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更新时间:2023-11-24 19:50:06 阅读: 评论:0

浩瀚无边的意思-王桐晶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2023年11月24日发(作者:付佳明)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

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

惜别的深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欢

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作背景

《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康桥,即英

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10-1922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

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

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再别康桥》

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诗中那鲜明的意

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作赏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1210日《新月》月刊第1

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

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

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

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

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

人格化。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

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

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儿似乎又

慕之情。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

波的爱抚中,榆荫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阳点染的绚丽迷人,仿佛是那

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在康河留连忘返,夜色降临还不忍离去,他撑一支长篙,向

青草更深处漫溯,在星辉斑斓的康桥夜色中泛舟寻梦,这里最宜放歌

的时候,但诗人已无心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一切都在不言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了

最后一节那种“悄悄的”心情。诗人带着几分眷恋,几分惆怅,在沉

默中悄然离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理想境界,音乐美,

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审美观念此时完全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再别

康桥》就是一幅美丽的无形画,诗的每一节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幅迷人

的图画,如诗的第二节,康河边被夕阳染成婀娜多姿的垂柳加上波光

粼粼的色彩艳影,就构成了一幅康河晚景图。

另外,全诗的结构韵律的独特创新,也让我们窥见了诗人的绝妙

艺术风格。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到三个节拍,节奏非常鲜

明;每节二四行押韵,而且每节都自然换韵,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

口;整齐中富于变化,使全诗充满了错落有致的美感!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

情。诗人以"轻轻的""""""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

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

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

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

象。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

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

感。

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

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

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

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诗中的意象独具特色。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

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

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

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这就避开了

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

这首诗像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

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

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

悄悄""轻轻"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尾节与

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七节诗,几乎每

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

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

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

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

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

的绝唱。

《再别康桥》阅读习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酌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7.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 )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

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

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

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永远记在心上。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

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揉碎了的

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

彩虹似的梦一般。

8.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二项 ( )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

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

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

暂虚幻。

答案:

7D

8D 解析:“短暂虚幻”从诗中看不出来。

徐志摩《再别康桥》阅读鉴赏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诗句,铿锵的音韵,可以融入诗人更多的离愁别绪。

C、诗篇首尾二段起呼应作用的,还有“云彩”这一意象。云彩本

是无情物,这里早已诗化了。“轻轻的招手”,似乎欲同它话别;然

而,又“挥一挥衣袖”,决计“不带走一片云彩”,两个细节,生动

地说明诗人对康桥只有留恋,而无索取。

D、“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人似乎已忘记

他要“再别康桥”,反倒撑起长篙随意地要到更深的青草中寻梦。这

种宕开笔来,不从正面写别情的写法,更有一番情趣和魅力。

(2)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

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

英国朋友,故对此怀有一种特殊感情。

B、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岸边的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

写得甜蜜而美丽,浸透着诗人的欣喜和眷恋。

C、第三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

桥对他的热情欢迎,同时用“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无

限的依恋之情。

D、第五节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往昔夜

晚在剑河尽兴游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恋之情。

(3)诗篇的首节与尾节,语意基本相同,节奏一致,诗人这样布局

从内容与形式上看,有什么好处?

a、从内容上看它的好处是:

b、从形式上看它的好处是:

答案:

(1)B

(2)D

(3)a、康桥是诗人当年求学深造的地方,诗人对自己挚爱的母较

只有留恋,没有索取。首尾呼应写法,反复表达,强化了这种感情。b

具有首尾呼应、一咏三叹的艺术效果;使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意思

对即可)

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

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它是“新月诗派”徐志摩的传世之作,以离别

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比较典型

地体现了独抒性灵柔美飘逸的风格特点。

二、说学生

1、学生在前一课《沁园春长沙》的学习过程中已对“意象”有初

步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技巧。

2、高一新生对学习抱着极大的热情,对老师和同学也有新鲜感,

能积极地参与讨论,课堂比较活跃。

三、说教学目标

1、品析“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掌握诵读技巧: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为单

元活动“诗歌朗诵比赛”做准备。

四、说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绘画美”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突破方法:采用合作探

究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进而分析、归纳。

六、说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1、完成目标一:品析“三美”

2、落实重点:“绘画美”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1、以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导入新课(3分钟)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引起学生的好奇“诗歌也可以

唱?”

2、简介作者:配以热播剧《人间四月天》的剧照用讲故事的形式

来介绍。(2分钟)

部分学生看过这部电视剧,即使没有看过,对其中的主要演员黄

磊、周迅也比较熟悉。这些唯美的图片更是能唤起学生对徐志摩的好

奇心。介绍时不回避诗人的情感经历,向学生讲述志摩的爱情故事,

强调两位重要女性对他创作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人和

他的创作。

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试读。(4分钟)

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

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技巧。

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运用的学法是“合作探究

法”“比较法”“联系上下文法”。(25分钟左右)

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讨论,目的在于①了解讨

论进度、正确度,②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

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

记录员不能抓住关键词板书。这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完善,相信随着

“合作探究法”的全面开展和同学们的多次锻炼,这个问题出现的可

能性会越来越小。

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4分钟)

先总结以上意象都可以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挥手作别云彩

图”“河畔金柳倒影图”,然后指出这就是本流派主张的“三美”之

一——画面美。进而欣赏这首诗歌的另外“两美”——音乐美和建筑

美。

“音乐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导学案》中也有详细的讲解,

所以老师在这里可以点到为止。

6、作业:(2分钟)

①尝试朗诵全诗,要求抑扬顿挫地读出诗人细腻丰富的情感。

②课后阅读张贴的打印稿《古代送别诗歌20首》、《徐志摩诗

选》,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诗歌素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目标二——掌握诵读技巧,也就解决了难点——

读出诗人的情感

1、通过填空复习重点导入:作者选择了________意象,运用了

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起伏情感。(2分钟)

请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来讲台上书写,了解同学对上节课的

掌握情况,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到课堂中来

2、完成目标二——掌握诵读技巧,运用的学法是:朗诵法,比较

法(与名家朗诵、老师范读以及《沁园春长沙》的读法比较),想象

法(想象自己是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的那个人)。(25分钟左右)

我的步骤是:

①齐读: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②请一个同学来试读,根据在《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诵读技巧

读出诗人的情感。

③学生点评“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

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

④听名家诵读

⑤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

记),学生当堂试读。

如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地”,这个词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仿

佛诗人缓慢而轻柔的步履,读出诗人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第二节

“新娘”这个词要读出惊艳的喜悦,声音比较柔美,此时诗人仿佛又

回到过去的美好岁月,无比陶醉与幸福。

⑥小结诵读要点。

3、疑点解析:学生提出问题,原则上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老师只

作引导。(510分钟)

4、作业:(35分钟)

①课外拓展:阅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写一篇

鉴赏短文。

目的:因为在第一课后写过《老马》的鉴赏短文,所以这里继续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增强动手写的能力。

②背诵《再别康桥》

③完成《固学案》相关练习

八、说板书设计

1、借代比喻拟人比喻

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泉

“三美”音乐美——韵律和谐,回环往复

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2、作者选择了云彩金柳青荇清泉等意象,运用了借代、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康桥难分难舍、欢喜眷恋、兴奋高歌、

情绪低落、悄然作别的起伏情感。

语言用英语怎么说-夫妻协议书范本

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11-24 19:5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0826605100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徐志摩《再别康桥》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