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微型实验教学设计
■周燕萍 衷明华 (广东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521011)
【摘 要】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常用的演示实验,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本文简要介绍利用微型实验
技术对铜与浓、稀硝酸进行的实验。该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试剂用量少,对环境污染小,适合于课堂教学,给学生直观、准确、科学的认识,
加深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 稀硝酸;演示实验;微型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91-01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设计都不利于学生近距离的观察,且
教师重点强调NO、NO
2
毒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畏惧感,造成教师
上课一演示实验,学生赶紧捏鼻子逃避的现象,教材的实验教学功能被
减弱。为了克服此实验教学的缺点,本案例以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为背景进行探究性教学,根据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与学生
一起对教材实验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使用微型化学实验中微型化实
验仪器装置进行实验,提供实验器具有限制的引导学生实验设计,目的
是在课堂的有效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二、教材分析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中占据非常重要
的地位。通过观察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了
解硝酸的强氧化性。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浓硝酸与铜反应非常剧烈,会
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大量二氧化氮,因此实验危险系数高,反应过程不
易控制,且反应产生的尾气污染环境。微型化学实验是用微型化实验仪
器装置进行实验,其药品用量较少(是一般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但
是效果更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污染环境的作用。微型实验运用于中
学化学教学中可操作性更强,实验现象更明显,且安全性更高,适合一
般的中学化学教学实验演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原理
掌握熟悉掌握该实验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动手能力
通过浓、稀硝酸的反应现象和反应产物的对比,增强对浓、稀硝酸
不同氧化性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微型的实验装置的使用,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小组实验探究,增
强小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原理、反应现象和反应产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的安装与实验操作
五、学情分析
“硝酸的性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必修一最后一专题的最
后一块内容。到本专题止,教材已基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知
识体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
定的实验设计能力,他们在心理上有很强的动手欲望,渴望自己设计实
验,渴望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施。因此,本节课通过铜与浓稀硝酸反
应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开放与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体验实践与创
新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讲解]: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Cu与浓、稀硝酸的
反应实验,同学们对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应该印象深刻,请在作业本
上写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生:各自回忆所学知识,书写方程式
师:投影化学方程式
Cu+4HNO
33222
(浓)=Cu(NO)+2NO↑+2HO
3Cu+8HNO
3322
(稀)=3Cu(NO)+2NO↑+4HO
[提问]这两个反应我们知道不同浓度的物质,其反应产物也是不一
样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有毒,今天我们能不能在理解了
实验原理后,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做实验呢?
生:学生纷纷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思考,大胆提出猜想。
师:教师根据学生猜想,指导改善设计探究性实验,并且展示实验
台上的实验装置。
生: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纷纷交流讨论。
师:首先介绍微型实验仪器装置的特点,有限制的让学生进行创造
性实验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师[讲解]:我们今天的实验仪器,有操作台,U型管、具支试管,
套上乳胶管的尖嘴管及乳胶管各一支,橡胶塞两个,针筒两个,铜片1
小块,铜丝1根,浓硝酸,蒸馏水等
师:现在同学们五个人为一组,自己动手将实验台上的仪器按照
PPT上的装置图组装仪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实验中用到的试剂具
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所以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
学生自行组装仪器,教师巡查指导,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试管中有
何颜色变化,试管壁是否发生变化?学生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师[提问]:请同学描述自己的实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评价。
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设计
生:右边针筒的硝酸加入后,具支试管反应剧烈,产生红棕色气
体,而U型管中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但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左
边针筒活塞向上移动,针筒内出现气体呈现红棕色,并且具支试管和U
型管中的溶液中都由无色变为蓝色。
师:肯定学生的实验设计的正确性,指出不足,指导学生根据上节
课所学的内容自己推测具支试管中实验现象发生的原因
生:通过对Cu+4HNO
33222
(浓)=Cu(NO)+2NO↑+2HO的学习,
知道铜丝上产生的气泡和具支试管中的的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而具
支试管中的溶液之所以会变成蓝色是有Cu(NO
32
)生成。
生:而且在具支试管中生成的NO
2
进入U型管与水生成NO和稀硝
酸,而稀硝酸与铜片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故U型管中的溶液也
变为蓝色。
师:让同学们思考左边针筒气体也会呈现红棕色呢?
生:NO气体遇到空气鼓入时发生了化学变化,NO+O
22
=NO,故生成
红棕色气体
最后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所学知识,课后思考该实验还可以怎么改
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七、板书设计
八、实验方案设计优点
1、反应装置简单、安全,且可操作性较强,实验现象明显,适用
于一般的中学教学课堂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分组实验。
2、利用微型实验,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并且节省药品和时间,
实用性较强。
3、充分利用资源,并在短时间内完成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直观
观察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不同现象有利于学生对硝酸浓度不同,则
课例研究
基于手持技术探究“催化剂、手持技术等条件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说课稿
■方洪妹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521041)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92-01
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曾说过:学习的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于
是我将展示变色眼镜、含酶洗衣粉、人体咀嚼消化的图片,激发学生体
验生活,求知的欲望。接着我抛出问题: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物质,这
些物质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好奇心:老师到底
要讲什么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今天的实验探究上——催化剂、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课堂探究气氛急速上升,也就顺利成章地进入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仪器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环节二、个案分析,巧识仪器
在第二环节中,我先是让学生观看上一节课利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
的视频,并提醒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接着我抛出问题,为什么带火星
的木条不会复燃呢?这时,学生的好奇心高涨,我要学的心理强烈。于
是有同学提出假设,那有没有可能是氧气太少了,以至于没办法使木条
复燃。这假设得到大家的认可。接着我提问:那我们有没有办法测定其
中生成的气体的快慢呢?于是就顺利引入“探世界”万能数据采集器,
气压传感器等仪器的使用介绍。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产生认知
上的冲突,从而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在介绍仪器的使用时,我重点介绍“探世界”万能数据采集器,通
过让学生观察实物,是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
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我讲解的进行实际演练。
环节三,实验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了解了实验仪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后,我引导学生分组利用手上
的仪器展开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让他
们展开竞赛,给出两种催化剂,一种是二氧化锰,另一种是马铃薯,并
给出定量的过氧化氢,利用压强传感器测量,记录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数
据并绘制压强——时间曲线,通过对曲线线性拟合的出曲线斜率,看哪
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满一瓶氧气。实验过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所
得数据以及所做出来的曲线,因为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图像,不难
得出曲线斜率所代表的意义。此时学生得出结论,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
速率而且不同的催化剂有不同的催化效果,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马铃
薯好。我肯定了学生的结论之后再抛出问题,刚才我们加的过氧化氢的
浓度1.0mol/L的,那如果用0.5mol/L和1.5mol/L的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
此时课堂探究气氛达到顶端,到底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
响呢?强大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再次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同学们得出结
论,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环节四,联系生活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22:13: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351972253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微型实验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微型实验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