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到达874万人,又
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多了40万。高校就业工作,本来就压力大、任
务重,而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无法返校、开学推延,线下聘请会
不能开展,无疑又加重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难度。
那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呢?
我们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 从宏观上分析,个别高校专业设置及学问结构与快速改变的
市场不相适应
1、部分专业设置与快速改变的市场需求错位
据有关资料显示,"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
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专业设置与快速改变的市场需
求错位。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进展周期有较大
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改变,形
成了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4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
4年后却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在肯定程度上造成了大
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缘由之一。
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状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
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
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
第 1 页 共 10 页
校学习,以期望可以获得相应技能的等级证书。
2、学问转化成生产力的胜利率不高
学问经济时代,学问生产率已经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学
问的经济与用学问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转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学
问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学问才是力量'所替代,学问的时效性在快
速地缩短,据估计,上世纪50年月的大学生所把握的学问能用30年,
而上世纪90年月大学生学问能用10年,如今大学生所学学问能用1
年,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有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
实际学问应用率缺乏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学问转化不
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大学生一般的工作适应周期在
1-1.5年,之后才具备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
岗适应期却仅仅为2-3个月。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把握了什么、
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进展的能力是什么。在对近2000多名已毕
业的大学生调查,其中有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学问离市场需
求较远;还有30%的学生认为所学学问沉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把握更
前沿的学问,还得自己通过网络、书店、去企业期、进图书馆、听相
关方面的讲座来补充新学问。据国内一所较为知名大学计算机和外语
两个专业学生抽样调查反映,部分教师的实际学问占有量竞不如应届
毕业的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摩尔定律9个月为一个周期,不到
社会上学习,毕业后所学学问多数已经过时了。大多数学生认为,在
第 2 页 共 10 页
校学习多数精力都报于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学问却已经忘得差不
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索过这个较
为深层的问题。
(二) 从微观上分析,大学毕业生有意识误区,并且技能缺乏
正确的意识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树
立正确地就业意识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据资料显示,大学生
就业意识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理念也存在4大误
区:
误区一:"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我国就业市
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由于我国中小企业
已超过800万家,占国内企业总数的99%,工业新增产值的76%是中
小企业创造的。而中小企业在进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的平台,提供
个人职业进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方面都要优于外资企业;
误区二:"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部分重点院校2/3的应届毕业生首选是出国,不考虑家庭、自己
所学专业是否在国外学习以及自己承受力能力的大小,这也是"海归'
变成"海待'的根本缘由;
误区三:"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为鼓舞大学生创业出台了
一系列政策利好,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然而,大
部分创业的大学生由于多方面预备不够,造成了面对困难时,缺少战
胜困难的士气和信念,最终导致失败。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
碗不如创业谋进展,并由于预备充分而获得胜利。大树底下长不出大
第 3 页 共 10 页
树,勇于从误区中走出;
误区四:"就业难不如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大
都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学习早已经不是能成为个人汲取学问
的乐趣,而完全成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避风港。
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期间都会因为缺少社会、校方的指导服
务,缺乏对就业、择业的自身思索,而面临种种困难、在走向社会前,
大学生应像报考大学时应对高考预备一样拿出更多精力和时间,来分
析人才市场需求信息,讨论信息的分类及适用性,把握自身专业与区
域经济进展,产业结构改变及企业产品规划的状况,才能做到知己知
彼,并在充分调研分析后根据地域、行业、企业的进展空间来确定将
来就业方向。
在疫情肆虐中,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该如何布局,才能在这场战斗
中稳操胜券呢?
No.1 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随着社会对高端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硕士以及博士生越来越受
到高校、机关单位和大公司的青睐,另外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也供不
应求。所以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假如能更好的提升自己学历不失为一
种明智的选择。
No.2 大学生对自身进行定位
有部分同学对自身定位过高,"小公司不愿去,大公司不好进',
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率。大学生理论能力强而实践能力差的现象特
别普遍,假如能戒傲戒躁脚踏实地的从零做起,渐渐积累工作阅历充
第 4 页 共 10 页
实自己,靠着自身理论学问的优势很快便能跻身于部门骨干。
No.3 是静待花开,应对大型聘请
大型企业的门槛无疑是比较高的,若想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
出,并非易事。求职者需要在面试之前做好充分的预备,了解企业往
年的聘请方式和流程,对常规的面试问题也要心中有数,同时对自己
的优劣势做好理性分析,力争做到一招制胜。
大学生有文凭和专业学问当然重要,找工作的技巧在于怎样让用
人单位了解自己,找到合适的岗位。在当前社会是"酒香还怕巷子深'
要学会推销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胸怀自信,找工作,应聘也一
样,只要我们怀着一颗自信的心,合适心仪的工作最终会向我们招手!
