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分析及对策建议
[摘 要]及时获取及有效利用就业信息是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本研
究在分析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途径及利用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就业信息
传播途径及大学生就业信息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信息
有效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息,途径,问题,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社
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改善民生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加强大学生就业
工作,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通知》,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1]。贯
彻国务院指示精神,各级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加大了大学生就业信息发布及传播
的工作力度。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引导大学生更为有效地分析、利用就业信息,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所在。
一、学校就业服务部门是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
本研究调查得知,目前多数大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服务部门是就业信息传播的
主要途径[2],这是因为:
第一,获取信息较为容易。大学生从学校就业服务部门获取此类信息,无需
走出校门,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费用。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熟知学校就业
服务部门发布就业信息的时间和地点。很多学校在毕业季组织由社会用人单位参
加的校园招聘活动。通过参加招聘会,学生可直接接触企业代表,间接了解就业
市场状况,搜集众多的就业信息。
第二,信息的可选择性大。来高校招聘的企事业单位,多针对某一类专业或
几类专业进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选择余地较大;同一专业有不同的企事
业单位,且企业所在地域、所有制结构不同,供大学生根据自己就业偏好、家乡
所在地自由咨询、选择、投放求职简历,有“立竿见影”之效。
第三,信息的可信度较高。由于来高校招聘的企事业单位多经过学校就业服
务部门的筛选,所提供的招聘信息真实、可靠。这些单位事先也对学校开设的专
业、人才培养情况等进行了了解,可直接根据大学生的需要提供就业岗位。同时,
由于用人单位“有备而来”,准备了相关资料,可使求职大学生的了解更加透彻。
第四,就业成功机会较大。毋庸讳言,现代社会欺骗信息较多,这对没有社
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经常感到手无适措,难以应对。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
辅导员及时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咨询,主动为其出谋划策,使大学生有效利用就业
信息有了“主心骨”。只要招聘企业符合学生心目中的就业条件,就可以把握机遇,
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
二、互联网等是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途径的有效补充
本研究调查得知,当前大学生还有许多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途径。其中,互
联网是大学生另一个最为常用的途径[3],这是因为:
第一,获取信息较为容易。现代网络信息几乎覆盖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学生
需要的各种就业信息几乎能在网络上查取到,具有方便、快捷等诸多优点。当今
信息社会时代,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类就业信息必不可少的的工具。由于互
联网信息量大,获取此类信息,大学生也无需走出校门,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
间和费用。
第二,信息传播速度快。由于互联网信息更新及时,政府公务员考试、各级
学校的教师招聘、各类企业的员工招聘等多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凡符合规定条
件的大学生均可参与。这使得可以“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给大学生获取就
业信息带来许多便利,也使各种就业信息的传播更加畅快,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
息提供了有效帮助。
第三,互联网普及面大。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掌握了现代互联网应用技术,
除自备电脑上网之外,学校电子阅览室、校外网吧都可以为大学生从互联网上获
取就业信息提供支持。同时,手机上网以及WIFI技术的普及,突破了空间及时
间的限制。为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就业信息创造了条件。
三、大学生获取及利用就业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获取的信息量难以满足
大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就业信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学生
认为获取的就业信息量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信息发布的时间与大学生关注的时间
经常出现时间错位的现象,造成了就业信息的浪费。还有部分学生认为,除了信
息数量之外,还存在相关就业岗位层次不高、信息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
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需求。除上述原因之外,部分大学生平时不注重信息积累,
一般集中在即将毕业的一段时间内查询就业信息,这对那些常年招聘员工的企事
业单位显得有些无奈,许多就业信息没有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错失了就业机
会。
(二)互联网有许多虚假信息
许多学生反映,互联网提供的虚假信息经常使大学生就业陷入被动的情况。
部分企事业单位为了实施低成本战略,在招聘员工时随意夸大其实力和员工待
遇。部分就业中介机构收取较高的中介费,使大学生上当受骗。所有这些,均导
致就业信息质量明显下降,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混乱的现象。互联网上经常出现
了的高薪陷阱、合同陷阱、抵押陷阱、非法中介陷阱、冒充知名企业陷阱等,严
重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三)获取就业信息途径狭窄
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自身所掌握的就业信息数
量。调查发现,现代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主要集中在学校就业部门及互联网这两
个途径,政府就业服务部门、亲朋好友介绍仅作为补充,对其他途径的利用也仅
仅是“撞撞运气”。特别是亲朋好友介绍及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中介服务组织
这些本应成为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却明显存在着信息利用率偏低的现象。
同时,对其他途径传播的就业信息利用也亟待加强。
(四)信息获取主动性缺乏
由于有关方面宣传不尽到位,导致多数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对及时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大学生只有在即将毕业时才开始关注
各类就业信息,而后再进行比较,看哪个岗位薪水高、福利多,很难做到“先下
手为强”。调查发现,尽管当前高校安排了许许多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
由于缺少相关方面的引导,大学生很少利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取就业信
息。这与现代社会信息发达,许多大学生适应了“不出门而知天下事”的生活习惯
有关。同时,也与大学生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弱,就业竞争意识较差有关。
(五)就业单位选择偏好明显
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更多关注的是薪资及福利,
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部分大学生将是否具有政府编制、是否财政开支等纳入择
