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呈现出的新情况、新特点在“大众创业、万众
创新”、“互联网+”等新常态下,随着国家、省、市各级部门对高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我县的大
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也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1、求职观念有所改变,“隐形就业”或“灵活就业”等非传统就
业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诉求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个人兴
趣爱好和发展前景。在就业方式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
网平台成为高校毕业生与外部环境相互融通、彼此交融的有效载
体,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开办网店、全职家教、
辅导培训、文化创意这些“非传统”的就业形式正越来越受到高校
毕业生的青睐。以电商为例,我县扶持的大学生青年电商创业园
可容纳商户111家,但商铺数量仍供不应求。
2、求职方式有所改变,趋向网络化发展。过去一到毕业季,
毕业生就会拿着一沓简历奔波于各地的招聘会,人力物力财力浪
费很大,随着招聘求职的网络化,随着微信公众号等的推广,毕
业生的求职也由现场求职转变为网上求职,单位的招聘也在网上
开展。毕业生无论在何地只需用智能手机登陆__人才网,或者关
注__大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号,便可接收到__本地最新的招聘招考
信息,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成功率还很高。今年我县已举办了
“春风行动”专场、三八节专场、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几场大型招聘
会,到会应聘的大学生比往年少了,但毕业生网上求职的数量以
及企业在网上发布的招聘需求却比往年增加了一倍还要多,求职
方式的改变节省了成本,达到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双赢。
3、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通过创业来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2015年国务院发布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体
制机制、财税政策、创业服务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便利条件。我
县人社部门注重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及创业基地建设,目前,
我县的创业平台已达5家。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创业园和创业孵化
基地建设力度,增加入驻企业,强化对入驻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把基地建成市级示范园,并从资金扶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为创业
者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
发挥创业典型的引领作用,积极营造自主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结合县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我县
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约30%,有效的带动了毕业
生就业。
二、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1、未就业毕业生离校后存在未能及时到生源地毕业生就业
主管部门报道。有很大一部分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了解就
业报到证的用途,未能妥善保管而致使报到证丢失,对个人档案
去向、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网上实名登记一无所知。毕业
生不进行网上实名登记或不来现场报到,也导致人社部门不能很
好的将就业创业信息和相关优惠政策传达给毕业生,同时这也需
要我们耗费更大人力、物力去通知毕业生进行实名登记,一定程
度上加大了人社部门的工作难度。
2、大学毕业生缺乏经验成瓶颈,单位用人存在人才资源浪
费现象。很多招聘单位往往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而不愿
意招收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可以降
低员工培训的成本,节省培训精力,但是对于刚刚步入职业领域
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往往因为实践能力差或专业能力不强成为了
制约就业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人才高消费的
现象,大专生能做的工作要招本科生,本科生能做的工作非要找
研究生,以此来提升用人单位的形象,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现
象。
3、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
近几年由于各高校大幅度扩招,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时,并未对
市场进行全面调研,跟风设置,片面追求全而广,忽视了精而细
的学科设置思维,且部分教师对市场的敏感度不高,难以在专业
教育中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导致专业设置和教育与市
场需求脱节。也有个别高校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注
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学生大学毕业后出现高学历、低能力以及执
行能力不强等现象,与用人单位需求不相适应,陷入“就业高不成
低不就,创业千般苦万般难”的尴尬局面。
4、毕业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盲目性。刚毕业的大
学生社会阅历浅,在实战中往往眼高手低,对具体的市场运营等
缺乏经验,同时大多数毕业生创新能力不强、创业资金不足,盲
目照搬他人经验,致使创业失败。
三、意见建议
1、从社会舆论上,积极倡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与
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就业观,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使毕业生
能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对自身的就业意向既要做出恰当的
定位,又要学会及时地调整。树立从企业和基层干起、从小事做
起、从头做起的就业观念,勇于到企业和基层摸爬滚打,为自己
日后的成长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脚踏实地,奋勇开拓,在基
层、在农村同样可以谱写自己青春的华章。
2、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岗位的拓展力度。国家已出台了大
量关于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文件,如选调优秀高校
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等,
但因招录数量有限、地域性、年龄或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等原因,
仍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未能享受到相关政策。例如我县平均每年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约2300人,从当年底的就业情况来看,能够
考取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的数量不足3%。建议
在国家层面加大力度拓展农村就业岗位数量、放宽条件限制、并
能从财政上予以扶持,使更多高校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就业。
3、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培训及实训实践工作。一是高
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作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
