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
1.
化学中的“化”取自变化之意。以下四种变化中,与其它三种变化本质不同的是
()
A.B.C.D.
食物腐烂冰雪融化木柴燃烧铁钉生锈
2.
“关爱生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铁元素
B.
为了健康饮食生活中常采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
为预防可燃性气体爆炸,加油站严禁烟火
D.
为减少热量散失,冬季室内烧炭取暖时门窗紧闭
3.
体育公园建设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B.C.D.
玻璃硬铝钢筋混凝土塑料管道
4.
观察实验现象是科学探究的必要步骤,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C.
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A.
2H
22
O
:只能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只能表示硫酸根离子
B.
SO
2−
3
C.D.
8.
:只能表示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只能表示金属银
Ag
甲和乙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上述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D.
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甲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严谨、科学。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C.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0.
检验、鉴别、除杂和分离是研究及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小族与实验员进行交流讨论,
认为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O
B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鉴别硝酸铵(NHNO)和尿素[CO(NH)]
C除去H
检验
2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的水蒸气
用水溶解固体混合物
4322
2
分离KCl和MnOD
2
A.B.C.D.
ABCD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pH=10
2−+−+
A.B.
H
、、、、、、
Ba
2+2+
NONO
−−
33
CO
3
Mg
KCl
C.D.
NaNa
+−2−+−−
、、、、、、
FeBa
2+2+
ClOHCl
SO
4
12.
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
质量为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
m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页,共页
218
A.
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
2+2+
和
Cu
B.
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
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
2+2+2+
、Ag、和
+
CuFe
D.
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
1212
和m,则m
>m
13.
大美襄阳,生态樊城,月亮湾湿地公园,植被繁茂,飞鸟群集。
(1)鉴别该公园中河水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使用的物质是。河道内放置多个活性炭
______
包,利用活性炭的(填物理性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______
(2)河水中含钠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等。写出镁离子的符号:
______
(3)以下做法不利于保护湿地的是
______
A.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B.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C.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14.
新中国壮丽七十年,我国在航天航空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1)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用的是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
示意图如图所示:稼原子核内质子数为,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所形成的镓离子的符
______
号为。
______
(2)航天员出舱需携带高压氧气罐,并将氧气罐集成到“飞天”舱外航天服上,氧气能被压缩
储存在氧气罐中体现分子的基本性质是。
______
(3)空间站可以通过电解水的方法获得氧气,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填“正极”或
______
“负极”)的管内产生氧气。空间站内为净化空气,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航
天员呼出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是,生成的水可循环使用。
CO+4H=2HO+X
一定条件
222
请推测X的化学式是。
______
(4)空间站还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氧气: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中装有粉末状氯酸钠(NaClO)和
3
细铁粉混合物,反应时,点燃的细铁粉产生大量的热,供给氯酸钠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氯化
钠和氧气。写出氯酸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第页,共页
318
15.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______
(2)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任写一种)。
______
(3)t℃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2
______
(4)t℃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
______
(填序号)。
A.
有晶体析出的是丙溶液
B.
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
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丙>乙
16.
金属及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其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下列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黄铜片和纯铜片
______
相互刻画,纯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填“大”或“小”)。
______
(2)如图所示在密闭容器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形管液面(填“左高右低”或“左
______
低右高”)。写出一种生活中防止铁锅生锈的具体方法。
______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O)和一氧化
23
第页,共页
418
碳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4)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小明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他取两种金属(表面
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实验记录如表:
反应时间(秒)
20406080100120140
积相同)各m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相同质量分数)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
甲金属生成氢气的体积(毫升)
256095130160170170
乙金属生成氢气的体积(毫升)3075120150150150150
①由实验结果可知:甲乙两种金属中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______。
②为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应该从______时开始收集气体(填“刚有气泡冒出”或“气泡
连续并均匀冒出”)。
17.
实验室常用下列仪器制备气体。请回答:
(1)仪器④的名称为______。
(2)实验室用上述仪器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组装连续产生较多气体的发生装置
或“b”)。
需选择的仪器为______(填标号);用⑦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___端通入(填“a”
18.