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2019年1-10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
率为5.1%.也就是说,按最低保守数字,如今每100个就业人口中,
就有超过5个人没有工作。
而2020年信任这个数据可能会更高,因此今年的毕业生,他们
面临着以下的难题:
一、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
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总共874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了40万人,
还不包括之前没有顺利考研考公上岸的人,这个人数可能会将近900
万。
所以在就业机会没有明显增加的前提下,今年的毕业生,普遍上
就业压力比较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
第 5 页 共 10 页
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估计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更加冗杂严峻。
二、企业面临自身难保局面
今年的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比方2月
17日,乂学教育创始人栗浩洋在其朋友圈中发文表示:"下决心做坏
人,全员3.5折工资5个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资,一月统一半折。'
前几天,知名IT培训机构"兄弟连教育'创始人发表《致兄弟连全
体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表示因受疫情影响,即日起,兄弟
连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全部遣散。
还有北京K歌之王宣布:与全部员工、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
同。假如有30%的员工不同意,公司将进入破产清算的结果。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今年暑假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相比以往,
是雪上加霜。
三、眼高手低
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差的看不上,好的又够不着的
尴尬局面。因为他们年轻气盛,独生子女,而且家庭经济条件不错,
因此往往会对工作单位比较挑剔,也不想委屈自己,所以导致他们一
言不合就跳槽,或者是炒老板鱿鱼。
四、逆境中的机会
"危机'一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分开解释就是既有危急又有机会,
目前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职业有以下这些:地产、银行、旅游、电影、
制造、餐饮、零售、出口、交通运输和原油及大宗商品。
但是这场疫情却给另外一些职业带来了商机,看看有没你感兴趣
第 6 页 共 10 页
的:
在线教育、医生、心理咨询师、健身、保健、人工智能及数据分
析、远程办公及视频处理、快递外卖、无人零售机器人、公共事务管
理、自媒体短视频、直播及VR/AR,线上娱乐
总之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不但不受影响,
反而还迎来了新的商机。
五、教育部保驾护航
虽然目前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聘请活动已经暂停,教育部将大力
推动网上就业服务,教育部就业平台将联系省级就业平台、高校就业
网和社会聘请网站,组建就业大市场,共享岗位信息,共同开展网上
就业服务。
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
学校保存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准时办理就业手续。
有教育部的这两个保障措施,信任大学生们可以不用太担忧,等
疫情过去后,渐渐找工作。
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升。据教育部统计,2020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达874万人。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
不仅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也造成了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讨论所联合智联聘请,通过网络大数据和
网络调查数据,从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择业期望、求职经受、疫情
冲击的影响等方面完成了《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
第 7 页 共 10 页
《报告》分析说明,当前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受疫情冲
击毕业生的期望行业、岗位、工作地点等发生转变;单位就业是毕业
生主要去向,新经济行业受到青睐,而薪酬福利、职业进展和工作生
活平衡是求职主要关注因素;实习经受有助于毕业生胜利就业,线上
聘请面试成为疫情期间求职的主流方式。
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大学生聘请需求人数削减了16.77%,
求职申请人数增加69.82%,CIER指数低于去年同期的2.82。
在供给方面,1月和2月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幅分别为5.85%和
12.30%,3月份毕业生开始进入春季聘请市场,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
幅高达143.25%。
在需求方面,1月份对大学生聘请需求人数同比增加了1.83%,2
月和3月聘请需求人数同比下降了21.67%和26.69%
从重点地区大学生的CIER指数来看,京津冀地区大学生就业形
势相对较差,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学生就业形相对较好。
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经济圈大学生的聘请需求人数的同比也有削
减,CIER指数同比下降。值得留意的是,京津冀地区的大学生供求改
变与其他地区不同,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其聘请需求人数和求职申
请人数均有所下降。
从调研数据来看,选择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
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
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
从总体来看,单位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其中,选择单位就业
第 8 页 共 10 页
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
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拟考研'、"拟出国'及"暂不就业'等形式的
慢就业,比例为6.2%。
分学历来看,不同学历的学生就业去向有所差异。硕士生主要选
择单位就业,这一比例接近90%;本科生更倾向于国内/外升学,尤其
对于双一流院校的学生而言,选择升学深造的比例更高;而大专生在
自由职业、慢就业、创业或其他等就业去向的占比要高于其他群体。
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毕业生更倾向于新经济行业就业。
期望就职于IT/通信/电子/互联网、文化/传媒/娱乐/体育、商业
服务(咨询/财会/法律/广告)、金融业等行业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
25.1%、10.7%、9.2%和8.1%,这些行业主要为新经济行业,薪酬待
遇优厚,科技含量较高、进展空间较好,与当下新一代求职者择业需
求相契合。
大学生平均期望薪酬约6930元。
毕业生期望薪酬的分布状况,主要集中在5000元-6000元和4000
元-5000元两个区间,经测算平均期望薪酬约6930元。
不同学历、不同学校类型毕业生的期望薪酬分布状况有所差异。
分学历来看,硕士生的期望薪酬均值和中位数均要高于本科生和专科
生;分学校类型来看,科研院所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最高,其次为双一
流院校学生,再次为一般本科院校学生,最终为专科院校学生。
由于本次疫情,毕业生期望行业、工作地点和期望岗位发生的改
第 9 页 共 10 页
变较为明显。具体来看,期望行业改变的比例最多,为30.1%;其次,
为期望工作地点发生改变,比例为28.1%;再次,为期望岗位发生改变,
比例为27.9%。此外,还有25.8%的毕业生表示,受疫情影响,期望
薪酬会有所下降。进一步分析说明,对于湖北籍学生和湖北院校的学
生而言,受疫情影响期望就业地点发生转变的比例相对较多,分别为
35.1%和38.4%。
多数毕业生认为实习有助于胜利就业,线上聘请成为主流。大部
分毕业生有实习经受,平均实习时间约5个月,平均投递简历约21
份。不同学历、专业、学校的毕业生求职经受存在差异。受到疫情影
响,传统的线下面试无法正常进行,而线上聘请面试成为疫情期间毕
业生求职的主流方式。
《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建议,政府在加大宏观经济需求
扩张的同时,应切实落实"就业优先'的政策,推动实施投资项目就业
效果的评估机制。强化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传播和流淌,努力削减
劳动力市场摩擦,提升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匹配速度和能力。
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关注新经济、新业态和新就业,建
立全方位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切实重视学生硬技能和软技能的
全面培育,将提升各项素养和能力作为高校人才培育制度和体系改革
的中心任务等。
第 10 页 共 10 页
本文发布于:2023-11-25 16:0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992162261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