环节,应当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服务的功能,
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共性问题和
具体学生的个案问题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是上系统模拟企业创办全过程,开展对创业大学生从制定创业
计划书到企业筹备建立直至正产运营一系列流程的培训、实训工
作,通过模拟让毕业生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通过指导让
其掌握克服应对的对策方法,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4、政府做好高校与人社部门及相关部门在服务毕业生就业
工作上的衔接。政府部门在考核毕业生就业服务及指标的时候,
明确各方职责,加强高校与人社部门间的衔接,做好人社、发改、
财政、教育、工商、税务、共青团等部门间的联席会议,避免重
复工作或者工作脱节。高校毕业生在离校前,学校应加强对其在
报到证的用途和网上实名登记等相关方面知识的培训,让每名学
生清楚毕业后应该进行哪些登记及确认工作,应该在什么时间去
人社部门报到,让毕业生认识到报到的重要性,做好就业服务的
连续性,以减少毕业生未来就业中不必要的麻烦。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大学毕业生是特
殊的社会群体,年龄轻、思想活跃、创业心强。对于学生家长而
言,特别对下岗职工和农民家庭,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乎家庭
生计;对于社会而言,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基
础性工程。同时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衡
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显性标志,直接影响到学校学科建设和改革发
展,最终将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1.毕业生数量剧增,供需矛盾突出。1999年以来高校连续扩
招,毕业生数量剧增。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年328
万人,2006年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人。而另一方面,经济
增长所新增的就业岗位不足以满足应届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
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四大剧增群体的需求。虽然就业
市场整体尚未饱和,但局部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突出,而且专业
需求很不平衡。
2.研究生就业将面临压力和竞争。近几年研究生毕业数量增
长的速度非常快,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可想而
知。毕业研究生的增多,用人单位对进人要求的提高,又给本科
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影响。
3.毕业生就业竞争意识不强。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竞争意识
和竞争能力普遍不强,就业期望值过高,对自己定位不够准确,
毕业生的择业心态和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
4.学校工作机制和就业指导人员素质不能满足要求。就业工
作的市场化要求高校就业部门在做好原有常规工作的同时,要通
过各种营销手段,建立就业基地,拓展就业市场。目前普通高校
的工作机制和从事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市场化的要求,
也不能满足毕业生急剧增加的需要。
5.高校教师缺乏对学生就业的认识和指导学生就业的意识。
高校教师一般对学生就业定位较高、就业的领域较窄、毕业生的
就业观念和心态、就业技能、技巧等与市场的现实状况存在很大
差距缺乏必要的指导。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立足长远,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与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专业建设水平决
定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知识创新能力,专业结构决定着
学校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办学特色,是高等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的
一个重要标志。如果高校毕业生的专业构成与市场需求错位,则
其必然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因此,学校要切实改变
“重招生、轻就业,重共性、轻个性”的做法,要强化以就业为导
向的意识。在专业建设中,要勇于创新,加强学生创业能力与素
质的培养;要以专业建设带头人为龙头、构建创新能力强的学科
专业人才群体,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2.措施到位,全方位加大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力度和提升就业
指导工作水平
(1)健全组织以及保障机制,构建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
络。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学校要建立以书记、院长
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院(系)要建立相应的以
书记或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院
(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到毕业生就业的日常工作有专人负责,
相关工作及时到位。学校对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经费使用要
列入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证。
(2)强化毕业生资源的对外宣传。学校可以利用各类人才
交流活动散发材料宣传在校毕业生,利用专家学者讲学时向用人
单位宣传推荐在校毕业生,利用董事会和各地校友会宣传推荐学
校毕业生,利用工作上的联系宣传学校毕业生,利用工作出色的
本校毕业生宣传学校等等。通过招生宣传、毕业生就业宣传吸引
用人单位,增进相互了解,推销毕业生。
(3)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学校和院(系)要有专人负责
毕业生的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工作。要号召全体教师关心和参与
学生的就业工作。学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系统培训,指导
院(系)认真开设好就业指导课程,使每位毕业生都能在就业的
价值观、人生观、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
求职简历制作、应聘面试技巧等方面得到统一辅导。在着重做好
毕业班工作的同时,就业指导还要力争向低年级服务,为低年级
同学在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上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到早动手、
早准备、早落实。
(4)积极架设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学校要创造
条件,在校内增加各种层次招聘活动的举办频率;院(系)也可
以独立或联合举办招聘会,以形成校、院(系)毕业生就业洽谈
会的有机结合,拓宽毕业生就业的信息渠道。对于院(系)主动
联系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的,学校要在场地、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学校要积极鼓励院(系)加强与招聘单位的常年联系,架构院(系)
与相关行业用人单位联系的桥梁,通过双方加强了解与合作,力
争使一些知名企业能与在校毕业生实行“订单式”录用,逐步建立
稳固的毕业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
(5)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把握市场需求的脉搏,做好用人
单位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工作,及时告知相关部门,适时调整专
业课程设置,与做好毕业生的“售后”服务工作;要做好毕业生就
