位且对大学生不以重用。
二 民工荒 存在原因
1. 经济格局的调整 民工荒 与中国发展模式的结构瓶颈甚至财富分配的调整都
有莫大关联。中央及各地惠农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地区差异缩小使外出打工者减
少。随着东部与中西部在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上国家出台的
一系列惠农和就业扶持政策,如今选择在家乡务农或就地打工生活成本反而更
低。普通工人之间的财富与生活鸿沟日益扩大, 民工荒 现象也就自然产生了。
2. 民工全面换代求职人数同比下降,求职群体出现结构性变化。专家分析指出。
新一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除工资薪酬外,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
相当部分新劳动力不愿意从事流水线的一线普工工作,就业流动性加大,造成了
局部地区出现用工紧张。
3.法律保障的缺陷 工人权益并非增加用工负担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是 民工
荒 根本原因工人权益得不到保障造成 民工荒 遵守劳动合同法会让企业走得更
远劳动合同法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功不可没,法律的实施,使得企业裁员更加
谨慎,被欠薪的农民工得到了法律上的大力支持,维护了社会稳定。再加上国家
一系列扶持政策,不仅使劳动者权益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失业率也得到了较好的
控制,应该说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平稳过渡
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和 民工荒 的指导对策
一、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措施
1.政府及时的政策疏导。加强城乡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
主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
业;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在就业方面的职能,就业优先应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办事
方针,政策向安排就业倾斜;畅通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强宏观管理,加大改革力
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研究、探讨和实践,积极培育规范、健康和法制化的
各级劳动力就业市场,破除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制定灵活优惠的政策,鼓励
毕业生的合理流动,引导毕业生到艰苦的地方就业;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
作。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并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和支持就业指
导机构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毕业生求职
技能培训,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还要建立全员及全程的就
业指导工作;另外要积极鼓励并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通过政策和资金积极
扶持,降低创业门槛、创业成本
和创业风险等,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让大学毕业生创业思想得到弘扬,并使创业行
动得以落实。
2.增强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首先,大学毕业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
强就业竞争力。其次,大学生要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总之,只有在政府政策疏引、学校教育培养结构调整、用人单位社会责任的树立、
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正确定位等综合引导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够得到解
决。
二、解决 民工荒 的措施 1.树立居民人本意识,按照法律法规,让他们享有的
基本的安全保障、福利待遇;在管理上真正体现出一种比较切实的人性化的做法,
真正将他们当成企业不可或缺的成员看待与对待,努力建立一种让企业与员工能
够同甘共苦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一种家的归属感。 关键的还是要看企业的态
度与动作。
2.新生代农民工对享受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就业机会、工资
水平等因素对于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和流向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要增强对求职者
的吸引力,提供好相关的综合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才是长久之计。
3.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用工体制。应当将农民工纳入当地的属地化管理,农民工对
打工地缺乏归属感,因而流失性大。
(1)健全城乡一体化就业登记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应对 用工荒 ,必须摸清
当地农民工就业总体状况。 (2)用工荒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和
整体经济恢复的双重压力下,用工荒加快产业升级的驱动力。既要消化劳动力成
本上升的压力,又要彻底摆脱用工短缺的困境,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转型升级,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4.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转变思想观念,突出职
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对职业教
育重新定位,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创新培调投入方式,突
破经费不足的瓶颈;提升地方政府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第三篇: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怎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
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是目前
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国家政策方面
1、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
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
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农科四
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
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因此,采
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
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
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5%为灵活就业岗位。灵活就业是未来就业的主要方
式之
一。因此,对有意建立经济实体、转化科技成果、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政府
和高校应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
小额贷款和担保,帮助大学生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 第一桶金 ,如上海市科技创
业中心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共同合作设立了 上海市全国高校毕业
生科技创业资金 ,总金额达到了1500万元。
二、就业市场方面
我国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整顿就业市场,将高校毕业生纳
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立起高校
之间、校企之间、政府之间、研究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协作,使之在毕业生就业工
作发挥作用,不失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好办法。
为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
国家还必须尽快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或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武汉市人事局在武汉
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和专业,围绕大学生就业率、就业缺口率和就业质量三
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能综合反映武
汉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系列指数模型,从而提供了及时、完整、准确和具有
前瞻性的就业信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同时,国家还应尽快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
理和监督,对以不实之词、虚假信息吸引参展单位和学生的招聘会主办单位和个
人予以查处,对各类毕业生招聘会予以引导、规范,改善招聘会的软硬件环境,
提高招聘会质量。毕业生们呼唤针对市场细分的、小型的、建立常设的大中专毕
业生就业市场,为暂未就业的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方便。去年4月,北京市建立
了为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常设市场,深受毕业生的欢迎,一批暂未就
业的大学生就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
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
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在专业建设和调整上,要优化学科专业结
构,适时增设新专
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同
时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工作,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在统计各专业毕业
生就业率的同时分析其就业层次和供需比,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课程建
设和调整上,高校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推陈出新,以社会需求为
导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
高校要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坚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
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于四年大
学生活的始终。学校应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采取大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
精心组织 双向选择 活动,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
资源,保证毕业生的供需信息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
门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为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
对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高校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观
念,摆正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多些务实,少些浮躁,合理调整就业期望
值,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
五、毕业生自身方面
高校毕业生应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强化刻苦奋
斗的精神,正视现实,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多元化就业。比如目前国家和各级政
府对志愿投身西部的大学生给予了不少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到西部发展创造了一
定的条件和空间,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新,有想法,有胆量,有魄力,
不妨去西部大展身手,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人身价值。
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 嫁 出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要注重提高自己在
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自身交际能力、运用知识
的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
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自主创业,给自己当老板对应届大学生来说也可以另辟一片天地。现在很多高校
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政府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也在更新观念,
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支持,如江苏省有关文件就规定 各级政府要为自主创业的毕
业生提供方便和市场机会,扶持毕业生创业。毕业生领办或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
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按规定减免营业
税、所得税。 所以说自主创业也将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之一。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14年
4月30日举行的 中国就业论坛 第六次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我
国的目标是希望通过3至5年的建设和奋斗,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中