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已知A、B、D三种物质均含有三种元素,按单质、
氧化物、酸、碱、盐分类,C和F所属类别相同,E是难溶于水的蓝色固体,它们之间的关
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
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_。
第页,共页
518
(2)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D属于。
______
(3)写出A的一种用途。
______
(4)写出F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19.
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铜和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
定其成分,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C是(填化学式)。
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一定不含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____________
20.
军事上用氢化锂(LiH)作氢气发生来源。请计算40g氢化锂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的
质量。(温馨提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H+H
22
O=LiOH+H↑)。
第页,共页
618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B
【解析】解: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
、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木柴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铁钉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与其它三种变化本质不同的是B。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
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答案】C
【解析】解:A、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可以补充铁元素,大量补充铁元素可能损害人体健康,故
A
不正确;
B
、天然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为了健康饮食
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不正确;
B
CC
、为预防可燃性气体爆炸,加油站严禁烟火,故正确;
D
、室内烧炭时要注意通风,烧煤时门窗紧闭,碳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
故不正确。
解决实际问题。
3.
【答案】D
【解析】解: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错误;
A
BB
、硬铝是铝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CC
、钢筋混凝土是用钢筋和水泥、沙子等材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错误;
DD
、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正确;
故选:D。
A
、根据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分析;
B
、根据硬铝是铝的合金,进行分析;
C
、根据钢筋混凝土是用钢筋和水泥、沙子等材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进行分析;
D
、根据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合成材料的辨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
识进行。
4.
【答案】B
【解析】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错误;
A
B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
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故正确;
B
CC
、铁丝在氧气点燃才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
D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错误。
故选:B。
根据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
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5.
DD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水分子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微观粒子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
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
6.
【答案】B
【解析】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
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
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
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B。
A
、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
、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
、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D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
此类试题的关键。
7.
【答案】A
【解析】解:A、化学式前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只能表示2个过氧化氢分子,正确;
22
O
B
、
SO
2−
3
只能表示亚硫酸根离子,错误;
C
、当x=17时表示氯离子结构示意图,错误;
D
、Ag可以表示银元素、一个银原子和单质银,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
第页,共页
918
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
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8.
【答案】B
【解析】解:A、通过分析可知,甲物质是二氧化氮(NH
32
)、乙物质是一氧化碳(O)、丙物质是二
和丙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说法错误;
A
氧化碳(N
22
)、丁物质是氮气(HO),其中甲和丁均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乙
BB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的个数比为2:6=1:3,故说法正确;
CC
、由图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D
、甲物质是NH
3
,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故说法错误;
D
故选:B。
通过图示分析可知,甲物质是二氧化氮(NH
322
)、乙物质是一氧化碳(O)、丙物质是二氧化碳(N)、
丁物质是氮气(H
23
O)。该反应是氨气与氧气点燃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3O=2N+6HO
222
。
出正确的结论。
点燃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
9.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
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解答】
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就不是溶液,故
A
错误;
B.B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故
正确;
第页,共页
1018
C.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属于物理
变化,不是燃烧现象,故错误;
C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错误。
D
故选:B。
10.
【答案】D
【解析】解:A、可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O,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
2
到实验目的。
B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硝酸铵,无明显气味的是尿素,可以鉴别,
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
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
、KCl易溶于水,MnO
2
难溶于水,可用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
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
、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
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
、根据KCl易溶于水,MnO
2
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
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
断。
11.
【答案】D
【解析】解:pH为10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
A
、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氢
D
、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pH为10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
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
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
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2.
【答案】C
【解析】解: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会置换出56
份质量的铁,依据图象中的斜率可知,ab段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bc段是锌与硝酸铜的反应,cd
段是锌与硝酸亚铁的反应,所以
A
、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
2+2+
和,故错误;
Fe
A
BB
、bc段(不含两端点)是锌和硝酸铜的反应,所以析出的金属是Cu,故错误;
C
、ab段(不含两端点)是锌和硝酸银的反应,所以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
Zn
2+2+
、Ag、
+
Cu
和,故正确;
Fe
2+
C
每65质量的锌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或56份质量的铁,所以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
D
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和m,则m,故错误。
1212
<m
D
故选:C。
根据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
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反应结束再与硝酸
铜反应,最后与硝酸亚铁反应,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结合图象进行分
析得出结论。
13.
