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48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D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分值: 2
答案:B
[解析]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
础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内容丰富,其要点有以下几个方
面:(1)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2)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
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资本主义的
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4)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社会生产力的
高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______。
A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B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深化教育改革
分值: 2
答案:B
[解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
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3.
《学记》开篇曰:“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
观为______。
SSS_SINGLE_SEL
SSS_SINGLE_SEL
SSS_SINGLE_SEL
A 教育无目的论
B 科学本位论
C 社会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解析] 题干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
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说明了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
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这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
与______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
SSS_SINGLE_SEL
A 经济发展
B 科技文化
C 生产劳动
D 政治制度
分值: 2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
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最根本的问题,即______。
SSS_SINGLE_SEL
A 教育为谁培养人
B 教育为谁服务
C 教育怎样培养人
D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等。只有实现了这些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的教育目
的。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
的准则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
础
C 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功利性和人文性的价值问题上不可忽
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D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分值: 2
答案:D
[解析] “教育目的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是片面的,教育产生于社会
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除了依据人的身心
发展和需要,教育目的的制定还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
发展的需要。故本题选D。
8.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
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______。
SSS_SINGLE_SEL
SSS_SINGLE_SEL
A 教育体制
B 学校教育制度
C 学生
D 课堂教学
分值: 2
D 多个系列、一个分段
分值: 2
答案:A
[解析] 美国单轨制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其特点是一个系
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多种分段。
10.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由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即
______,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SSS_SINGLE_SEL
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壬戌学制”
D “晚清学制”
分值: 2
答案:B
[解析] “壬寅学制”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该学制未能实行。
1904年修订并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布实施的
近代学制。
11.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中,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______。
SSS_SINGLE_SEL
A 高等教育
B 中等教育
C 初等教育
D 幼儿教育
分值: 2
答案:A
13.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教育文化的落后状况,必须从______着手,有系统地
进行改革。
SSS_SINGLE_SEL
A 教育体制
B 教育方法
C 教育内容
D 教育经费
分值: 2
答案:A
[解析]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
育事业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
14.
一般来说,正规教育在学制的发展历史上指的是______。
SSS_SINGLE_SEL
A 前制度化教育
B 制度化教育
C 非制度化教育
D 学校教育
分值: 2
答案:B
[解析]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
教育。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教育都归为前制度化教育,之后的教育则
称为非制度化教育。
15.
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______。
SSS_SINGLE_SEL
A 1902
B 1904
C 1912
D 1922
分值: 2
答案:B
[解析] “癸卯学制”颁布于1904年,是我国第一个真正实行的现代学制。
17.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______
SSS_SINGLE_SEL
A 幼儿教育
B 小学教育
C 各级政治学校和训练班
D 中等教育
分值: 2
答案:C
[解析]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包括: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和高等教育,因此本题选C。
18.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中,初等教育主要是指______。
SSS_SINGLE_SEL
A 幼儿教育
B 全日制小学教育
C 初中教育
D 小学和初中教育
分值: 2
答案:B
[解析] 幼儿教育即幼儿园教育;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中等教育指
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业余中
学。高等教育包括全日制大学、专门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
业余大学。
19.
分值: 2
答案:C
[解析] 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故A项错误;清政府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中
最先出现“义务教育”一词,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
文规定了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权利和义务,故D项错误。本题C项
说法正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入学年龄最大为年
满______周岁。
SSS_SINGLE_SEL
A .五
B .六
C .七
D .八
分值: 2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
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
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因此,本题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
教育目的的功能包括______。
SSS_MULTI_SEL
A 导向功能
B 调控功能
C 监督功能
D 评价功能
分值: 3
答案:A,B,D
[解析]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1)导向功能,任何社会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教
育目的才得以定向的。教育目的及其所具有的层次性,不仅内含对整体教育活
动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结果要求,而且还含有对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规定性。
(2)调控功能,一定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根据自身或人的发展需要对教育活
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便达到其自身发展的目的。(3)评价功
能,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
活动的重要依据。
2.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______。
SSS_MULTI_SEL
A 卢梭
B 裴斯泰洛齐
C 洛克
D 赫尔巴特
分值: 3
答案:A,B,C
[解析] 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
福禄贝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强调教
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目
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3.