业情况的反馈工作。除根据省(部)教育部门的规定,每年年底
公布就业率外,定期或不定期公布各院(系)就业率情况,让更
多的师生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群策群力,促进毕业生的充分
就业。
(6)建立健全考核奖励机制。激发毕业生就业工作从业人
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及荣誉感。在对院(系)和相
关职能部门的考核中,将就业率作为考评的重要标准。并将评选
表彰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记入个人人事档案,
作为评选先进、职务晋升优先考虑的依据。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
现在我国的高校近年在实行新生的扩招,使得现在的大学生
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并且现在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拓展下属院校,
所以高校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自然会造成高校大学生数量的增
多。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报告,高校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是我国众多政府单位和国企部门招聘的人数却在减少,这虽然
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突出的因素,但也是为了符合
我国社会经济的现状,采取的必要措施。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
大学生的直接选择就是是民营企业,但是现在的民营企业注重的
并不是应聘人员的学历,而是注重自己企业工作人员的实践能力。
而现在的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比较弱,主要是在大学期
间没有正视自己的学业,把自己的经历和时间都分配到了一些和
学业无关的事情上,没有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认
真的投入到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实践中去。所以大学生毕业之后
没有一技之长,对于重视创造经济利益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不需
要没有实践能力的人员的。再者就是,现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
的模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不断深化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依然
用传统的学生培养的模式,所以这样模式下培养的大学生,不能
满足当前市场环境对人才的要求。并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层
次的,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很多都是固守在自己本专业领域的工作
环境,但是,在具体的就业当中能体现自己本专业知识的岗位较
少。现在的高校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但是对工
作岗位的要求却特别高,要求工作的岗位要最大化的体现自己的
个性,且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挫折不能克服,自信心
容易受到打击。最后,就是现在的地域性保护的程度非常高,很
多企业在选择大学生的时候,对大学生的生源地要求很高,这就
直接把很多优秀的外地毕业生拒之门外。总的来说,现在高校大
学生就业的形式非常严峻,政府部门、学校以及社会各界都要重
视这个严重的问题。
二、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一应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缓
解这样的现状。可以大力的宣传西部志愿计划,对志愿大学生提
供相应的政策的补贴和优厚的待遇,来缓解大城市就业的压力,
更好的进行人才的优化配置。并且政府要创造更多的就业环境,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矛盾。政府要实时的通过相关的渠道公布相关
的招聘信息,拓展信息发布的渠道,科学合理的加强对人才市场
的规范。现在我国的生产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严峻的就业形势,应
该创造更多的平台,来解决就业的矛盾。
(二)教育部门和高校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
我国现在的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发展,所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难保证自己能适应社会市场。
学校一定要结合我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相应的人才
培养的战略模式。并且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要与市场建
立相关联系,例如,高校在进行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时候,和相
关的企业单位建立人才培养和输出的机制,可以使学生在相关的
企业单位进行实习,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
践技能。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发展的需要在高校中招聘自己需要
的人才。当然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得到教育部门的大力支
持,积极推动高校尽力类似的人才培养和输出的计划,不但可以
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市场的需
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解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
(三)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严重缺乏自主意识,对自己没有
一个明确的就业规划,在求职的过程中过于盲目,且缺乏吃苦耐
劳的精神,对自己的岗位要求特别高。高校毕业生刚刚步入社会,
处在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应该脚踏实地的立足于自己的岗位,
累积足够的经验,才有对岗位提高要求的资本。所以要根据当前
自己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丰富,确定自己
未来发展的目标,保证自己的岗位能力。并且把自己的兴趣、爱
好与自己的职业进行很好的融合,明确自己在岗位中的优缺点。
保证自己优点的同时进行缺点的改正。大学生职业观的树立不能
太晚,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大四才进行自己职业的规划和考虑,这
个时间段已经为时已晚,会让自己在职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
应该在大一的时候就应该树立一个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大二的
时候,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依据自己的目标进行知识技能的初步
学习。大三就要有相应的知识技能来为大四的职业进行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高校大学生应该正视自己的就业观,做好准备应对当
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严重的
问题,国家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高校和教育部门必须转变
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及大学生自己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共同
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本文发布于:2023-11-25 12:23: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861812260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建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建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