【答案】肥皂水吸附性
Mg
2+
C
【解析】解:(1)可使用肥皂水来鉴别软水和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
是硬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离子符号就是在该元素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正负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故
镁离子的符号为;
Mg
2+
第页,共页
1218
(3)A、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利于保护湿地,不符合题意;
B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利于保护湿地,不符合题意;
C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造成水土污染,不利于保护湿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肥皂水;吸附性;
(2)Mg
2+
;
(3)C。
(1)根据使用肥皂水来鉴别软水和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活
性炭具有吸附性据进行分析;
(2)根据离子符号就是在该元素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正负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进行分析;
(3)根据保护湿地的正确做法进行分析。
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考查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时代特色,很新颖,能很好的调动学生
14.
【答案】
31
Ga
3+
分子之间有间隔正极
CH
4
2NaClO=2NaCl+3O↑
32
高温
【解析】解:(1)根据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左上方数字代表原子所含质子数,稼原子核
内质子数为:31;由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x=31−2−8−18=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
素的元素符号,镓元素的元素符号为Ga,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易失去3个电
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离子符号为;
Ga
3+
(2)氧气能被压缩储存在氧气罐中体现出分子之间有间隔的基本性质;
(3)电解水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管内产生氧气;反应前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1、8、
2,反应后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原子
的种类、总个数不变,则X中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所以X化学式为CH;
4
故答案为:(1)31;;
Ga
3+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正极;CH
4
;
(4)氯酸钠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2NaCl+3O↑
高温
。
32
第页,共页
1318
高温
(4)2NaClO=2NaCl+3O↑
32
。
(1)根据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左上方数字代表原子所含质子数;由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根据元素周期表
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镓元素的元素符号为Ga,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3,在化学反应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进行分析;
(2)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电解水时,连接电源正极的管内产生氧气;化学反应前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4)根据氯酸钠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为氯化钠和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
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5.
【答案】t
1
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合理即可)62.5gAC
度相等;
【解析】解:(1)根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在t
1
℃时,甲和丙的溶解
(2)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增加溶质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
法,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可以通过升温的方法,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
液;
(3)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g,在50g水中甲能溶解的质量为12.5g,溶液质量为:12.5g+
2
50g=62.5g;
(4)A、只有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时,将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有
12
晶体析出的是丙溶液,故正确;
B
、t
1
℃时,乙的溶解度最大,甲丙溶解度相等,此时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三
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
2
℃,甲乙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丙溶解度减小,并且溶解度最小,析出晶体,所以溶液质量分数变小,故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是:乙>甲>丙,故错误;
C
、在t
1
℃时,乙的溶解度最大,甲丙溶解度相等,此时溶剂大小关系是:乙<甲=丙,三种物质
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升温至t
2
℃,溶剂质量不变,时溶剂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正确。
故选:AC。
故答案为:(1)t;
1
第页,共页
1418
(2)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合理即可);
(3)62.5g;
(4)A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
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
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大左高右低保持表面洁净干燥
3CO+FeO=2Fe+
高温
16.
23
3CO
2
乙刚有气泡冒出时
【解析】解:(1)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接触氧气,温度相同,但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
烧,说明燃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纯铜片上留下刻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2)铁钉生锈会消耗氧气,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所以在密闭容器里,一段时间
后观察到U形管液面左高右低;
生活中防止铁锅生锈可以采用保持表面洁净干燥的方法;
(3)赤铁矿(主要成分FeO)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3CO+
23
FeO=2Fe+3CO
232
;
高温
(4)通过表格对比可知,当20s−80s时,相同时间内,乙生成气体更多,说明乙金属活动性更强;
因为要测定金属产生氢气的快慢,因此应该是收集金属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因为两者装置中都
有空气,因此可以不考虑装置中空气的印象,故导管一有气泡冒出时就要收集。
故答案为:
(1)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大;
(2)左高右低;保持表面洁净干燥;
(3)3CO+FeO=2Fe+3CO
232
;
(4)①乙;
②刚有气泡冒出时。
(1)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
第页,共页
1518
高温
解答;
(2)铁钉生锈会消耗氧气,据此分析解答;
(3)赤铁矿(主要成分FeO)和一氧化碳反应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23
(4)①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快慢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②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
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
换出来。
MnO
17.