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有______。
SSS_MULTI_SEL
A 单轨学制
B 双轨学制
C 多轨学制
D 分支型学制
分值: 3
答案:A,B,D
[解析]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单轨学制;以英国、法国、
德国等西欧国家为代表的双轨学制;以苏联及中国为代表的分支型学制。
4.
前制度化教育的特点包括______。
SSS_MULTI_SEL
A 教育对象不太稳定
B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C 教育主体确定
D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分值: 3
答案:B,C,D
[解析] 前制度化教育的特点有: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
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
立的社会活动形态。因此本题选BCD。
5.
下列有关“终身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是由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提出的
B 终身教育的施教人员是由教师来承担的
C 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不断更新和创新的教育
D 终身教育的内容很广,涉及知识、情感、审美、职业、身体等方面
分值: 3
答案:A,C,D
SSS_MULTI_SEL
[解析] 终身教育的施教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社会中的其他人,终身教育
由社会整体来提供教育机会,因此B项说法错误,其余三项均正确。故本题选
ACD。
6.
下列学制中,属于清政府颁布的学制有______。
SSS_MULTI_SEL
A “壬戌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寅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分值: 3
答案:B,C
[解析] “壬子—癸丑学制”是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修订的,是我
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是1922年由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
合会制定的,后几经修改,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壬寅学制”和“癸
卯学制”分别于1902年和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故本题选BC。
7.
下列有关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B 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控制民办学校数量
C 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D 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分值: 3
答案:A,C,D
[解析] B项说法错误,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
的重要力量,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
并没有规定要控制民办学校数量。ACD三项说法均正确。
8.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发展?______
SSS_MULTI_SEL
SSS_MULTI_SEL
A 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 制度化教育阶段
C 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 萌芽教育阶段
分值: 3
答案:A,B,C
[解析]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
的过程。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教育都归为前制度化教育,之后的教育
则称为非制度化教育。因此本题选ABC。
三、判断题
1.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
制”),由此形成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
SSS_JUDGEMENT
正确 错误
分值: 2
答案:正确
2.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
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规定入学
条件。
SSS_JUDGEMENT
正确 错误
分值: 2
答案:错误
[解析] 学制除了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条件等。
3.
“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自然科学内容,
将学堂改为学校,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SSS_JUDGEMENT
正确 错误
分值: 2
答案:正确
4.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在于实施终
身教育。
SSS_JUDGEMENT
正确 错误
分值: 2
答案:正确
7.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SSS_JUDGEMENT
正确 错误
分值: 2
答案:正确
[解析] 制度化教育是指正规教育,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
度。17世纪到19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近代学校教育系统,教
育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游离状态到形成系统的过程,正是教育“制度化”的
过程。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四、简答题
1.
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
SSS_TEXT_QUSTI
分值: 6
影响学制的因素有:(1)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3)学制的建立,要考虑到人口状况;
(4)学制的建立,要依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
(5)学制的建立,还要考虑民族文化传统,汲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学习外
国学制的经验。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学制的因素。
2.
简述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特征。
SSS_TEXT_QUSTI
分值: 6
重视学前教育,注重早期智力开发;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4)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结构多层次化;
(5)建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继续教育。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代学制发展的特
征。
五、材料分析题
有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三位教师教学生画苹果。中国教师走进教室
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
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
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
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
果”。
日本教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
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
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
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
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
美国教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
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
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
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了,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
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
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吃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
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素质教育相关理论,分析美、日、中三国教育的差异。
SSS_TEXT_QUSTI
本文发布于:2023-11-25 02:4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515582255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