业的唯一标准。还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只有在大公司、大单位才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那些待遇较低、环境较差的用人单位,在未
考察其文化氛围、发展前景等前提下一概否决。对那些条件比较艰苦的行业或基
层岗位的关注更少,使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两难”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
减少了就业信息数量,缩小了就业面。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优势、专长的认知度
较低,对国家创业政策方面及求职礼仪方面的信息关注度也明显不够。
(六)就业信息处理不够及时
就业信息具有明显的时效性,谁赢得时间,谁就有可能抢占就业的主动地位。
就业信息从获取到抉择的整个过程,也是大学生就业成败的过程。从调查状况看,
多数大学生对获取的就业信息采取“搜集、比较、再搜集、再比较”的方法[4],直
到认为“十分满意”才能做出就业的决定,极易出现“这山望着那山高”、“错过这
个村没有这个店”等情况,使获取的就业信息失效。
四、提升大学生就业信息有效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努力拓展各类就业信息传播途径的同时,政府有关
部门、学校乃至学生家长,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科学处理
就业信息,努力提升就业信息的利用率,进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建议采取以下几
项措施:
(一)增强竞争意识,拓宽信息途径
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需要增强竞争意识,在充分利用学校就业部门和互联
网等途径获取就业信息的同时,努力加大其他途径就业信息的搜集力度。一是充
分利用各种招聘会获取信息。招聘会虽然场地小、人数多,但社会重视程度高,
参加企业多,具有较高的就业成功率;二是学会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通过
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等各种人脉关系获取就业信息。该途径带有感情色彩,也具
有较高的就业成功率;三是加大对社会中介就业服务组织提供的就业信息的关注
度,宁可付出一些必要的在自身承受能力范围的成本,也要广泛搜集更多的就业
信息[5];四是学会通过社会实践获取就业信息。在社会实践中明确就业目标,
全面认识和了解就业市场。
(二)注重信息积累,及早关注就业
部分大学生认为当前就业信息不能满足自身需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
相关就业信息的积累,没有意识到就业信息的价值[6]。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进
一步加大就业形势的宣传力度,扎实有效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大学生做好
充分的就业思想准备和信息准备[7],帮助大学生自觉地接受就业信息的“辐射”,
加强对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要引导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
好,准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注重积累各种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各级各类就
业服务机构要广泛采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不断加大就业信息的“释放”量,为
大学生做出理性选择提供“平台”,让大学生完成足够的就业信息积累,促进大学
生顺利就业。
(三)及时处理信息,做出理性选择
就业信息的获取与整理的过程,也是大学生与企事业单位互选的过程。对信
息的接收、比较、做出决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基于这种状况,学校应积极
引导大学生学会就业信息的处理方法,及时做出理性的决定。各级各类就业服务
机构应在获得就业信息第一时间内,向大学生进行发布,使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
进行处理。就大学生而言,应时常浏览相关网站等各类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确保
自己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就业信息,尽早地进入信息比较、分析阶段。
(四)增强防范意识,防止就业陷阱
鉴于目前就业市场虚假信息较多的状况,学校就业服务部门应引导大学生增
强防范意识,提升对就业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学校应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定期或
不定期地为大学生进行防范就业陷阱等方面的讲座,使大学生提高对欺骗性就业
信息的警惕性。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
加快建立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发布资格审查制度、就业信息发布平台资质准入制度
等。此外,为提升大学生就业信息的发布质量,应通过多重制度建设,有效降低
大学生就业过程的难度[8]。
(五)关注自身兴趣,培养创业热情
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不应只关注薪水和福利待遇,更不应该将是否具有
政府编制、是否财政开支作为唯一的选择。在处理就业信息时,应认真考虑是否
适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是否适合和愿意从事这个职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9]。
要认识到自己只有从基层做起,才能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
的基础。选择就业单位时不能只关注现实状况,更应了解其发展前景。要积极培
养大学生创业的热情,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家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加大自
主创业教育。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自主创业信息的发布力度,向社会广泛宣传
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型,达到社会认同、大学生认可的效果。
总之,就像企业发展离不开商品信息一样,大学生就业也离不开就业信息。
大学生只有及时广泛地获取各种就业信息,并具有鉴别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
实现顺利就业的目标。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学会综合运用各种途径获取就业信息,
并科学分析就业信息,提高就业信息的利用率,也是时代对大学生是否成才的一
次实践考验。
参考文献:
[1] 徐 博. 三部门解读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政策[EB/CL].http:
///2013-05/19/content_ 76793 54_.
[2] 刘 丹,崔 健. 大学生就业信息渠道的构建与推广[J]. 华章,2012(9):
118.
[3] 谢 刚. 电子商务专业就业渠道机器拓展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09(7):
57-59.
[4] 齐嘉琳,芦爱江. 大学生就业渠道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2007(4):
92-94.
[5] 岳 燕. 搭建就业信息平台、畅通就业信息渠道[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
育研究,2004(2):62-64.
[6] 余 彬,潘 烈. 基于信息传播的视角分析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J]. 黑龙
江高教研究,2008(12):81-82.
[7] 鲁凤宇. 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压力源的研究[J]. 辽宁教育研究,2007
(2):107-108.
[8] 薛玉霞. 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分析[J]. 新乡学院学报,2013,4(2):
111-112.
[9] 张 宇. 现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2008(6):67-68.
本文发布于:2023-11-25 15:02: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957242260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分析及对策建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分析及对策建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