【答案】水槽
2HO=2HO+O↑
2222
2
②⑤⑥a
【解析】解:(1)水槽是盛水的仪器,故答案为:水槽;
(2)实验室用上述仪器制备氧气,由于装置中没有酒精灯,即为不加热型发生装置,即为过氧化氢
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配平即可;组装连续产生较多气体的发生装置需选择的
仪器为②⑤⑥;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⑦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长管a端通入;
故答案为:;②⑤⑥;。
2HO=2HO+O↑
2222
2
a
(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
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
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
2
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
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
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MnO
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
18.
【答案】Cu(OH)
22232
酸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CO
+2NaOH=NaCO+HO
【解析】解: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A、B、D三种物质均含有三种元素,按单质、
(1)A~G
氧化物、酸、碱、盐分类,C和F所属类别相同,E是难溶于水的蓝色固体,所以E是氢氧化铜
沉淀,B可以生成氢氧化铜,且含有三种元素,可以猜测B为硫酸铜或者氢氧化钠,A可以转化
第页,共页
1618
为B,且与C相互转化,含有三种元素,可以猜测A为氢氧化钙,如果这样,那么B为氢氧化钠,
C能够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可能为水,F能够转化为水,且与水属于同样类别,则也是氧化物,
则F可能为二氧化碳,D既可以与碱反应又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推测为酸,经过验证,推
导正确,所以E是Cu(OH);
2
(2)D属于推测为酸;
(3)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4)F为二氧化碳,C为水,二氧化碳转化为水,可以通过二氧化碳与碱反应,可以为二氧化碳与
氢氧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2232
+2NaOH=NaCO+HO。
故答案为:(1)Cu(OH);
2
(2)酸;
(3)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4)CO+2NaOH=NaCO+HO(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232
根据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A、B、D三种物质均含有三种元素,按单质、氧化物、
A~G
酸、碱、盐分类,C和F所属类别相同,E是难溶于水的蓝色固体,所以E是氢氧化铜沉淀,B
可以生成氢氧化铜,且含有三种元素,可以猜测B为硫酸铜或者氢氧化钠,A可以转化为B,且
与C相互转化,含有三种元素,可以猜测A为氢氧化钙,如果这样,那么B为氢氧化钠,C能够
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可能为水,F能够转化为水,且与水属于同样类别,则也是氧化物,则F
可能为二氧化碳,D既可以与碱反应又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推测为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
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
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
【答案】(1)Mg(OH)
2
;
(2)NaSO+BaCl=BaSO↓+2NaCl;
2424
(3)CaCOSO
32424
、Na、MgCl;CuSO
【解析】解:(1)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
硫酸钡沉淀,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
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一定含
有碳酸钙,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的白色沉淀B不溶于硝酸,所以B是硫酸钡沉淀,样品
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无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溶于酸的沉淀C,所以C是氢氧化镁沉淀,样
第页,共页
1718
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所以
(1)白色沉淀C是Mg(OH)
2
;
BaSO↓+2NaCl;
4
(2)反应①是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SO+BaCl=
242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aCOSO
32424
、Na、MgCl,一定不含的物质是CuSO。
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
20.
【答案】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LiH+HO=LiOH+H↑
22
82
840g
2x
40gx
=
x=10g
答:可生成氢气10g。
【解析】根据氢化锂的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本题难度系数不大,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是中考的热点。
第页,共页
1818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21:5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342712253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中考化学适应性试卷(含解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