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几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笔者认为,通过国家采取的一
系列标本兼治、权利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
各界的积极合作与帮助,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进步,青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定
能呈现新的可喜局面。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2014年3月3日,广东省肇庆高等专科学校召开2014年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会,
我去参加了这次毕业生现场人才供需见面会,招聘一些医、护、药、技等专业的
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在招聘会上,我体会到现在毕业生所学的专业选择得不
够好的话,就算是学历高一层次就业也会成问题,因此考生在报考时选择的专业
在毕业后是否可以安排就业也是很关键的。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
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
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
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
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
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
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
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
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
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
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
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 扩招 身上,是不合理
的。
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 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 对此,有
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
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
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
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
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
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
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
易的。
三、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
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
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
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
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
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
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
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
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
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
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
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
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
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
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
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
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
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
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
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
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
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五、大学生的就业关键在于寻求机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该如何从自身入手,寻求突围之道?关键在于寻求
机遇,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昔日的 精英教育 发展
到了今天的 大众教育 。 精英教育 模式下,那种大学生就等同于体面的职业、
较高的收入、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的传统观念早已不合时宜。但这种传统的就业
观念仍束缚着一些大学生头脑,很多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 理想
工作。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除要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外,更重要的是在
困境中寻找机遇,变 危 为 机 ,要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就业机会。
六、一次择业不等于终生就业
现代社会,职业变更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选择将会越来越
少,人才流动和再就业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第一次就业不理想,还可能有
第二次、第三次择业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职业调整,才
能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结合。面
临就业的大学生要知道,毕业后的择业只是一个初次选择,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
中,还是有很多机会。就一般情况而言,大学生就业首先面临的是自我生存问题,
几年以后面临的则是职业发展问题,若干年后才需要解决就业的稳定问题。基层
存有广阔就业空间
大学生上了十几年学,最缺的就是对实际社会生活的认知和在基层的锻炼。大学
毕业生没有必要惧怕到农村、到社区、到基层去锻炼,反而可以把这些看作是自
己人生道路上一个宝贵的机会,摆正心态,适当降低预期,勇于到基层去锻炼、
创业。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和乡镇农村都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它们提供的
就业空间非常广阔。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
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内容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
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
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
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
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
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
失等情况。
二、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
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
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
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
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
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
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
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
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三、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首先高校
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管理
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
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
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
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
建立的 供需基地 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
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
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
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
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
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
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一篇好
范文带来更多轻松:)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
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
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
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
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
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
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
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
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 产品 ,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
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
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
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
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
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
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
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
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
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
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
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
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
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
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
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
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
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
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
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
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
向那些民营企业和 三资 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
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
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
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
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
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
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默认推荐访问其他文章: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以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如何解决
解决企业 用工难 问题的汇报情况
本文发布于:2023-11-25 16:1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998132261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怎么解决“用工难”“就业难”“用工荒”问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怎么解决“用工难”“就业难”“用工荒”问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