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高校就业状况调查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直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事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做好高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
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强化公共服务,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今年5
月,我们又根据省厅有关要求,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综
合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充分掌握毕业生就业的全面情况,较为详尽
地获取相关信息。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生就业的主渠道,占比九层以上。
从性别上来看,面上是女性毕业生就业比例略高于男性毕业生。
据高校就业部门老师分析,主要得益于女生谋求工作的积极性高于
男生。而从点上来看,有些专业女性就业率明显不够理想,如机械、
化工专业,一方面由于存在女生课业成绩虽然优秀但动手能力确实
不及男生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单位招聘时的隐性歧视。
从单位的满意度来看,南通职业大学曾对2010年就业高校毕业
生做过一次小型抽样问卷调查,从思想品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
业务能力和综合评价五方面征求用人单位意见。调查结果显示用人
单位基本满意,认为毕业生总体素质较高,但在适应社会环境的能
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其实近年来,毕业生跳槽的频率不断增
高,就业稳定性显得不够。从毕业生角度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毕业生盲目签约,毕业生对签约单位了解不多,对所从事的岗
位了解不足,对工作环境了解不够;二是因故变迁,学生升学、事
业单位招考、入伍、出国等等;三是就业准备不足,毕业生对自己
的职业发展规划较少。
此外,几所高校2010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人数为595人,
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7.3%。预计未来三年内,毕业生人数继续呈连
年增长态势,2011年为10230人,2012年为11814人,2013年
为12524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0年,南通籍生源应毕业生总数为14321人,接收南通籍生
源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0053人,实现就业人数9159人,就业率为
2
91.1%,超额完成南通籍高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目
标,为保民生、促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南通籍生源应毕业生总数为16771人,接受工作将于
今年7月中旬开始,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二、我市促进高校毕业生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人事部
门更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来落
实,积极寻求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拓展新渠道、新载体。专门成
立了“充分就业促进工程”组织协调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
任副组长,各县(市、区)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分
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局务会议专题研讨“充分就
业促进工程”进展情况,确保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同时,进一步加大
宣传力度,呼吁用人单位、社会各界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
共同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想办法、做贡献,特别是引导和鼓励各
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二)完善政策,加强引导,扶持自主创业
1、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力度。包括:农村和社区招聘高校
毕业生计划;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
培训计划;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实习
计划;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
生计划;高校毕业生公共服务提升计划。
2、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
招聘,能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因此,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
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面向基层就业。
3、鼓励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
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
见结合我市实际,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规费减免、小额贷款担
保、贴息额度与资金来源、创办科技型企业或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
发的资助、项目补助等方面明确了相关的优惠条件和举措。这些政
策紧贴大学生创业的主题,特别针对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资金难”,做出了积极的扶持。如规费减免政策,据工商部门统计已
有200多名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享受该政策,自登记注册之日起
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如在
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项目通过专家评审的,高
校毕业生可享受创业用房低租金的优惠,软件类项目还可入驻软件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软件企业孵化中心,孵化期内免交3—6个月的
房租和设备使用费,等等。
(三)市场为主,实习为辅,拓宽就业渠道
1、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每年通过举办固
定人才集市、大型人才招聘、网上交流和公益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专场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着力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平台。20010
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会316场次,提供岗位15.3万余个。二是
强化信息引导。努力实现人才市场与全国、全省重点城市、重点市
场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实行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和年度紧缺人才
专业目录发布制度,每季度通过报刊、电视台、电台及人事人才网
4
站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人才市场供求信息,为用人单位引才和毕
业生求职提供信息服务。南通人才网推出毕业生招聘求职专栏,为
毕业生择业提供信息通道。在南通人事网开设了“毕业生就业”栏目,
由“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指导回答”、“南通籍毕业生荐才榜”、“毕业生档
案查询”等板块组成,让各类就业信息充分共享。三是做好日常服务。
积极协助毕业生办理报到、落户等手续或开展相应代办代理业务。
重视和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户口迁移、档案保管、政策咨询等工作。
2、发挥实习、见习带动作用。一是建立毕业生见习实习基地,
积极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造机会。不仅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实习
岗位,不仅为大中专毕业生进行社会实践和职业训练搭建了平台,
也增加了就业机会,大中专毕业生直接通过实习与用人单位签订了
就业协议。
三、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从总体上来讲,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
将不容乐观。因为,从毕业生“供”方来看,接下来的三年,从全国到
地方,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南通本地几所高校和南通籍生源
毕业生也不例外,将连年创历史新高。而从用人单位“需求”方来看,
经济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就业岗位的多少,未来三年经济增速尚
不确定。同时,受毕业生跳槽频繁影响,用人单位培养使用毕业生
的兴趣不强,招聘时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更为明显。
具体来看,三大主要矛盾影响着我市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一
是结构性矛盾导致供求错位。我市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
调整的时期,而产业结构调整必将带来职业、岗位的变化,对学校
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
就业难。二是理念性矛盾导致定位不合。有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
值过高,“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高不成、低不就,
甚至有业不就,认为到企业或其他非公有制单位工作不算就业。有
的学生对就业的地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单位性质等不满意而
放弃就业,很少看重职业发展前景和自身未来发展前途。同时,一
些用人单位选人时脱离实际,一味追求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对吸
纳毕业生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够。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合,也是造
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三是体制性矛盾导致能力危机。
我市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在管理体制上一个突出
的问题是在选人用人时基本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大都是缺
什么人找什么人,属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他们相比外企、国有
本文发布于:2023-11-25 13:0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884232260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